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八年级语文试卷注意事项:答题前请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上。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 小豫经过一个月的学习,写了一段学习感言,准备在国庆之际,向祖国母亲诵读汇报。但她在整理朗诵稿时,遇到一些问题,请你帮他解决。(共6分)爱我中华,向党汇报。我近日在语文课堂上,领略了战士们击溃一切顽抗之敌的锐不可当( )的气势,聆听到国家公祭日振聋发 kuì 的长鸣警钟;看到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观赏了达卡多拉游泳场的八千名观众一齐翘( )首而望、屏息敛声的一刹那,也看到了抛开偏见,为鲁迅细心修改讲义、处理匿名信事件的鲁迅……回望过去的岁月,先辈们 dān 精竭虑,克服了艰难险阻,才换来今天的美好生活。我们如今取得种种成就的原因,是因为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携手奋进。(1)小豫对下列两个加点字的读音拿不准,请你帮他写出正确的拼音。(2分)锐不可当( ) 翘( )首而望(2)小豫有两个字不会书写,请你把根据拼音,帮他把这两个字工整地书写在下面横线上。(2分)振聋发 kuì dān 精竭虑(3)文段中的画线句子存在问题,请你将修改后的句子写在下面的横线上。(2分)2.古诗文默写(共10分)三峡工程成功实现了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郦道元昔日描述的"渔者歌"中的 “① ,② 。” 的凄异景状一去不复返了。 《赠从弟》(其二)中赞美松柏经严寒而不凋的品性,借以勉励从弟在恶劣环境中要正气凛然的诗句(主旨句)是 “③ ,④ 。” 《梁甫行》中承接前面的描写,咏叹家园荒芜,狐兔出没,抒发感慨的句子是“⑤ ,⑥ 。” 《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中晨昏变化之美,传达出生命气息的句子是 “⑦ ,⑧ ; ⑨ ,⑩ 。”3. 2024年12月13日是第11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为此,班级拟开展“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共5分)(1)小航参与国家公祭网网上活动时,发现国家公祭网有以下特点,请概括并将表格填写完整。(3分)网站介绍 特点由新华网承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负责内容把关 权威性可随时发布相关新闻 ①搜集整理各类以日军侵华历史、南京大屠杀历史为主题的专家言论、名人观点、学术论著 学术性设有专门板块介绍何为公祭、为何公祭等国家公祭知识 ②针对全球网民,有多种文字版本,并按不同地区设立公祭区域,如欧洲公祭、非洲公祭等 ③小凡搜集了这则消息,请用一句话概括其主要内容,作为板报的摘要。(2分)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国务院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出席并讲话。国行公祭,祀我殇胞。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举行,现场庄严肃穆,国旗下半旗。约3000名胸前佩戴白花的各界代表静静肃立。10时整,仪式开始,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南京市拉响防空警报,汽车停驶鸣笛,行人就地默哀。默哀毕,在解放军军乐团演奏的《国家公祭献曲》的旋律中,解放军仪仗大队16名礼兵抬起8个花圈,敬献于公祭台上。4.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两项任务。(共4分)【材料一】江苏省扬州市张明同学,在放学骑车回家路上,不慎撞坏一辆停在路边的轿车。他没有逃走,而是在原处等了约半个小时。后来给车主留下一张纸条,这才骑车离去。不久后,车主发现了这张纸条。上面写道:“尊敬的苏××(车牌号)车主:我是××附中的一名学生。在今天中午放学途中,不小心弄坏了您的车。主要是有一道划痕及左后视镜损坏,我无法及时赔偿。联系方式: ×××。对不起!”车主看到纸条后深受感动,联系到这位同学,表示不需要赔偿。他在自己的微博中写道:“我们的下一代若都如此,社会必有希望!”这件事经过网络传播,引起网络热议。这位同学也被称赞为“诚信少年”。【材料二】近日,上海某白领打车,答应下车后用手机付款,但司机一直未收到36元车费,司机找到该白领所在单位,单位因此将其开除,36元给了白领一个警示,也给大家拉响了“警钟”。如果你作为校园小记者,去采访【材料一】中这位同学,请你设计两个采访问题。(2分)根据两则材料,你得出怎样的结论?(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共17分)风筝还在天上飞卞毓方①小时候,放风筝是件很酷的事。