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六中2025-2026学年上学期9月测试高三语文试题一、阅读(72分)(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国古典文学里的乡村,其空间意蕴至少有三个层次:精神的、社会的、农事的。纵观中国古代文化史,几乎所有的文人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这种状况的形成,主要是由中国传统社会的特点决定的。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在他看来,“土”是我们的民族特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有极强的“乡土情结”。此外,还有道家文化的深刻影响。道家的目标是让人类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这虽然是一厢情愿,但他们愿意想象一种“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来抵抗现实世界的纷扰。现实中的乡村,事实上并不那么诗情画意。在漫长的古代,普通农人的生活大抵是清苦的。在中晚唐时期,出现了很多关注“社情民情”的文学作品。这些作品表明,儒家民本思想已经内化为士人的自我道德要求,并将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不公视为责无旁贷的事情。他们希望自己的声音能够“上达天听”,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定。诗人试图通过揭示“田家苦”等,使诗歌从一种话语“象征”行为转变为话语“介入”行为。中国文学在草创期,也与农事有密切关联,据郭沫若统计,《诗经》中仅“纯粹关于农事的诗”就达十余首。唐宋时期,大抵作诗高手都对农事有所涉猎。这些诗人虽然常以外来者的眼光去观察农事,缺少像陶渊明那种融入农事的切身感,但就呈现耕作、收获、庆祝、闲暇等农事场景的周备程度而言,已经远超陶渊明。宋朝的农技诗创作,更使农业技术走到了农事抒写的前台,以梅尧臣的《和孙端叟蚕具十五首》为例,诗歌对种桑、养蚕、纺织等各环节进行了细致描绘,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拓展了文学的功能。(摘编自徐志伟《把酒话桑麻————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乡村空间》)材料二:乡土文学是一种社会文化,它很难对乡村变革产生直接作用,只能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其产生影响。启蒙是乡土文学影响乡村的最主要方式,其中最重要的是思想启蒙。从鲁迅开始,作家们书写乡村的主要方式是展示乡村的黑暗和愚昧,进而呼唤和激发其觉醒,启迪民智。批判是最基本的主题,重心是在深层的乡村伦理文化。思想启蒙之外,政治启蒙也极为重要。1930年代,左翼作家以文学的方式来唤醒农民,呼应现实的革命潮流。这一时期,作家们在创作中更多展示乡村的现实艰难和疾苦,积极书写那些具有反抗意识的农民,将“躁动”“变革”作为书写的核心。思想启蒙文学与政治启蒙文学存在一定差别。前者的重心在文化,而后者的重心在于现实;前者对乡村社会基本上持全盘否定的态度,而后者对乡村社会的批判是选择性的,其中也包含一部分的肯定———对于已经初步觉醒的农民,以积极而正面的态度书写其精神和行为。当然,在叙述姿态上,作家们基本上都是站在乡村之外,以俯视方式来看待和书写乡村;在艺术表现方式上,也都是现代方式。因而,这些作品与农民的阅读接受习惯有着较大距离。另一种影响乡村社会较深的是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最有代表性的是1949年至1966年的中国文学。其主要特点是直接书写乡村现实运动,并试图以文学的方式影响和促进这一运动。这类文学作品以农民为潜在读者,直接投入到乡村现实之中,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在文学形式上,它也更为贴近农民的阅读习惯,希望以文学来感召农民、启迪农民,对现实运动进行宣传和鼓动,从而深度介入乡村变革。1980年代的乡村改革文学可以看作是文化启蒙和现实介入二者的结合。作家们往往对乡村生活有很直接的体验,表现出强烈的现实介入意识,试图传达出农民改变贫穷现实的愿望。比如,路遥创作的《平凡的世界》现实意识非常明确,“从感情上说,广大的‘农村人’就是我们的兄弟姐妹,我们也就能出自真心理解他们的处境和痛苦,而不是优越而痛快地只顾指责甚至嘲弄丑化他们”。这些作品在创作立场和艺术倾向上高度继承启蒙文学传统,其在乡村边缘逡巡,既有对乡村内部的关怀,又有对乡村的俯视式批判。改革开放以来,作家们试图以文学介入、影响乡村现实的愿望逐渐趋弱。一个典型的表现是真正致力于再现乡村现实生活的作品逐渐稀少,而更多是传达对乡村文化嬗变的感喟、叹惋和悲悼。