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北省黄冈市黄冈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年10月九年级学业水平评估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1-12 DCCAB BDAAC CB
13.(1)原因: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当洪水退去后,两岸留下肥沃的黑色淤泥,非常有利于农业生产。(1分)成就:金字塔、太阳历等。(1分,任答一例,合理即可)
(2)制度:种姓制度。(1分)实质: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2分,合理即可)
(3)物质基础:原始农业的发展。(1分)特点:多元一体。(2分,合理即可)
14.(1)地位:古希腊是欧洲文明的代表。(1分)因素:古希腊的自然地理条件;古希腊工商业发达。(3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3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形式:参加公民大会;登台演说、发表意见;激烈辩论;议案表决等。(3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3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3)特征:政权由全体公民掌握;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选人唯贤。(3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3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15. (1)表现:市民享有一定的自由权力;城市获取一定程度的自治;一批城市组成联盟;城市政治经济实力增强。(4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2)原因:城市的兴起(或答城市经济繁荣);市民阶层的兴起及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私人学校和教会学校整合演变奠定基础;(4分,答出任意一点2分,两点4分。有其他表述,能言之成理,持之有据可同等给分)
16.评分标准
观点 共2分 2分 观点明确,符合主题
1分 观点不够明确、或仅仅照抄题目主题
0分 没有观点,或观点错误
论述 共8分 7-8分 紧扣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运用两个及以上史实,能够做到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表述成文
5-6分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两个及以上史实,论述比较充分, 基本做到史论结合,条理基本清楚,表述成文
3-4分 能够围绕观点论述,运用一个史实,论述比较充分,或运用两个史实,有论述,但不充分
1-2分 论述与观点无关,或只有史实,没有论述
0分 没有论述
答案示例:
观点:法制建设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完善。
论述:在阶级社会里,法律一般是统治者维护统治,实施阶级压迫的工具。距今3000多年前,古巴比伦王国制定了《汉谟拉比法典》,这部法典严格保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后来随着时代发展,法律在维护统治者利益的同时,也对统治者的特权实施一定限制。罗马共和国时期,制定了《十二铜表法》,该法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但也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西欧中世纪时期,庄园的农民可以借助庄园法庭,起诉领主的违法行为,法庭有时也支持农民的诉讼。
综上可知,法律与法制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时代在发展,法制建设也要追随时代步伐而不断完善进步。2025年10月九年级学业水平评估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12题,每题2分,共2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从马斯塔巴到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人用230万块巨石堆砌出永恒的天梯。胡夫金字塔高度乘以10亿接近日地距离,其底面周长与高度的比值精确吻合圆周率。这反映出古代埃及
A.君权神授观念盛行 B.劳动力非常充足C.神权与王权的统一D.劳动人民的智慧
2.右图中的古代文物是一块未经焙烧,刻有楔形文字的泥
版文书,被称为“世界上最古老的世界地图”。这幅地图
的制作者应是古代
A.黄河流域的居民 B.尼罗河流域居民
C.两河流域的居民 D.印度河流域居民
3.哈拉帕遗址的年代经碳素测定,结果误差较大,后来在两河流域出土的印度器具为印度古文明提供了较为精确的时间坐标。这说明了
A.古巴比伦文明比较先进 B.古代亚非之间存在联系
C.实物史料见证文明交流D.世界文明呈现多元特色
4.雅典和斯巴达以城邦为支撑,通过国家的引导和组织,促使公民从童年到青年进行系统化的体育训练,城邦还通过定期举行运动会来推动体育运动的发展。古希腊竞赛推崇通过个人能力来获取属于自己的荣耀。这反映古希腊
A.体育在城邦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 B.已经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全体社会成员均要参加体育训练D.城邦林立促进了文明发展
5.亚历山大远征军连续作战10年,行程万余里,进行上百次作战。作战中,亚历山大正确选择战略方向,合理运用马其顿方阵战术,善于组织步兵与骑兵、陆军与海军协同作战,军事手段和政治手段并用。由此可见,亚历山大
A.是目光短浅的暴力国王B.是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
C.是传播希腊文化的使者D.具备解决各种矛盾才能
6.下表为罗马共和国时期平民与贵族斗争的部分事迹。这表明,当时罗马
A.贵族内部矛盾尖锐B.平民地位逐步提升
C.所有人的地位平等D.社会矛盾得到消除
7.从首都罗马到欧、亚、非各行省,“罗马式”城市闪烁在欧洲地中海广阔的大地上。人们在这些城市中会看到一样的会堂、神庙等,也可以使用同样的法令、文字等。 这说明了
A.罗马帝国靠武力征服世界 B.罗马帝国将地中海变成了内湖
C.罗马帝国统治出现了危机 D.罗马文化影响了境内其它地咚
8.苏格拉底主张要培养人的美德,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亚里士多德主张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且在不同时期各有所侧重。这说明二人均
A.聚焦人的价值德行 B.发展雅典民主政治
C.竭力支持奴隶制度 D.注重罗马法制建设
9.古代罗马人制出了一种非常坚固耐用的混凝土,有了它,便能建造出古希腊人所不敢想象的巨型工程。材料强调古罗马建筑的发展得益于
