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重庆市好教育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10月联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重庆市2026届高三(上)10月好教育联盟
地理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试卷由整理排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考试范围:宇宙中的地球,地球运动,地球上的大气及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5年我国在地球内部探索领域成果显著:我国深地塔科1井钻至10910m,获得了亚洲首份地下万米的岩芯标本并在10000m的地下找到了油气存在,"奋斗者"号在太平洋海沟9533m处发现化能合成生命群落,中国科学院研究揭示地壳断裂带处瞬间释放的化学能可为地下微生物供能。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材料中不同深度地理位置的圈层归属,正确的是
A.深地塔科1井钻至10910m处—地幔B."奋斗者"号探测9533m处---岩石圈
C.海沟底部地质流体活动处---地核D.地壳断裂带微生物生存处---地壳
2.2025年我国在地球内部探索领域的成果可反映出
A.地壳物质组成均以沉积岩为主B.地幔是地球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C.地壳圈层存在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D.地核物质状态无法被人类探测
天空之桥是马来西亚兰卡威(6°22'N,99°50'E)的标志性景点。图示意2024年5月20日某游客在天空之桥上的航拍实景(拍摄时镜头向北)。据此完成3—5题。
3.与北京相比,该日当地
A.日落地方时较早B.昼长更长
C.日出地方时较早D.正午太阳高度角小
4.该照片可能拍摄于当地地方时
A.8时B.12时
C.16时D.20时
5.若此后一个月连续每天同时刻同角度航拍,天空之桥的影长
A.先变长,后变短B.越来越短C.先变短,后变长D.越来越长
闰月是农历中为协调阴阳历天数上的差异而增设的一个月。因为今年"闰六月",2025年8月29日我国迎来了21世纪"最迟七夕"。当晚21:00北京(40°N,116°E)和成都(30°N,105°E)两位中学生分别开展星空观测。据此完成6---7题。
6."闰六月"带来的主要影响是
A.次年春节白昼更长B.北半球夏至日白昼变得更长
C.地球公转速度变慢D.成都太阳高度角年变化增大
7.在观测中,两位中学生分别测得北京与成都的北极星仰角度数恒为40°和30°,这反映出
①两地所在纬度的差异②成都地势起伏比北京小③地轴恒指向北极星附近④两地地方时相差40分钟
A.①②B.②④C.①③D.③④
单位时间内通过某一截面的辐射能被称为辐射通量。图2示意我国某地7月份某日太阳总辐射,大气逆辐射,地面反射短波辐射以及地面长波辐射随时间的变化。据此完成8---9题。
8.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曲线是
A.甲 B.乙C.丙 D.丁
9.M处发生变化的影响因素最可能是
A.太阳高度B.天气C.地形地势D.下垫面性质
研究人员根据>20m/s的强风出现记录,划定南非潜在强风区,并根据强风成因将其分为强对流区和冷锋区。图3示意南非不同成因潜在强风区的分布。据此完成10—12题。
10.强对流区的形成与季节性气流辐合有关,其主要影响因素为
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两岸洋流性质差异D.山体分布形势变化
11.冷锋给南非带来强风主要发生在
A.3—5月B.6—8月
C.9—11月D.12月一次年2月
12.与冷锋区相比,南非强对流区的强风天气
A.风力更持久B.形成速度慢C.冬,春季多发D.常伴随雷暴
某年7月24日,台风外围云带经过我国某地,该日甲站点附近出现超强暴雨。地形对甲站点附近降水有增强作用,但此次强降雨未造成当地明显降温。该日有一股弱冷空气从西北方进入该地(如图)。据此完成13—15题。
13.此次台风中心外围气流的主要运动方向是
A.顺时针辐合B.逆时针辐合C.顺时针辐散D.逆时针辐散
14.当地地形增强甲站点附近降水的关键原因是
A.增加水汽含量B.降低空气温度C.促进气流抬升D.扩大风力范围
15.此次强降雨未造成当地明显降温的原因可能是
A.地面辐射增强B.水汽凝结放热C.冷空气势力强D.大气逆辐射弱
二,非选择题:共55分。
1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早三叠纪时期,今湖南范围处于江南古陆的边缘,雪峰山,九嶷山,古万洋山等是隆起于内陆海海面之上的岛屿(如图5)。不同岛屿生物种群差异显著。晚三叠纪时期,西部地壳抬升,湘中南内陆海的水位逐渐升高,后海水于湘东半岛和古万洋山岛之间排泄,海退成为盆地。三叠纪末期,全球海平面上升,海水再次倒灌进入,湘中南形成丰富的煤炭资源。
(1)指出早三叠纪时期该区域陆地上的主要生物类型。(4分)
(2)推测早三叠纪雪峰山岛与古万洋山岛生物差异较大的原因。(4分)
(3)说明三叠纪末期湘中南丰富的煤炭资源的形成条件。(8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丹霞地貌形态复杂,对局部大气受热过程产生重要影响。某中学地理小组为了研究广东丹霞山不同地形部位的温度,制定了如下调查方案:在相邻区域选定山峰,山脊,凸坡,凹坡,沟谷,洼地六个类型的采样地(海拔依次降低),每种类型采样地各设置1个样方,通过地表温度感应测量仪获取地表温度,在不同季节开展采样调查。表1示意丹霞山不同地形部位不同季节夜间的平均地表温度(单位:℃)。
采样地类型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山峰 20.19 24.78 16.25 16.19
山脊 19.79 24.57 16.08 15.77
凸坡 19.69 24.46 15.92 15.49
凹坡 19.32 24.18 15.77 15.03
沟谷 18.77 23.83 15.43 14.37
洼地 17.93 23.40 14.88 13.48
(1)描述丹霞山夜间地表温度的时空分布特征。(6分)
(2)与山峰相比,分析洼地夜间地表温度特点的成因。(6分)
(3)请对上述调查方案提出优化措施。(6分)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1分)
研究表明,由于副热带高压带的移动,广西沿海地区形成前汛期,后汛期。前汛期为每年4—6月,降水主要出现在夜间,由气流辐合形成,后汛期为7月中下旬至8月下旬,降水主要出现在白天,偶有突发短时间强降水。某厄尔尼诺年份,广西沿海前后汛期间隔期缩短,副热带高压带在南方停留时间较长,我国东海海水温度比常年偏高。图6示意广西沿海前汛期的环流形势。
(1)分析广西沿海前汛期西南风的形成过程。
(2)简述广西沿海前汛期夜间降水的成因。
(3)推测广西沿海后汛期降水的主要类型。
(4)分析该厄尔尼诺年份东海海水温度偏高的原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