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泉州市台商投资区2024-2025学年部编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4年秋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下图所示是我国1825—1855年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其中茶叶出口值和鸦片进口值增长最快阶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南京条约》签订 B. 《天津条约》的签订
C. 《马关条约》的签订 D. 《辛丑条约》的签订
2.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业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该材料表明,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
A. 谋求鸦片贸易合法化 B. 进一步修改殖民条约
C.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 割占更多的中国领土
3. 下面所示为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14课《圆明园毁灭》中的课文片段。文中的“他们”主要指( )
他们把园内凡是能拿得动的东西,统统掠走;拿不动的,就用大车或牲口搬运;实在运不走的,就任意破坏、毁掉。
A. 俄国、美国 B. 英国、法国 C. 美国、法国 D. 俄国、英国
4. 为筹集向英国赔偿的2100万银元,清政府加重对人民的剥削,与劳动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材料主要描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 )
A. 背景 B. 经过 C. 结果 D. 影响
5. 下图是晚清时期年画《上洋金利源码头长江火轮船》,描绘了轮船招商局上海金利源码头客人上下轮船的情景。该年画可以印证( )
A. 外国轮船公司开始倒闭 B. 洋务企业便利国人出行
C. 洋务运动抵制外国资本 D. 洋务运动实现富国强兵
6. 19世纪中后期,列强加紧蚕食中国边疆地区,使中国陷入边疆危机。为解决西北边疆危机,维护国家统一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曾国藩 B. 李鸿章 C. 张之洞 D. 左宗棠
7. 下表历史人物思想的共同点是( )
历史人物 名言
林则徐 死生命也,成败天也,苟利社稷,敢不竭股肱以为门墙辱
邓世昌 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
A. 淡泊名利 B. 清廉正直 C. 从严治军 D. 舍身报国
8. 时政漫画是历史的一种遗存元素。下图所示的19世纪末的漫画说明了当时( )
A. 中国社会阶级矛盾尖锐 B. 俄国趁机侵占中国北方领土
C. 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局势 D. 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9. 19世纪末20世纪初,康有为强调国人应重视文物搜集,“以考进化之据”,“以证吾国之文明”。20世纪20年代以后,学术界进行了一系列考古发掘,推翻了西方学者“中国文化西来说”的谬论。这深刻反映了近代我国文物观念( )
A. 强调文物的搜集研究与保护 B. 注重文化自信关注国家命运
C. 促进国人民主意识开始觉醒 D. 倡导民众与文物近距离接触
10. 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在中国犯下了滔天罪行,中国人民饱受侵略所带来的苦难。你认为对下列图片信息解读最准确的是( )
A. 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B. 中国人民不畏侵略敢于斗争
C. 清政府腐朽落后且不堪一击 D. 暴露了列强野蛮残暴的本质
11. 这一全国性的革命政党,将进一步把海内外的各路反清力量汇集于其纲领性旗帜下,开创中国革命和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材料中的“革命政党”是指( )
A. 中国同盟会 B. 兴中会 C. 华兴会 D. 光复会
12. 孙中山曾说:“在国内,君主可以不要,忠字是不能不要的。……为四万万人效忠,比较为一人效忠,自然是高尚得多,故忠字的道德还要保存。”对这段话中的“忠”,下列理解中最准确的是( )
A. 弘扬传统的忠孝思想 B. 要保持忠君爱国思想
C. 强调了国家民族意识 D. 要有牺牲和奉献精神
13. 下表所示是某校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计划。据此推测,该小组社会实践活动要去的地方是( )
实践主题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巨变研究
实践地点 楚望台遗址公园、首义碑林景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旧址
A. 广州 B. 南京 C. 武汉 D. 上海
14. 下图所示的纪念币顶部写有“中华帝国”字样。底部写有“洪宪纪元”字样。据此可知,它见证了( )
A. 辛亥革命的胜利 B. 袁世凯称帝的丑剧
C. 民国政治民主化 D. 军阀割据的局面
15.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大多任教于北京大学,他们热情宣传西方的民主与科学思想。可见北京大学( )
A. 是新文化运动的重要阵地 B. 诞生于新文化运动时期
C. 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D. 主要传授西方民主思想
16. 下图反映了“一百多年前,一群年轻人在中华大地上干了件惊天动地的大事”。这件大事( )
A. 促进了民族工业产生 B. 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
C. 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 D. 传播了新思想和新知识
17. 下表所示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 )
上联:东方欲晓现曙光 下联:南湖红船逐激浪
A. 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B. 促使马克思主义开始传入中国
C. 表明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D. 表明中国共产党充分认识国情
