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七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市七校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月考联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联盟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卷
积累与运用(27分)
1、(4分)
2、(2分)( )
3、(2分)( )
4、(2分)( )
5、(10分)① ②
③ ④
⑤ , 。
⑥ , ;
, 。
6、(1)(2分)
(2)(2分)上联:
下联:
(3)(3分)
二、阅读理解。(共 68 分)
(一)古诗文连读,完成第7-13题。(21分)
7、(2分)( )
8、(3分)
9、(4分)(1) (2) (3) (4)
10、(2分) 月 景 尤 不 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11、(2分)( )
12、(1)(2分)
(2)(2分)
13、(4分)
(二)名著阅读,完成(14-17)。(13分)
(5分)
15、(3分)( )( )
16、(2分)
17、(3分)
(三)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文本,完成18-20题。(8分)
18、(2分)( )
19、(2分)
20、(4分)
(四)阅读《风筝还在天上飞》,完成21-25题。(21分)
21、(6分)①    ②    ③   
22、(4分)
23、(3分)
24、(4分)
25、(4分)
三、作文。(60分)
留下芬芳与温馨的记忆联盟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题答案
1、钧、魄、籍、崭
2、C 3、D
4、B
5、
6【答案】(1)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
(2) 天问探火星传佳讯 长征升太空助梦圆
(3)示例:
选①“嫦娥”:取自“嫦娥奔月”神话,嫦娥是奔月仙女,与月球探测任务契合,既体现传统文化对月球的向往,也象征现代科技对宇宙的探索精神。
② 悟空'源自《西游记》,其“火眼金睛'象征暗物质探测的透视能力;
③"鹊桥'化用牛郎织女传说,对应中继卫星的通信中继功能。
7B 结合颔联“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可知,野外的太阳照耀着战士们手中戈的影子,天上的星星和剑上的花纹相互辉映。这里并不是对比手法,而是对偶手法,通过描绘野外阳光下戈影闪烁和夜晚天星与剑文相合的场景,来烘托出军队的威武气势和壮丽军容。
8.示例一:从炼字角度赏析,“抱”字生动地描绘出弓弦拉开如满月的形态,“践”字形象地写出战马驰骋扬起尘土的场景,这两个字表现了唐军英勇无畏、奋勇杀敌的气概。示例二:从修辞手法角度赏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弓弦和马足拟人化,赋予它们人的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唐军出征时的昂扬斗志和爱国情怀。示例三:从意境营造角度赏析,此句营造出一种雄浑壮阔的意境,弓弦与汉月相互映衬,马足扬起胡尘,展现了唐军在边疆战场上的英勇身姿,表达了诗人对唐军的赞美之情。
9.原来是 想 尤其、特别、格外 怎么
10.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11.D
12(1)
(2)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13【甲】直接描写与间接描写相结合,通过比喻描写出了月光的清澈透明,又通过竹柏的影子,间接地写出了月光的明亮。【乙】文通过对月下景物的描写,间接表现了月光的别样趣味。
苏轼借月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袁宏道借月表达了不与世同流合污,独与自然山水为乐的情感。
【点睛】参考译文:
【乙】西湖最美的时间是春天的月夜,一天之中最美的时刻是烟雾迷蒙的早晨和山光笼罩的傍晚。这一年春雪很大,梅花受到寒气的抑制,跟杏花、桃花依次开放,更是难得的景观。
石篑多次跟我说:“傅金吾家园中的梅,是宋朝张公甫遗留下来的,赶紧去看看吧!”我这时被桃花迷住了,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从断桥到苏堤这一带,绿柳如烟,桃红似雾,弥漫二十多里,到处都传扬着歌声和器乐声,年轻的女子们香汗淋漓,衣着华丽的富家子弟往来不绝,多得像堤边的春草,真是美丽妖艳到极点。
但杭州人游湖,限于午、未、申这三个时辰。其实,湖光染绿、暮烟凝聚在山间的佳景都出现在旭日初升、夕阳还未落山之际,(有了它们)才把西湖浓媚的姿态发挥到了极点。
月景尤其难以用言语形容,花和柳的情态,山水的容颜和情意,另是一种趣味。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讲给那些俗人听呢?
