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共同体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PDF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学年第一学期长兴县龙山中学共同体素养检测(一)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
考生须知:
1.本试卷分试题卷和答题卷,满分120分(含书写4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2.答题前,必须在答题卷的左边填写班级、姓名、座位号等信息。
3.所有答案都必须写在答题卷标定的位置上,注意试题序号和答题序号相对应。
活动一:新闻解码站(28分)
学习新闻单元后,班级围绕“新闻”开展系列活动,请你参与。
202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6周年。76年的历史如一幅画卷:1949年,人民解放
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锐不可当(1);1982年,印度新德里亚运会赛场上,中国姑娘
吕伟的凌空一跳博得了观众zhn(2)耳欲聋的掌声:为了那惊天一着,中国科研人员
殚精竭虑,用行动zhāg(3)显着民族的伟大与不屈,这些历史功绩必将镌(4)刻
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1.根据汉字写出(1)(4)两处的拼音。(2分)
2.根据拼音写出(2)(3)两处的汉字。(2分)
3.关于“新闻”,同学们展开了讨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小语:常见的新闻体裁有很多,除消息外,还有新闻特写、通讯、新闻评论等。
B.小文:新闻的“六要素”是: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如何。
C.小长:消息往往要报道新闻事件的全过程,新闻特写则主要描绘新闻事件中的片段。
D.小兴:消息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4.在“新闻中的诗与远方”活动中,同学们发现许多新闻主题与古诗意境相通,请你根据
提示写出相应诗句。(8分)
报道边防战士迎风站岗的新闻时,吟诵起
《赠从弟》中赞美松柏坚贞不屈的诗句。
刘帧《赠从弟》
采访老教师退而不休的事迹时,我们想起
《龟虽寿》中体现老当益壮的名句。
曹操《龟虽寿》
电视台播出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新闻时,
想起《三峡》中侧面描写夏水湍急的句子。
郦道元《三峡》
拍摄校园绿植开花的画面时,联想到《庭中
有奇树》的景象。
《庭中有奇树》
鲁迅的烟,该不该点?
近日,绍兴鲁迅纪念馆的一面“鲁迅夹烟”网红墙画被游客投诉,一时引发网络热议。
对于此事,许多网民纷纷表示“尊重历史”。纪念馆也回应:景区始终坚持尊重鲁迅、尊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6页)
重历史、尊重艺术,不轻易改变鲁迅故里在广大游客中的既有形象。还有业内人士表示,
“墙画所呈现的是更为‘生活化的鲁迅’,是受到大众广泛认同和喜爱的形象”。
“鲁迅抽烟”这福画,是著名版画家、浙江省版画家协会原副主席李以泰于1974年创
作的一幅版画作品,原名为《马克思主义是最明快的哲学》,生动刻画了鲁迅研读马克思
主义著作时凝神思考、豁然开朗的形象,作品先后发表在《杭州日报》《浙江日报》等蝶
体上,成为人们心中鲁迅的经典形象之一。
郁达夫在《回忆鲁迅》中写道:“鲁迅的烟瘾,一向是很大的。”吸烟作为鲁迅创作
生活的真实组成部分,与其文学成就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肖像。历史人物的生活习惯是具
有其时代特征的,如果以当下一些特定标准苛责,历史将无处安放。在很多人心中,鲁迅
的烟斗,其实早与其“冷峻批判”的形象融为一体,强行“去烟化”不仅弱化人物丰富性,
更可能消解文化符号的精神内核。真正的文明进步,在于让公众通过了解真实历史,建立
并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而非制造“无菌化”的过去。
在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烟草于文人既是排遣愁绪的“精神慰藉”,也是激发灵感的
“创作伴侣”。更关键的是,吸烟从未消解鲁迅思想的锋芒,他用烟管刻画了阿Q的形象,
在烟头的火光里纪念青年的魂灵。那支“彩凤牌”香烟,承载的是他对“吃人社会”的批
判,对民族觉醒的呐喊。历史人物的真实和深邃在于外在的细节,更在于思想的长久。
历史不用“美颜”,真实自有力量。这场争论的本质,其实是对历史认知方式的叩问。
历史的价值首先在于真实一它不需要滤镜,也拒绝被纯化。鲁迅的形象之所以立得住,
正因为他是一个丰富、复杂、有血有肉的人。许广平在《鲁迅回忆录》中说:“那时医生
给以警告,说是不能吸烟、饮酒,否则药力无效。母亲在焦急,家人不敢劝阻,尤其难禁
止的是烟。鲁迅自己则竟连日不食少睡。在战斗的环境下首先是保存实力,如果连这躯壳
也不存在了,那心灵还有何依托可言?”鲁迅先生吸烟,既是爱好,也与时代背景下生出
的苦闷惆怅有关。他以笔作刀积极战斗,烟虽为其带来灵感,却也引发了一系列健康问题。
这些“好事”“坏事”并行交织于鲁迅先生的生活中,勾勒出一个真实立体的人物轮廓。
对话不拘形式,尺度仍需清晰。如今,年轻人与历史对话的方式愈发多样。有人身着
汉服行走于古城街巷,身体力行感受传统礼仪的温度:有人在李白墓前敬上一杯酒,与诗
仙隔空神交。我们乐见年轻人以新颖的方式致敬历史、传承历史,但有些尺度仍需厘清、
有些边界还需敬畏。比如,敬仰鲁迅于乱世中的不屈之姿,不一定非得在人群中打火点烟、
“与先生一起来一根”,文化场所的点点火光、袅袅烟雾不仅存在安全隐患,也实实在在
地损害了他人健康,更狭隘化了鲁迅先生的形象。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鲁迅精神的概念不应该被偷换成“吸烟精神”。我们今天学习鲁
迅,是要记住他“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的社会期望,感受他“横眉冷对
千夫指”的铮铮铁骨…
一来源:浙江宣传2025年08月27日(有删减)
八年级语文试题卷(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