平原,没有仰头落帽的钻天树,没有凌虚摩霄的峰峦,也难得有路过的飞机,仅有燕子、麻雀、乌鸦在空中欢腾,围着房顶、树梢追逐,盘旋。而风筝比鸟儿飞得高,比飞机听使唤,比云彩更旖旎。一线在手,仿佛是跟天神拔河。②别以为这是我制作的,哈,是祖父的手艺。一天,我模仿邻居王小二,拿芦苇秆扎风筝。祖父见了,摇头:“芦苇太脆,经不起折腾。”老人家劈开一根毛竹,用竹片扎成六角的菱形骨架,糊上厚实的牛皮纸,在底部粘上两条长长的纸带,反复调准提线,然后,系上棉质的白线,将线绕在木制的轱辘上。③祖父领我来到镇子西边的旷野,手把手教我怎么顺风放、顶风跑。他说:“风筝上了天,只要不遇强风,一般都很平稳。放和收,最为关键,掌握不好,它会翻跟斗,倒栽葱。”④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我又按照祖父说的操练。两天玩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我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⑤风筝的确可以载人,这不是我瞎吹。听私塾的师兄讲,传说中,楚汉相争,汉将张良乘了一只大号的风筝,飞上夜空,放开喉咙吼唱楚国的谣曲——这就好像在天上安了一只高音喇叭,将声音传播四方——楚营的将士听了,禁不住流下了思乡的酸泪,军心由是瓦解、崩塌。有一种说法,成语“四面楚歌”,记录的就是这事。⑥我嘛,如果有朝一日,能制造出巨大的风筝,乘它飞上天,我会唱什么歌呢?我是个孩子,不用跟谁争霸,想来想去,还是我熟悉的一首古诗应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⑦那天傍晚,我又来到旷野,有了前面两番历练,胆子大了,气儿粗了,我把线一放到底,风筝飞得老高老高。我是新手,识相,尽量找人少的地方,避免和他人的风筝发生碰撞。偏偏那个牛气哄哄的牛大鼻子——绰号牛魔王——拿他那只鬼脸形状的风筝缠过来,企图俘虏我的风筝。我收线,他也收线;我跑开,他就追过来。结果,两根线绞在一起,我的线单薄,断了。眼见风筝晃晃悠悠、飘飘摇摇,越过小洋河,坠入对岸的麦田。⑧我拔脚就追,追到小洋河边,傻眼了:河水有十几丈宽,河上无桥,奈何?⑨正犹豫间,曹家老大——这小子是飞毛腿,平常我总比不过他——撒腿就向东边跑,一里开外有座桥,我盯着他,看他转过了桥,敞开夹袄,摘掉帽子,甩着小辫,转而向西,狂奔到对岸的麦田。谢天谢地,曹大找到了我的风筝,他高高举起,风筝看上去完好无损。⑩曹大夹着风筝往回走,肩膀一耸一耸,一步三摇。你可快点儿走啊,快点!等他晃过桥。等他面向我。等他……咦,他一闪没了踪影。 等了半天,曹大再没出现。我急了,就去他家找。 曹大的家,在我读书的私塾的隔壁,他父亲是补锅匠。这是一所“钉头舍子”——极其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门关着。叫他,里边没人应。 祖父恰巧路过,他问明情况,拍拍我的肩,领我回家。 祖父找出一团细麻线,让我交给曹大。祖父说:“风筝原来是你的,断线落了,你没去捡,表明你放弃了。曹大跑了几里路去捡,不管捡到的是完好的,还是破烂的,那都是他的。曹大家穷,玩不起风筝,你把这团麻线给他,让他也快活快活。” 我又去找曹大,这次门开着。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 曹大喜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 祖父又按原样做了一只风筝。改天,我和曹大,两只风筝比翼齐飞。 若干年后,曹大应征入伍,干到营级,转业在盐城工作。我嘛,不稂不莠,半道改行,混成码字匠。 一次返乡,我遇见曹大的母亲。老人家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我家曹大经常念叨你,说你是他小时候最好的朋友。” 我心头一暖,想起那只风筝——哦,风筝还在天上飞。(选自《大众日报》2024年4月7日)5.梳理文章脉络,请你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3分)① ② ③ 6.选文在叙述放风筝事件时把“我”与曹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腻生动,请结合下面两个片段,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片段一 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又按照祖父说的操练。两天玩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片段二 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曹大喜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7.文中用较长篇幅叙述“我”盯着曹大捡风筝的过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8.这篇文章是以“我”这个亲历者的角度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9.