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徐州市丰县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质量调研
八年级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30分。
1.1839年,一位在广东的外国人说,鸦片是在最彻底的手段下被销毁了……全部事务的处理,在人类历史上必将永远是一个最为卓越的事件。他所说的事件是(  )
A. 戚继光抗倭 B. 义和团运动 C. 太平天国运动 D. 虎门销烟
2.“随着一声炮响,一纸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的性质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中“一声炮响”和“一纸条约”分别指的是(  )
A. 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 B. 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北京条约》
C. 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辛丑条约》
3.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当清朝的主要力量应付来自东南海疆的英法联军时,俄国趁火打劫,攫取的利益更超乎英法之上。俄国“攫取的利益”主要是(  )
A. 侵占大片领土 B. 索要巨额赔款 C. 增开通商口岸 D. 获得领事裁判权
4.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600万磅。”请你判断这则新闻见报的时间是(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中日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5.罗尔纲在《太平天国史纲》中写道:“正在这样的一个决定两个壁垒最终命运的关头,太平军方面乃有内讧的大事变发生。太平军自己来摧残自己的势力,使敌人有机会重新抬起头来向自己壁垒反攻,终归把自己扑灭了去。”材料中的“大事变”产生的主要影响是(  )
A. 使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 B.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
C. 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D. 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基础
6.为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小历同学制作了如图示意图。其中空白处应填写(  )
A. 辛亥革命 B. 戊戌变法 C. 洋务运动 D. 太平天国运动
7.1879年,《纽约时报》报道称,洋务派“已经获得皇帝陛下的许可,在上海办中国第一家机器纺织厂——上海织布局”。该报道说明,洋务运动(  )
A. 实现了富国强兵的目的 B. 掀起了实业救国的浪潮
C. 引起了西方社会的关注 D.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8.如图所示为太平天国颁布的革命纲领。与前者相比,后者最突出的特点是主张(  )
A. 学习西方治国 B. 实行君主专制 C. 平均分配土地 D. 实现男女平等
9.19世纪后半期,受命于危难之际、成功收复新疆的官员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左宗棠
10.档案室工作人员整理了如图一组照片,你认为最适合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
A. 中国近代历史的开端 B. 近代化的早期探索
C. 中国领土主权的丧失 D. 民族危机不断加剧
11.1895年,台北市民鸣锣罢市,集会抗议割台,阻止饷银运出,一批台湾爱国官绅纷纷上书清政府,反对割台。引发上述事件的条约是(  )
A. 《南京条约》 B. 《天津条约》 C. 《马关条约》 D. 《辛丑条约》
12.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激战中壮烈殉国的致远舰管带是(  )
A. 戚继光 B. 郑成功 C. 林则徐 D. 邓世昌
13.如图思维导图中“?”处的内容应该是(  )
A. 列强特权领域减少 B. 中国经济负担减轻 C. 列强侵略范围扩大 D. 中国割地面积增加
14.历史评价是指对历史现象或史案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述。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 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遭到英法联军纵火烧毁
B. 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发动的一场侵略战争
C. 沙俄割占中国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D. 《天津条约》增开汉口、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
15.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中写道:“《辛丑条约》是空前严重的丧权辱国的奴役性条约……是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又一副极为沉重的枷锁。”其中“空前严重”的后果表现为(  )
A. 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中国开始失去完整独立的主权
C.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 中国被迫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0分。
16.阅读图片,回答问题。(8分)
(1)在图一上填出《南京条约》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名称。(5分)
(2)同图一相比,图二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有何变化?(2分)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1分)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1872年,第一批留美学生(见图)由上海乘轮赴美,1875年最后一批送毕。按规定,学生出洋后,学习西学仍兼讲中学。“不准半途而废,亦不准入籍外洋”,学成后听候酌量器使,奏明委用。
——摘编自郑振铎《晚清文选》等
材料二 在太平天国运动和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双重打击下。清王朝的统治岌岌可危、清政府部分官员开始效法西方,创办军事和民用工业。编练新式陆海军,兴办新式教育,一场历时 30多年的运动由此兴起,这场运动给近代中国带来了新产业。新知识、新观念,初步带动了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开展。
——摘编自张海鸥等《中国近代史》(第二版)
材料三 这场战争是中日两国模仿西方近代化起步时期的一次军事较量,同时也是对两国“被动模仿”成效的一次大检验。自此中国在贫弱的道路上继续衰落,半殖民地化更加严重。
——摘编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
(1) 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派遣留美学生与近代哪一场运动有关?(1分)其目的何在?(2分)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前期创办的企业性质是什么?(1分)请列举两例。(2分)
(3) 根据材料三图文,“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2分)
(4) 材料一、二中提及的运动在材料三的“战争”中表现如何?(2分) 综上所述,你如何评价这场运动?(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