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福建省龙岩市上杭三中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物理试题(无答案)

资源简介

上杭三中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综合练习
八年级物理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现象中属于机械运动的是(  )
A.流星划过夜空 B.冰融化成水 C.菜价上涨了 D.颜色变化了
2.“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这首脍炙人口的七言绝句,描绘了一幅阐述运动相对性的完美画卷,如图所示。从物理学的角度看,我们若说舟中人是静止的,所选的参照物是(  )
A.白帝城 B.江岸 C.轻舟 D.青山
3. 在校园楼梯、走道上禁止奔跑,我们在走道上行走速度合适的是(  )
A.1cm/s B.1dm/s C.1m/s D.10m/s
4.下列同学们的估测数据中,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m
B.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3cm
C.中学生的脉搏每分钟跳动约75次
D.运动会上获得百米赛跑冠军的同学的平均速度可达
5.四位同学进行长度单位的换算,得到四个算式,其中正确的是( )
A.58cm=58×10-2=0.58m B.58cm=58cm×10-2=0.58m
C.58cm=58cm×10-2m=0.58m D.58cm=58×10-2m=0.58m
6.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声音消失,这是因为( )
A. 声音传播的速度小了 B. 声音传到人体中去了
C. 声音传播的速度变大了 D. 鼓面停止了振动
7.下列测量木块长度的方法中,如图所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8.用如图所示的刻度尺来测金属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和金属片的长度分别是( )
A.1cm 8.60cm B.1cm 1.6cm
C.1mm 8.60cm D.1mm 1.60cm
9.以下有关误差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可以避免误差
B. 只要认真测量,就可以避免误差
C. 测量误差可能与测量者有关
D. 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消除误差
10.某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由速度公式可知物体的( )
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 速度大小恒定不变
C.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11.用图象表示物体运动规律,图中表示同一运动规律的是( )
A. 甲图和丙图 B. 甲图和丁图 C. 乙图和丙图 D. 乙图和丁图
12.短跑运动员内跑了,羚羊内奔跑,汽车的行驶速度是,三者速度从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 )
A. 汽车、羚羊、运动员 B. 羚羊、汽车、运动员
C. 运动员、汽车、羚羊 D. 运动员、羚羊、汽车
13.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
14.我们听到“开始答题”的铃声,主要传播介质是( )
A.空气 B.墙壁 C.电线 D.真空
15.码头上轮船的汽笛声传得很远,是因为汽笛声(  )
A.频率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传播得快
16.地震预警系统可以监测地震产生的地震波,并向广大民众发出了预警信息,如图。地震预警系统监测到的地震波是( )
A.超声波 B.次声波 C.电磁波 D.引力波
17.有一种“声纹锁”。只要主人说出事先设定的暗语就能把锁打开,别人即使说出暗语也打不开。这种声纹锁辨别声音的主要依据是( )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声速
18.如图所示,中国传统乐器古琴的琴身通常由梧桐木制成,琴弦常采用丝弦。演奏时,通过按压琴弦的不同位置,可弹出音调高低不同的声音,其原因是( )
A.琴声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改变 B.琴弦振动的幅度发生了变化
C.琴弦振动的频率发生了变化 D.琴身和琴弦的材质比较特殊
19. 如图所示,城市高架道路的部分路段,两侧设有3m高的透明板墙,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
A.保证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使高架道路更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20.匀速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 3:1,所用时间之比是 2:3,则速度之比是( )
A.9:2 B.2:1 C.2:9 D.1:2
21.甲、乙两辆车同时从同地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
A.在第末时两车的速度相等
B.时,甲车做匀速直线运动
C.甲车在前内的平均速度是5 m/s
D.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乙更快
22.某同学在骑自行车去上学的路上,用3m/s的速度骑完前一半路程,又用2m/s的速度骑完后一半路程,则该同学完成整段路程的平均速度是(  )
A.2.8m/s B.2.5m/s C.2.4m/s D.1m/s
二、填空实验探究题(本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39分)
23.如图所示,动物们都赶去参加动物晚会,蜗牛看到乌龟驮着小蚂蚁超过了自己,关心的嘱咐小蚂蚁要抓稳了以乌龟为参照物,小蚂蚁是______的选填“运动”或“静止”,以蚂蚁为参照物,蜗牛是______填“向前”或“向后”运动的。
24.当高铁进站时,列车相对站台是 的;扬声器反复传来安全员提醒乘客站在安全黄线内,扬声器发声是由于纸盘 产生的。
25.男低音高声唱歌,女高音轻声伴唱,男低音的______大,女高音的______高.他们的歌声是通过______传入我们的耳中的.
