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秋学期八年级物理学情检查作业时间:90min 总分:100分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真空不能传声”不能通过实验直接证明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能传递信息D.声音在气体中传播得最快2.敲鼓时,在鼓面上放一些碎纸屑来显示鼓面的振幅,以下研究方法与此相同的是( )A.研究光的直线传播时,引入光线B.研究音调的影响因素时,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C.将一只点燃蜡烛放在正在发声的扬声器前方,通过烛焰的晃动来说明声音具有能量D.将正在发声的手机悬挂在广口瓶,抽出瓶内空气,听到声音逐渐变小,推理真空不能传声3.声音不能被肉眼直接看见,但可以用手机软件显示出其波形来进行研究。下列对手机软件上显示的四幅波形图的分析正确的是( )A.甲和乙音色相同 B.甲和丙音调相同C.甲和丁响度相同 D.乙和丙响度相同4.站在百米赛跑终点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李明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4.00s,当时气温是15℃,则这位计时员所记录结果是( )A.准确的B.时间多计了0.29s,应看到枪冒烟时开始计时C.李明成绩变优异了,应为14.29sD.李明成绩变差了,应为13.71s5.据《家庭教育》报道:“很多爸爸妈妈大概都会有这样的经历:在陪孩子复习功课时,总会控制不住‘洪荒之力’,时间长了,就会觉得自己离练成‘狮吼功’不远了。”如图所示,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孩子通过音调不同来辨别爸爸妈妈的声音B.爸爸妈妈运用“狮吼功”,对孩子来说不可能是噪声C.妈妈是“女高音”,说明她声音的振幅更大D.孩子与爸爸妈妈进行语言交流,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6.生活中许多物体可以发光,下列物体不属于光源的是( )A.美丽的夕阳 B.飞舞的萤火虫C.城市中的灯光 D.夜幕中的月亮7.日食和月食是非常美丽的自然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月食的形成是因为光的直线传播B. 日食发生时,是月球的影子落在地球上C. 月食发生是太阳的影子落在月亮上D. 日食的形成是月亮挡住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8.物体AB直立于足够大的平面镜前,甲图中物体与平面镜之间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CD;乙图中平面镜后面插入一块不透光的木板MN。则物体在甲、乙两图的平面镜中,能否成完整的像( )A.都能 B.都不能C.甲图中不能,乙图中能 D.甲图中能,乙图中不能9.自古英雄出少年。14岁的全红婵在东京奥运会上夺得10m跳台冠军。全红婵跳入水的过程中,她在水中的像 ( )A. 变大,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 B. 大小不变,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C. 变大,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大 D. 大小不变,且像与水面的距离变小10. 如图所示,平面镜M竖直在水平地面上,长为6cm的铅笔平放在水平面上且与平面镜垂直,笔尖离平面镜10cm,现铅笔以2cm/s的速度垂直平面镜向它匀速靠近,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经过4s,笔尖的像与笔尾的像相距6cmB. 当平面镜竖直向上移动时,铅笔的像也向上移动C. 将M逆时针转动45°,铅笔的像竖直且尖端朝上D. 铅笔的像为虚像,且虚像的笔尾端朝左11.在平面镜成像特点教学中,老师做了“水中的蜡烛”实验,如图所示,为了使学生看清水中的“蜡烛”,老师采取的措施正确的是( )A. 使用的玻璃板应该厚一些B. 老师应让学生位于玻璃板左侧观察水中的“蜡烛”C. 该实验应在明亮的环境中进行D. 点燃的蜡烛靠近“镜子”,盛水的玻璃杯也应靠近“镜子”12.用玻璃板作为平面镜,使蜡烛的像成在装满水的烧杯中,就能观察到“蜡烛在水中燃烧”(如图甲)。若蜡烛的像位置如图乙所示,要使像移到烧杯中,下列操作可行的是( )A.玻璃板水平向①方向移动B.玻璃板水平向②方向移动C.玻璃板水平向③方向移动D.玻璃板水平向④方向移动二、填空题(30分)13.如图所示,小明用衣架做了一个听声实验,他将衣架悬空挂在细绳的中央(图左),请小华用铅笔敲打衣架,使声音通过 传入他的耳朵。接着,小明将棉线绕在手指上,再用手指堵住双耳(图右)来听敲打衣架的声音,这次声音通过 (选填“空气”或“衣架和棉线”或“棉线和手指”)传入小明的耳朵,且声音比第一次 (大/小)得多。14.在音乐会演奏前,双簧管乐手发出A音,其他乐手都要以这个A音为基准对其乐器进行校音,这是利用了A音的 。双簧管发出的声音通过 传到观众耳朵,声音在传播过程中,声音的 (选填“响度”、“音调”、“音色”或“传播速度”)越来越小。15.