A.建筑材料的研制 B.希腊建筑的传承C.建筑艺术的创新 D.东西方文明互鉴
10.某学校戏剧社团正在排演课本剧。有同学看到如下场景,据此判断剧中
人物1:(解下所佩武器,脱帽,下跪,把双手放到人物2合拢的手掌中)阁下, 我是您的人了。(宣誓)从现在起,我将像一个封臣对封君那样真诚无欺地效忠 于您。 人物2:(拉起人物1,亲吻他的脸颊,宣誓)我会保护你。(将一把宝剑交给人物1)
A.人物分别是领主、佃户 B.人物关系以血缘为纽带
C.人物正式结成契约关系 D.场景出现在罗马共和国
11.据艾琳 鲍尔《中世纪人》描述:在查理大帝的统治下,一天早晨,(农奴)波多早早赶去修道院的农场工作,献上从自己家带来的鸡蛋,然后就回到自己的小农场工作。由此可知
A.庄园是自给自足的经济和政治单位 B.管家是庄园法庭的审判长
C.农奴需要为领主服劳役,缴纳租税 D.查理大帝是最大封建领主
12.如图为中世纪欧洲城堡绘画。画中城堡的城墙高耸,防御工事完备。由图推知,当时的西欧
A.封建经济高度繁荣
B.封建割据战争频繁
C.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D.教会势力逐渐衰落
二、非选择题(共4题,共36分)
13.【古代东方文明】(8分)
材料一:古代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与亚洲毗连。尼罗河由南向北贯穿埃及南北, 河水每年定期泛滥,给两岸的农田带来大量的水和肥料。因此,古埃及的农业十分发达。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孕育了伟大的古埃及文明。
材料二: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因为他们没有任何财产,其主人可以占有他们的财产……无力支付罚金的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应以劳动支付,婆罗门则使其逐渐支付。
——摘编自《摩奴法典》
材料三:考古发现证实,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在距今5800年前后,西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各地区陆续进入了区域文明阶段,呈现出多元文明百花齐放的局面,最终在相互交流借鉴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一体化格局,并绵延数千年不曾中断。
——摘编自王巍《中华5000多年文明的考古实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古埃及被认为是“尼罗河的赠礼”的原因,请列举一例古埃及的文明成就。(2分)
(2)材料二反映出古代印度哪种制度?这种制度的实质是什么?(3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华文明形成的重要物质基础,并概括其形成和发展的特点。(3分)
14.【古代希腊】(10分)
材料一:欧洲文明的代表是古希腊。因为地中海沿岸多为岛屿,不适宜农耕,古希腊人只能从事商业活动和对外殖民掠夺发展海外贸易,所以工商业发达,因此欧洲文明也叫商业文明。商业活动最主要的要求和特点是商品交易的双方或多方主体是平等和自由的。因此民主政治成为希腊众多城邦首选的政治制度。
——赫伯特 乔治 威尔士《大国的崛起》
材料二:雅典公民大会由年满20岁的全部男性公民组成,每10天在雅典卫城召开一次会议。在会上公民都可以登台演说,发表自己的意见。大会演说通常是针锋相对的激烈辩论,辩论结束后再对议案进行表决。表决用举手或投石子、贝壳、陶片等方式进行,遵照“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裁决。雅典的重大事务就是这样在公民大会上决定的。
——摘编自蒋云芳、胡长林《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及对西方民主的影响》
材料三:伯里克利讲道:“我们的政府制度之所以称为民主政治,是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端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就人的价值而言,无论任何人以何种方式显露出优于他人担任一些荣耀的公职,那不是因为他们属于特殊的阶级,而是由于他们的个人才能。”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古希腊在欧洲文明史上的地位及推动古希腊实行民主政治的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成年男性公民参与政治活动的形式.(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特征。(3分)
15.【中世纪西欧城市】(8分)
材料一:市民们通常能说服国王向他们颁发皇家特许状,准许他们拥有自己的市政厅、法院以及市外属地:准许商人和工匠组织行会,用以防护和互助,但不能完全摆脱国王和领主控制。正如当叶的俗话所说的那样:“城市的空气使人感到自由”。在某些地区,一批批城市联合起来组成联盟,这些联盟成为强有力的政治及经济统一体。1350年,不来梅、但泽等城市组成了汉萨同盟,迫使外国承认它们的商业特权,实际上垄断了北部欧洲的贸易。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教会学校已经不能满足新兴市民阶层对于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于是,多数工商繁荣的城市形成了世俗教育学校。这些学校开设实用知识课程,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在单一学科的私人学校或者教会学校整合演变的基础上,产生了中世纪的大学,奠定了近代欧洲世俗教育的基础。
——摘编自齐涛主编《世界通史教程》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世纪欧洲城市发展表现。(4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中世纪大学兴起的原因。(4分)
16.【法制建设】(10分)
材料一:如果奴隶对主人说:“你不是我的主人”,他的耳朵就要被主人割掉……杀死或伤害奴隶不算犯罪,只须向主人赔偿损失。
——《汉谟拉比法典》
材料二:相传公元前451年和公元前450年,罗马先后选出两个十人委员会,负责制定法典。前者制定了十个法表,后者补充了两个法表,公布于罗马广场。该法典 (《十二铜表法》)基本上是习惯法的汇编,其实质是维护贵族奴隶主的私有财产。……该成文法对贵族滥用权力作了一些限制,按律量刑,贵族不能再任意解释法律,是后世罗马法的渊源,对于中世纪和近代欧洲法学也有重要影响。
—-摘编自曹胜强《世界通史教学指引 古代卷》
材料三:13世纪英国黑尔斯庄园的法庭档案里记录的一个案件:一个农民丢失了 一头黑母牛,他在领主的牛棚里发现了自己走失的牛,但领主却拒绝归还。所以这个农民就向庄园法庭起诉。法庭判定领主要将牛归还该农民。
——亨利 斯坦利 贝内特《英国庄园生活》
请根据上述资料,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法制建设”这一主题,自拟观点,运用两 个及以上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表述成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