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上杭三中2025~2026 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综合训练
八年级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19世纪中期,完成工业革命的英、法等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西方列强为了开拓海外市场和掠夺生产资料,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幅员辽阔的中国。这段话描述的是鸦片战争的(  )
A.历史背景 B.战争过程 C.最终结果 D.国际影响
2.如图是清朝道光年间白银外流数额的统计图(单位:万银元)。据此判断,导致数据变化的原因是( )
A. 闭关锁国和政治腐败 B. 鸦片走私和林则徐禁烟
C. 鸦片战争和战后赔款 D. 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
3. 《南京条约》附件中规定:“英国的侨民、商人同中国人发生冲突,犯了法或成为被告,只能由英国驻中国的管事官 —— 领事去裁判,中国政府不得过问。” 这一规定破坏了中国的( )
A. 领土主权 B. 关税主权 C. 领事裁判权 D. 贸易主权
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这是因为,鸦片战争( )
A.揭开了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B.揭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序幕
C.激化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D.使得中国开始沦为殖民地
5.论从史出是学习历史的一个重要特点。在谈到道光皇帝(1820—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原教授龚书铎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龚教授的依据是(  )
A.英国割占九龙司 B.英国割占香港岛
C.俄国侵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D.法国分割清政府的半壁江山
6.史学家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鸦片战争的军事失败还不是民族致命伤。失败后还不明了失败的理由,那才是民族的致命伤。” 鸦片战争后,清政府 “不明了失败的理由” 主要体现在( )
A.镇压太平天国 B.开展洋务运动
C.继续坚持闭关锁国的对外政策 D.仍以天朝上国自居,不思变革
7. 绘制知识结构图是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图是“太平天国运动兴衰”示意图,其中“内乱毁梦”是指( )
A. 北伐和西征 B. 天京事变 C. 创立“拜上帝会” D. 颁布《资政新篇》
8.清人《贼情汇纂》(研究太平天国的重要史料)载:“(太平天国)自金田发难,纵横十八省,历十有四年,虽席卷半壁江山、撼动清廷根基,终不免土崩瓦解。” 导致这一规模浩大的运动最终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 B.天京事变引发的严重内耗
C.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 D.缺乏科学的理论作为纲领
9.列强成立“洋枪队”,与清政府共同镇压太平军,这说明( )
A.太平军已经攻陷北京城 B.清军已经失去抵抗能力
C.外国势力已经全面侵华 D.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
10.“19世纪中叶,西方的影响虽然削弱了清王朝的权威,但是清王朝真正的权威危机来源于农民的造反运动(太平天国运动)与内部阶层的分离倾向。”材料说明太平天国运动的意义是(  )
A.表明中国人民维护了民族尊严 B.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
C.显示了中国人民抗击外敌勇气 D.推动了中国向西方学习
11. “到1860年,这个中华文明古国被西方彻底打败并羞辱了。欧美海权国家一步一步地从广州向北推进至上海再至北京,而陆上国家________则从西伯利亚—满洲边界向南推进到北京。”横线中缺失的文字应该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俄国
12. 条约规定:“画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贸易,均照经准各条所开各口章程比例,画一无别。”由此可见,该“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天津条约》 D.《瑷珲条约》
13. 恩格斯在《波斯和中国》中写道:“俄国不花费一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这里 “更多的好处” 指的是俄国( )
A.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B.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C. 取得协定关税特权 D.开放更多通商口岸
14.我们跨越时空,来到第二次鸦片战争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下列事件你可能看到的选项是( )
①英国军队炮轰广州 ②英法联军火烧了圆明园
③英法联军占领北京 ④美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领土最多
A.①②③ B.②④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5.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人认真地对民族战争背后的内容作出反应,并形成一种社会思潮而波及各个阶层,则无疑开始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体现这种“社会思潮”的主张是( )
A.“师夷长技以自强” B.“思想自由,兼容并包”
C.“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D.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
16.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在海外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17.假期间某同学在山东省内进行了一次旅游,回来后向同学们讲述参观甲午海战馆的见闻,你知道他去哪儿旅游的?( )
A.青岛 B.曲阜 C.威海 D.潍坊
18.看千年的中国去西安,看百年的中国去上海。”近代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是在( )
A.鸦片战争后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甲午中日战争后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19.古代以干支纪年,天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王.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中.酉.戌.亥”。甲午战争发生于1894年,戊戌变法发生于1898年,八国联军侵华的1900年是( )
A.己亥年 B.庚子年 C.辛丑年 D.壬寅年
20.1840年以来,西方列强侵略中国,中华民族备受屈辱。下列侵略战争曾经攻占和炮轰北京城的是( )
①鸦片战争②第二次鸦片战争③甲午中日战争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1.“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分水岭,中国人开始反思自己的海权和海防战略,就是中国人醒了,不管这个朝廷有没有醒,中国人醒了,之后才会有辛亥革命……”材料表明甲午中日战争( )
A. 开阔了全体中国人的眼界 B. 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运动