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若这种昆虫的翅膀在3分钟内振动了54000次,则它的振动频率是 Hz,人类 听到该频率的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6.街道上设置有噪声监测设备,若某一时刻显示屏上显示如图54.5的数据,这个数据的单位是 ,此时有一辆卡车通过,该数字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噪声监测仪 (选填能或不能)降低噪声。右图交通标识是在处减弱噪声。在路边种植绿化带是在 减弱噪声。17.运用声呐系统可以探测海洋深度,在与海平面垂直的方向上,声呐向海底发射 (选填“次声波”、“超声波”);在空气中超声波传播的速度 (选填“大于”、“小于”、“等于”)次声波传播的速度。如果声呐经4s接收到来自海底的回波信号,则该处的海深为 m(海水中声速是1500m/s)。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下的三种简便方法。方法一: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观察太阳的像,如图甲所示,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方法二: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如图乙所示,对着阳光,在白纸上观察太阳的像,这利用了 成像原理;方法三:如图丙所示,用啤酒瓶底观看日食,啤酒瓶底可以 一些色光,避免强光伤害眼睛。19.如图所示的小轿车前风挡玻璃是倾斜的,目的是使车内物体所成的像位于小车的 (正前方/斜上方),避免干扰驾驶员的视线,夜间行车时,为了安全起见应 (关闭/打开)车内灯光。20.如图所示,夜晚,小华通过可左右推拉的竖直窗户玻璃观察发光吊灯的像和自己的像。想要让观察到吊灯的像更清晰,可以 (增大/减小)吊灯的亮度。小华靠近玻璃窗观察,她像的大小 (变大/变小/不变),若向右推动玻璃窗,吊灯像的位置 (改变/不变)。21.周末写作业时,小明在镜子里看到的背后的电子钟时间如图所示,则实际时间是 ,镜子里的时间属于 像。22.如图,检查视力的时候,视力表放在被测者头部的后上方,被测者识别对面墙上镜子里的像。视力表在镜中所成的像是 立的 像,视力表在镜中的像与被测者的距离是 m,当人面镜时,人在镜中的像大小 。(填“变大”“变小”“不变”)三、作图(每题2分,共8分)23.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画出青蛙能看到井外的范围。24..如图所示,地面上是小明和小亮在同一灯光下的影子,请你通过作图确定灯泡S的位置。25.如图所示是小强在纸杯上蒙上一层塑料膜做小孔成像实验的情景,请在图中作出烛焰(用AB表示)在塑料膜上成的像(用箭头A′B′表示)及光路图。26.图中A'B'是物体AB经过平面镜M后所成的像,请在图中画出该物体。四、实验27.(6分)如图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的实验;(1)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而产生的;(2)乒乓球在实验中的作用是将音叉的振动放大,便于观察实验现象,这种方法叫 (选填“等效替代法”或“转换法”);(3)如图乙所示,当敲击右边音叉时,发现:乒乓球被左边与它接触的音叉弹开,这个实验说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4)如图丙所示是探究“声音的传播是否需要介质”的实验,把正在振动发声的手机放在瓶内,用抽气机将瓶中的空气逐渐抽出;①当抽气一段时间后,发现听到的手机声音没有明显变化,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未塞紧瓶塞存在漏气 B.手机声音的频率太高C.手机声音的响度太大 D.插入广口瓶中导管不足够长②调节好仪器并能正常使用,再次用抽气筒抽气,随着瓶内空气逐渐变少;发现手机 (选填“仍在”或“不在”)振动,但听到的手机声音在逐渐变小,这一现象说明: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得出这一结论是 。A.用实验直接证实的 B.通过理论推导出来的C.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得出 D.建立在实验基础上加科学的推理得出的28.(6分)小明在观察如图甲所示的二胡时猜想:弦发声的音调可能与弦的长度、粗细和松紧有关。于是他找来两根粗细不同的钢丝,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拨动枕木AB间的钢丝,进行了四次对比探究,四次实验的部分信息如下表所示:实验次数 1 2 3 4钢丝直径/mm 2 1 1AB间距/cm 50 50 50 30钩码个数 3 3 4 3(1)实验中,在钢丝末端悬挂不同数目的钩码是为了改变钢丝的____________;(2)第1、2两次实验是为了探究音调与弦的____________关系,拨动后发现第1次实验发声音调低,则小明可得出结论:当弦的材料、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相同时,弦越______________,音调越高;(3)为了探究某一猜想,关于第4次钢丝的粗细选择,必须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A. 1mm B. 2mm C. 1mm或2mm均可29.