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疆电入渝”对重庆的最重要意义是2026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三)A.促进能源开发,发展能源经济地理B.弥补能源不足,促进经济发展C.提供绿色能源,解决环境问题注意事项:D.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质量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海南岛及南海海域位于热带和副热带海域,在季风、海底地形和邻近海洋的影响下,题卡上填写清楚。形成了较复杂的洋流系统,北部湾海区存在明显的季节性洋流。图2中图为北部湾某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季节表层洋流示意图,b图示意2025年6月琼东沿海海水表层等温线分布。据此完成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3~4题。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10691081109110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02025年6月13日,“疆电入渝”配套首批电源项目,新疆天山北麓戈壁能源基地两台IO0万kw清洁高效煤电机组正式投产发电,标志着该项目已全面运行;这个能源基地总装机规模1420万kw,其中风电、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七成,通过“风光火热储”一体化实现新能源高比例外送基地,计划于2025年12月实现全部机组169投产,届时每年可向重庆输送电量超360亿kw·h,约占重庆市年用电量的1/4。图1为106°1081109-23-等温线/0“疆电入渝”线路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6图23.图a所示季风洋流反映的季节及其主导风向的主要成因对应正确的是A.夏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B.夏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冬季,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冬季,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一一 疆电入渝线路4.图b中,海南岛东部沿海岸边形成低温中心的直接原因是图1A.陆地径流影响B.风海流影响1.该能源基地能成为“疆电外送”绿色能源地的主要原因是A.深居内陆,风光资源丰富B.煤炭富存,清洁煤电发电量大C.密度流影响C.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D.地热丰富,地热发电能力强D.补偿流影响地理·第1页(共8页)■■口■口■口 地理·第2页(共8页)■■口■口■口口2026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三)地理评分细则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题号23678答案BADBCD题号910111213141516答案DDCCABBC【解析】1,题干中提到该能源基地“风电、光伏、光热等清洁能源装机占比超过七成”,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能资源丰富;同时离冬季风源地近,且地形相对平坦,风力较大,风能资源丰富,这使得其能够成为“疆电外送”的绿色能源地,A正确:虽然材料提及有清洁高效煤电机组,但煤电不属于绿色能源,B错误;新疆地处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整体地势较为平坦,地势落差小,水能资源不丰富,C错误:新疆地热资源并不丰富,不是该地发展绿色能源的主要因素,D错误。故选A。2.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工业城市,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疆电入渝”能够为重庆提供更多的能源,保障工业生产等活动的能源供应,弥补能源不足从而促进重庆经济的发展,这是对重庆最重要的意义,B正确:“疆电入渝”主要是将新疆的电能输送到重庆,并非促进重庆本地能源开发,A不符合题意:虽然输送的能源中主要是绿色能源,但对于重庆而言,弥补能源短缺、保障经济发展对能源的需求更为关键,解决环境问题说法绝对,且解决环境污染不是最重要意义,C错误;“疆电入渝”在一定程度上对重庆经济有促进作用,但不一定能直接促进经济转型,提升发展质量也不是其最重要的意义,D错误。故选B。3.图中可以看出,北部湾海域表层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在北部湾地区,夏季时受西南季风影响,洋流呈顺时针流动: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洋流呈逆时针流动,所以图所示季节为夏季。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受北半球地转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7页)■■口■口■口口偏向力的影响,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所以北部湾夏季的主导风向(西南季风)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主要形成的是东亚季风,而北部湾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主要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形成的。