“风筝还在天上飞”意蕴丰富,作者不仅以此为题,还用其收束全文,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其中的意蕴(4分)(二)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0-12题。(共8分)班级开展“燃情苏超”专题阅读,请完成下面任务。【材料一】①2023年贵州“村超”横空出世,火速出圈并连续三届保持红火。最近,被网友亲切地称为“苏超”的首届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再次刷屏网络,引发全民广泛关注。②从“村超”到“苏超”,两大现象级足球赛事爆火的关键是因其根植于民心,成为人民的节日,最大程度激活和延续了一项赛事的生命力。唯有将体育赛事办到民众身边,让它成为家门口的荣耀,成为生活的一部分,百姓才会真正投入其中,享受嘉年华般的狂欢与归属。③当本地乡亲都为赛事上心上头,当城市居民都涌入球场为家乡呐喊,当沉寂在人们心中的荣誉感都生根发芽,这样的赛事就有了最深厚的土壤,最炽热的情感。这样的群众体育、人民体育,有了更持久的生命力和感染力。④从“追球”到“追求”的这份热爱,源于对“假赌黑”的厌恶,对“真善美”的追求。你可以不喜欢足球,但可以喜欢身边的其他赛事,就像端午节期间龙舟赛场边的气氛组,那份纯粹、真实的快乐,是出自由衷的喜爱。(摘编自新华网——《从“村超”到“苏超”,从“追球”到“追求”》)【材料二】①近期,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火爆出圈,无论是不是足球爱好者,都有看不完的热闹。在多场赛事火热集结,精心打造一场场足球盛宴的同时,苏州也为广大球迷准备了专属文旅福利。②在6月至9月的9个比赛时间段里,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州主场)、2025中甲联赛(苏州东吴主场)客场城市来苏市民凭身份证,可在超过40家景区免费游玩。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州主场)、2025中甲联赛(苏州东吴主场)和抖音足球嘉年华苏州站比赛所有购票观赛的球迷,可持观赛票根,免费游玩主场城市的相应景区。(摘自《苏州日报》2025.6.10《这个夏天,跟着“苏超”游苏州》)【材料三】“苏超”火了,其他地方可以“抄作业”吗?“苏超”火了,原因何在?能否复制?①江苏省2024年GDP总量达到了13.7万亿元,省内13个地级市各有所长且发展较为均衡,有“十三太保”的戏称。②这是一场全民狂欢。除少量职业球员外,教师、快递员、学生等业余爱好者参与其中,不少人白天上班、晚上训练、周末参赛,群众属性“拉满”。③政府牵头搭台,打造百姓身边的联赛。政府与铁路部门沟通,开通了“苏超”球迷高铁专列,直通赛事现场;公交集团开设观赛接驳专线,球迷直达奥体中心体育场;吃住行等方面,主队城市各显神通,花式“宠粉”。④过去的中国职业足球联赛,很多球队不太注重品牌和文化建设,与城市和球迷联系不够紧密,足球根系自然难以健康生长。⑤“苏超”的出现,提供了破题新思路:将赛事下沉,丰富比赛体验感,进而引发球迷与球队的情感共鸣。⑥“苏超”不仅是一个足球联赛,而且是通过“一城一主场”的设计,让每一座城市都有机会借赛事平台展示其独特魅力。徐州队身着楚汉战甲元素的球衣,苏州队的缂丝工艺奖杯,无锡队的《二泉映月》灯光秀……这些文化元素的加入,让“苏超”成为展示城市风采的舞台。“苏超”出圈,也引来其他省份围观、取经,但答案恐怕不能一抄了之。毕竟,每个省份的情况都不尽相同,无论是足球基础还是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场地、地域文化等,都需要因地制宜,走出不同特色的省域足球发展之路。⑦未来,赛事若想健康发展,还需要稳定的资金支持和更强的商业化运作。省域足球赛事作为中国足球金字塔的基石,仍面临着提升赛事商业价值和市场吸引力的长期挑战。⑧“苏超”仍在探索中前行,其他省份“抄作业”显然不能简单复制,后来者更该思考和借鉴其中蕴含的普遍规律,找到适合自己的“体育+”发展新模式。⑨对中国足球而言,一个“苏超”还远远不够。(摘编自《人民日报》2025.6.19)10.根据材料内容,下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A.2023年横空出世的“村超”“苏超”,火速出圈并连续三届保持红火,多次刷屏网络。B.只要持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苏州主场)、2025中甲联赛(苏州东吴主场)和抖音足球嘉年华苏州站比赛所有购票观赛的球迷,可持观赛票根,免费游玩江苏省的所有景区。C.被网友戏称为“十三太保”的江苏省GDP总量达到了13.7万亿元,省内13个地级市各有所长且发展较为均衡。D.“苏超”通过“一城一主场”的设计,让每一座城市都有机会借赛事平台展示其独特魅力。11.结合【材料一】,概括“村超”“苏超”火爆出圈的原因。(3分)12.“苏超”火了,其他地方可以“抄作业”吗?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就怎样“抄”好“‘体育+’发展”这个“作业”,给其他地方提出三点建议。