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中专项】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期中专项】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课内阅读核心考点检测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期中专项】课内阅读核心考点检测卷-2025-2026学年语文六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课内阅读
课内阅读短文,按要求做题。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
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踩进水里。是谁惊慌地喊了一嗓子,一百多号人你拥我挤地往南跑。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人们又疯了似的折回来。
东面、西面没有路。只有北面有座窄窄的木桥。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
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怒吼——    惊恐——   
奸笑——    爱戴——   
2.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势不可当:   
你拥我挤:   
3.用波浪线划出文中的拟人句。
4.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这句话运用了   和   修辞手法,突出了   。
5.山洪来临,村民们惊慌失措时,老支书的表现怎样?从中可以看出什么?
阅读革命文化故事,根据提示完成读后越悟。
为了拖住敌人,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一边痛击追上来的敌人,一边有计划地把大批敌人引上了狼牙山。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那个细小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膊抡个一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战斗进行了很久,敌人始终不能前进一步。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
6.这段话既关注了七连六班群体,也写了每一位战士,这种写作方法叫做   ,这样写的好处是    。在描写每位战士时主要使用的描写方法是   描写和    描写。段中“在崎岖的山路上,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句话也从侧面表现了   。
7.“人固有一死,或   ,或   。”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狼牙山五壮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最后英勇跳悬。多么英勇的战士,多么伟大的英雄!为了胜利的曙光,无数仁人志士前赴后继,如   ……因为他们知道“祖宗疆土,当以死守,   ”,因为他们知道“位卑未敢    ”!
课内阅读。
穷人(节选)
【选段A】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了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选段B】
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
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待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但桑娜坐着一动不动。
“你怎么啦?不愿意吗?你怎么啦,桑娜?”
“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了帐子。
8.本学期我们知道:阅读时,可以根据阅读目的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如果我要知道桑娜的心理变化,我需要重点阅读【选段   】。
9.通过【选段A】中对桑娜的和   的   描写,我们可以感受到   。
10.读【选段B】中画横线的句子,“熬”字在这里是   的意思,从“熬过去”我们可以知道渔夫   ,从“总能”一词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渔夫
   的可贵品质。
11.请模仿【选段A】中桑娜内心独白的写法,选择下面其中一种情景写一写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
①考试答案二选一拿不定主意 ②想和好朋友和好 ③第一次上台演讲
阅读《丁香结》选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古人云诗云:“____” “____”。在细雨迷蒙中,着了水滴的丁香格外妩媚。花墙边两株紫色的,如同印象派的画,线条模糊了,直向窗前的莹白渗过来。让人觉得,丁香确实该和微雨连在一起。
只是赏过这么多年的丁香,却一直不解,何以古人发明了丁香结的说法。今年一次春雨,久立窗前,望着斜伸过来的丁香枝条上一柄花蕾。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我才恍然,果然是丁香结。
丁香结,这三个字给人许多想象。再联想到那些诗句,真觉得它们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所以丁香结年年都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太平淡无味了吗
12.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诗句。
13.给画波浪线的句子换个说法,意思不变。
14.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素雅    居然    津津有味   
15.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
16.选文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   的人生态度。
课内选文阅读:
上课了,意兴依然不减,手痒痒的,将课本竖在面前当屏风,跟同桌在课桌上又搏将起来,这会儿,嘴里不便咚锵。
偏偏后面的同学不知趣,看得入了迷,_____长脖子,恨不能从我们肩膀上_____过来,被那虎视眈眈的老师看出了破绽。
老师大步流星走过来,怒气冲冲伸手一_____,“屏风”颓然倒了,一切秘密暴露无遗。不消说,费了许多功夫做出来的,建立了赫赫伟绩,鏖战犹酣的两个竹节人被一把抓去。
17.请你为文中括号处选择一组合适的动词:(  )
A.探 拂 伸 B.伸 探 拂
C.拂 探 伸 D.伸 拂 探
18.如果我要完成下面的任务(  ),我需要认真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A.写一个竹节人的制作指南 B.教会弟弟玩竹节人的游戏
C.感受对竹节人的喜爱 D.让人体会玩竹节人的乐趣
19.阅读画横线的句子,请你想象一下,“我们”还可能在什么场景下玩竹节人,怎么玩,模仿着写一写。
课内阅读
开国大典(节选)
接着,升国旗。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五星红旗升起来了,表明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升旗的时候,礼炮响起来。每一响都是五十四门大炮齐发,一共二十八响。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到后来,每一声炮响后,全场就响起一阵雷鸣般的掌声。
接着,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他用强有力的语调向全世界发出新中国的声音。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20.选文描写了升旗仪式、   和   的场景。
21.“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一句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
A.表示解释说明 B.表示话题突然转变 C.表示声音延长
22.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达了人们   之情,从中我们能感受到当时   的气氛。
23.文中加点的“瞻仰”一词能否换成“注视”?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咆哮;惊慌;狞笑;拥戴
2.山洪像受惊的野马一样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力量非常强大,势头猛烈,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它。;面对突发的洪水,一百多号人非常慌乱,互相拥挤着往南跑,没有秩序。
3.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4.比喻;拟人;山洪来势凶猛、速度极快、力量强大且无法阻挡的可怕态势
5.面对足以让人恐惧的洪水和混乱的人群,老支书没有被灾难冲垮阵脚,反而以 “不说话、像山一样” 的姿态保持冷静,与村民的 “惊慌”“你拥我挤” 形成鲜明对比,体现出他在危急时刻的镇定自若、忠于职守、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
【答案】6.点面结合;既让我们感受到五壮士作为一个战斗群体的团结勇敢,又能感受到每一位战士的英勇顽强,塑造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抗日英雄个体和群体的形象,使人物形象更鲜明,避免扁平化,也使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更能让读者信服;动作;神态;五壮士的英勇顽强
7.重于泰山;轻于鸿毛;狼牙山五壮士;不可尺寸与人;忘忧国
【答案】8.A
9.神态;心理;桑娜愿自己受苦,也要抚养西蒙的孩子的朴实、善良的美好品质。
10.日子过得艰难;已经下定了决心,不管有么大的困难,都要把西蒙的孩子养大;乐于助人、心地善良
11.考试答案二选一拿不定主意——当看到考试的答案二选一时,我犹豫了起来:是选A呢,还是选B呢?这可不是闹着玩的?这是一锤定音的事儿,选A,不行……我再仔细看看,选B……这……可能……时间紧迫就这样吧。
【答案】12.芭蕉不展丁香结,丁香空结雨中愁
13.结,是解不完的;人生中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就太平淡无味了。
14.妩媚;果然;平淡无味
15.作者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的原因是小小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了。
16.从容、乐观、豁达、积极
【答案】17.B
18.C
19.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便一哄作鸟兽散。
【答案】20.鸣放礼炮;宣读公告
21.A
22.对毛主席的爱戴;热烈、喜悦
23.不能|因为“瞻仰”指恭敬地看,在人们心中,五星红旗是神圣的,所以人们怀着崇高的敬意看着它。“注视”强调集中目光看,并没有表现出人们对国旗的敬意,因此不能换成“注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