18. 下图所示的《国民革命歌》是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时代最强音。据歌词内容可知,国民革命的重要任务是( )
A. 进行土地革命 B. 推翻清朝统治 C. 打倒列强军阀 D. 消灭封建制度
19. 下图是江西民歌《请茶歌》的部分内容。由歌词可判断当时中国革命的方向是( )
A. 走实业救国道路 B. 领导工人运动 C. 夺取中心城市 D. “工农武装割据”
20. 下表所示是音乐老师为同学们选择的校园主题艺术节活动歌单。下列能够作为这次艺术节主题的是( )
校园主题艺术节活动歌单 1《告别》 6.《过雪山草地》 2.《突破封锁线》 7.《到吴起镇》 3.《遵义会议放光辉》 8.《祝捷》 4.《四渡赤水出奇兵》 9.《报喜》 5.《飞越大渡河》 10.《大会师》
A. 建党伟业 B. 红军长征 C. 抗日烽火 D. 解放岁月
21. 观察下表,造成学生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29年和1934年东北地区在校学生人数统计表
学段 1929年 1934年
专科及大学生 5127人 1955人
中等学校学生 43849人 27882人
小学学生 860513人 440632人
A. 日本在东北实施殖民统治 B. 张学良率领东北军撤往关内
C. 东北地区实行低生育政策 D. 国民政府推行抗日救国政策
22. 话剧是以对话形式为主的戏剧形式。1937年,上海文艺界人士以戏剧为武器,集体创作了大型话剧,剧幕内容见下表。据此推断,该话剧描述的历史事件( )
第一幕:暴风雨的前夕 第二幕:卢沟桥是我们的坟墓
A. 标志着局部抗战的开始 B.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C. 标志着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23. 下图的宣传画有助于( )
A. 揭示全民族抗战的重要性 B. 激发民众奋勇抗日的热情
C. 说明我国武器装备更加完备 D. 凸显国共合作是胜利之本
24. 抗战时期中国的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对敌作战情况如表所示。据此说明了( )
战场 对敌作战 毙伤日伪军 自身伤亡
正面战场 373万次 228.2万人 310万人
敌后战场 12.5万次 171.4万人 60万人
A. 国共两党携手艰苦抗日的事实 B. 共产党全面抗战路线的正确性
C. 游击战为抗战的主要作战方式 D. 国民革命军武器装备十分落后
25. 中共在重庆谈判时作出了让步,同意“在公平整编军队的原则下,将人民军队按1:6比例缩编到至少20个师,并可将广东等8个解放区部队撤至江苏以北地区”。这说明( )
A. 中共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 B. 国民党拥有巨大军事优势
C. 北方地区已经实现了解放 D. 人民群众积极支援解放军
26. 下图是拍摄于人民解放战争期间的照片。从中能够领会到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
民众不畏严寒将物质转运到前线 民众抢修公路支援前线
A. 指挥得当 B. 士气高昂 C. 兵源充足 D. 民心所向
27. 甲午战争之后,以张謇为代表的众多实业家呼吁“设厂自救”,以挽救民族危机。这体现了( )
A. 实业救国 B. 中体西用 C. 教育兴国 D. 民主科学
28. 民谣“剪发兴,辫子灭……天足兴,纤足灭”反映了辛亥革命后( )
A. 政治动荡 B. 经济发展 C. 习俗变迁 D. 教育革新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
2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题目:下图是1900年前后民间散发的漫画。弓箭手向被缚的猪身上射满了箭,刀斧手也砍掉了一堆羊头,利用谐音艺术,猪者,主也,羊者,洋也。与漫画直接相关的事件是( )
A.甲午中日战争 B.公车上书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上图习题,小历同学选择了正确选项C。请观察该题,提取至少两个信息且结合其反映的史实,说服选择了其余选项的同学。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洋务运动给中国近代化,尤其是工业近代化打下了一定的基础,积累了一些符合中国国情的近代化的经验。但洋务运动保留了阻碍私人企业发展的封建垄断,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太薄弱,没有为持久的近代化创造条件,因此它无法完成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
——摘编自李德征《中外学者对洋务运动与中国近代化关系的几点看法》
(1)根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近代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
(2)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无法完成改造整个社会面貌的历史任务的原因。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工业发展的必备条件。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五四运动激发了追求真理、追求进步的伟大觉醒。它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越来越多的中国先进分子集合在马克思主义旗帜下,于1921年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历史掀开了崭新一页。
——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等
材料二
中国抗日战争统计 历时14年的抗日战争,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光辉旗帜。军人战场喋血,民众觉悟空前觉醒,曾经一盘散沙的中国,凝聚成一个坚强的共同体,中华民族用英勇无畏的顽强抗争取得抗战伟大胜利。
持续时间 1931—1945年
经济损失/美元 5 000多亿
伤亡人数/人 3 500多万
被占面积/平方千米 600多万
国共抗击日本侵略者 日军兵力2/3以上
——摘编自曹雅丽《金一南抗战胜利是民族觉醒的伟大胜利》等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五四运动“全面觉醒”的内涵并指出其历史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提炼一个主题。
32. 制作大事年表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中国近代史大事记(部分)