……乡土文学在审美形式上对农民的适当妥协和靠拢是不可缺少的,但是,一定不能因此而放弃文学的现代姿态。对于乡土文学来说,不仅要使农民接受,更要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文学改变乡村,并不是单向度的事情,其与乡村审美文化之间应该是互相影响和互相改变的关系。乡土文学的乡村接受效果强弱,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作家的创作态度和作品的书写内容。只有作家投入了真诚和热爱,才可能得到读者的认同和回报。此外,只有作品内容真正反映农民所关心的问题,表达农民内心最深处的渴求,其才能被农民所关注和认可。(摘编自贺仲明《乡土文学与乡村现代变迁》)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文人受中国传统社会和道家文化影响,都倾向于把乡村视为精神家园,最终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B. 唐宋多数优秀诗人对农事有所涉猎,如宋代梅尧臣的诗叙写了种桑、养蚕、纺织等环节的技术,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C. 思想启蒙文学对乡村社会基本全盘否定,而政治启蒙文学对乡村社会的态度已经基本转向对初步觉醒农民的肯定。D. 乡土文学具有丰富的文学价值,要让农民能真正接受,需要在不放弃文学现代姿态的同时,对农民进行妥协和靠拢。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古代文人很难真正回到无为无争的“自然状态”,但他们愿意想象“自然”“和谐”的田园生活以抵抗现实世界的纷扰。B. 古代出现了很多关注“社情民情”的文学作品,就是因为文人将反映民生疾苦、揭露现实不公视为责无旁贷的事情。C. 思想启蒙文学的重心在文化,由于叙述姿态及艺术表现方式等因素的影响,一般很难真正进入农村,为农民所理解。D. 《平凡的世界》既传达了农民的现实愿望,也有对乡村社会的批判,这反映了文化启蒙和现实介入相结合的特点。3. 下列选项中,不适宜作为论据直接支撑“乡土文学影响乡村变革”这一论述的一项是( )A. 《祝福》通过叙述祥林嫂的悲惨命运,揭露乡村社会封建礼教的吃人本质,引发人们对乡村旧道德的反思。B. 《暴风骤雨》以东北农村为背景,全景式展现土地改革运动的曲折过程,有力宣传了当时我党的土地政策。C. 《边城》以诗意的笔触描绘湘西的秀美山水与纯朴人情,构建了乡土社会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桃源世界。D. 《秦腔》呈现了秦腔艺术的兴衰,折射出传统文化的困境,促使全社会思考如何传承优秀乡村文化的问题。4. 聚焦“社情民情”的古典文学与现实介入型乡土文学,都体现了文学对社会的“介入”,但介入的目的和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请结合材料加以简要说明。5. 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讲述了两个农村青年冲破阻碍追求婚姻自由的故事,它一经发表,就引发了热烈反响,半年内销量达6万册。请根据材料二,分析它受欢迎的原因。(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信①——井冈山往事江子“六妹爱鉴”。1926年4月14日,在广州黄埔军校的一张桌子上,湖南湘阴人、时年二十一岁的炮科学员陈毅安这样写道。刚才,他还是学习射击、测图和爆破的、在训练场上不顾一切的勇士,现在,他成了柔情万种的情人。念着自己刚刚写下的这几个字,他感到胸腔里立即充满了比珠江水还要多的爱意;他似乎看到了他的六妹,坐在湖南第三师范学校某个教室里,老师叫着她的学名“李志强”;他似乎又回到了三年前他们刚刚认识的时候:她短发,双眼充满生气,率真里有一股泼辣劲。他记得他们定亲的时候是八月,中秋临近,桂花似乎格外香,那越来越圆的月亮,成了他们爱情的徽记和地老天荒的誓言。他们从此开始通信,在信中仿佛两只肆意吞食着思念的桑叶的蚕,或者是她任性,撒娇,说着傻话逗他;而他俨然一个见过世面的大哥,轻轻地训她,煞有介事地为她指点迷津。在前一封来信里,她担心着他的专业,会让他在前线牺牲生命——她说他可不要糊里糊涂地死了!“你说不要糊糊涂涂地死了,这也不错,但是为革命而死,为民众谋利益而死,是不是糊糊涂涂呢?假若是的,那中国一定没有烈士,革命也永远不能成功。我为什么要到广东来呢?你是可以知道,是为革命而来的。”……他们没有如愿在当年的寒假结婚,因为他终于如愿以偿地上了战场。1926年8月黄埔军校毕业的陈毅安分配到国民革命军师部,不久担任了第七连党代表。1926年底,他成为了北伐革命军中的一员。北伐军势如破竹向北挺进。一直渴望上战场的陈毅安内心极不平静。坐在轮船上,他恍惚觉得旧的世界就像流水,正在哗哗地退去;而新的力量仿佛在艄公有力的桨声中、在戎装在身的陈毅安们的中间滋长,可是他忽然感到一阵莫名的忧伤,这个革命军人此刻仿佛是一名伤感的诗人。