14、 美 埃德加斯诺 《西行漫记》 周恩来 贺龙
15、CE 16、那些地区已经被红军所占领。
17、示例:我选择周恩来。周恩来是一个头脑冷静、善于分析推理、讲究实际经验的人。他为了中国革命事业,不辞辛劳,四处奔波。他的事迹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遇到困难要冷静思考,积极寻找解决办法。这种精神力量激励我在学习和生活中勇往直前,为实现自己的目标而奋斗。
18. D 选项D:材料三第⑤段郑庆华明确表示“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需要保持教育内在规律、育人基本属性等方面‘不变””,而选项中说“带来了教育内在规律与育人基本属性的改变”,与原文意思相悖,该选项不正确。
19. 这一提问紧扣郑庆华关于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关系的回答,是合理的。
20. 教师角度:①培养自身数字素养,提升人工智能专业化水平;②秉持人类高于人工智能的核心观念;③牢记教育的初心与使命。
学生角度:①善于积累,形成牢固的知识基础;②锻炼自己的动手实操能力;③提高自身驾驭AI的能力。(教师、学生角度,各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①祖父给“我”做风筝;②曹大捡走了“我”的风筝;③祖父让“我”把麻线给曹大
22.作者从动作、神态、语言等角度着重表现了“我”和曹大的童年之乐,通过“我”放风筝的动作描写以及“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的感受,直接表达出“我”放风筝的畅快和愉悦;“我”去曹大家里找他时,曹大从“一脸窘迫”到“喜出望外”的神态变化,表现出曹大对风筝的渴望,以及得到风筝后的意外、喜悦。作者灵活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将儿童的心理真实自然地展现出来。
23、①表明“我”对风筝的喜爱与珍视;②传达出“我”当时急切的心情;③为下文“我”先上门索要风筝,后送麻线的情节作铺垫。
24、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使叙述亲切自然,真实可信;“我”是贯穿放风筝始终的线索人物,使文章脉络清晰,读者身临其境;以第一人称“我”来叙事,便于作者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答出两点即可)
25、 “风筝”作为“我”儿时的娱乐工具,是祖父智慧、良善和能干的象征,也是“我”与曹大之间友情的开始和见证;“还在天上飞”既指“我”与曹大之间友情的延续,也是“我”对童年生活的回忆与怀念,祖父当年的教导在时隔多年后依然绽放美好,依然被“我”铭记于心,寄寓着“我”对祖父的深切怀念。联盟校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质量调研
八年级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积累与运用(27分)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一代代中国科学家勇担千jūn( )重负,在科技长卷上书写了惊心动pò( )的东方传奇。本次展览分为“璀璨源泉”“烽火岁月”“古国新生”“时代讴歌”四个篇章。
航空航天领域,王永志院士鞠躬尽瘁,其团队的设计工作耐人寻味【甲】深海探测领域,“奋斗者号”总设计师叶聪数十年如一日地深潜于技术研究,率领团队打造万米级载人潜水器;在药学和医学领域,“青蒿素之母”屠呦呦深耕传统医药典jí( ) 【乙】这些科学家们以至死不懈的精神,攻克一个个科技难关。
本次展览通过珍贵的实物展品和生动的影像资料,全面展示了中国科技发展的辉煌历程, ① 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② 有效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的科学兴趣和创新意识,鼓励其续写zhǎn( )新篇章。
1、根据拼音在田字格内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2、 依次填入【甲】【乙】三处的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 。 B. , ……
C. ; …… D. ; ,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璀璨源泉”“烽火岁月”“深海探测”三个短语的结构完全相同。
B.成语耐人寻味使用不恰当。
C.划线词“深潜”的意思:注于、潜心于技术研究。
D.在①②填的关联词语是“因为……所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答谢中书书》出自《陶弘景集校注》。作者:陶弘景,南朝齐梁时思想家。