C. 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民族觉醒 D. 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22.日本是披着文明的皮而带有野蛮筋骨的怪兽。日本今已摘下文明的假面具,暴露了野蛮的真面目。”最能体现这一描述的史实是( )
A. 亚罗号事件 B. 火烧圆明园 C. 旅顺大屠杀 D. 马神甫事件
2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说:“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从他的话中,我们能看出洋务运动是( )
A. 一次地主阶级的民主革命 B. 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
C.一次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的自救运动 D. 一次达到“自强”“求富”目的的自救运动
24.1895年康有为在一夜之间赶写万言书,提出“拒和、迁都、变法”,强烈要求光绪帝“变法成天下之治”。此描述的是( )
A.师夷长技 B.洋务运动 C.公车上书 D.“明定国是”诏书
25.1896年,谭嗣同有感于民族危机的加剧,写下“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著名诗句。此时,民族危机加剧是由于( )
A.《南京条约》的签订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瑷珲条约》的签订 D.《辛丑条约》的签订
26.中日《马关条约》是继中英《南京条约》签订以来,对中国造成最严重危害的不平等条约之一。前者内容与后者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允许列强在中国( )
A.开埠通商 B.索取赔款 C.割占土地 D.开办工厂
27.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华民族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探索史,以下侵略与探索史实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
A.鸦片战争——洋务运动 B.第二次鸦片战争——义和团运动
C.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28.对以下年代尺,解读最准确的是( )
1842 1860 1895 1901

A.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程 B.中国遭受侵略的全过程
C.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瓦解的历程 D.中国近代化的探索历程
29. 李鸿章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重要人物,他镇压了太平军,代表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许多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但李鸿章仍有值得肯定之处,其中最典型的是( )
A.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成员    B.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C.是洋务运动的主要实践者 D.奉命率兵收复新疆的人
30.《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康有为说:我变”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都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B.都不同程度的阻碍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C.都是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语 D.二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上是一致的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虎门销烟》浮雕
(1)图中虎门销烟是由哪位民族英雄主持的?(2分)有何历史意义?(4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说邓世昌的主要事迹。(2分)请说出甲午海战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国家处于危难之际中华儿女应承担起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是什么?(4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通过武装侵略,扩张在华殖民势力,是英国政府的既定方针。……1840年6月,英国舰队封锁广东江面与海口,这场战争正式爆发……中国开始由独立的主权国家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中华民族的危机与苦难日益加重。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这场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的影响(2分)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在地域分布上的变化(2分)
(3)依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告诉我们哪些启示(4分)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左宗棠有力地批驳了李鸿章的观点,主张两者并重,并得到清朝最高统治者的支持……左宗棠对阿古柏势力主要是立足于“打”,对俄罗斯立足于“谈”。为了紧缩军费开支,减轻人民负担,大军一旦出发,必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速战速决 1880年4月,抬棺出征的左宗棠誓死要从沙俄手中夺回伊犁。1882年,经历艰苦卓绝的斗争,伊犁终于回归祖国。1884年,新疆省正式建立。
——摘编自《浅谈左宗棠收复新疆的整体谋略》
根据材料,概括左宗棠成功收复新疆的原因。(4分)
根据材料指出新疆省建立的时间;(2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新疆省建立的历史意义(2分)
3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这场运动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舰、机器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和文化的尝试。自强的努力仅仅触及了现代化的表皮,而没有获得工业化的突破。洋务派竭力地巩固而非取代现存的秩序,而且全然没有经济发展、工业革命和现代变革的概念。
——摘编自徐中约 《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它)作为一场政治运动失败了,但作为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新学家们带来的解放作用远不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发动的政变所能剿洗干净的。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这场运动中,中国近代企业开始出现,请写出其中以“自强”为口号的任一企业名称(2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场运动失败的原因。(4分)
(3)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这场运动的积极作用(2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