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
(试卷分值:50分 考试时长:5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一小题1分,共20分)
1.1839年,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当众销毁鸦片,英国议会以此为借口讨论对华战争。英国发动战争的根本原因是( )
A.维护鸦片贸易利益 B.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
C.报复林则徐虎门销烟 D.确立在远东的霸权地位
2.道光十九年四月廿二(公元1839年6月3日),虎门海滩人潮涌动。钦差大臣林则徐并未沿用旧法焚烧鸦片,而是指挥兵勇先挖就两个方形大池,池底铺石,四周钉板,以防渗漏。随后,鸦片切片投入池中,浸泡半日,再将大量生石灰倾入,池水顷刻沸腾,鸦片尽化。待退潮时,打开涵洞,残渣随浪入海。这一精心设计的销烟流程,主要体现了林则徐( )
A.办事严谨务实,力求彻底销毁
B.广泛学习西方,应用先进科技
C.注重生态保护,避免烟毒残留
D.意图公开展示,震慑沿海民众
3.1839年英国外相巴麦尊密信:“中国政府禁烟运动‘给了我们一个战争的机会……可使我们终于乘战胜之余威,提出我们自己的条件,强迫中国接受’。”材料表明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鸦片贸易免受打击 B.报复林则徐的禁烟运动
C.打开中国市场倾销商品 D.割占中国领土作为殖民地
4.复仇女神号由东印度公司投资制造,以蒸汽为动力、以铁甲为装备,1840年下水后一路向东,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担任主角。下图描述的正是鸦片战争中,复仇者女神号火炮命中中国船舰的瞬间。由此可知( )
中国水师与英国海军在穿鼻洋面上激战的画面
A.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 B.国人开始寻求救国之道
C.洋务运动成效十分有限 D.闭关锁国的政策被打破
5.林则徐在鸦片战争期间比较中西武器时指出:“彼之大炮,远及十里内外,若我炮不能及,彼炮先已及我,是器不良也。彼之放炮,若内地之放排枪,连声不断,我放一炮后,须辗转移时,再放一炮,是技不熟也。”由此可知,林则徐主要认识到( )
A.军事技术的整体落后 B.对外交流的严重不足
C.制度缺陷的根本问题 D.鸦片泛滥的社会危害
6.《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其条款中直接导致中国领土主权受到破坏的标志性内容是( )
A.赔款2100万银元 B.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C.开放东南沿海五处通商口岸 D.中英协定进出口货物税款
7.一位英国商人在《南京条约》签订后写道:“我的商船如今可以合法地直抵上海,而无需在广州忍受‘公行’的盘剥和漫长的等待。市场的广阔超乎想象,曼彻斯特的棉布在这里找到了新的归宿。”这位商人的记述最能直接说明《南京条约》的签订( )
A.打破了清政府“广州一口通商”的外贸管理体制
B.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C.使中英两国形成了平等互利的贸易关系
D.客观上推动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8.下图数据来源于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其中1843—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的这一变化( )
1838-1852年英国制造品输华值(年平均数)
A.根源于中国通商口岸开放过少
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D.体现了英国制造品输华持续增长
9.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了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个通商口岸。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汉口、九江、南京等十处通商口岸,这体现出列强的侵略( )
A.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B.开始破坏中国的关税主权
C.由东南沿海深入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D.使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10.下表是佳士得拍卖行的一次拍卖清单,这些拍卖品的来源是( )
拍卖行 拍卖品信息
佳士得 来自圆明园的两批物品,一批8样,一批23样。其中包括中国皇帝的“国玺”
来自圆明园的3件珐琅制品,“一件大香炉……曾是皇帝书房里的炉子”
A.通过远洋贸易购得 B.侵华战争劫掠所得
C.清政府战败赔偿所得 D.国事访问获赠的礼品
11.这是近代中国某一时期主要通商口岸与周边城市贸易往来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历史现象形成于( )
A.《南京条约》签订后 B.《北京条约》签订后
C.《马关条约》签订后 D.《瑷珲条约》签订后
12.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不费一兵一卒,占领了我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其中被占领的领土主要分布在( )
A.东南和西北 B.中原和南方 C.东北和西北 D.东北和西南
13.恩格斯在评论某次战争时指出:“俄国没有花费一颗子弹,没有损失一兵一卒,却在这场列强瓜分中国的盛宴中获得了最丰厚的战利品。”这里所说的“战利品”是指( )
A.获得在华投资设厂权 B.强租旅顺大连湾
C.割占中国西北大片领土 D.控制长江流域航运权
14.19世纪中期以前,清朝在对外文书中多自称“大清”,而西方列强则称其为“Chin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文件中开始接受“中国”这一称谓,并逐渐在外交场合使用。这一变化表明清政府( )
A.天下观的缓慢转型 B.彻底放弃了传统华夷观念
C.主动融入西方外交体系 D.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
15.1853年5月,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一文热情地肯定了中国爆发的一场革命,说:“中国连绵不断的起义……现在已经汇成了一个强大的革命”,而在1862年6月,马克思在《中国纪事》中,口气就完全不一样了。文章开头他就说:“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没有任何口号。”马克思说的中国革命指的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五四运动
16.如图为人民英雄纪念碑须弥座上的金田起义浮雕,若作为史料,可用于研究( )
A.太平天国运动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李自成起义
17.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事件是( )
兴起 全盛 失败
金田起义 定都天京 北伐、西征 天京事变 天京陷落
A.鸦片战争 B.太平天国运动 C.戊戌变法 D.义和团运动
18.“英法联军时,两国也不过出动军队一万余人,竟把……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大国打得落花流水。奕 跟……曾国藩、李鸿章之辈,恍然大悟,认为西洋人的政治不如中国,唯一比中国高明的,不过‘船坚炮利’罢了。”为此清政府进行了( )
A.辛亥革命 B.洋务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第一次工业革命
19.青溪铁厂1887年兴建于贵州省镇远县,是洋务运动期间以“求富”为目的在贵州创办的第一家铁厂,也是贵州历史上第一个规模大、实力强的近代工矿企业。下列企业中也属于洋务运动期间以“求富”为目的创办的是( )
A.江南制造总局 B.京师同文馆 C.轮船招商局 D.福州船政局
