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孝感市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一、选择题(24分)
2
3
4
6
8
10
11
12
D
B
B
0
13.(8分)
(①)宋代书院兴起的背景:北宋重文轻武政策(或统治者推行文治政策):科举考试的发展。(一点2分,
两点3分)
欧洲中世纪大学创办的背景:城市兴起:工商业发展: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城市自治。(一点2
分,两点3分)
(2)影响:推动德国工业迅速发展。(2分)
14.(10分)
(1)中国:用法或法令来统一制度。西方:强调的是维护和保护个人权利。(4分)
(2)巩固统治,维护奴隶主的利益。(2分)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
(3)对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有重要的影响,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2分)
15.(8分)
(1)示例一:《掷铁饼者》
艺术价值:这座雕像刻画的是名强健的男子在掷铁饼过程中展示力量的瞬间:体现出动态美和静态美的
高度统一。(一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历史价值;《掷铁饼者》表现了古希腊罗马时期高超的雕刻技艺;对于研究这一一时期雕刻技艺的发展有
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古希腊罗马时期,人们对于体育运动的热爱:对于研究当时的社
会史有着重要价值。(一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二:帕特农神庙遗址
艺术价值:神庙四周以廊柱环绕,柱身有粗有细,给人以宏伟壮阔的独特美感。(2分)
历史价值:帕特农神庙是雅典卫城的主体建筑,代表了古希腊建筑艺术的最高水平:是研究古希腊建筑
和文化发展的实物史料。(一点2分,其他言之有理亦可)
示例三:罗马大竟技场2025-2026学年度九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以下是关于胡夫金字塔的几个精确等式。这直接显示了古代埃及
A.自然环境的优越 B.社会矛盾的尖锐C.劳动人民的智意 D.法老的无上权威
2.古巴比伦的文献中有大量关于买卖、借贷、契约、合伙、佣金、汇兑、遗赠、合同、期票和 本票等的记载。由此可见,古巴比伦
A.海外贸易兴旺 B.农耕文明发达 C.保护私有财产 D.商品经济活跃
3.伯里克利时代,雅典通过法律规定:“对一切不相信现存宗教者和持不同见解者,立即治罪。” 据此规定,公元前399年,由抽签产生的陪审团以引进新神和腐蚀雅典青年的罪名判处苏格拉 底死刑。这表明
A.雅典法庭不合法的审判导致了苏格拉底之死 B.雅典民主制不能保障公民言论自由
C.雅典陪审团成员具备专业法律知识 D.雅典法庭是当时的最高权力机关
4.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亚历山大东征、丝绸之路、马可 波罗来华等素材。 该小组研究的主题应是
A.东西方文化的起源 B.文明的冲突与交汇
C.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D.西方对东方的侵略
5.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写道:“当茫茫大地还处于蒙昧和野蛮阶段的时候,罗马的征服,虽然总是以残酷先导,但在很大程度上却是文明的征服。”余秋雨认为
①罗马帝国的扩张是和平的侵略 ②罗马帝国把人类带进了文明社会
③罗马帝国的征服和统治充满着暴力 ④罗马文化渗入它统治过的广大地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6.中世纪时的西欧,人与人之间的从属关系是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封臣行“臣服礼”并宣誓效忠后,封君一般以小树枝、权杖、一块草皮等作为封土的象征赐予封臣。这样,封君与封臣的关系就不仅仅表现为一种忠诚与否的关系,而且存在更加紧密的经济联系.这表明
A.土地封赐是封君封臣制的纽带 B.封君无权管辖自己封臣的封臣
C.封臣对封君要履行相应的义务 D.封君封臣制有着严格的等级性
7.穿越时空来到中世纪的西欧庄园,你可能看到
A.农民带农具和耕畜在自营地有偿耕种三天
B.庄园的领主可以随意没收自由农民的份地
C.佃户通过庄园法庭维护自己的一些权益
D.佃户使用领主的酿酒机不必缴纳使用费
8.史学家诺尔曼曾提出“新植城市”的概念,他认为这类城市“离开市场是不可能兴旺的,附近农民可带着剩余农产品到市场上出售,并从这里获得自己不能制造的物品”。这一概念强调了西欧中世纪城市兴起的原因是
A.商业的发展 B.农业的进步 C.军事的需要 D.政策的推动
9.世纪30年代以后,在欧洲一些地区开始出现了“市政官”。1200年前后的几年中,马赛等地一度建立起意大利式的小型城市“共和国”。这些新事物动摇了旧的封建结构,还奠定了新的制度形式--市政体制。以上材料反映了西欧城市的哪一现象?
