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历史答案1-5 BBAAC 6-10 CBCAB 11-15 CABBA 16--20 AABCC 21--25 CCAAA 26--30 BCDDB31.(共12分)1)经济:铁犁牛耕促进尘产力发展:封建十:地私有制确立政治:诸侯争朝、各国变法:分封、宗法制逐渐瓦解。(每点2分,共8分。)(2)白家争鸣促进了思想文化的紧荣:促进了恩想的解放;对中华文明的发产生远彩响。(任意答2点闭4分。)32.供13分)答案:(1)征战:设都而治:移民戍边开恨:和亲。(每点2分,儿8分。)(2)意义:顺应了北方民族交融的历史趋势:缓角解了民族不盾:有利于北魏鲜族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为多民族国家发展奖定根基。(每点2分,答3伟分。)21.公元前121年,汉朝军队取得对匈奴战争的巨大胜利。之后,汉王朝在此先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及阳关与玉门关,在河西设官置守。这些措施有利于(A.中央加强对诸侯王的控制B.中原地区农业经济发展C.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D.匈奴势力彻底消除22.下图可用于研究张骞拜别汉武帝出使西域图(敦煌壁画)A.察举制度确立B.七国之乱平定C.丝绸之路开通D.盐铁官营实行23.东汉后期,政治日益黑暗,主要是因为(A.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B.土地兼并严重C.自然灾害频繁D.民族矛盾尖锐24.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鲁迅先生称赞该书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学著作是(A.《史记》B.《汉书》C.《后汉书》D.《资治通鉴》25.2011年,中国古代一部医书入选《世界的记忆》名录。这是第一部不再迷信疾病因魔鬼影响而生的书,它用哲学思想阐述了健康的理念,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这部医书是(A.《黄帝内经》B.《伤寒杂病论》C.《千金方》D.《本草纲目》26.据下图示意的朝代更替,空白处应是()高一历史共8页·第5页魏十六国北朝蜀吴东晋南朝A.东汉B.西晋C.北魏D.前秦27.下表所示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开国君主及其谥号(部分)。这可用于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开国君主谥号西晋司马炎晋武帝成汉李雄成武帝前凉张轨凉武帝南朝宋刘裕宋武帝南朝梁萧衍梁武帝南朝梁陈霸先陈武帝北魏拓跋珪道武帝A.君主观念的保守单一B.儒学影响彻底消亡C.动荡不安的时代特征D.历代君主励精图治28.史载,东汉魏晋时期,乐则胡笛、箜篌,御则胡床,食则羌炙、貊炙,器则蛮盘,祠则胡天。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少数民族文化成为主流B.华夷之间的差别基本消失C.汉族文化完全取代了少数民族文化D.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加强29.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虎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反映了西晋末年中原高一历史共8页第6页动乱,人口南迁的情形。其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导致南方人口过度拥挤B.加剧了南北矛盾和割据状况C.完成了经济和政治重心南移D.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30.魏晋时期,朝廷赐予周边少数民族首领很多带有“归义”或者“率善”字样的官印。这可用于佐证魏晋时期()A.少数民族首领不愿与朝廷合作B.分裂中孕有了统一的因素C.周边游牧族群部落已经解体D.朝廷大力推行因俗而治的政策二.材料题(共2题,共25分。31题12分,32题13分。)31.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的社会变革时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有了很大的改观,这得益于生产工具的改进和技术的进步。当时流行“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围绕“争霸”战争的需要,诸侯国们都在不停地进行着改革。经过改革,公室宗族逐渐衰亡…这些都为文化的理性主义和人本思潮的兴起奠定了社会物质基础。材料二:春秋战国的百家争鸣,“是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辉煌篇章。诸子百家各抒己见、相互辩驳,造就了思想文化空前繁荣的局面:这场思想的大碰撞,冲破了旧有观念的束缚,极大地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其留下的诸多思想成果,如儒家的‘仁政'、道家的‘无为'、法家的‘法治’等,不仅深刻影响了中国后世的政治、文化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的传承与演进奠定了深厚的思想根基。”一一摘编自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在经济和政治领域的主要表现。(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百家争鸣的历史意义。(4分)高一历史共8页第7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5-2026 学年度(上)七校协作体高一联考 历史试题 答案.docx 2025-2026 学年度(上)七校协作体高一联考 历史试题.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