在抵达衡州的船上,他写道:我最亲爱的:心如刀割的我,我怕听流水澎湃的怒潮声,也怕看船头晶晶似的明月,更怕听旅客中谈论青春年少的乐趣、生死别离的悲哀。唉!情魔,情魔!你把我们的革命性消磨了。我们是有阶级觉悟性的青年,担负了世界革命的重大使命,我们难道恋恋于儿女的深情吗?……一个多月前他所在的警卫团根据党的指示,一路从武汉到江西修水,被收编为秋收起义第一团。起义失利后(1927年9月),他随着毛泽东退到罗霄山脉中段。多日的行军打仗让他疲惫不堪。将来的路怎么走,所有人都忧心忡忡。他是党员,是中层军官,党性、军人的天职,以及对毛润之的信任,已经让他把自己放心地交给了他。然而来到这穷乡僻壤的罗霄山脉中段,他与他的六妹音信不通。她好吗?他们相约的婚期,何时能够兑现?他铺开了纸,经过战火硝烟的洗礼,一年前的小战士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革命军人。他的信一短再短,并且不再有大量的修辞,有的只是一颗对她矢志不渝的心。他写道:志强:好久没有同你通信了,不知你近况如何?挂念得很!你的信我又收不到,真是糟糕极了。现在将我的近况略略地告诉你。我天天跑路,钱也没的用,衣也没的穿,但是心情非常地愉快,较之从前过优越生活时代好多了,因为是自由的,绝不受任何人的压迫。但最忧闷、最挂心、最不安心的,就是不能单独同你坐在一起,而且信都很难同你通了。这是何等的痛苦啊!尤其是不知你的病好了没有?使我心如刀割!我罪该万死!原谅之。(通信处:江西宁冈县龙头邮局第二小学刘先生转游雪卿交)他回到了阔别了五年的家乡湖南湘阴界头铺②。他终于从信笺上走出来,出现在她的面前。是的,他把自己当做了一封信,一路穿越国民党军队的封堵,邮递到她的面前。她依然是抬头,她依然是落款,而中间有两年来不及说的话,因邮路被封而她听不到的话,他都要浓墨重彩仔仔细细地当面说给她听。他见到她,似乎还是五年前的样子,短发,圆脸。目光生动泼辣。只是身子骨要壮实一些。他见到她,立即感觉她就像一轮满月,照亮了他的心!她刚刚从湖南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依然是那么纯洁、朴素。而他这个当年意气风发莽莽撞撞的少年,现在已经判若两人。他是多么瘦呀!肩胛耸立,颧骨突出,好像大病初愈的样子。仿佛是五年来他吃了天大的苦,受了天大的累。只是他的目光,少了五年前的少年轻狂,变得像石头一样沉默,铁一样坚定,火焰一样热烈。雄鹰一样锐利。她又收到他的来信(1930年7月)。这么些年来,她已经习惯了他用写信的方式,表达对她的思念,向她报告他的行踪、他的近况。她看到信封上他的落款是“上海”,她心想这山里人,怎么跑到上海大城市去了呢?她拆开了信。可是,她看到信里只有两页白纸,空白的、不着一字的白纸。从前,他在信里写下那么多的字,恨不得掏出心来给她看,现在,他一个字都不愿意写了。他肯定是累了,累坏了。她顿时肝肠寸断。她记起新婚时他随口说的,如果有一天,她收到一封没有字的信,就表示他已经牺牲了。李志强不知道,这个一直和她在信中谈恋爱的人,每天都在自己的上衣口袋里装着这封无字的、信封上写着她的姓名和地址的信。不管到哪里,他都会跟战友们交代,如果他牺牲了,就把这封信投寄出去。(《人民文学》2011年1月,有删改)【注】①全国解放后,李志强将陈毅安写给她的五十四封信捐献给了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1951年毛泽东签发全国前十名革命烈士的荣誉证书,陈毅安被称为“共和国第九烈士”。②1928年4月陈毅安指挥了黄洋界保卫战,11月在作战中负重伤,1929年3月转移到湘阴养伤。6. 下列对散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二段插叙陈毅安与李志强相识与定亲的情形,丰富文章的内容,写出恋人间的相思。B. 划横线句子“没有如愿”“终于如愿”对举,体现革命者在家庭与革命理想间的取舍。C. 第三封信括号内通信地址有意味:陈毅安怕未婚妻担心,不想让她知道自己身在何处。D. 最后一段写李志强不知道的实情,表现了陈毅安随时为革命作出牺牲的大无畏精神。7. 下列对散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恋人写信说“可不要糊里糊涂地死了”,写出她起初对革命的认识不足,不符合人物真实性,属于散文的艺术化加工。B. 作者通过革命情侣间的信件,剖析战争与人性的交融与共振,从另一角度窥见到了那段峥嵘岁月的原貌、底色和革命者的风骨。C. 陈毅安穿越敌人封堵,“把自己当成一封信”,未婚妻“依然是抬头、落款”,形象化的表述为有情人终团聚增添浪漫色彩。D. 本文中陈毅安的书信与林觉民《与妻书》有异曲同工之效:一面表达对未婚妻的至爱,一面又冲破儿女情长。8. 文本副标题是“井冈山往事”,本文却多记述了其它地方的往事。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谈谈你的看法。9. 作者认为散文创作没有一成之规,可以有小说的叙事,也可以有诗歌的意境。请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作者这一创作观点的。