线索一 线索二
时间 事件 时间 事件
1840—1842年 鸦片战争 1851—1864年 太平天国运动
1856—1860年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75—1878年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 1895—1945年 台湾人民抗日斗争
1900—1901年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900—1901年 义和团运动
1931—1945年 日本侵华战争 1931—1945年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据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编制
(1)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是多元的,请举出一种除表格之外的归纳历史知识的方法。
(2)为举办历史小论文征文活动,请你从材料的线索一或线索二中任选两个事件,结合其反映的史实,拟定一个主题并加以论述。(要求:价值观正确,选取正确,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2024年秋八年级上学期教学质量监测
历史
注意事项:
1.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6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题答案】
【答案】A
【2题答案】
【答案】C
【3题答案】
【答案】B
【4题答案】
【答案】A
【5题答案】
【答案】B
【6题答案】
【答案】D
【7题答案】
【答案】D
【8题答案】
【答案】C
【9题答案】
【答案】B
【10题答案】
【答案】D
【11题答案】
【答案】A
【12题答案】
【答案】C
【13题答案】
【答案】C
【14题答案】
【答案】B
【15题答案】
【答案】A
【16题答案】
【答案】D
【17题答案】
【答案】A
【18题答案】
【答案】C
【19题答案】
【答案】D
【20题答案】
【答案】B
【21题答案】
【答案】A
【22题答案】
【答案】C
【23题答案】
【答案】B
【24题答案】
【答案】A
【25题答案】
【答案】A
【26题答案】
【答案】D
【27题答案】
【答案】A
【28题答案】
【答案】C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44分。
【29题答案】
【答案】漫画《射猪斩羊图》“利用谐音艺术,猪者,主也,羊者,洋也”中“主也”代表洋教、“洋也”代表洋人,可推知反对洋人洋教,提出“扶清灭洋”口号;材料中“1900年前后”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时间相符合,故选择C选项。
【30题答案】
【答案】(1)地理分布特点:大部分位于沿海或沿江的地区;总体特点是东多西少。
(2)原因:保留了阻碍私人企业发展的封建垄断;带给中国的近代工业基础太薄弱;没有为持久的近代化创造条件。
(3)必备条件:争取国家独立;废除落后的社会制度;政府重视工业发展;等等。
【31题答案】
【答案】(1)内涵:追求真理、追求进步。
历史意义:掀开了中国历史崭新一页;促进中华民族的全面觉醒;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2)特点:时间长;规模大;牺牲多;贡献大。
原因:中国共产党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中国人民的英勇抗敌;中华民族的觉醒;全民族团结抗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3)主题:民族抗争;民族觉醒;民族解放;等等。
【32题答案】
【答案】(1)方法:图示法、提纲法等。
(2)【示例一】选择线索一。
事件: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主题: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论述:1840年6月,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工业品,发动鸦片战争。1842年8月,清政府被迫与英国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10月,英国伙同法国对中国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清政府被迫与俄、美、英、法四国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1860年,英、法再次出兵占领天津,进逼北京。同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7月,日本挑起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清政府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1900年6月,为镇压义和团运动,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列强签订《辛丑条约》。从此,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结论:伴随着列强的不断侵略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示例二】选取线索二。
事件:左宗棠收复新疆、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主题:中国人民英勇抗击外来侵略
论述:左宗棠收复新疆:描述背景(阿古柏侵占新疆,俄国觊觎)、过程(左宗棠率军西征,采用“缓进急战”策略),并分析影响(成功收复新疆,维护国家领土完整)。这体现了清朝后期中国人民的抵抗意志,尽管国力衰弱,但仍能取得局部胜利。中华民族抗日战争:描述背景(日本侵华)、过程(全民族抗战,国共合作,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配合),并分析影响(中国人民付出巨大牺牲,最终取得胜利,洗刷百年耻辱)。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全面觉醒的体现,推动了民族复兴。
结论:总结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都能团结抗争,保卫国家主权和尊严,彰显了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动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