20.洋务运动中,“江南制造总局仿制的毛瑟枪达到德国水平,制造的无烟火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轮船招商局创办后,在华外国轮船公司的利润大幅下降”。这反映出洋务运动( )
A.实现了富国强兵目标 B.抵制了外国经济侵略
C.巩固了清朝封建统治 D.完全依赖外国技术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0分)
21.(本题12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社会蹒跚地走入了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驱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直至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材料二 清政府在日本的威逼下,决定如期交割台湾。台湾各阶层人民联名发布檄文,声称“愿人人战死而失台”,表达了誓与台湾共存亡的坚强决心。台湾人民纷纷组织抗日义军,进行反割台斗争。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4.5亿,是个意味深长的数字,也许经过核算,也许根本就是对国人的侮辱,合计当时大清国每人罚一两,老太后的一时糊涂,板子却打在大清国每个子民的屁股上。
——摘自《历史的转弯处:晚清帝国回忆录》
(1)(2分)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走入了近代”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结合所学,谈谈你对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的理解。
(2)(4分)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日本割占中国台湾的条约名称。该条约和哪次战争有关?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3)(4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4.5亿”这个数字来源于哪一不平等条约?这一条约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经“沦为洋人的朝廷”是哪条?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2分)综上所述,谈谈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22.(本题10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史,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割……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等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昨日下午,法国皮诺家族在国家博物馆将圆明园流失文物青铜鼠首和兔首无偿捐赠给中国,这是圆明园被劫掠文物首次以无偿捐赠的方式回归。国家文物局已将这两尊兽首划拨国家博物馆收藏,并将于近期公开展出。至此,圆明园12兽首中已有7件回归。
——《新京报》2013年6月29日
材料三: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增辟通商口岸等。
——以上三则材料均摘编自川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2分)指出材料一所割之地是哪里?开放的五处通商口岸最北面的是哪个?
(2)(4分)材料二中的“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流失国外是侵略者什么罪恶行径造成的?制造这一罪恶行径的是哪两国?
(3)(2分)指出材料三与材料一的内容有何不同之处?此不同反映了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方式有怎样的改变?
(4)(2分)某班的同学在讨论“清政府为什么反抗外来侵略屡战屡败”这一问题时各抒己见,你认为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
23.(本题8分)中国近代史是一部抗争史,也是一部探索史。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洪秀全决心借助“上帝”的权威,宣传自己的反封建思想,以推翻清朝统治,建立“天下一家,共享太平”的人间天国。为了宣传拜上帝会,洪秀全把西方基督教义、中国儒家大同思想和农民的平均主义结合起来,用三年时间从事宗教理论建设。这样,洪秀全就将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通过理论表达出来了。
材料二:为了对付太平军,清朝江苏地方当局雇佣美国人华尔,招募一批外国人,组成洋枪队。洋枪队与英、法侵略军一起配合清军,在上海周国进攻太平军。李秀成率领太平军迎头痛击。
材料三:奕 看到曾、李两人学造外国船炮,决定派人员前往学习,在给皇帝的奏折中说,治国在做到自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我能自强,可以彼此相安”。
(1)(2分)材料一中洪秀全表达“千百年来中国农民要求平等自由的理想”的纲领性文件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太平天国后期颁布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是什么?
(2)(4分)由材料二可以看出,在太平天国运动中,镇压农民起义的势力与以往相比有什么不同?你认为太平天国运动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3)(2分)据材料三中恭亲王奕 的奏折,概括出清朝亲王贵族也倡导洋务运动的目的。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一例洋务运动期间以“求富”为口号创办的企业名称。
试卷第1页,共3页江苏省盐城市东台市第一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
历史试题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A C A A B A C C B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C C A A A B B C B
21.(1)事件:鸦片战争;理解:从封建社会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条约:《马关条约》;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影响:大大加深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3)条约:《辛丑条约》;条款:要求清政府严禁人民参与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影响: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4)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等。
22.(1)香港岛、上海
(2)火烧圆明园;英国、法国
(3)不同:增加开设工厂。改变: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资本输出为主。(写到资本输出为主)
(4)腐朽的封建制度或清政府的腐败无能
23.(1)《天朝田亩制度》;《资政新篇》;
(2)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共同镇压农民运动;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3)利用西方先进技术,强兵富国,维护清王朝的统治。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任写其一,不出现错别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