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十四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哈十四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的要求。本题共40小题,每题2.5分,共100分)
1.下列关于宇宙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宇宙是时间和空间的总和
B.人类认识的“已知宇宙”是无限大的
C.星空中观测到的都是恒星
D.观测到越远的宇宙环境,其距今年代越久远
2.属于天体的一组是
①星云 ②在轨运行的空间站
③天空划过的火流星 ④在荒漠中发现的陨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9年春节贺岁影片《流浪地球》火爆银幕,该片叙述由于太阳直径增大将吞没地球,导致地球被迫流浪逃离太阳系的科幻故事。下图是太阳系示意图。据此完成3~8题。
3.地球在逃离太阳系向外流浪的过程中依次经过的天体运行轨道是
A.水星、金星、火星、木星
B.金星、木星、火星、天王星
C.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
D.木星、土星、海王星、天王星
4.科学家们致力于在宇宙中寻找与地球相似的天体,有着适合生命存在的条件,如
①有固体表面 ②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③有昼夜更替现象 ④有液态水 ⑤有充足的食物
A.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④⑤
5.地球是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表现在
A.有固体表面 B.有昼夜更替
C.绕日运行轨道接近圆形 D.是存在生命的行星
6.地球上有适宜高级智慧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是因为
A.地球的质量适中
B.日地距离适中
C.地球的体积适中
D.地球的卫星数目适量
7.图中的天体系统包含有几个等级
A.一级 B.二级
C.三级 D.四级
8.关于上图中心天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能够自己发光发热
B.是由氦组成的气体球
C.大约还有100亿年的寿命
D.释放的能量永不枯竭
2025年10月6日恰逢我国传统节日中秋节,“赏满月”是节日期间的重要民俗。读材料完成9题。
9.根据月相的变化规律,在天气晴朗的夜空,2025年9月28日我们看到的月相最接近
A.满月 B.凸月 C.上弦月 D.峨眉月
读“我国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并根据所学知识,据此完成10~11题。
10.太阳的能量源于
A.黑子和耀斑的强烈活动
B.强烈的太阳风
C.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的热能
D.内部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11.若你是一名化妆品推销员,你不会向哪个地区推销防晒护肤品
A.重庆
B.内蒙古
C.青海
D.西藏
12.关于太阳辐射说法正确的是
A.太阳辐射需要8秒到达地球
B.太阳辐射由赤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组成
C.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D.太阳辐射的大部分能够达到地球
13.下列能源属于太阳能的是
①核能②煤、石油③太阳能发电④地热能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017年9月4日至9月11日,太阳表面爆发黑子群。下图为某同学在天文台望远镜中观测黑子后绘制的黑子位置示意图。据此回答14~16题。
14.该同学在望远镜中看到的是太阳的
A.光球层
B.色球层
C.日冕层
D.日珥
15.有关太阳黑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子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之一
B.黑子从数量众多到数量稀少,是11年
C.黑子无法用肉眼直接观测到
D.黑子是出现在太阳表面的黑色区域
16.这次太阳活动可能的影响是
①地球上发生磁暴  ②部分地区的无线电短波通信受到影响 
③引发钱塘江大潮  ④可能出现极光现象 
⑤日本火山喷发  ⑥印尼深海发生6.5级地震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②④
17.关于太阳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由耀斑强烈爆发产生
B.是太阳表面气体流动产生的一种现象
C.导致世界各地气候发生变化
D.可以利用太阳风进行星际航行
18.科学家研究地球内部结构主要依靠的手段是
A.超深钻井
B.地震波的精确测量
C.化石
D.卫星成像
读“地球四个圈层构成示意图”,回答19~20题。
19.图中所示A、B、C分别为
A.水圈、生物圈、岩石圈
B.生物圈、岩石圈、水圈
C.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D.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20.下列对A圈层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①是所有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的总称 ②是厚度最大的圈层 
③是质量最大的圈层  ④是由生物独占的圈层 
⑤它渗透于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岩石圈的上部