(3分)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5分)[甲]记承天寺夜游苏 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乙]观 月 记张孝祥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目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选自《于湖居士文集》,有删改)13.解释下列加点的词。(4分)(1)怀民亦未寝(2)水中藻、荇交横(3)尽却童隶而登焉(4)临水之观1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分)(2)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独往而远人,于是为备。(2分)15.两文都写到了月亮,甲文写月的句子是“ ”,乙文写月的句子是“ ”,都突出了月光 的特点。(3分)16.在写景的同时,两文都抒发了作者的感情,请仔细品味下面两句话蕴含的感情。(4分)(1)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分)(2)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2分)(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5分)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期,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17.全诗是如何体现诗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 (3分)18.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有何特点? (2分)四、作文(50分)巴尔扎克说:“伟大的人物都是走过了荒沙大漠,才登上光荣的高峰。”是呀,他们都是“狂沙淘尽方见金”,然后又用他们的金光闪闪去照亮世界,引领别人。在你的世界里应该也有这样一个人,他(她)用他(她)的精神力量鼓舞你唐。蹚过河流,跨过荒漠,去追求卓越,向上成长!请以“那个引领我的人”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书写规范,卷面整洁;③表达真情实感;④不得抄袭和套作;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共25分)1.(共6分)(1) dānɡ qiáo (2分) (2)聩 殚 (2分) (3)我们如今取得种种成就,是因为千千万万中国人民携手奋进。(2分)2. (共10分)①巴东三峡巫峡长 ②猿鸣三声泪沾裳 ③是岂不罹凝寒? ④松柏有本性 ⑤柴门何萧条 ⑥狐兔翔我宇 ⑦晓雾将歇 ⑧猿鸟乱鸣 ⑨夕日欲颓 ⑩沉鳞竞跃3.(共5分)(1)①及时性(时效性) ②知识性(专业性) ③国际性(广泛性、公开性、全面性、全球性)(3分)(2)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南京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2分)4.(共4分)(1)示例1:在没人看到的情况下,你完全可以一走了之,你为什么选择留言承担责任呢? 示例2:你当时没有想到你这么做可能会承受巨大的经济负担吗? 示例3:你对中学生“诚信”有怎样的认识?(合理即可)(2分)(2)示例一:诚实的人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失信的人终会自食其果。 示例二:诚信是做人的根本,没有诚信,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言之成理即可)(2分)二、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5-9题。(共17分)5.(3分)①祖父给“我”做风筝;②曹大捡走了“我”的风筝;③祖父让“我”把麻线给曹大6.(4分)作者从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着重表现了“我”和曹大的童年之乐,通过“我”放风筝的动作描写以及“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我”放风筝的畅快和愉悦;“我”去曹大家里找他时,曹大从“一脸窘迫”到“喜出望外”的神态变化,表现出曹大对风筝的渴望,以及得到风筝后的意外、喜悦。作者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儿童的心理真实自然地展现出来。7.(3分)①表明“我”对风筝的喜爱与珍视;②传达出“我”当时急切的心情;③为下文“我”先上门索要风筝,后送麻线的情节作铺垫。8.