综上,图所示季风洋流反映的季节是夏季,主导风向成因是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故选A。4.陆地径流一般会携带热量,且其影响范围相对有限,通常不会在沿海岸边形成明显的低温中心,A不符合:风海流是在盛行风作用下形成的洋流,图b中琼东沿海的低温中心不是风海流直接导致的,风海流一般不会直接在岸边形成低温中心,B不符合;密度流是由于不同海域海水密度差异形成的,琼东沿海并没有明显的因密度差异形成密度流,C不符合:在夏季,琼东沿海盛行西南风,为离岸风,在离岸风的吹拂下,表层海水被吹离海岸,深层海水上涌补充,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海水温度较低,上涌到表层后,使得沿海岸边形成低温中心,D正确。故选D。5.明星云集、知名度高主要影响的是电影的拍摄环节以及影片的吸引力,对后期制作企业集中影响较小,A错误;后期制作涉及到特效制作、剪辑等专业技术工作,香港人才集中,技术先进,能够为后期制作提供高素质人才和专业技术支持,这是后期制作企业在香港集中程度高的主要原因,B正确:经济实力雄厚虽然为电影产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不是后期制作企业集中的最关键因素,相比之下,专业人才和技术更为重要,C错误;世界著名自由贸易港主要在贸易、物流等方面具有优势,与电影后期制作企业的集中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B。6.巴黎是世界著名旅游城市,但这并不能直接决定它成为上海电影业海外拍摄地分布最多的地方,旅游城市不一定就适合电影拍摄,A错误:巴黎电影业历史悠久对其自身电影产业发展有影响,但不是上海电影业选择在巴黎大量拍摄的最主要原因,上海电影业更看重的是巴黎能为其影片拍摄提供的场景等资源,B错误;巴黎文化景观众多,浪漫氛围独特,能够为电影拍摄提供丰富多样且独具特色的场景,满足不同类型电影的拍摄需求,这是上海电影业海外拍摄地在巴黎分布最多的最主要原因,C正确;中法关系友好、国家政策支持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不是决定上海电影业在巴黎大量拍摄的最主要因素,若巴黎本身不具备适合拍摄的特色资源,政策支持也难以起作用,D错误。故选C。地理参考答案·第2页(共7页)2026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三)地理·双向细目表题号 考点 情境内容 考查方式 核心素养 难度系数题目立意 呈现方式1~2 新能源的地域分布;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 以“疆电入渝”电力跨区域调配项目为材料背景,结合文字材料和跨区域调配线路图呈现我国大范围的电力资源跨区域调配状况。 本组题通过我国正在实施、即将建成的重大工程项目“疆电入渝”来认识资源区域分布不均和人类解决的措施是通过“资源跨区域调配”来解决;认识西北内陆地区风光等绿色能源资源丰富,而重庆等大工业城市能源资源不足,限制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 选择题;文字材料概况说明和“疆电入渝”输电线路图 区域认知; 人地协调观 0.83~4 季风洋流及其成因;补偿流成因及其影响 以北部湾季风洋流为材料背景,通过文字材料说明该区域存在季风洋流,用图形展示该区域的季风洋流状况和海南岛东侧沿岸出现海水低温中心。 本组题通过对季风洋流的洋流方向判断季节,推测其影响的季风,进一步判断该季风的形成原因。通过该季节的风向,分析出岛屿东部为离岸风,会影响沿岸形成上升补偿流,深层冷海水上泛导致沿岸海水水温较低。 选择题;文字材料说明北部湾海域存在季节性洋流和图形展示北部湾季风洋流方向和海南岛东侧低温中心位置。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 0.655~6 第三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电影业拍摄地的人文因素。 以上海电影业产业相关企业分布集中度为背景,通过电影业产业链相关企业的地域分布统计柱状图作为载体,呈现各环节产业在世界集中度最高的分布城市。 本组题通过上海市电影业各环节产业在世界不同主要城市的集中度差异,来分析后期制作环节高度集中于香港的主导区位因素;巴黎独特的人文环境给拍摄地带来集聚的人文原因。考察第三产业的主导区位因素以及现代产业分散分布的区位因素。 选择题;文字材料说明上海市电影业概况;产业链各环节企业数量统计柱状图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0.757~9 地表热量分布差异的原因;大气的热力作用;环境要素变化对地理环境整体性的影响。 以青藏高原大气0℃高度的分布状况作为材料背景,运用文字材料介绍大气0℃高度的含义以及其分布变化的状况。通过大气0℃层高度的区域分布图,呈现其区域分布的差异。 通过观察大气0℃高度在青藏高原的分布差异状况,找出分布高度最高的区域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区,分析其高度越高地表温度亦越高,进而推知受到的太阳辐射最强,产生的地面辐射也最强,导致近地面气温和0℃高度上升;考察热力作用过程的分析应用能力。整体地温和气温升高后 ,对冰川、冻土、生物、河流补给等环境要素均产生较大影响。 