(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材料一:卫端木叔者,子贡之世也。藉其先赀,家累万金。不治世故,放意所好。其生民之所欲为,人意之所欲玩者,无不为也,无不玩也。墙屋台榭,园囿池沼,饮食车服,声乐嫔御,拟齐楚之君焉。至其情所欲好,耳所欲听,目所欲视,口所欲尝,虽殊方偏国非齐土之所产育者无不必致之犹藩墙之物也。及其游也,虽山川阻险,涂径修远,无不必之,犹人之行咫步也。宾客在庭者日百住,庖厨之下不绝烟火,堂庑之上不绝声乐。奉养之余,先散之宗族;宗族之余,次散之邑里;邑里之余,乃散之一国。行年六十,气干将衰,弃其家事,都散其库藏、珍宝、车服、妾媵。一年之中尽焉,不为子孙留之。及其病也,无药石之储;及其死也,无瘗①埋之资。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藏之,反其子孙之财焉。段干木闻之,曰:“端木叔,达人也,德过其祖矣。其所行也,其所为也,众意所惊,而诚理所取。卫之君子多以礼教自持,固未足以得此人之心也。”杨子曰:“既生,则废②而任之,究其所欲,以俟于死。将死,则废而任之,究其所之,以放于尽。无不废,无不任,何遽迟速于其间乎 ”(节选自《列子·杨朱》,有删改)材料二:夫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涉险畏之途,干祸难之事,贪欲以伤生,谗慝②而致死,此君子之所惜哉;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君子不咎也。自乱离已来,吾见名臣贤士,临难求生,终为不救,徒取窘辱,令人愤懑。侯景之乱,王公将相,多被戮辱,妃主姬妾,略无全者。唯吴郡太守张嵊,建义不捷,为贼所害,辞色不挠;及鄱阳王世子谢夫人,登屋诟怒,见射而毙。夫人,谢遵女也。何贤智操行若此之难 婢妾引决若此之易 悲夫!(节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有删改)[注]①瘗:埋葬。②废:搁置,此处可理解为“听任”。③谗慝:为奸作恶。10. 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虽殊A方B偏国C非齐D土之所产E育者F无不必G致之H犹藩墙之物也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诚,意为确实,与《六国论》“战败而亡,诚不得已”的“诚”意思不相同。B. 俟,意为等待,与《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俟君子”的“俟”意思相同。C. 苟,意为苟且,与《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的“苟”意思不同。D. 徒,意为白白地,与成语“徒费口舌”“徒劳无功”的“徒”意思相同。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端木叔是子贡的后代,家财殷实,作者从居住环境、音乐、饮食、外出游玩、宾客等方面表现其奢华富贵,写出了他纵情所好的生活方式。B. 端木叔在六十岁之时,气血体力渐渐衰竭,便抛弃家事,并遣散宗族、宾客、库藏、珍宝等,在一年之内散尽家财,不留一点财产给子孙。C. 段干木高度评价端木叔的德行,认为其行为虽然惊世骇俗,但是符合情理,而卫国君子多以礼教自持,自然难以理解其荒诞行为背后的深意。D. 乱世中,许多名臣贤士临难求生,遭受侮辱,而吴郡太守张嵊和世子谢夫人皆毫不畏惧,保持了气节,颜之推借两者鲜明的对比阐明了生死观。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一国之人受其施者,相与赋而葬之,反其子孙之财焉。(2)行诚孝而见贼,履仁义而得罪,君子不咎也。14. 以上两则材料以及王羲之的《兰亭集序》都表达了对待生死的态度,但各有不同,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己酉乱①后寄常州使君侄汪藻草草官军渡,悠悠敌骑旋。方尝勾践胆,已补女娲天。诸将争相拱②,苍生忍倒悬。乾坤满群盗,何日是归年![注]①己酉乱:指郭药师降金,导致宋北部防线崩溃。②拱:拱手,意即按兵不动。15. 下列对这首诗歌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中“草草”与“悠悠”相对,尽显官军渡江时与敌军周旋的从容。B. 颔联运用了勾践卧薪尝胆和女娲补天的典故,旨在鼓舞后辈力挽狂澜。C. 尾联和杜甫“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相比,突出强调时局的严峻。D. 这是一首酬赠诗,诗人叙事抒情,气宇恢宏,字里行间涌动着爱国热血。16. 请赏析本诗颈联“争”和“忍”的艺术效果。(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0分)17. 