资源简介 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道德与法治和历史同堂分卷、闭卷考试。两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本试卷为历史部分,满分75分。第I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近代某不平等条约中规定:“佛(法)兰西人在五口地方,如有不协争执事件,均有佛兰西官办理。遇有佛兰西人与外国人有争执情事,中国官不必过问。”法国据此攫取的特权是( )A.开放通商口岸 B.领事裁判权C.片面最惠国待遇 D.租地建房的权利2.汪林茂在评论某一历史事件时说:“其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产生了“强兵”效用,而是在古老的封建主义的‘体’上撕开了一道口子,开动了近代化这列列车。”材料评价的是( )A.洋务运动 B.百日维新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3.下面颁奖词对应的人物是( )他出生于腐朽的晚清,不图荣华富贵,把一腔热血和生命献给了中国的海军事业,他指挥致远舰奋力冲向“吉野号”,试图击垮敌舰,却不幸被敌人的炮弹击中。全舰官兵坠入茫茫大海中,壮烈牺牲。A.左宗棠 B.左宝贵 C.丁汝昌 D.邓世昌4.唐德刚在《从晚清到民国》中指出,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运动”这场“接力”中,第一个“接棒”跑其“第二段”的“短跑健将”。其中“第二段”短跑的鲜明特点是( )A.谋求技术创新 B.谋求制度创新 C.谋求教育创新 D.谋求思想创新5.下图《时局图》,表现出了当时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局面。这种局面的出现是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 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甲午中日战争后 D.《辛丑条约》签订后6.下面内容节选自某一历史人物传记的目录,其中第七章应填入的内容是( )第五章 驳保皇党,创同盟会 第六章 十次革命,屡仆屡起 第七章A.拜上帝教,金田起义 B.自强求富,北洋水师C.救亡图存,百日维新 D.武昌起义,创建民国7.1912年2月12日,清宣统帝下诏退位,3月11日,孙中山颁布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由此可知,这一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是( )A.从分裂走向统一 B.从屈辱走向独立C.从封闭走向开放 D.从专制走向民主8.1918年,孙中山指出:“吾国之大患,莫大于武人之争雄,南与北如一丘之貉。”这表明孙中山( )A.认识到辛亥革命失败 B.抨击北洋军阀割据混战C.找到正确的革命道路 D.谴责革命队伍内部的争权夺利9.《新青年》共刊登各类文章2521篇,其中提及“社会主义”1913次,提及“俄国革命”330余次。这说明它主要宣传了( )A.民主科学 B.三民主义 C.马克思主义 D.毛泽东思想10.在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上,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了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此材料可用于研究( )A.五四运动的背景 B.新文化运动的过程C.辛亥革命的影响 D.洋务运动的影响11.某博物馆举办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特展,有如下四个单元:“东方破晓”“星火燎原”“中流砥柱”“夺取胜利”。以下属于“东方破晓”单元展品的是( )A.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照片B.红军在井冈山挑粮用的扁担C.中共七大会场的复原场景D.嘉兴南湖红船的复刻模型12.下图是中国共产党党员陆更夫(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政治指导员)与弟书,这份家书反映了( )希圣五弟: ……我们的军队由广州出发……将来不知能否到南京、上海……不过我现在不能回来…… 更夫由万里外的江西 1926年11月6日A.红船精神 B.北伐精神 C.长征精神 D.井冈山精神1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毛泽东是一位杰出的共产党领袖,他无视莫斯科的共产国际,制定出新的革命策略。他拒绝了只能依靠城市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这一传统的马克思主义原则……这对莫斯科来说纯属异端邪说,但毛自行其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建立了独立的军队和政府。毛泽东“自行其是”的行为是( )A.成立中国共产党,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B.建立革命军队,领导南昌起义、秋收起义C.领导工人运动,夺取中心城市D.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14.某校准备组织学生开展研学活动“重走长征路”,请你为他们设计一条适合路线( )A.瑞金—遵义一吴起镇一会宁B.上海一瑞金—遵义一会宁C.上海—瑞金—遵义一吴起镇D.瑞金一井冈山—遵义一会宁15.下面漫画意在赞扬中国军人顽强战斗,粉碎侵略者“三个月灭亡中国”野心的精神。由此可知,该漫画创作的背景事件应是( )首控其锋(1937年)A.平型关大捷 B.淞沪会战 C.台儿庄战役 D.武汉会战16.“中国共产党以卓越的政治领导力和正确的战略策略,指引了中国抗战的前进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指引抗战方向体现在( )A.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B.粉碎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C.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17.陈毅在1948年的某次会议上指出:“去年我们这一反攻,带决定性的胜利就是把蒋介石的战略方针破坏了,把战争的包袱放到‘蒋委员长’头上。”材料中的“反攻”指的是( )A.百团大战 B.孟良崮战役 C.跃进大别山 D.平津战役18.1905年后,唱歌活动在近代我国学校普及开来,当时传播的歌曲,歌词内容以追求“文明新风”。要求“富国强兵”“抵御外辱”者为多。对此认识最恰当的是( )A.艺术作品蕴含时代烙印B.文学创作抨击社会现实C.思想解放促进经济变革D.新式教育主张全面发展第Ⅱ卷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19题15分,20题14分,21题10分,共39分)19.(15分)中国近现代史是一部从屈辱、抗争到伟大民族复兴的历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840年这场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国丧失了完整独立的主权,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遭到了破坏,开始沦为半殖民地……——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材料二 1895年5月,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一律准备与倭人决一死战,不愿将全台归于倭人,众志成城,有死无二”。