选择题;文字材料说明概念及特征;大气0℃层高度的区域分布图反映分布差异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0.7510~11 土壤腐殖质层的成因;土壤结构层次的形成过程。 以我国一山地土壤的山地垂直带谱序列及土壤剖面结构图,呈现山地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差异以及土壤结构的地域差异。 通过观察土壤结构的差异,分析垂直方向上土壤各层次的厚度差异,并进一步分析结构层次出现差异的原因。考察土壤结构层次的形成过程及其相互关系。 选择题;文字材料说明,土壤剖面结构图的分布序列。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0.6512~14 时间计算、经度推算及日期换算;黄赤交角变化对回归线纬度位置的影响;黄赤交角变化对地理现象的影响 以黄赤交角的瞬时状况及长期变化趋势作为材料背景,给出2025年的夏至日的具体时间,来考察时间计算、半球范围以及日期换算等地球运动问题。 本组题给出具体的夏至时刻及黄赤交角的变化状况,通过计算时差推算经度,调用半球范围的划分知识,进行日期范围的计算。运用黄赤交角大小决定回归线所在纬度的知识,回归线所在纬度位置变化又将引起一系列的地理现象变化,进而对世界各地地理现象进行分析。考察运用地理原理对具体现象进行分析的能力。 选择题;文字材料信息;实际的瞬时黄赤交角与地球平均黄赤交角的关系图。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0.615~16 极昼地区的太阳视运动状况分析;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 以北极航线科考材料为背景,拍摄的视运动轨迹为图形材料,进行太阳视运动情况的分析和极昼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计算。 通过对极昼地区太阳视运动状况进行分析,判断出其运行轨迹及其所处方位;运用纬度差距离知识对所处纬度进行推导;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进行正午太阳高度的推演计算。考察地球运动知识的分析判断和应用解题能力。 选择题;文字材料信息;极昼地区太阳视运动轨迹图。 区域认知; 综合思维。 0.4517 运河功能、 运河建设裁弯取直的作用、 运河对沿线地区的影响 以平陆运河为背景,结合位置线路图,分析运河功能及运河建设过程中裁弯取直的作用,并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条通江达海的人工运河如何带动沿线地区的乡村振兴,推动国家战略纵深发展。 本题从多维度分析运河功能,运河建设过程中裁弯取直的作用,培养综合思维与区域实践应用,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助力乡村振兴,学以致用,升华人地协调发展的地理学要义。 综合题;文字信息及平陆运河位置线路图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0.718 湖泊的形成过程、湖泊的水位变化原因分析、工业区位的分析 本题以巴拉顿湖为材料背景设置试题,涉及湖泊的形成、湖泊的水位变化原因分析以及工业区位的分析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的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对地理基本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落实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本题首先从巴拉顿湖的形成过程考查地貌形成的内外力共同作用;其次进一步分析湖泊水位变化特征及成因,提升综合分析能力,此问题相对较难;第三问则是区位因素的分析,体现地理过程的复杂性和要素间的相互作用,培养综合思维。 综合题;文字材料及匈牙利位置图,巴拉顿湖区域位置图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 0.6519 沙地的成因、河流水系特征、荒漠化治理模式评析 以科尔沁沙地及西辽河相关的图文信息为材料,设置三道小题涉及沙地的成因、河流水系特征、荒漠化的治理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利用题中信息和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题通过读图文分析地处温带季风与大陆性气候区交界区域,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影响,土地沙化进而影响到区域内的河流特征,并探究以路治沙的现代化治沙模式,通过实践对生态环境治理的同时发展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 综合题文字信息及区域位置图、景观图 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人地协调观 0.6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2026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 (三)地理-双向细目表.docx 2026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三)地理-答案.pdf 2026届云南三校高考备考实用性联考卷(三)地理-试卷.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