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1)在《报任安书》中,司马迁提到自己编撰的这本史书的取材范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感情的名句。而《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3)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4)《登泰山记》中,赋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__________”来表现冰雪之盛,用“__________”来表现雪光与日月争辉的壮丽奇景。(5)苏轼的《赤壁赋》中,“苏子”在抒发了对“水”与“月”的感慨之后,从“变”的角度看待天地、富有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6)周邦彦《苏幕迹》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梦”字入词,表达作者浓烈的思乡之情。(7)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中,“__________ __________”两句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把霜林和泪水关联起来,凸显了离情。(8)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末二句:“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他创作时很可能借鉴了宋朝刘克庄《贺新郎》中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9)《菩萨蛮》中运用反衬手法通过成双的“鹧鸪图”表现人物寂寞、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10)《山居秋暝》中动静结合描写山中清新景色,体现环境清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4小题,14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而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跑堂的得了客人要的数儿,拉长声儿喊给铁良。客人出到街上,靠在铺面窗口儿看铁良抻面,好像是买了一张看戏的站票。铁良不含糊,当当一手揪出一拳头面,啪,和在一起,搓成粗条儿,掐着两头儿,上下一悠,就一个人长了——人伸开胳膊的长度等于这个人的身高。铁良两手往当中一合,就是两股,再抻再合,就是四股,再抻再合,八股,十六股,三十二股,六十四股,一百二十八股。之后掐去两头,朝脑后一甩,( ),客人就笑了,转身回去店里座位上。锅边儿的伙计用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满天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箸子面,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18. 下列句子中的“含糊”与文中加点的“含糊”,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他像发热发冷,时而大声说什么,时而含糊地嘟囔。B. 要是我复习时不那么含糊,多下点功夫就好了。C. 常四爷道:“我卖菜呢!自食其力,不含糊!”D. 老太太与凤姐姐方才说话含糊,不知是什么意思。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好像是大闺女的辫子飞落到灶上的锅里B. 就好像是一条长长的白色绸带落了下去C. 抻好的面条“款”的一下就扔进了锅里D. 面条在空中划出一道流星似的优美弧线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红、绿、白,放在了客人面前。”从语义上与原文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1小题,4分)2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近日,首款国产3A游戏《黑神话:悟空》登顶全球销量榜首,成为历史上同时在线人数最高的单机游戏。其最不同寻常之处,是植根于中国文化,实现了科技与文化的内在融合。此前,全球的人们从游戏中接触中国文化,还主要是转道日本的三国游戏。日本人在游戏中设计出花钱收买关公这样的情节,进行文化“改基因”工程。这次《黑神话:悟空》是原汁原味的中国文化,创作者没有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反而使外国人通过游戏对《西游记》原著产生兴趣。