A.城市自治 B,庄园经济 C.君权神授 D.殖民扩张
10.著名历史学家爱德华 吉本在其著作《罗马帝国衰亡史》中写到,“查士丁尼的胜利所获致 的虚衔早已化为尘土,然而他作为立法者的名声却镌刻在一个公共而持久的纪念物之上”。材料认为查士丁尼的“名声”主要来源于
A.抵御十字军入侵 B.汇总整理法律文献
C.创造拜占庭文化 D.建立地跨欧亚非的帝国
11. “开始于沙漠中的一个宗教,在短短的一个世纪内,己发展成为横跨欧亚大陆的强大帝国, 到750年,它统治了从比利牛斯山到信德,从摩洛哥到中国边境的广大地区。”与材料中的“帝国”描述相符的是
A.发明并使用楔形文字 B.地中海成为其“内湖”
C.沟通了东西方的文化 D.创造了“阿拉伯数字”
12.历史史实是指对历史人物或事件的客观叙述。历史解释是对史实的分析或评判,下列各项中 属于历史解释的是
A.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公布改革内容
B.843年,查理曼的三个孙子缔结《凡尔登条约》
C.12世纪,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
D.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改名为伊斯坦布尔
二、非选择题(第13题8分,第14题10分,第15题8分,第16题10分,共36分。)
13.【书院与大学】
材料一宋代书院与中世纪大学
北宋统治者崇尚儒术推行文治政策,通过科举制度大量取士.书院的兴起,缓解了朝廷崇尚文治而又教力不足的矛盾,既为政府培养了大批文治人才,也把教育扩散到了基层。
——摘编自李兵《书院与科举关系研究》
11世纪西欧城市兴起以后,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迫切需要能读会写、具有各方面知识的人才。于是一些城市的手工业行会和商人行会,以及市政当局,自发地创办了世俗学校。
——摘编自张磊《欧洲中世纪大学》
材料二1810年,“德国教育之父”洪堡,创建了世界上第一所现代化的综合大学柏林大学。柏林大学将学术研究作为主要任务,同时将科学研究与科学知识的传授结合起来,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并能服务于社会。此后,大学的科学研究迅猛发展,它们与生产前沿挂钩,与很多企业的实验室建立联系,成为各种研究的中心,这种将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方式,也成为19世纪后期德国工业强劲增长的秘诀所在.
——摘编自王亚平著《德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分别说明宋代书院兴起和中世纪大学创办的社会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十九世纪柏林大学影响。(2分)
14. (10分)【法治建设】
材料一 中国传统所谓的法治,实质上是用法或法令来统一制度,控制臣民,以达到治国安邦的目的。西方法治意识理念是建立在自由主义基础上的、强调的是维护和保障个人的权利。
——摘编自《中西方法治意识的差界及启示》
材料二 正文共有282条(部分内容):奴隶属于奴隶主;逃亡奴隶必须交还原主,藏匿者死罪;贵族打了贵族,罚银处置;奴隶打了自由民,割去耳朵;如果自由民弄瞎了奴隶的眼睛,与弄瞎牛的眼睛处理原则一致。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三《十二铜表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其对法律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是平民的胜利。
(1)依据材料一,分别指出中西方法治传统的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判断颁布这部法典的目的是什么。该法典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有什么地位?(4分)
(3)据材料三,概括《十二铜表法》在法制文明发展中的影响。(2分)
1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任务一【鉴赏图片一传承文化遗产】
任务二【阅读史料一感受体育文化】奥林匹克运动会起源于古希腊,因举办地在奥林匹亚而得名。公元前776年以后,奥林匹克运动会发展为全希腊的运动会.运动会期间,各城邦之间所有敌对活动一律停止.比赛项目最初只有赛跑一项,后来不断增加。比赛获胜者被本城邦人视为英雄.古典式摔跤,起源于古希腊.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帝国出兵侵略希腊,占领者在征服希腊之后,将自己国家原有的摔跤和希腊式摔跤相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与创新,产生了希腊罗马式摔跤.公元前708年,第18届古代奥运会把摔跤列为比赛项目。12-13世纭 随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摔跤成为人们强身自卫的手段。
(1)从任务一的图片中任选一幅,从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的角度对其进行鉴赏。(4分)
(2)依据任务二史料,说明奥林匹克运动会与希腊罗马式摔跤的相同之处。(4分)
16. (10分)放眼古今中外,有过很多重要的改革,有些改革是对原有生产关系进行的调整,有些改革则改变了原有的生产关系,大部分改革能够推动社会进步。
材料一改革扩大了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为了保证一般公民都能 担任国家公取,他制定了公取津贴制。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历史
材料二8世纪前期,法兰克王国对土地的分封形式进行了改革,不再像以前那样无偿地赏踢,而是要求得到封地的人必须提供兵役服务。这样,赐地的人成为封君,接受封地的人成为封臣,封臣必须效忠于封君、封君必须保护封臣的观念流行开来。…….这样,在各个等级之间,都缔结起相互统属和依附的封君封臣关系,之后法兰克王国实不断壮大。
——部编版九上历史教材
材料三7世纪,日本社会阶级矛盾十分尖锐,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及部民,权势很大。地方贵族反抗中央贵族,政局十分混乱。一部分贵族和皇室成员在留学生的影响下,主张仿效中国隋、唐制度实行改革.按照中国的模式,日本也分成若干省和地区,由从天皇和国家议会那里取得权力的总督和地方行政官统治。此外,以天皇名义将所有土地收归国有,分给农户耕种。新的拥有土地的耕种者需向中央政府纳土地税和劳务税,前者以稻米的形式支付,后者有时包括服兵役。最终解决了日本的阶级矛盾,加强了中央集权,促进了国家统一,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是日本进入封建社会的起点。
阅读以上材料,围绕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 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150-200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