B.新闻是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经常使用的记录与传播信息的一种文体。课文《“飞天”凌空——跳水姑娘吕伟夺魁记》是一篇新闻通讯而不是新闻特写。
C.消息的标题要准确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还要尽可能重点突出,简洁醒目。
D. 《水经注》详细记载了1000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5、根据提示填写课文原句。(10 分,每空 1 分)
① ,隐天蔽日。
②自非亭午夜分, 。
③至于夏水襄陵, 。
④两岸石壁, 。
⑤《三峡》中,引用渔歌反衬三峡深秋清幽寂静的句子是: , 。
⑥《答谢中书书》中将听觉、视觉结合,由静入动,表现一日之美,传达了生命气息的对偶句是: , ; ,

6、课上,“新闻小主播”为同学们播报了一则新闻。请你根据相关内容,完成以下学习任务。(7分)
据央视网报道,5月15日7时18分,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于2016年立项,计划通过一次任务实现火星环绕、着陆和巡视探测。天问一号探测器于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由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2021年2月10日成功实施火星捕获,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火星卫星,2月24日探测器进入停泊轨道开展环绕探测,搭载的高分辨率相机、中分辨率相机、矿物光谱仪等科学载荷陆续开机,获取科学数据,这为顺利着陆火星奠定了基础。
(1)任务一:请用一句话概括这则新闻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字)。(2分)
(2)任务二:小月读了这则新闻之后,有感而发,写了一副对联表达自己的感悟,但语言还没有组织好,请你运用对联知识,帮她把下列词语组合成一副对联,完整地书写在横线上。(2分)
天问 长征 升太空 探火星 助梦圆 传佳讯
上联:
下联:
(3)任务三:中国太空家族的命名内藏玄机,请根据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模仿示例,在以下三个命名中选其中一个,说说它的妙处。(3分)
例如:火星探测器的名字“天问” 取自伟大诗人屈原的作品《天问》,该作品表达了中华民族对自然和宇宙的追问和探索,这也是火星探测任务的意义所在。
①月球探测器“嫦娥” ②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 ③中继通信卫星“鹊桥”
二、阅读理解。(共 68 分)
(一)古诗文连读,完成第 7-13题。(21分)
【甲】 从军行①
骆宾王
平生一顾重,意气溢三军。野日分戈影,天星合剑文。
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不求生入塞②,唯当死报君。
【注】①汉乐府旧题,属《相和歌辞》平调曲,多写军旅生活。②“不求”句:典出班超《上书求代》“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丙】①西湖最盛,为春为月①。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②。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③。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②石篑④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⑤,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⑥,粉汗为雨⑦,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③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⑧。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⑨未下,始极其浓媚。
④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节选自袁宏道《西湖游记·晚游六桥待月记》)
【注】①为春为月:是春天,是月下。②夕岚:傍晚的山光。③勒:抑制。④石篑:即陶望龄,袁宏道的朋友,公安派作家。下文的“傅金吾”、“张功甫”都是人名。⑤绿烟红雾:指绿柳红桃,叶茂花盛,颜色浓艳。⑥歌吹为风:美妙的音乐随风飘扬。⑦粉汗为雨:粉末状的汗水连成一片,如雨流淌。⑧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⑨夕舂:夕阳的代称。