A.①⑤ B.③④
C.④⑤ D.①②
2025年8月22日20时52分,南太平洋瓦努阿图群岛(南纬17.60度,东经168.60度)发生5.4级地震,震源深度达200千米。下图为地震波传播速度与地球内部圈层结构示意图,读图完成21~25题。
21.关于图中H、G、F、E名称顺序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地壳、上地幔、下地幔、地核
B.地壳、地幔、外核、内核
C.地壳、地幔、地核、地心
D.风化壳、地壳、地幔、地核
22.关于图中地震波说法正确的是
A. A代表纵波
B. B代表横波
C. A只能在固体中传播
D. B只能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
23.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图中的
A. H圈层底部 B. G圈层
C. F圈层上部 D. E圈层
24.下列关于图中地球内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D表示的是莫霍界面
B. 火山喷发的岩浆来源于H圈层
C. F圈层物质状态为固态
D. 岩石圈的范围包括G圈层上部
25.此次地震发生时,地震波在向上经过C界面时传播速度发生的变化是
A. A波波速加快,B波波速下降
B. A波完全消失,B波波速突然下降
C. A波、B波的波速都明显下降
D. B波完全消失,A波波速突然下降
26.关于地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3级以上地震才能产生破坏
B. 震中距越小烈度越大
C. 震源深度越大地震破坏越严重
D. 地震发生时要马上跑到户外
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域发生7.3级地震,震源深度12千米,右图为福建某市民在手机APP上收到的地震预警信息。完成27~30题。
27.此次地震
A. 震中预估烈度2.4
B. 震源位于下地幔
C. 福建震级小于7.3
D. 地震甲波为横波
28.关于此次地震,说法正确的是
①电波比地震波传播快
②信息发布在地震之前
③此次地震有多个震级
④此次地震有多个烈度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③④
29.地震发生后,正在台湾岛附近航行的人感受到的震动是
A. 先水平晃动,后上下颠簸
B. 先上下颠簸,后水平晃动
C. 有水平晃动,无上下颠簸
D. 有上下颠簸,无水平晃动
30.地震发生以后,建筑物并不会马上倒塌,一般都要间隔约12秒,这就是地震救援领域所说的“黄金12秒”,在这12秒中人们可以决定是躲是逃。据此推断“黄金12秒”确定的依据是
A. 横波和纵波传播速度的差异
B. 个体对紧急事件的生理反应能力
C. 横波和纵波的传播介质差异
D. 建筑物的抗震系数
读地壳等厚度线分布图,回答31题
31.为探测地壳厚度的情况,科学家们在甲乙丙丁四地同时进行地震波的测定,从地壳底部传回来的地震波的先后顺序是
A.甲乙丙丁
B.丁丙乙甲
C.丙丁甲乙
D.丁乙丙甲
32.下列关于地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A.铁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B.硅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C.硅铝层位于硅镁层的上部
D.硅镁层是不连续的
33.下列各地中地壳最厚的地方是
A.青藏高原 B.亚马逊平原
C.大西洋 D.太平洋
34.关于化石说法正确的是
A.化石是古生物遗体
B.化石可以确定地层的时代
C.化石可以保存古生物的遗传物质
D.植物易腐烂不能形成化石
35.根据地层组成物质的性质,可以追溯地层沉积时的环境特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岩层指示还原环境
B.黑色页岩并含黄铁矿指示氧化环境
C.珊瑚化石指示清澈温暖的浅海环境
D.破碎的贝壳指示深海环境
36.关于地质年代由古至今排序正确的一组是
A.显生宙、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
B.冥古宙、太古宙、元古宙、显生宙
C.太古宙、元古宙、冥古宙、显生宙
D.元古宙、太古宙、冥古宙、显生宙
下图纵坐标表示时间,横坐标表示物种种类,读图完成37~38题。
37.下列生物中,出现最早的是
A.爬行类
B.鸟类
C.鱼类
D.两栖类
38.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是
A.古生代
B.元古代
C.中生代
D.新生代
读地质时期(局部)全球气温、降水量变化示意图,完成39~40题。
39.据图推测,“爬行动物的时代”全球气候总体特点是
A.暖湿 B.冷干 C.冷湿 D.暖干
40.在图示甲时期
A.被子植物繁盛 B.大陆冰川覆盖面积广
C.海平面高于现代 D.农作物频频歉收
哈十四中学2025—2026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 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的要求。本题共40小题,每题2.5分,共10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D A C C D B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A C B A A D D B D A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答案 B C B D C B D C D A
题号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D C A B C B C C D B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