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2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24张PPT+视频素材)

资源简介

(共24张PPT)
(统编版)八年级

6.1 树立法治观念
维护社会秩序
第2单元
2025年5月28日,山东烟台,一位游戏主播秋止(真名:姚某)在直播打游戏时,嘴一快、念一歪,把邱少云和游戏人物的死亡场景扯到一起,语气轻佻,配合着枪声特效,还真以为自己加了个好笑的“游戏滤镜”。
话音刚落,弹幕瞬间炸开锅,不是夸主播“梗玩得溜”,而是一水儿的谴责、吐槽,引发网民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人举报后,姚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陈述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姚某处以行政拘留。
思考:姚某为何被行政拘留?姚某被法律制裁的背后体现了什么?
新课导入
6.1 树立法治观念
第六课:提升法治素养
第2单元--维护社会秩序
自学导航(P46-49)
1.法律的内涵、要求?
2.法治观念的含义、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01
聚焦“生活事件”,红线不可触碰
1.姚某为什么会被行政拘留?
2.他的行为触碰了什么红线?给我们什么启示?
网络无限,自由有界。自由≠随心所欲
法律红线
《英雄烈士保护法》:该法明确规定禁止歪曲、丑化、亵渎、否定英雄烈士的事迹和精神。以侮辱、诽谤或者其他方式侵害英雄烈士的姓名、肖像、名誉、荣誉,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依法承担相应民事、行政、刑事责任。
【笔记】1.法律的内涵、要求? P46
①内涵:
②要求:
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环节一:聚焦“生活事件”,红线不可触碰
02
认识法治观念
思考: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 给我们什么警示
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P47
环节二:认识法治观念
如果放任姚某的行为,社会会出现什么后果?
《英雄烈士保护法》第22条(禁止歪曲、丑化英烈事迹)。法律明确划定“言论自由”与 “侵权违法”的边界,为行为提供可预测的评价标准。
姚某自称“开玩笑”,为何仍被法律制裁?
姚某的行为不仅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会削弱公众对法治的信任。

法治是社会进步与秩序的保障

姚某的行为不仅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会削弱公众对法治的信任。
法律是评价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导语
环节二:认识法治观念
姚某案件中,网民不是夸主播“梗玩得溜”,而是一水儿的谴责、吐槽,甚至直接举报。显示公众对法律价值的认同。这种内心拥护让法律从纸上条文变为行动准则,形成人人捍卫法治的社会氛围。
如果法律仅靠强制力执行,能否实现社会治理目标?
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
环节二:认识法治观念
【笔记】2.法治观念的含义、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P46-47
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A.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P46蓝字
B.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只有当法律真正铭刻在内心时,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才会成为人们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为。P47
①含义体现):
②原因(重要性):
环节二:认识法治观念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03
知行合一,以法为矩
列车即将发车,两位乘客却堵住车门,不让列车启动。原来,他们的同伴还未赶到。面对乘务人员的劝阻和其他乘客的谴责,两人不以为意,态度蛮横,导致发车延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第二十三条的规定,公安机关对两人予以行政拘留十天的处罚。
案例1
案例2
思考:1.对比两个案例,分析行为人分别违反了哪些法律?属于什么违法行为?
案例1: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是行政违法行为;
案例2:中的于某违反的是《刑法》,是刑事违法行为。
环节三:知行合一,以法为矩
议一议:
2.从“堵门”到”袭警“,反映出法治素养缺失的哪些表现?结合自身,思考如何避免类似行为?
表现:无视法律边界、规则意识淡薄、权利义务失衡。
避免类似行为需要主动学法,敬畏法律权威,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P47
敬畏法律规则,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P49
遵守规则、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笔记】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P47-49
环节三:知行合一,以法为矩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情景剧展演、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模拟法庭
法律知识竞赛
法律辩论赛
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思考:你参加过哪些类似的活动?说说你的收获。
学习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治意识,提升了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学习基本法律常识,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P48
环节三:知行合一,以法为矩
【笔记】3.如何树立法治观念? P47-49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遵守规则、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学习基本法律常识,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
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敬畏法律规则,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
环节三:知行合一,以法为矩
法律
内涵: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要求: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法治观念
6.1
树立法治观念
含义: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原因:重要保障;源自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要求:①敬畏和信仰法律。
②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③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课堂小结
1.一男子酒后拨打119谎称起火。当接线员询问起火位置等信息时,男子却顾左右而言他,最终在连番追问下承认打的是骚扰电话。事后,该男子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这一案例说明( )
A.公民应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B.树立法治观念,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
C.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D.公民应该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课堂练习
D
2.针对“粉丝”在登机口聚集追拍、进入隔离区后追逐逗留拍照等扰序行为,2025年以来,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局已对31名扰乱公共场所秩序的违法行为人进行了行政处罚。由此可见( )
①这是违反民法典的行为
②这是侵害他人人身权的行为
③公民要自觉遵纪守法
④违反法律必须承担法律责任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课堂练习
D
3.某校通过深化法治校园创建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法治观念,维护法律权威。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这一要求的有( )
①按照交通标识骑自行车
②打听同学的秘密并到处传播
③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④破坏路灯和座椅等公共设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课堂练习
A
4.对漫画“校园暴力!”认识正确的是( )
A.在校园暴力面前,学生无能为力
B.遏制校园暴力是司法机关的职能
C.校园暴力是一种触犯法律的行为
D.面对校园暴力必须做到以暴制暴
课堂练习
C
Thanks!
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