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3 漫步云端教学设计课题名称第三课漫步云端班级科目科学课时两课时执笔人执教人授课时间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从气象的不同侧面,探究云的成因了解气象预报的简单知识,指导学生讨论天气现象间的相互关系,掌握简单的气象预报常识并对未来气象进行预报二、学习者特征分析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掌握了简单的气象知识,但要他们去解决问题还是困难的,要解决问题还在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学生平时的积累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会观察云量,能用饼形图来表示统计结果。2.会用模拟实验来解释云的成因。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基于实际情况,本课准备采用提问、搜集资料、实验、制作的方法来进行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利用教材、多媒体、实验器材六、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及资源准备一、观察与提问二、计划与组织三、搜集资料第二课时引入引入讨论讲述:友友和四个小主人公被卷到云端,待静下心来,发现除了腾云驾雾的感觉外,云本身也有好多值得研究的地方。提问:友友就提出了“云是怎样形成的”“云是怎样变成雨的”等问题,同学们也会有更多的问题,先把它们记录在“问题银行”中,大家要一起来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指导:同学们选择一个问题或知识点作为研究目标,制定一份简单的研究计划,几个人可以组成一个小组,相互之间可以大胆猜测、交流并做好小组成员分工。能设计一个实验来展示云的形成是最好的每组推出一个代表进行交流.提问:1云是怎样形成的?2云和雾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加入一点与雾有关的话题,进行环保教育做模拟云形成的实验。(实验方法和所需材料见后面)课下作业:1重复云的形成实验2准备饮料瓶、剪刀、尺子等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云的形成、云和雾的同与不同。当天空中云的面积多少不同时又有啥情况呢?今天学习第二课时的内容。a.提问:在天气预报中,我们已经使用了晴天、多云、阴天等来描述和记录对云量的观察。那么,这些不同的天气状况是怎样来划分的呢?b.介绍方法:阅读教材P18图片,把天空当成一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看到的云量填充到这个圆里,按照云在天空中所占的多少进行区分。得出上述的天气状况d云量多了,就可能下雨,雨是如何下来的呢?阅读p19知识链接e制作量雨器,测量雨量课下作业:1利用学过的知识,制作一份气象科普小报2搜集一些气象谚语看教材“知识链接”,告诉同学们关于云的形成的知识,以及云与雾的相同与不同。除了文字资料,图片等也是常用的资料类型。c.室外观察:观察天空中的云量、云的高度和云的形、在观察云的过程中,将结果记录下来,以统计表的形式进行整理,并采用“饼形图”的形式来辅助表达活动结论。(教学流程)第一课时观察与提问————计划与组织————搜集资料第二课时引入——讨论七、课堂检测设计八、小结九、反思附录:云形成的实验1思考:你知道天空中的云是怎么形成的吗?材料:冷水1杯、剪刀或锥子1把、火柴1盒、吸管1支、橡皮泥或腊烛、玻璃瓶(带可旋转盖)2操作:a在瓶子盖上戳个洞,在洞中插入吸管,并用橡皮泥或腊烛将吸管周围密封。b在瓶子中倒入一些冷水,摇晃均匀,然后把水倒出来。c靠近瓶口,点燃一根火柴。d吹灭火柴,把冒烟的火柴扔进瓶子中,让烟进入瓶子。e迅速拧紧瓶盖,通过吸管向瓶子中用力吹气。f停止吹气,用手堵住吸管,使空气留在瓶中。松开吸管,当空气冲出瓶子时,瓶子中就产生了云。3揭密:1、往瓶子中吹气,增加压力。2、松开吸管后气压下降,空气变冷了。3、瓶子中的水蒸气附着在烟中的尘粒上,凝结成极小的水滴,许多的小水滴就形成了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