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微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运动以时间尺度判断地球运动相关地理现象的成因二、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及朝向变化(一)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变化(1)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物影长度最短;物影长度从早上到傍晚的变化规律依次为长—短—长。某地一天中物影长度变化(2)一年中,正午物影长度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地面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地面物影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位于头顶,直射该地,影子缩小为一个点。影子较短 影子较长 影子缩为一点②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物影为一年中最短;冬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物影为一年中最长;夏至到秋分,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物影长度由长变短;冬至到次年春分,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物影长度由长变短。(二)物影朝向变化(1)物影朝向总是与太阳方位相反。(2)不同季节物影朝向变化太阳直射纬线 太阳方位与物影朝向变化春分、秋分 赤道 全球各地日出正东,物影朝西;日落正西,物影朝东。正午时,赤道以北地区物影朝北,赤道以南地区物影朝南,赤道上的物影为一点夏至 北回归线 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物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物影朝向东南。正午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朝北,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影朝南,北回归线上的物影为一点冬至 南回归线 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物影朝向西北;日落西南,物影朝向东北。正午时,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朝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影朝南,南回归线上的物影为一点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海拔估算、相对高度的计算 没有标注数字的等高线按等高距推算,相对高度即海拔差距离判断 利用比例尺判断图中公路、桥梁、河流及两点间的距离气温推测 山麓与山顶存在气温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水库坝址一般选在河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铁路、公路选线 尽量沿等高线。选在缓坡,避开陡崖;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引水路线 从地势高处往低处引流,实现自流引水农业区规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地多发展林业(陡坡发展林业,缓坡可开垦梯田),高原多发展牧业 (2025郑州模拟)中国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人们根据十二时辰安排作息时间,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如图为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十二个时辰内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 )①季节变换 ②物影变化 ③海陆变迁 ④昼夜更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国古代人民“日出而作”的时间可能是( )A.子时 B.卯时 C.午时 D.酉时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主要是受( )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B.月球绕地球自转的影响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影响D.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影响 (2025昆明二模)小宇在前往西双版纳之前,对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进行了探究,并绘制了西双版纳的景洪(北纬21°)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路径示意图(图1)。读图,完成4~6题。4.据图1可知( )A.路径A日出时间是6:34,昼夜平分B.路径B这一天正午太阳升得最高C.路径C这一天是南半球的冬至日D.路径A这一天,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5.若图2为景洪某地芒种这天的正午太阳光照情况,则夏至这天此地正午太阳光会从图中房屋的 窗照进来,树影情况为图3中的( ) A.南 ① B.南 ②C.北 ③ D.北 ④6.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相隔约15天。据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图4),分析下列有关昆明的描述,正确的是( )A.寒露的昼较清明的昼长B.立夏与立秋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大暑较小暑日出时刻早D.冬至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数九寒天”正式开始 生活情境 智慧路灯 (2025深圳质检)智慧路灯是指搭载各种传感器及感知设备和功能的路灯。它能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自动调整每日开关灯时间。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实现路灯全智能化。如图为北京智慧路灯开关灯时间。据此完成7~9题。7.智慧路灯开灯时间全年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地球形状 D.人为干预8.北京市智慧路灯照明时数最长的月份是( )A.3月 B.6月 C.9月 D.12月9.北京市发展智慧路灯的目的是( )①减少能源消耗 ②方便生产生活 ③改善生态环境 ④降低管理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课间同学们对一幅“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示意图”(下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丁地的纬度是 ,经度是 。乙地在丙地的 方向。 (2)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 (填“日出”或“日落”)。四地中正值正午的是 地。丁地再过 小时将迎来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3)图中北半球正处于夏季,四地中甲地的白昼时间最长,北极圈内出现 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 造成的。 (4)新考法 列举类设问 地球自转和公转时会产生一些自然现象,请结合你的校园生活根据给出的例子再举出一例。例:学校路灯夏季照明的时间短,冬季照明的时间长,是受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11.小李和家人计划暑假期间到图中所示地区游玩,小李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此次旅行作了如下的一些准备工作。(1)小李首先查看地形图,发现图中等高距是 米,西北部的地形类型为 ,东南部的地形类型为 ,小李还测量出丙处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从而估算出实际直线距离约是 米。 (2)在甲、乙、丙三处聚落中,小李建议选择 处作为住宿地点,因为该处气温相对较低,可以更好地避暑,而且紧邻道路, 便利。(注: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小李提醒家人要注意远离A—B沿线,因为这里是 (地形部位),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登上最高山峰,小李在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了最省力的一条线路是 ,原因是 。 (4)聚落乙在聚落甲的 方。 (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丁处和丙处适合的农业活动分别是 、 。(填“种树”或“种田”) 微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一、地球的运动以时间尺度判断地球运动相关地理现象的成因二、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及朝向变化(一)太阳高度与物影长度变化(1)一天中,正午时太阳高度达到一天中最大值,物影长度最短;物影长度从早上到傍晚的变化规律依次为长—短—长。某地一天中物影长度变化(2)一年中,正午物影长度与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有直接关系,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①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地面物影越短;正午太阳高度越小,地面物影越长;正午太阳高度为90°,即太阳位于头顶,直射该地,影子缩小为一个点。影子较短 影子较长 影子缩为一点②夏至,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大,物影为一年中最短;冬至,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为一年中最小,物影为一年中最长;夏至到秋分,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物影长度由长变短;冬至到次年春分,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小变大,物影长度由长变短。(二)物影朝向变化(1)物影朝向总是与太阳方位相反。(2)不同季节物影朝向变化太阳直射纬线 太阳方位与物影朝向变化春分、秋分 赤道 全球各地日出正东,物影朝西;日落正西,物影朝东。正午时,赤道以北地区物影朝北,赤道以南地区物影朝南,赤道上的物影为一点夏至 北回归线 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北,物影朝向西南;日落西北,物影朝向东南。正午时,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朝北,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影朝南,北回归线上的物影为一点冬至 南回归线 全球大部分地区日出东南,物影朝向西北;日落西南,物影朝向东北。正午时,南回归线以北地区物影朝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物影朝南,南回归线上的物影为一点三、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海拔估算、相对高度的计算 没有标注数字的等高线按等高距推算,相对高度即海拔差距离判断 利用比例尺判断图中公路、桥梁、河流及两点间的距离气温推测 山麓与山顶存在气温差。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选建水库坝址 一般选在峡谷处,且水库坝址一般选在河谷地区“口袋形”洼地处铁路、公路选线 尽量沿等高线。选在缓坡,避开陡崖;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沿等高线走,可以减少工程量;道路平坦,利于车辆行驶引水路线 从地势高处往低处引流,实现自流引水农业区规划 一般平原多为耕作业,山地多发展林业(陡坡发展林业,缓坡可开垦梯田),高原多发展牧业 (2025郑州模拟)中国古代人民把一昼夜划分成十二个时段,每个时段叫一个时辰,约为现在的两小时。人们根据十二时辰安排作息时间,逐渐形成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如图为十二时辰与24小时对照示意图。据此完成1~3题。1.在十二个时辰内可以观察到的地理现象是(C)①季节变换 ②物影变化 ③海陆变迁 ④昼夜更替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中国古代人民“日出而作”的时间可能是(B)A.子时 B.卯时 C.午时 D.酉时3.“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作息规律主要是受(D)A.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影响B.月球绕地球自转的影响C.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影响D.地球绕地轴自转的影响 (2025昆明二模)小宇在前往西双版纳之前,对不同节气日出日落时间进行了探究,并绘制了西双版纳的景洪(北纬21°)二分二至日太阳运行路径示意图(图1)。读图,完成4~6题。4.据图1可知(D)A.路径A日出时间是6:34,昼夜平分B.路径B这一天正午太阳升得最高C.路径C这一天是南半球的冬至日D.路径A这一天,当地日出东北、日落西北5.若图2为景洪某地芒种这天的正午太阳光照情况,则夏至这天此地正午太阳光会从图中房屋的 窗照进来,树影情况为图3中的(D) A.南 ① B.南 ②C.北 ③ D.北 ④6.二十四节气中每个节气相隔约15天。据我国二十四节气时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示意图(图4),分析下列有关昆明的描述,正确的是(B)A.寒露的昼较清明的昼长B.立夏与立秋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大暑较小暑日出时刻早D.冬至后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减小,“数九寒天”正式开始 生活情境 智慧路灯 (2025深圳质检)智慧路灯是指搭载各种传感器及感知设备和功能的路灯。它能根据昼夜长短变化自动调整每日开关灯时间。目前,北京市已基本实现路灯全智能化。如图为北京智慧路灯开关灯时间。据此完成7~9题。7.智慧路灯开灯时间全年有差异,主要影响因素是(B)A.地球自转 B.地球公转C.地球形状 D.人为干预8.北京市智慧路灯照明时数最长的月份是(D)A.3月 B.6月 C.9月 D.12月9.北京市发展智慧路灯的目的是(B)①减少能源消耗 ②方便生产生活 ③改善生态环境 ④降低管理成本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课间同学们对一幅“地球上的昼夜分布示意图”(下图)的有关问题展开了讨论,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帮助他们完成下列问题。(1)丁地的纬度是 0° ,经度是 150°E 。乙地在丙地的 东北 方向。 (2)随着地球的自转,甲地即将迎来 日出 (填“日出”或“日落”)。四地中正值正午的是 乙 地。丁地再过 8 小时将迎来一天中气温最高的时候。 (3)图中北半球正处于夏季,四地中甲地的白昼时间最长,北极圈内出现 极昼 现象,昼夜长短的变化是由地球 公转 造成的。 (4)新考法 列举类设问 地球自转和公转时会产生一些自然现象,请结合你的校园生活根据给出的例子再举出一例。例:学校路灯夏季照明的时间短,冬季照明的时间长,是受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参考答案:旗杆影子上午—中午—下午不同时间影子朝向的变化,受地球自转运动的影响。或作息时间表,夏半年比冬半年上学的时间早(或放学的时间迟),受地球公转运动的影响。11.小李和家人计划暑假期间到图中所示地区游玩,小李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对此次旅行作了如下的一些准备工作。(1)小李首先查看地形图,发现图中等高距是 100 米,西北部的地形类型为 平原 ,东南部的地形类型为 山地 ,小李还测量出丙处聚落和最高山峰之间的图上距离约为2厘米,从而估算出实际直线距离约是 2 000 米。 (2)在甲、乙、丙三处聚落中,小李建议选择 丙 处作为住宿地点,因为该处气温相对较低,可以更好地避暑,而且紧邻道路, 交通 便利。(注: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3)小李提醒家人要注意远离A—B沿线,因为这里是 山谷 (地形部位),夏季多暴雨,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为了登上最高山峰,小李在①②两条线路中,选择了最省力的一条线路是 ① ,原因是 ①处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 。 (4)聚落乙在聚落甲的 南 方。 (5)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图中丁处和丙处适合的农业活动分别是 种田 、 种树 。(填“种树”或“种田”)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微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 - 学生版.docx 微专题一 地球与地图.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