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焦溪初中教学学情诊断练习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4分)1.关于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C.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2.对着笔帽轻轻吹气可以发出声响,这里的声源是( )A.笔帽 B.空气 C.嘴唇 D.声带3.如图是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不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B.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相同,响度相同,音色不相同C.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相同D.这三种乐器发出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都不相同4.如图所示是我国最早的乐器之一“埙”,吹奏时能发出宫、商、角、徵、羽五音,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关于吹埙发出的声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不是噪声B.是由埙内空气的振动产生的C.宫、商、角、徵、羽五音是指声音的音调D.人们能靠音色的不同辨别埙和其他乐器发出的声音5.噪声污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下列噪声的等级与危害相符的是( )A.高于的噪声将影响人们的学习和工作B.高于的噪声不会影响人们的休息和睡眠C.在的环境中,人会感觉到烦躁D.长期处在高于的噪声环境中,人们的听力会受到影响6.下列和声现象有关的情景,说法正确的是( )A.甲情景:跳动的纸片,说明鼓锤在振动B.乙情景:改变尺伸出桌面的长短,可以改变尺发声的响度C.丙情景:机房内的工作人员佩戴耳罩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丁情景:抽出罩中空气的过程中,听到声音的响度越来越小7.“参差不齐”这个成语大家在生活中经常用到,意思是长短、高低、大小不一致,或水平不一、很不整齐。但是在古代“参差”还表示一种乐器你知道吗?如图所示,它由许多根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关于这种乐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参差”演奏时是靠竹管的振动发声 B.竹管长短不一是为了改变“参差”发声的音调C.用力吹同一根竹管能改变此乐器的音色 D.发出的优美声音一定不属于噪声8.下列诗句中都含有光现象,其中属于光的色散的是( )A.峰多巧障日 B.起舞弄清影 C.明镜可鉴形 D.双桥落彩虹9.下列都是光源的是( )A.蜡烛火焰、抛光的金属面 B.月亮、火把 C.太阳、月亮 D.太阳、蜡烛火焰10.如下图所示,某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 D.一直在变短11.下列关于声和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A.声和光的传播都需要介质B.闻其声而知其人,这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C.利用声呐探测海洋深度,说明利用超声波可传递信息D.电视机画面上的丰富色彩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12.在探究“声是怎样产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乒乓球,发现乒乓球被多次弹开,这样做是为了( )A.使音叉振动时间延长 B.使音叉振动尽快停下C.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3.国庆节到来之际,教室里传来《我和我的祖国》的歌声,小明一听便知道是小英在唱歌。他能确定是小英,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特性来判断的(填声音的三要素)。14.现在智能手机为人们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下图是某手机声音传感器的图片,该数据反映的是声音的 (填声音的三要素),此时的环境 (选填“适合”或“不适合”)休息。15.北京时间2025年3月21日20时50分,经过约7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九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三次出舱活动。出舱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即使距离很近,也需要通过电子设备通话,这是因为 。16.如图是在《大清会典事例》中记录的一种打击乐器——达卜。达卜发声清脆响亮,这里的清脆是指声音的 ,响亮是指声音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7.科技改变生活,一种新型防盗门的门锁采用声纹识别技术,可以识别主人的声音,这是利用声可以传递 ;该门的夹层内填充新型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弱通过门传播到室内的声音,这是在 减弱噪声。18.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可形成七色光,这种现象称为 。这种现象最初是由科学家 发现的。其中三原色光是红、 、蓝。19.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述道“若莺飞空中,其影随莺而移”,图甲为这一现象的示意图;若在窗上开一个小孔,则在室内纸屏上也会看到“莺的影子”,还会呈现“莺西则影东”的现象,如图乙所示,“莺西则影东”描述的现象叫 ,图甲和图乙中的现象都可以用光的 来解释。20.如图,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所成的像是 立(填“正”,“倒”)的 像(填“虚”,“实”),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m,当人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三、作图题(每图2分,共4分)21.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N中所成的像A'B'。22.如图所示,请找到人头部点A在地面上的影子的位置,S为太阳。四、实验题(每空2分,共24分)23.在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实验中,某同学用玻璃板、相同的两个棋子 A 和 B、刻度尺、白纸、笔等器材进行实验,如图所示。(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目的是为了便于确定 。(2)在寻找棋子 A 的像的位置时,眼睛应该在棋子 (选填 “A” 或 “B”)这一侧观察。(3)将棋子 B 放在棋子 A 所成像的位置,发现 B 与 A 的像完全重合,这说明 。(4)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测量 到镜面的距离。(选填 “像”、“物”或“像和物”)(5)移开棋子 B,用白纸作为光屏放在该位置,直接观察白纸,白纸上 (选填 “能” 或 “不能”)看到棋子 A 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选填“虚”,“实”)24.如图所示是探究声现象的三个实验情景,请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所示,敲击音叉,将用细线竖直悬挂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开。用乒乓球的弹起反映音叉的振动,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称为 (选填“控制变量法”或“转换法”)。(2)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与其接触的乒乓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空气 (选填“能”或“不能”)传声,如果加大力度敲击音叉,发现乒乓球被弹起的幅度变大,听到的声音也变大,这个现象说明振幅越大, 。(3)如图丙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先让一端伸出桌边的长度短一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然后使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长一些,再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钢尺两次振动的幅度大致相同。两种情况下,第 次钢尺振动得快,发出声音的音调 (选填“高”或“低”),这说明音调与物体振动的 有关。五、计算题(25题8分,26题6分)25.图甲是我国南极科考船“雪龙2号”,该船在某海域进行科考活动时,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如图乙所示。经过4s后收到回声,声波在海水中传播速度是1500m/s,求此过程中:(1)声波传播的距离;(2)发射点到海底的距离。26.如图所示,若汽车以速度为匀速驶向隧道,司机在鸣笛后听到隧道入口处的山崖反射的回声。(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1)内汽车行驶的路程为多少?(2)内声音所走路程为多少?(3)听到回声时汽车离隧道入口处的山崖多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