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四章绿色植物是生物圈中有机物的制造者【学习目标】:知识目标:1、阐述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2、阐明光是光合作用必要的条件。3、说明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能力目标:运用实验的方法检验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情感目标:认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对于生物圈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爱绿护绿的情感。学习重点: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学习难点:组织好“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活动。【学习过程】课前预习:1、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2、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3、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4、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车间”,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二、合作探究:(一)、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学生阅读课本P116页实验,分组讨论下列问题:1、为什么要把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将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遮盖一面可以吗?3、脱去叶绿素时怎样加热?目的是什么?叶片的颜色如何变化?4、为缩短脱色时间,可以怎样做?5、叶片滴碘液后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6、本实验说明了什么?7、叶绿体既是生产有机物的“”,也是将光能转变为化学能的“。”(二)、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阅读课文P118—119页回答问题:从细胞水平来看,植物细胞的组成成分除了水和少量的无机盐以外,主要的有机物有哪些?(三)、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养育了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阅读课文最后两段回答问题:光合作用的意义是什么?三.拓展创新:植物体内储藏有机物的组织主要是哪种组织?这种组织的细胞可能具有什么特点?四、达标测试:1、生物圈中生产有机物的“天然工厂”是()A、藻类植物B、苔藓植物C、种子植物D、所有绿色植物2、天竺葵的叶片一部分被遮光后,经碘液染色,没遮光的部分呈蓝色,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A、糖B、蛋白质C、淀粉D、脂肪3、关于用酒精隔水加热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让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进行脱色B、把叶片的细胞杀死,有利于碘进入细胞C、让酒精促使叶片产生更多的淀汾,使实验现象更明显D、防止酒精受热燃烧,发生危险4、从“狼吃羊,羊吃草”可以看出狼体内的能量最终来自()A、狼B、羊C、草D、光能5.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把叶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热,酒精的作用是()A.溶解叶绿体B.溶解叶绿素C.溶解淀粉D.溶解脂肪6.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实验中,将天竺葵黑暗饥饿处理一昼夜后,用黑纸对叶片的一部分进行两面遮盖,光照一段时间,经酒精脱色处理后滴加碘液,变蓝的部位是()A.被遮光的部分B.见光的部分C.只是叶片的边缘变蓝D.整个叶片都变蓝7.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中,先把盆栽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目是让叶片()A.合成淀粉B.将淀粉运走耗尽C.产生二氧化碳D.产生氧气8.在同一块地里同时栽培大蒜,若栽培在露天环境,长出的叶片是绿色的;而在遮光条件下栽培,长出的叶片是黄色的。该探究实验说明影响叶绿素形成的环境因素是()A.水分B.光C.无机盐D.空气9.“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实验的正确顺序是()①把叶片放在装有酒精的烧杯中隔水加热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用黑纸片把天竺葵叶片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片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A.②③④⑤①⑥B.①②③④⑤⑥C.④③②⑤①⑥D.②④③⑤⑥①10、如右图所示,把银边天竺葵至于黑暗处一昼夜后,用黑纸圆片将A处两面遮盖后,移到阳光下几小时,再经酒精隔水加热后加碘液。分析回答:1、叶片在酒精中隔水加热后,其绿色部分变成________________色。2、加碘液处理后发现B处变蓝色,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而A、C两处均不变色,其原因分别是A___________,C____________;实验前将其放在黑暗处一昼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