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历史D上册第1~5课题号三四总分累分人座位号得分注意事项:共四大题,满分100分。作答时间60分钟。答题过程中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请独立思考,诚信答题。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请将正确选项的代号填人下表相应题号的空格内)题号234568910112131415答案1.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发掘出古人类的2颗门齿化石,在湖北郧阳发掘出3个头骨化石。通过科学手段,他们测定出元谋人和郧县人生活的年代分别距今约170万年和100万年。据此可知,中国境内早期古人类确认的主要依据是A.文献记载B.实物发现C.口述史料D.神话传说2.考古发现,北京人地层中出土了大量的朴树籽,还有榛子、胡桃、松等植物孢粉;同时,在北京人居住的洞穴里还发现了不同动物的化石。由此可推断北京人A.主要使用天然火B.会使用打制石器C.以采集、狩猎为生D.开始种植农作物3.从北京周口店山顶洞人遗址的考古遗存来看,101号个体附近有较多的装饰品;102号和103号位于同一探坑和同一水平层,这说明当时已经存在合葬现象。材料反映出山顶洞人A.掌握磨制技术,群居在一起B.有审美意识,会埋葬死者C,已经知道人工取火,敬畏生死D.能制作骨器,会缝制衣服4.考古发现是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重要依据。下面两幅图片呈现了距今约1万年的考古成果,这些发现表明!图1浙江义乌桥头遗址出土的炭化稻粒图2北京门头沟东胡林遗址出土的炭化粟粒和黍粒A农业生产使用打制石器B.我国农业生产历史悠久C,粟是当时唯一的农作物D.当时已经出现早期国家5.郑州大河村遗址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仰韶文化房基。该房基被称为“天下第一屋”,其出土奠定了中国北方传统民居建筑的基本形制。该遗址中房屋建筑的形制应该是A.山洞B.宫殿C.干栏式D.半地穴式6.下面是河姆波遗址中出土的骨哨及其介绍。据此可知,河姆渡人骨哨吹响之时,发出的声音正是鹿鸣的声音。专家认为这种骨哨是当时河姆渡人用来猎鹿的工具,以声音对其进行诱引。图3A.音乐素养极高B.从事稻作农业C,生产工具进步D.过着定居生活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7.通过深入挖掘地下空间,巧妙结合地下与地上的空间,半坡人房屋的内部构造营造出既保暖又舒适的居住环境。这反映了半坡人A,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智慧B.原始朴素的审美观念C.掌握了几何算数的能力D.具有严密的社会组织8.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出土的文物包括牛河梁遗址的玉猪龙、良渚古城遗址的玉琮、陶寺古城遗址的彩绘龙纹陶盘等。这说明早期中华文明具有A.创新性特质B.区域性差异C.多元性特征D.延续性特点9.良渚文化分布于长江下游地区。自20世纪80年代起,良渚的考古发掘不断给世人以惊喜,这里先后发现了高等级墓地、祭坛、玉礼器系统、大型宫殿基址300余处。这表明当时A.稻作农业发达B.掌握人工取火技术C.社会分工明确D.已经出现早期国家10.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面三幅图片共同反映的主题是14图4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图5半坡遗址出土的陶埙图6陶寺古城遗址出土的石磐A.古代陶器精美且数量众多B.古代的手工业分工细致C.古代书写材料的不断改进D.中华音乐文化源远流长11.“轩辕乃修德振兵,治五气,艺(种植)五种,抚万民,度四方…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于是黄帝乃征师诸侯,与蚩尤战于逐鹿之野,遂擒杀蚩尤。”从材料中可以得到的信息是A.黄帝被尊崇为人文初祖B.黄帝能造宫室、制衣裳C.黄帝被炎帝彻底打败D.部落之间经常展开攻伐12.夏的君主称为“后”,可以向万民发号施令,拥有统治权力。夏朝还出现了官吏、军队等权力.要素。材料反映了A早期国家的产生B.农业生产的发展C.皇帝统治的残暴D.封建制度的建立13.夏桀穷奢极欲,残暴无道;商王纣施行严刑峻法,导致民不聊生。商汤任用贤才使得国家走向强盛,姜尚辅佐武王建立周朝。这说明了A.得道多助,失道寡助B.防民之口,甚于防川C.为政之要,唯在得人D.人非圣贤,孰能无过14.春秋时期,劳动工具和耕作方式得到了改进,使农业的深耕细作、山林的开发、耕地的扩大都具备了条件,粮食产量有了明显增长。上述材料中的“劳动工具和耕作方式得到了改进”是指A,磨制石器工具的使用与推广B.青铜农具的使用与推广C,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与推广D.手工业规模的不断扩大15.公元前663年,北方山戎部落攻打燕国,燕国向齐国求助。有人献策齐桓公:“戎狄豺狼,不可厌也(总是不能满足);诸夏亲昵,不可弃也。”于是齐桓公援助燕国,攻打山戎。这说明A援燕是齐应尽义务B.山戎已成中原霸主C.周王命令受到遵从D.华夏认同逐步形成CS扫描全能王3亿人都在用的扫描ApP七年级历史参考答案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BBBDDDAAD16.(1)/。(3分)(2)×;(1分)将“商王朝”改为“夏王朝”。(2分)(3)×;(1分)将“粟作”改为“稻作”。(2分)17.(1)人面鱼纹彩陶盆反映了半坡人会制作彩陶,绘画的艺术水平高,会捕鱼。(3分)猪纹陶钵的发现反映了河姆渡人会制作陶器,会饲养猪,还会运用雕刻技术。(3分)(2)能够制造各种陶器和玉器;出现了贫富分化;出现社会分工;等级观念强化;“礼”的雏形显现;随葬品男女差异化;等等。(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3)特点:数量众多;分布广泛;主要分布在大江大河流域。(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18.(1)启是以武力取得天下的。(3分)变化: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3分)(2)特点:按血缘关系和功劳进行分封;分封对象多元化,以宗亲为主;等级森严,层层分封;诸侯国有等级划分;诸侯有不同的权利和义务。(答出其中两点即可,6分)说明:制度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制度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答出其中一点即可,3分)19.(1)A:铁制农具。(2分)B:礼崩乐坏。(2分)(2)示例:选择事件:诸侯争霸。介绍:春秋时期,诸侯国林立。一些强大的诸侯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积极争夺霸主地位。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春秋时期的诸侯争霸,导致许多中小诸侯国覆灭,少数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展。(6分)(3)示例:观点:春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论述:春秋时期,分封制等西周的各种制度遭到破坏,社会处于动荡状态。周王室衰微,大的诸侯国势力崛起,操控政治局面。诸侯争霸战争导致一些强大诸侯国的疆域不断扩大,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综上所述,春秋时期是一个旧制度崩溃、新的生产工具与技术得到应用的社会转型时期。(6分)(其他观点如:政治、经济的发展是推动国家发展的重要途径与方式:春秋时期是变革的时代;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可)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七年级历史答案.pdf 安徽省无为市部分学校2025-2026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七年级历史试卷(PDF版,含答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