——1895年5月15日《申报》材料三 伟大的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为争取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作出了彪炳史册的贡献。——习近平在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七十七周年仪式上的讲话请回答(1)材料一中“这场战争”指的是什么 此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台湾人民群情激愤”与哪一条约的签订有关 材料中的“倭人”指哪国侵略者 (2分)(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抗战胜利的意义 (6分)(4)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4分)20.(14分)某校八年级学生围绕“近代经济与社会生活”设计了如下活动,请完成下列任务。活动一【印证历史信息】李鸿章晚年这样评价自己的洋务事业:“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海军也,都是纸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 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失败了,没能富强”。——摘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活动二【感悟社会变迁】①早期火车头一出行 ②《申报》 ③剪发辫活动三【归纳原因特点】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请回答:(1)活动一中李鸿章这段话反映的观点是什么 你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4分)(2)根据活动二的图片分析,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哪些变化 (6分)(3)根据活动三的曲线图分析,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有什么特点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进入“黄金时代”的主要原因。(4分)21.(10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据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等绘制(1)根据材料一,分别填写A、B对应的历史事件。(2分)(2)从材料一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历史事件,提炼出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有总结回应)(8分)浦北县2024年秋季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八年级历史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 2.A 3.D 4.B 5.C 6.D 7.D 8.B 9.C 10.A 11.D 12.B 13.D 14.A 15.B16.C 17.C 18.A二、非选择题19.(1)战争:鸦片战争(1分)变化:封建社会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分,只写到“封建社会”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得1分)(2)条约:《马关条约》国家:日本(2分)(3)意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提高。(6分,上面总共有四点,每点2分,写到其中三点即可)(4)启示:我们要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我们要铭记历史,勿忘国耻,振兴中华;全国各族人民要团结起来,克服一切困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每点2分,有上面的其中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给分)(4分)20.(1)观点:洋务运动只是学习了西方技术的表面文章,“练兵”和“海军”都只是治标不治本。(2分)看法:中国落后的根源在于社会政治制度的腐朽,只学习西方技术不改变落后的政治制度,不能使中国实现富强。(2分)(2)变化:新式交通工具(火车)传入中国,方便了人们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新式报刊深刻影响人们的是日常生活;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开始发生深刻变化。(6分三点,每点2分)(3)特点:艰难曲折;(2分)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除此以外,写到“辛亥革命的鼓舞”或“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也可以给2分)21.(1)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2分,每个事件1分)(2)示例一:观点:各阶层的探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2分)论述:19世纪60-90年代,清朝统治集团内部一些较为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旨在“自强”“求富”的洋务运动,创办了一批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第一次近代化运动;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掀起了旨在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运动,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4分)综上所述,近代以来各阶层的积极探索下,不断推动了中国经济、教育、军事、政治、思想等近代化。(2分)示例二:观点:中国近代化的过程充满曲折与艰辛(2分)论述: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掀起了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但洋务运动维护中国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技术,最终没有实现自强求富的目的;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戊戌变法,开启了中国政治近代化,但封建势力的阻碍和清政府的腐败,使得改革的救国道路行不通:随着对国情认识加深,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意识到学习政治制度不能拯救中国,掀起了学习西方思想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中国的近代化。(4分)综上所述,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地向西方学习,寻求救亡图存的方法,中国近代化的过程是充满艰难曲折的。(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