7、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此诗“意气溢三军”中的“溢”字是“满而涌出”的意思,化抽象为具体,写出了全军将士的高昂斗志和英雄气概。
B.此诗颔联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天象、兵器交相映衬的描写,表现出唐军出征时昼夜兼程、气冲云霄的威武。
C.此诗尾联在抒情上的特点是直抒胸臆。
D.此诗表现了诗人立志报国、甘愿血洒疆场的精神气概。
8、选角度赏析“弓弦抱汉月,马足践胡尘”一句。(3分)
9、 下列加点词语。(4分)
(1)盖竹柏影也( ) (2)念无与为乐者( )
(3)尤为奇观( ) (4)安可为俗士道哉( )
10、用“/”给【丙】文中的划线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月 景 尤 不 可 言 花 态 柳 情 山 容 水 意 别 是 一 种 趣 味
11、下列划线字的意思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 多生怪柏 哀转久绝
C.素湍绿潭 可以调素琴 D.太丘舍去 竟不忍去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3、比较阅读【甲】【乙】两文,同是描写月色,但写法上有什么不同?同是借月抒情,苏轼和袁宏道抒发的情感有什么不同?(4分)
(二)名著阅读,14-17题。(13分)
阅读《红心照耀中国》选段,回答问题
【甲】他为我开列了为时共需九十二天的旅程中的各个项目。他答应让我骑马到保安去,并且给我安排好第二天早晨就动身,因为我可以跟着回到临时首都去的一部分通讯部队同行。他同意打一个电报给他们,告诉他们我就要来到。
【乙】他虽然已是五十岁以上的人,还是非常健旺。他从来不会觉得疲乏。据说在长征中,他曾经携带许多伤兵。在未入红军以前,他的生活就和兵士一样简单。
除了马,他什么都不放在心上。他真喜欢马。有一次,他得到一匹非常心爱、非常美丽的马。那匹马给敌人抢去,他追击敌人,终于把那匹马夺回。
【丙】而我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西安府。这个地名有“西方平安”的意思,是陕西省的省会,要从北京向西南做两天两夜劳累的火车,才能到达陇海路西端的这个终点站。我的计划是从那里向北走,进入位于大西北中心的苏区。在西安府以北大约一百五十英里的一个市镇——洛川,当时是陕西红区的起点。洛川以北的地区,除了公路干线两旁的几个狭长地段以及下文将要提到的几个地点外,已经全部染红了。大致说来,陕西红军控制的地区南到洛川,北到长城;东、西两边都以黄河为界。那条宽阔的浊流从西藏边缘往北流经甘肃和宁夏,在长城北面进入内蒙古的绥远省,然后曲曲折折地向东流行许多英里,又折而向南,穿过长城而构成陕西、山西两省的分界线。
14、《红星照耀中国》的作者是 国记者 ,该书曾易名为《 》。选文【甲】中的“他”是 ,【乙】中的“他”是 。(5分)
15、下面事件与选文【乙】中的“他”无关的一项是( )( )。(3分)
A.在一次酒宴上,有个客人想试一下他是否真的勇敢胆大,就在桌子底下开了一枪,他面不改色,连眼睛都没有眨一下。
B.他躲在村子里策划起义,这时国民党来收税,他用一把菜刀杀了他们,解除了他们的卫队的武装,缴获了足够的武器武装了他的第一支农民军。
C.南昌起义时,他担任第九军副军长,在危境中率领“铁军”进入粤北、湘南,走上井冈山与毛泽东回合,建立了红四军并任军长。
D.在长征路上,他的许多部下宁可与他一起在路上死去,也不愿意离去,路上还有成千上万的穷人加入到他队伍中,最后他率众约两万人到达西藏。
E、他带人攻打米店,将米拿出来赈济灾民。
16、【丙】段中,划横线的句子所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2分)
17、【甲】段和【乙】段中的“他”都是中国共产党人,请任选一位,结合书中他的事迹,说说你从他身上收获的精神力量。(3分)
(三)阅读下面的非连续文本,完成18-20题。(8分)
材料一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名单,共有184所学校入选。教育部将加强对基地工作的指导,促进各基地更加重视人工智能教育,积极探索人工智能教育实施方式,以中小学信息科技、通用技术等课程为主要依托,进一步丰富教育教学资源,创新教与学支持服务方式,开展师资培训指导,扩大人工智能教育覆盖面和受益面,在人工智能校本课程建设、学科融合、教学方式变革、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教师数字素养培育、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区域人工智能教师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教育部还将积极挖掘宣传各基地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先进做法,选取典型经验、优秀课例、优质资源在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线,推动更多中小学校探索开展人工智能教育。
