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辽源市跨世纪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吉林省辽源市西安区辽源市跨世纪学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物理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辽源市跨世纪学校 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八年级物理试题 出题人:
审核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
1.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  )
A.4.5m=4.5m×100cm=450cm B.456mm=0.456×1m=0.456m
C.36cm=36÷100m=0.36m D.64dm=64×m=6.4m
2.下列关于机械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绝对的
B.只能选静止不动的物体作为参照物
C.研究机械运动不一定都要选参照物
D.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
3.下列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进步,物体不振动也能发声
B.声音不但能在空气、液体、固体中传播,在真空中传播更快
C.物体只要振动就发声,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听到
D.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都是340m/s
4.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 B.超声波的频率范围是大于20000Hz
C.15Hz的声音只要振幅足够大,人耳是能听到的 D.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可以发出相同的音调
5.范范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度,经过多次测量所得数据分别为29.66cm,29.670cm,29.67cm,28.46cm和29.68cm,最后书的长度应记录为(  )
A.29.66cm B.29.67cm C.29.670cm D.29.68cm
6.如图所示,关于运动和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在空中加油的飞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则加油机是静止的
B.运水稻的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若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则拖拉机是运动的
C.你坐在两列并排停在站台上的火车中的一辆车上,如果你看见旁边的列车动了,它可能相对地面静止
D.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小明,小明一定是运动的
二、填空题
7.如图所示,该停表的读数为 分 秒,合为 秒。
8.小明在马路边上拍街景照片,连续拍了两张,如图甲、乙所示,如果卡车是向西运动的,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是 的,轿车是 的,骑自行车的人是 的。(均填“向西运动”“向东运动”或“静止”)
9.如图所示,听到在水中石头相互敲击声既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又说明声音还可以在 中传播。
10.亲爱的同学,请你根据掌握的物理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1所示,在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方法,所测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cm。图2中,体温计示数为 ℃,图3中秒表读数为 s;
(2)某课外兴趣小组探究了几个与声音有关的问题,如图4所示,在敲响音叉时,小球会摆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如图5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按动钢尺,听它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观察钢尺振动的快慢;在实验过程中,小园用仪器获得了钢尺两次振动时声音的波形图,如图6A、B所示,其中图 是尺伸出桌面较长时产生的波形、图 是用较大的力拨动尺时产生的波形。(最后两空均选填“A”或“B”)
三、简答题
11.发生地震被困在废墟中时,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和直接呼救相比,哪个方法效果更好 为什么
12.用茶壶向暖瓶中灌水时,听到的声音会不断发生变化,请利用所学知识解释其原因。
四、作图题
13.某同学想用三角板辅助刻度尺较为准确地测量圆的直径,请在图上画出三角板的正确放置方法。
14.如图所示,是小明走路经过一棵树的前后两幅画面,请分别在两幅图的方框中画出树的大致位置(用“丫”表示树木)。
五、计算题
15.某同学四次测得同一物体的长度,测量结果分别是50.1mm、50.3mm 、50.2mm 、50.3mm,则他的测量结果应为多少?
16.如图所示,重庆轨道2号线在李子坝站“穿”居民楼而过,山城的复杂地形造就了全国绝无仅有的震撼景象。吸引众多游客来此“打卡”。若某辆不停靠站点的空载列车长度120m,行驶速度为15m/s,游客小张测出该列车完全穿过居民楼的过程中所花的时间为18s,求:
(1)该居民楼长度为多少m
(2)轻轨全“隐没”在楼中的时间是多少?