26.市场上有一种变声器,可以改变声音的特性。某段声音的波形变化如图所示,变声前是A段,变声后是B段,则变声后声音的音调 (选填“变高”“不变”或“变低”),响度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27.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甲车的速度是______;若乙和丙运动的路程之比是:,则乙和丙所用的时间之比是______。
28. 如图所示,小明利用七个形状相同的矿泉水瓶制作了如图所示的水瓶琴,在矿泉水瓶里装有高度不同的水,依次用嘴贴着瓶口用相同力度从左向右吹气时 瓶子发出的哨声音调最高:用相同的力度敲击不同的瓶口也能发发出不同的音调,此时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的是 瓶子
29.
(1)如图甲所示,小红学习了长度测量后,她用刻度尺对一本书的厚度进行测量,图中的读数方法 (选填“A”或“B”)是正确的;所选刻度尺的分度值为 cm,所测书的厚度是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显示的时间是 min s;
(3)如图丙所示,这是汽车的速度表,此时该汽车的行驶速度是 km/h。
30.同学们在“测小车的平均速度”的实验中,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小车从带刻度的斜面顶端由静止下滑,图中的数字是小车到达、、三处时电子表显示的时间数字分别表示“小时:分:秒”
该测小车平均速度的实验原理是:________,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有____和__________;
在小车能下滑的情况下,使斜面的坡度______为好,选填“较小”或“较大”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前必须学会熟练使用电子表。如果让小车过了点才开始计时,则会使所测段的平均速度 偏___________填“大”或“小”。从实验可以看出小车在做________选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
若的路程正好是全部路程的一半,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____。
31.在物理实验活动中,创新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日常学习中的塑料尺进行了探究活动。
(1)如图甲所示,用手掌将塑料尺的一端压在桌面上,用手拨动塑料尺伸出桌面的一端进行相关探究,本实验所研究的声源是 (填“塑料尺”或“桌面”);
(2)先用较小的力轻拨塑料尺,再用较大的力重拨塑料尺。分析比较两次实验现象可探究声音
的 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
(3)拨动塑料尺的力不变,使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由短变长,用仪器测得两次实验声音分别为和;可见随着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变长,观察到直尺的振动 (填“变快”“变慢”或“不变”),发出声音的 变低;
(4)拨塑料尺的力不变,塑料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在塑料尺右端开小孔,开孔前后两次发声的波形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可见结构的不同,会导致发出声音的 改变。
3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时,小李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A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被弹开,它说明了发声的物体在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将音叉的微小振动 ,这种思维方法叫作 。(选填“等效替代法”“控制变量法”“转换法”或“类比法”)
(2)如图B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 (选填“会”或“不会”)响,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了 可以传声。在月球上做这个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泡沫塑料球弹起。
三、计算题(本题共17小题,第33题5分,第34题6分,第35题6分,共17分)
33.一艘测量船将一束超声波垂直向海底发射,测出从发射超声波到接收反射回波所用时间是,已知声音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问:这处海底深度是多少?
34. 超速行驶非常危险,高速公路上除了设置标识距离的指示牌,还有限制行车速度的指示牌如图1所示,小亮一家利用周末到太原玩,汽车在高速公路上行驶了一段时间,他看到了如图1所示标志。
(1)在不违规的前提下,若汽车以最快的速度行驶,从图1的标志牌到太原至少需要多长时间?
(2)若以图2所示的速度行驶90min,通过的路程是多少km?
35.一列火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
(1)该大桥的长?
(2)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
(3)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