(3分)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使叙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我”是贯穿放风筝始终的线索人物,使文章脉络清晰,读者身临其境;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9. (4分)“风筝”作为“我”儿时的娱乐工具,是祖父智慧、良善和能干的象征,也是“我”与曹大之间友情的开始和见证;“还在天上飞”既指“我”与曹大之间友情的延续,也是“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怀念,祖父当年的教导在时隔多年后依然绽放美好,依然被“我”铭记于心,寄寓着“我”对祖父的深切怀念。(二)阅读下面几则材料,完成10-12题。(共8分)10.(2分)D11.(3分)关键在于根植于民心,成为人民的节日(让人民群众能够实实在在参与其中,乐在其中);比赛接地气,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的地域荣誉感和参与感;比赛不涉及“假赌黑”,是对“真善美”的追求,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体育爱好者的热情和支持。12.(3分)政府牵头搭台,打造百姓身边的赛事(满足群众需求);将赛事下沉,丰富比赛体验感,进而引发球迷与球队的情感共鸣(激发社会参与);通过“一城一主场”的设计,让每一座城市都有机会借赛事平台展示其独特魅力(融入文化元素,成为展示城市风采的舞台);提升赛事商业价值和市场吸引力(发掘市场活力)。三、古诗文阅读(共20分)(一)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13-16题。(共15分)13.(4分)(1)睡觉 (2)交错纵横 (3)使退下 (4)靠近14.(4分)(1)庭院里的月光如积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松柏的影子啊。(2)中秋的月亮,靠近水观赏,独自前往,远离人群,在这里完备了。15.(3分)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白如昼 澄澈明净16.(4分)(1)表达了作者复杂的感受: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2)表达了作者对月下美景的赞叹之情。(二)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17、18题。(共5分)17.(3分) 这两句以神龟和腾蛇为例,说明即使是长寿和具有神奇能力的事物,也终有死亡和消逝的时候,从反面衬托出生命的有限。同时,为下文抒发诗人对人生的感悟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做铺垫,引出对生命价值的思考。18.(2分)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虽已年迈,但依然胸怀远大志向,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以年老的千里马自喻,展现了诗人不甘衰老、自强不息的精神;“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则直接抒发了有远大抱负的人到了晚年,雄心壮志依然不会消退的情感。四、作文(50分)评分标准作文等级 评分标准一类卷 (45~50分) 1.切合题意,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生动,富有真情实感。2.结构严谨,注意照应,详略得当。3.语言得体、流畅。二类卷 (40~44分) 1.符合题意,立意明确,中心突出,材料具体,有真情实感。2.结构完整,条理清楚。3.语言规范、通顺。三类卷 (30~39分) 1.基本符合题意,立意明确,材料能表现中心,有情感。2.结构基本完整,有条理。3.语言基本通顺,错别字较少。四类卷 (15~29分) 1.不符合题意,立意不明确,材料难以表现中心,缺乏情感。2.结构不完整,条理不清楚。3.语言不通顺,错别字较多。五类卷 (0~14分) 1.没有中心,空洞无物,严重离题。2.结构残缺,不成篇章。3.文理不通,错别字较多。加 分 符合如下条件之一,可酌情加1~3分(加至本题满分为止): 1.情真意切,立意深刻。 2.构思独特,富有创意。 3.语言优美,富有个性。 4.文面整洁、书写优美。扣分 1.要求自拟标题或补充作文题目时,作文无标题或题目不完整扣2 分。 2.不足5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 3.错别字每3个扣1分(重复的错别字不计),最多扣3分。 4.不能正确使用标点扣1~3分。 5.文面脏乱,字迹潦草、难以辨认者扣1~3分。 6.出现暴露身份的真实校名、地名、人名的,扣1~3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南省郑州市82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docx 河南省郑州市82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期语文第一次质量检测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