六、实验题
17.表中记录了声音在不同种类、不同温度的气体中的传播速度,请根据表中的相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气体种类 空气 氢气 氦气 氮气 二氧化碳
0℃ 331m/s 1261m/s 891m/s 337m/s 269m/s
10℃ 337m/s 1284m/s 908m/s 343m/s 273m/s
20℃ 343m/s 1306m/s 924m/s 349m/s 279m/s
30℃ 349m/s 1328m/s 939m/s 355m/s 283m/s
(1)当温度为20°C时,声音在氮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m/s。
(2)由各行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 有关。
(3)由各列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声音的传播速度与温度的关系是: 。
(4)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在温度较 (选填“高”“低”)的空气中,最大飞行速度一定的飞机在空气中会更容易实现超音速飞行。
18.为了探究声音音调的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某实验小组的同学进行了不同的探究:
(1)小辉同学按如图甲方式把钢尺的一部分露出桌面,然后弹拨钢尺,钢尺便发出声音。当他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大小相同的力再拨钢尺。认真倾听,会发现尺子伸出桌面变短时,振动变快,听到声音的音调变 (填“高”或“低”);
(2)图乙中瓶子是玻璃瓶,装有深度不同的水。当我们用塑料尺或细木棒依次轻敲瓶子时,我们听到 (填“A”、“B”或“C”)瓶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最高;
(3)如图丙所示a、b是用示波器记录的两个不同的音叉发出声音的波形,则这两个声音的
A.音调和响度都相同B.音调和响度都不同C.音调相同,响度不同D.音调不同,响度相同
19.小宝、小红和小海在玩荡秋千时,感到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有规律。于是对“哪些因素决定秋千往返摆动的时间”提出下列猜想:
小宝猜想:可能由秋千的绳长(摆长)决定;
小红猜想:可能由人与秋千坐垫的总质量(摆球质量)决定;
小海猜想:可能由秋千摆动中人离开中心的最大距离(摆幅)决定。
于是他们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一根细绳一端拴一小球,一端固定,让小球自由往返摆动,并记录数据在下表中。
实验序号 摆长/米 摆球质量/克 摆幅/米 小球往返摆动20次的时间/秒 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秒
1 0.7 20 0.05 33.2 1.7
2 1.0 20 0.08 39.7 2.0
3 1.0 30 0.05 39.8 2.0
4 1.0 30 0.08 39.7 2.0
5 1.3 20 0.05 45.3 2.3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电子天平、 ;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3和4可得:当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 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和4可得: ;
(4)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5可得: ;
20.在课外实践活动中,同学们用频闪照相机探究纸锥竖直下落的运动情况,如图所示,当纸锥下落到B点时速度最大,接着开始做匀速运动,我们把这个最大速度叫收尾速度。小组间交流时,发现不同的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不同,就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于是提出猜想。
猜想一:跟纸锥的锥角有关;
猜想二:跟纸锥的质量有关;
猜想三:跟纸锥的底面积有关。
同学们用相同的复印纸制成了多个不同的纸锥,每次从相同高度由静止释放,分别测量出每个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并记录在表中。
纸锥编号 纸锥质量 纸锥的底面积 纸锥锥角 收尾速度
1 14.4 20 71.1 1.5
2 25.6 20 81.9 1.6
3 14.4 20 81.9 1.2
4 14.4 10 81.9 1.7
(1)比较编号为 两个的纸锥的实验数据,可得猜想一是正确的;
(2)分析表格,发现2号纸锥比1号纸锥的收尾速度大,小明得出质量大的纸锥收尾速度大,你认为小明所得的结论是否可靠?并说明理由。 ;
(3)由本次实验可知,为了减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制作纸锥时可采取的措施是 (写出一个即可)。2分
21.探究声音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弹开,下列实验研究方法与此方法相同的是 ;
①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
②研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关系时,控制其他影响因素都保持不变
③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
④研究声音传播条件时,通过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来推理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如图所示,在真空是否传声的实验中,抽气一段时间后小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 ;
A.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
C.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 D.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3)先让电铃发声并放入玻璃罩内,再用抽气机把玻璃罩内的空气逐渐抽出,发现电铃的声音音调将逐渐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下同),响度逐渐 ,直到几乎“听不到”,由此得出声音不能在 传播。这个实验用到一种物理方法是 ;
(4)甲、乙两组同学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
甲组:实验原理为人耳听到的响度的大小与 有关,因为声能在传播过程中会损耗,响度逐渐变小。
材料:闹钟、鞋盒、卷尺、泡沫塑料、报纸、棉花、塑料袋;
步骤1:聆听闹钟走动时的咔嚓声。铺一些棉花在鞋盒底部,把闹钟平放进去,将其余棉花填满鞋盒;
步骤2:从声源处逐渐远离,直至 ,记录此时人离声源的最大距离;
步骤3:换其他测试材料,重复上述步骤。记录数据如表一;
表一
材料 棉花 泡沫塑料 报纸 塑料袋
