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江淮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联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安徽省江淮名校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阶段联考政治试题(PDF版,含解析)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政治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A原始社会实行这种平均分配方式的根源是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A正确。B、C、D不是原始社
会实行这种分配方式的根本原因,排除。
2.B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生产关系发生了变化,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是人类社
会历史发展的进步,①③正确。材料没有涉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②排除。材料也没有体现人类迈入了文
明时代,④排除。
3.B“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意思是可怜的寡妇即便藏于深山的更深之处,也逃不过赋税徭役,能
够反映封建社会地主对农民的剥削,①正确。“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意思是贵族人家里的酒肉吃不完都
发臭了,穷人们却在街头因冻饿而死,这揭露了封建社会劳动人民被剥削的现象,④正确。“孤舟蓑笠翁,独
钓寒江雪”主要是表达了柳宗元被贬永州之后的悲凉心境,同时也寄托了他超凡脱俗的生命追求,②排除。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主要描写了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
爱,③排除
4.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
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①④正确。题干设问强调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内容而不是地位,②不符合题意。剩
余价值学说深刻揭露了资本家残酷剥削工人的秘密,③错误。
5.A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分子看到了解决中国问题的出路,①正确。
十月革命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③正确。新中国的诞生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②错误。中国共产
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④错误。
6.B材料中的四张图片分别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从理论到实践的跨越、社会主义在世
界范围内获得大发展和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出现严重曲折,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7.C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都没有在短期内改变自身的悲惨命运,内因是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
义相勾结,没有找到科学的革命理论和坚定的后盾,②③符合题意。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属于外部
原因,①不选。各种尝试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是结果,不是原因,④排除。
8.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
国的传播和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③④正确。五四运动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干部上的准备,
①错误。1956年底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②错误
9.A“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体现领导权之新,“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
共和国”体现革命前途之新,①②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不含革命任务、革命形式,③④排除。
10.D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其历史必然性包括:社会主义国营经济逐步成为社会经济中的主导性因
素,国家积累了经营私营工商业的经验,开始了对其初步改造,②④符合题意。个体农业经济难以适应国家工
业化建设的新形势,①说法有误。国际环境有利于中国加快向社会主义阵营的转变,属于外部条件,③不选。
11.A图片反映的是社会主义改造,①②属于社会主义改造完成的意义,入选。③④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的意义,排除
12.C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结合,遵循了实事求是和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为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
利指明了正确方向,②③入选。“第二次结合”开辟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①不选。“第一次结合”发生在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④说法错误。
13.B中共八大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要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①③正确。1956年,生
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标志着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高一政治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26-L-112A2025~2026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阶段联考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
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第一课至第三课。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关于原始社会产品的分配,马克思曾说过:“在生活资料由社员共同生活和共同分配的原始社
会里,共同的产品直接满足于每个社员、每个生产者的社会需要。”原始社会实行这种分配方
式的根源是
A.生产力水平极其低下
B.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C.人与人之间是平等互助关系
D.一切大事由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2.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后,奴隶主占有大量的生产资料和奴隶,可以组织大规模的生产,进行
简单的劳动协作,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大量奴隶在一起劳动,分工有了进一步发展,提高了
劳动者的劳动技能和熟练程度,提高了生产效率。由此可见
①奴隶社会的生产关系适应了当时生产力的发展②奴隶社会的上层建筑适应了当时经济
基础状况③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进步④奴隶社会的出现,使得
人类社会迈人了文明时代的门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唐代诗人杜甫“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描述了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状况。下列诗句能够反
映这种剥削状况的是
①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②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③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
归④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高一政治第1页(共6页)】
26-L-112
扫描全能王创建
回活只
4.《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纲领,全文贯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
观,是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要标志。《共产党宣言》第一次全面系统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指出共产主义运动将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下列属于《共产党宣言》思想内容的是
①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②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③深刻揭露了资本
家残酷剥削工人的秘密④宣告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同样不可避免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李大钊是在中国大地上举起科学社会主义旗帜的第一人。他满怀激情地赞扬十月革命是“立
于社会主义之上的革命”“20世纪中世界革命的先声”。他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
的世界”。俄国十月革命
①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②标志着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被冲破
③开辟了人类探
索社会主义道路的新时代④使中国人民在革命斗争中有了主心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某同学在网上搜索了下列四张图片。据此,可推断该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题是
℃战后联业共杜会主议田家
红旗落地永眠解抑




A.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
B.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C.科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D.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强大生命力
7.近代中国人民的各种尝试和斗争都没有在短期内改变自身的悲惨命运,内因是
①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横行霸道②中国封建势力同帝国主义相勾结
③没有找到科学的
革命理论和坚定的后盾④各种尝试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直接引发了五四运动。从5月4日开始,北京的学生纷
纷罢课,组织演讲、宣传,随后全国多地的学生、工人也给予支持。北洋政府迫于压力,最终决
定暂缓在和约上签字。关于五四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组织上、干部上的准备②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
深刻的社会变革③是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④促进了马克思主
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高一政治第2页(共6页)】
26-L-112A
扫描全能王创建
回只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