他们仿佛是在用尽全力,将毕生所学和对中国文化的理解,全部倾注在这款游戏中,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着他们的用心和执着,让很多玩家由此开始了解和探索正宗的中国文化。三、写作(60分)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每天睁开双眼,各种信息就会扑面而来。《吕氏春秋·察传》有言:“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信息时代,最重要的是守脑如玉。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答案】1. B 2. B3. C 4. 目的:前者旨在促进民生改善和社会安定;后者是为了影响和促进乡村现实运动。方式:前者通过反映民生疾苦,以期唤醒统治者;后者通过全面细致地描写乡村现实运动,以文学本身介入。5. ①作者深入农村体验观察,作品真实展现了当时农村生活的现状,呼应了广大农民的内心渴求。②小说以广受欢迎的传统评书体创作,结构完整,情节跌宕起伏,语言通俗生动,富有乡土气息,符合当时读者群体的阅读审美需求。③文化启蒙和现实介入二者的结合,传达出劳动人民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也歌颂了解放区民主运动的生机和力量,能感召和启迪农民。【答案】6. C 7. A8. ①作为副标题的井冈山往事,凸显井冈山斗争的艰苦卓绝和陈毅安的英雄气概、执著信念;②其它地方的往事丰富了“信”的内涵,写了一对革命情侣在血与火的斗争中不断成长。③完整呈现了陈毅安短暂的斗争岁月,从黄埔军校、北伐、长沙、井冈山一路追随革命理想,矢志不渝。9. ①小说的叙事:示例1,以“信”为线索来连接人物,人物形象更为立体,有儿女情长也有对革命的执著;结构紧凑,“信”与人物故事相互交织。示例2,写了两人从相识、通信、成婚、传出最后一封信的整个过程,故事完整,人物形象丰富。示例3,以“信”为载体,两人的形象特点在通信中逐渐丰满,同时也呈现不同阶段的斗争生活。②诗歌的意境:示例1,每一封信与所处环境相融合,情景交融,情真意切。如定亲时桂花、月圆的意象,营造出温馨甜蜜的氛围。示例2,往衡州途中行舟时对水流的描绘,革命豪情与内心相思相交织,哀婉动人。【答案】10. CFH11. A 12. B13. (1)全国中受到过他施舍的人,一齐出钱把他埋葬了,又把财产返还给了他的子孙。(2)做忠诚孝顺的事却被伤害(杀害),践行仁爱正义的事却获罪,这些都是君子所不责备的。14. ①材料一认活着时应当纵情享受人生,对于死亡则应顺其自然。②材料二强调生死与义之间的关系,认为应当不畏惧死,必要时舍生取义。③王羲之认为生死是一件大事,反对庄子“一死生、齐彭觞”的虚妄思想。【答案】15. A 16.“诸将争相拱”中的“争”是“竞相”的意思,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将领们纷纷按兵不动、袖手旁观的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他们的批判和愤怒。“苍生忍倒悬”中的“忍”是“忍受”的意思,写忍心百姓无奈地被倒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痛苦;表现出百姓遭受战乱折磨的悲惨境遇。“争”和“忍”形成鲜明的对比,凸显出社会的矛盾和危机,强化了诗歌的批判意味;也体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百姓的同情。17.【答案】 ①. 网罗天下放失旧闻 ②. 略考其行事 ③. 积土成山 ④. 风雨兴焉 ⑤. 余嘉其能行古道 ⑥. 作《师说》以贻之 ⑦. 苍山负雪 ⑧. 明烛天南 ⑨.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⑩.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 小楫轻舟 . 梦入芙蓉浦 . 晓来谁染霜林醉 . 总离人泪 . 问长缨何时入手 . 缚将戎主 . 新帖绣罗襦 . 双双金鹧鸪 . 明月松间照 . 清泉石上流【答案】18. C 19. A20. ①逗号相比于顿号,停顿时间更长或更明显的停顿。拉开这些颜色词之间的“距离”,更加强调了每种颜色的视觉效果,饱含欣赏之意。②逗号舒缓了语言的节奏,对上文内容进行了总结,也能开启下文内容,使场景的描述更加有层次感和节奏感。③“啪哒”是一个拟声词,增加了场景的真实性,读者仿佛能够亲耳听到那个声音,从而更加身临其境。④“啪哒”隐含了一种轻松、自然的情感色彩,透露出一种从容利落、熟练自如的服务态度。⑤原文的表达方式更加灵活多变,不仅使用了色彩词汇来描绘食物,也使用了拟声词来表现动作。21.【答案】示例一:创作者没有为了迎合西方人的口味而作出改变,反而使外国人通过游戏对《西游记》原著产生兴趣。示例二:创作者没有迎合西方人的口味,反而使外国人通过游戏对《西游记》原著产生兴趣。22.略第 页,共 页试题资源网-..(北京).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