最大可听距离/m 2.2 1.8 3.7 3
乙组:利用手机软件“噪声监测仪”进行测量。步骤1、3:与甲组同学相同;
表二
材料 棉花 泡沫塑料 报纸 塑料袋
响度/___
表二中填入的单位是 ;根据甲组同学测量的数据,预估手机监测到响度最大时,填充的材料是 。两分
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2025-2026学年度初中物理9月月考卷》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答案 D D C C B C
1.D
【详解】A.,故A错误;
B.,故B 错误;
C.,故C错误;
D.,故D正确。
故选D。
2.D
【详解】A.我们认为静止的物体,如果选择的参照物不同,它就可能是运动的,所以说静止是相对的,故A错误;
B.参照物的选择,原则上是任意的,静止的物体可以作参照物,运动的物体也可以作参照物,只是不能选择被研究物体本身,故B错误;
C.研究机械运动必须选择参照物,平时不提参照物,是默认以大地或固定在大地上的物体作为参照物了,故C错误;
D.坐在船上的人,以船为参照物,人是静止的,以河岸为参照物,人是运动的,所以选择不同参照物描述同一物体运动的情况,物体可能是运动的也可能是静止的,故D正确。
故选D。
3.C
【详解】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所以物体不振动不能发声,故A错误;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故B错误;
C.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频率低于20Hz、高于20000Hz的声人类听不到,因此物体只要振动就发声,但是我们不一定能听到,故C正确;
D.声速的大小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15°C空气中声速是340m/s,故D错误。
故选C。
4.C
【详解】A.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与水波的传播类似,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称为超声波,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人耳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20000Hz,15Hz的声音不在人耳听觉频率范围内,不管振幅有多大,人耳都不能听到,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音调由发声体振动的频率决定,发声体振动的频率相同,发出声音的音调就会相同。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使其振动频率相同,就可以发出音调相同的声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5.B
【详解】观察这五个数据,可知29.670cm与其他数据的估读位数不相同,28.46cm是一个错误数据,故这两个数据应该舍去,取剩下三个数据的平均值,可得最后书的长度,大小为
最后书的长度应记录为29.67cm;故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故选B。
6.C
【详解】A.正在空中加油的飞机,若以地面为参照物,加油机位置在发生变化,是运动的,故A错误;
B.运水稻的拖拉机和收割机以同样的速度前进时,若以收割机为参照物,则拖拉机的位置不变,是静止的,故B错误;
C.你坐在两列并排停在站台上的火车中的一辆车上,如果你看见旁边的列车动了,它可能相对地面静止,看到旁边的车运动是因为你自己坐的车开动了,以你坐的车为参照物,旁边的列车是运动的,故C正确;
D.站在运行中的自动扶梯上的小明,如果以扶梯为参照物,小明是静止的,故D错误。
故选C。
7. 3 38.5 218.5
【详解】[1][2][3]图中秒表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3min和4min之间,偏向4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指针在38.5s,因此秒表读数为
3min38.5s=218.5s
8. 向东运动 向西运动 向东运动
【详解】[1]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树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树是向东运动的。
[2]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小轿车的位置向西发生了变化,因此轿车是向西运动的。
[3]如果以行驶的卡车为参照物,骑自行车的人的位置向东发生了改变,因此是向东运动的。
9.液体
【详解】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水中石头相互敲击声,先从水传入空气,然后通过空气传入人耳,所以可以说明声音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液体中传播。
10. B 2.35 36.9 220.6 振动 B A
【详解】(1)[1][2]刻度尺在使用时,视线应与刻度对齐,因此读数正确的应是B。物体左端与4.00cm对齐,右端与6.35cm,因此物体的长度为
L=6.35cm-4.00cm=2.35cm
[3]由图可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因此读数为36.9℃。
[4]小表盘是分针盘,分度值为0.5min,指针在3和4之间,更靠近4;大表盘为秒针盘,分度值为0.1s,指针指向40.6s,因此读数为3min40.6s即220.6s.
(2)[5]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在敲响音叉时,小球会摆动起来,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
[6][7]由波形图可知,相同时间内B振动的次数少,所以B波形图的振动频率低,音调低,故图B是尺伸出桌面较长时产生的波形;用较大的力拨动,振幅越大,A的振幅大于B的振幅,故图A是用较大的力拨动尺时产生的波形。
11.见解析
【详解】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它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
原因: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使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因为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所以被困人员通过敲击水管发出求救信号,它比直接呼救的效果好。
12.见解析
【详解】往保温瓶内灌水时,激起空气柱的振动而产生声音;灌水过程中,暖瓶中的空气柱逐渐变短,振动频率加快,音调越来越高。
13.
【详解】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找出它的直径,再通过两块直角三角板在刻度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用末端三角板所对的刻度值减去起始端三角板所对的刻度值,即可得出硬币的直径,如图所示:
14.
