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甘肃省多校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图片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二语文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对自己国家的人民不负责任,又反对人民解放战争”是文中对伯夷的评价,且“参与镇压人民解放战争”无
中生有,文中并未说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镇压了人民解放战争。)
2.D(从材料看,司徒雷登离开的直接原因应是人民解放军横渡长江,司徒雷登的建议遭到美国国内拒绝,而不
是“他对美国侵略政策的彻底失望”。)
3.A(A项,材料一中此句客观说明中国的战略地位,不能体现“无限的豪迈和乐观”。B项,表达了对中国共产
党和人民力量的信心,体现了豪迈和乐观的情绪。C项,描述了人民解放军的胜利和美国在南京的失败,展
现了中国人民的胜利,表达了豪迈和乐观的情绪。D项,讽刺了司徒雷登的失败和狼狈,体现了豪迈和乐观
的情绪。)
4.①运用反语,戳穿“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都是假象,揭露美国“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的险恶用心。②使论
证具有幽默感和讽刺性,加强文章论证力度。(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5.①从国际全局分析中国的处境,从了解其他国家和了解中国的全局深入分析,知己知彼。②从中国国情全局
出发,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③中国的崛起已势不可挡,树立大国自信。(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6.C(A项“暗示今年的新年也要如此,否则会让战士心中别有滋味”错,原文提到“今晚,在寒风料峭的乌江边
上,送旧岁迎新年,与昔日相比,自然别有一种滋味”,但并未暗示“否则会让战士心中别有滋味”,而是强调当
前战斗环境下的特殊氛围。B项“说明我俩关系密切,谁也不能离开谁”错,原文虽描写了“我”与耿团长共同
工作,但“谁也不能离开谁”属于过度解读,文本仅体现合作默契,未强调依赖性。D项“反映出毛振华毛躁、
急功冒进的性格”错,毛振华的语言和行动体现的是英勇果敢和完成任务的热忱,而非“毛躁、急功冒进”。)
7.D(“主要是为了多角度渲染节日气氛”错误。这些环境描写主要是为了表现环境的恶劣和战斗的艰苦,而非
渲染节日气氛。如“天将破晓”的侦察、“大雪纷飞”的恶劣天气都服务于战斗叙事。)
8.①乐于吃苦、不畏艰难。虽然遭到了重大损失和挫折,但我们的红军部队依然在乌江边迎新守岁,斗志旺盛。
②勇于战斗、无坚不摧。面对强渡乌江的重重困难,红军战土们无惧生死,纷纷请战。③顾全大局、紧密团
结。强渡指令发出,红军各部协同一致,服从指挥;面对环境的寒冷和地形的艰险,八位同志准备充分,毫不
犹豫,紧密配合,英勇决绝。④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实地侦查后,虽然地理环境恶劣,敌人严防死守,渡江困
难重重,但红军从容应对,周密部署,决不放弃。(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只要求概括,不要
求分析)
9.①具体战斗场景和事件的描述:如面对乌江之险,战士们掀起了“争当先锋队”的请战热潮,这种紧张而激烈
的场景被生动地再现出来。②地理环境的描绘:如乌江渡口的险峻、雪后的严寒等。这些地理环境的描述不
仅让读者能够想象出当时的艰苦条件,也进一步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③人物形象的刻画:如对毛振华的语
言、动作、外貌描写,生动地记录和展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和乐观。④第一人称叙事:所记叙的都是“我”的所
见、所闻、所为、所感,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作者的亲身经历和真实感受,增加了文章的真实感和亲切感。
(每点2分,任意答出三点,意思对即可)
10.BEG[“其民”作“虐”的宾语,之间不断开,第一个“王”作后面句子的主语,B处断开。“而”是连词,表顺承,
“往”“征”紧密,C处不能断开;第一个“之”作宾语,“民”是“以为”的主语,E处断开。“于水火之中”是后置
状语,F处不断开,“也”是句末语气助词,G处断开;“箪食壶浆”是“迎”的方式状语,用“以”连接,H处不断
开。句意:现在燕王虐待他的百姓,大王去征伐它,百姓都以为会把他们从水深火热中拯救出来,(所以)用
箪装着饭食用壶盛着浆汤来迎接大王的军队。]
11.B(B项错误。讨伐、攻打/夸耀。句意:齐国攻打燕国。/自我夸耀的人没有功劳。)
【高二语文参考答案第1页(共3页)】
6062B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
的指定位置。
2.请按题号顺序在答题卡上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
答题区域均无效。
3.选择题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答案的标号涂黑;非选择题用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
上作答;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5.本卷主要考查内容: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二单元。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美国的白皮书,选择在司徒雷登业已离开南京、快到华盛顿、但是尚未到达的日子一八月
五日发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是美国侵略政策彻底失败的象征。司徒雷登是一个在中国出
生的美国人,在中国有相当广泛的社会联系,在中国办过多年的教会学校,在抗日时期坐过日本
人的监狱,平素装着爱美国也爱中国,颇能迷惑一部分中国人,因此被马歇尔看中,做了驻华大使,
成为马歇尔系统中的风云人物之一。在马歇尔系统看来,他只有一个缺点,就是在他代表马歇尔
系统的政策在中国当大使的整个时期,恰恰就是这个政策彻底地被中国人民打败了的时期,这个
责任可不小。以脱卸责任为目的的白皮书,当然应该在司徒雷登将到未到的日子发表为适宜。
中国是亚洲的重心,是一个具有四亿七千五百万人口的大国,夺取了中国,整个亚洲都是美
国的了。可是,一则,美国的和全世界的人民都不要战争;二则,欧洲人民的觉悟,东欧各人民民
主国家的兴起,特别是苏联这个空前强大的和平堡垒耸立在欧亚两洲之间,顽强地抵抗着美国
的侵略政策,使美国的注意力大部分被吸引住了;三则,这是主要的,中国人民的觉悟,中国共产
党领导的武装力量和民众组织的力量已经空前地强大起来了。这样,就迫使美帝国主义的当权
集团不能采取大规模地、直接地武装进攻中国的政策,而采取了帮助蒋介石打内战的政策。
好办法,美国出钱出枪,蒋介石出人,替美国打仗、杀中国人,变中国为美国的殖民地,实现
“对华友好的传统政策”。
那些近视的思想糊涂的自由主义或民主个人主义的中国人听着,艾奇逊在给你们上课了,
你们所设想的美国的仁义道德,已被艾奇逊一扫而空。不是吗?你们能在白皮书和艾奇逊信件
里找到一丝一毫的仁义道德吗?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许多曾经是自由主义者或民主个人
主义者的人们,在美国帝国主义者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面前站起来了。闻一多拍案而起,横
【高二语文第1页(共8页)】
6062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