(6分)如图所示,让一束太阳光通过挡光板的狭缝照射到三棱镜的一个侧面上,用光屏接收从三棱镜的另一侧出射的光线。(1)当发现光屏上的白色光带边缘出现彩色时,微微转一转 (选填“三棱镜”或“光屏”)即可看到彩色光带;(2)如果彩色光带较亮,而你又分辨不清光屏上彩色光带的色彩,那么你应适当 (选填“增大”或“减小”)光屏与三棱镜间的距离;(3)通过该实验,你看到的现象是: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分解成的色光都向三棱镜的 (选填“顶部”或“底部”)方向偏折,这种现象表明太阳光是由 而成的,这个现象最早是由英国物理学家 通过实验发现的;(4)一个长方形水槽中装有一定量的水,小明将一块平面镜斜插入水槽中,使太阳光照射在平面镜上,并反射到白色墙壁或白纸上,也可以看到彩色光带,此时平面镜上方的水类似于 (填写光学元件名称),轻轻敲击水槽,使水面迅速地做微小振动,墙面上的彩色条纹将 (选填“消失”“不变”或“振动”)。30.(10分)小明用易拉罐自制了一个简易针孔照相机,做小孔成像实验。(1)如甲图所示,他将易拉罐盖子去除,在底部中心钻个小孔,AB为两端开口的圆形纸筒,用半透明塑料薄膜将A端蒙住,然后将纸筒插入易拉罐观察。为便于观察研究,应将 (选填“A”或“B”)端插入易拉罐,利用它观察窗外景物时,人眼应对着 (选填“薄膜”或“小孔”)进行观察,可观察所成的像。将纸筒向易拉罐内推的过程中,观察到的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利用它观察烛焰的成像时,发现像偏向下方,要使像成在中央,应将蜡烛向 (选填“上”或“下”)移动;若只将小圆孔改为三角形小孔,可在照相机上看到一个倒立 (选填“三角形”、“圆形”或“烛焰”)的像。若他在底部扎了两个小孔,则在半透明膜上可以观察到烛焰的像有 (选填“一”或“两”)个;(3)小明同学如果采用LED灯研究像的性质,下列形状的LED光源最合适的是 。A.C形 B.T形 C.X形 D.P形(4)晴天的正午时分,走在何山公园的树林里,小明看到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在地上留下许多大小不同的圆形光斑,圆形光斑大小不一原因是 ;(5)小明同学又制作了挖空的硬纸板,如乙图所示,大小正方形孔的边长分别约2mm和5cm,他将纸板抓在手中对着太阳,调节纸板观察地面上的光斑,下面四幅图中光斑的大小形状符合实际的是 ,小明在实验中发现有时光斑呈椭圆形,则原因可能是: 。31.(10分)如图1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1)此实验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是为了便于 。实验应在__________(选填“较暗”或“较亮”)的环境进行;为了提高实验的精度和效果,应该选用__________(选填字母序号);A.2mm厚的半透明玻璃 B.1mm厚的半透明玻璃C.2mm厚的平面镜 D.1mm厚的平面镜(2)实验时,在竖立的玻璃板前点燃蜡烛A,拿未点燃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人眼在蜡烛__________(选填“A”或“B”)侧观察,直到蜡烛B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_____,若用光屏替换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观察光屏,不能观察到玻璃板前点燃的蜡烛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________(选填“实像”或“虚像”);(3)若把玻璃板沿MN截成两部分(如图2所示),并分别向两侧平移一小段距离,则蜡烛通过左右两部分玻璃板成像的情况是__________(选填“A”或“B”)。A.都成完整的像,且两个像在同一位置B.各成半个像,合起来成一个完整的像(4)小红组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发现蜡烛B总是不能与蜡烛A的像重合,小明帮忙检查后,发现了原因,可能是 。1-5 DCDCD 6-10DCADA 11-12 DD13. 空气 衣架和棉线 大 14. 音调 空气 响度 15. 300 能16. dB(分贝) 变大 不能 声源 传播途中 17. 超声波 等于 300018. 平面镜 小孔 吸收 19. 斜上方 关闭 20.增大 不变 不变21. 10:51 虚 22.正 虚 5 不变23-26略(1)振动 (2)转换法 (3)空气 (4)A 仍在 D(1)松紧 (2)粗细 长短 松紧程度 细 (3)C(1)三棱镜 (2)增大 (3)底部 牛顿 (4)三棱镜 消失(1)A 薄膜 变小 (2)下 烛焰 两 (3)D树叶间缝隙到地面距离不同 (5)C 阳光与地面不垂直(1)确定像的位置 较暗 B (2)A 相等 垂直 相等 虚像(3)A (4)玻璃板与桌面不垂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八年级物理10月作业.docx 八物答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