【详解】小明向前走,树相对于地面是静止的,相对于小明向后运动,且小明距树的距离越来越远,故树的大致位置如图所示:
15.50.2mm
【详解】解: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为了减小实验误差,应将各次数值求和,再求平均值,所以物体的长度
答:他的测量结果应为50.2mm。
16.(1)150m
(2)2s
【详解】(1)由得,列车与居民楼长度得总长度为
该居民楼长度为
(2)轻轨“完全隐没”在楼中的时间为
17.(1)349
(2)气体种类
(3)当气体的种类相同时,气体的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4)低
【详解】(1)由表中数据可知,当温度为20℃时,声音在氮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9m/s。
(2)问的是各行数据得出的结论,发现各行的变量为气体种类。
(3)由表中各列数据可以看出,当气体种类相同时,气体的温度越高,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快。
(4)超音速是指速度超过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从表格的数据可知,当温度越低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越慢,故在温度较低的空气下更容易成功。
18. 高 A D
【详解】(1)[1]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其伸出桌面的一端,这样会导致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即振动的频率不同,会发现尺子伸出桌面长度变短时,振动变快,听到声音的音调变高。
(2)[2]敲瓶子时是瓶子和水振动发声,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A瓶子的水最少,音调最高。
(3)[3]从波形图看,振动幅度相等,说明响度相同,而振动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选D。
19.(1)秒表
(2)摆幅
(3)当摆长和摆幅相同时,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摆球质量无关
(4)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
【详解】(1)要完成上述实验,除如图器材外,还必需的实验器材是:电子天平、测量长度的刻度尺。
(2)分析比较实验次数3和4可得:当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摆幅改变,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不变,说明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摆幅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次数2和4可得:当摆长和摆幅相同时,摆球质量改变,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不变,说明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摆球质量无关。
(4)分析比较实验次数1和5可得:当摆球质量和摆幅相同时,摆长越长,摆动时间越长,说明小球往返摆动1次的时间与摆长有关。
20. 1、3 见解析 增大锥角
【详解】(1)[1]要验证纸锥下落的收尾速度跟纸锥的锥角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要控制其他因素相同,锥角的大小不同,因此应比较1、3两组实验。由1、3知纸锥锥角越大,下落时间越长,下落速度越慢,可知猜想一是正确的。
(2)[2]由表格数据可知,1、2两组实验中没有控制纸锥的锥角相等,因此不能得出:质量大的纸锥下落速度大,小明所得的结论不可靠,要科学的得出结论需要:用锥角和纸锥的底面积,质量不同的两个纸锥做实验。
(3)[3]由表中数据可知,编号为1、3两个纸锥质量以及底面积相等,锥角不同,收尾速度也不同,编号为3的纸锥锥角较大,收尾速度较小,所以为了减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制作纸锥时可采取的措施是增大锥角。同理可知,减小纸锥质量、增大纸锥底面积都可以减小纸锥竖直下落时的收尾速度。
21. B D 不变 变小 真空中 推理法 距离 刚好听不到声音时停下来 dB 报纸
【详解】(1)[1]正在发声的音叉将乒乓球多次弹开,说明音叉在振动,此过程采用的是——转换法;
①通过蜡烛火焰的情况来判断声音是否可以传递能量——转换法;
②研究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关系时,控制其他影响因素都保持不变——控制变量法;
③通过温度计内液体热胀冷缩程度来判断温度高低——转换法;
④研究声音传播条件时,通过空气越稀薄声音越小;
综上所述,①③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2]这个实验主要研究空气(气体)和玻璃(固体)可以传播声音,在能听到声音的前提下,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否则随着广口瓶里的空气越来越稀薄,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3)[3][4][5][6]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振动的频率不变,故音调不变;响度指的是声音的强弱,发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响度慢慢变小;当罩内完全没有空气时,彻底听不到声音,因此可以得出结论:真空不能传声;由于在地球上,不可能达到真空的环境,故是推理真空的环境下声音的传播情况。
(4)[7][8][9][10]根据“声能在传播过程中会损耗,响度逐渐变小”可知,人耳听到的响度的大小与距离有关;通过比较听不到声音时到鞋盒的距离可以判断隔音效果,且测量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较为直观;响度的单位是分贝(dB);根据甲组同学测得的数据可知,刚好听不到声音的距离越短,因此待测材料隔声性能由好到差的排列顺序为:塑料泡沫、棉花、塑料袋、报纸;所以预估手机监测到响度最大时,是隔音效果最差的报纸。
答案第1页,共2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