(选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4年2月23日,有删改)
材料二
随着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学生可以通过各种在线资源、教育应用和AI工具获取大量的知识,这使得传统教学中简单的知识传授和记忆变得相对陈旧。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人工智能的兴起极大改变了我们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方式,但基础知识的框架和知识的积累依然是教育的核心。对青少年而言,这种逐步的知识构建不仅是他们认知发展的基石,更是大脑成长的催化剂。在新概念的学习过程中,人的记忆力、注意力和逻辑思维能力都会得到锻炼。人工智能可以辅助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但这些能力的发展必须以牢固的知识基础为前提。“我们一直在讨论许多人工智能工具可用的巨大数据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也有一个巨大的数据集,我们可以比人工智能更快地访问它。它就是人脑。”工具终究只是工具,再强大的工具也无法替代人脑。
(选自《中国教育报》2024年3月13日,有删改)
材料三
①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人民网记者就人工智能赋能教育这个话题采访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校长郑庆华。下面是访谈的片段:
②记者:AI时代到来,对于教师来说,应该如何应对?
③郑庆华:在知识体系建构上,教师应加大对AI技术作用的普及,锻炼学生动手实操能力。在价值观培养上,教师需秉持人类高于人工智能的核心观念,人类驾驭AI,而非屈从于、受控于AI。人不能是工具、手段和途径,技术只能是为人的发展创造条件。要培养学生驾驭AI的能力,基于机器属性与人机共生的创造力培养新时代的人才。
④记者: ?
⑤郑庆华:我们既要发挥人工智能的赋能作用,又要防止技术凌驾于育人之上的原则。数字技术是把“双刃剑”,给人类生产生活方式和教育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但人们也不断受到各种数字化的挑战,人工智能赋能教育需要保持教育内在规律、育人基本属性等方面“不变”,而在方法、手段、内容、载体、模式、管理、评价等方面创新“求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我们更应牢记教育的初心与使命,使人向善,教人求真,培养出更多有担当、有智慧、有情怀的优秀人才。
(选自人民网2024年3月7日,有删改)
18、 根据上述材料,下面关于AI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教育部近日公布了184个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基地,这表明国家已在探索义务教育阶段的人工智能教育。
B. 互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根本性地改变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学生能通过各种AI工具获取大量知识。
C. AI时代下,教师应与时俱进,在知识体系建构上加大对AI技术作用的普及,锻炼学生动手实操能力。
D. 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带来了教育内在规律与育人基本属性的改变,也会带来方法、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19、材料三中,记者的提问缺了一处,以下是同学们根据郑庆华校长的回答还原出的记者提问,请你结合材料分析是否合理。(2分)
记者:您如何看待人工智能和教育的关系?
20、【实践运用】在“我的互联网时代”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阅读了以上材料,了解到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快速发展,带来了各种数字化的挑战,就“人工智能带来的教育变革”这一话题展开讨论。请你结合上述材料,从教师和学生的角度分别说说应该如何应对这场变革。(4分)
(四)阅读《风筝还在天上飞》,完成21-25题。(21分)
风筝还在天上飞
卞毓方
①小时候,放风筝是件很酷的事。平原,没有仰头落帽的钻天树,没有凌虚摩霄的峰峦,也难得有路过的飞机,仅有燕子、麻雀、乌鸦在空中欢腾,围着房顶、树梢追逐,盘旋。而风筝比鸟儿飞得高,比飞机听使唤,比云彩更旖旎。一线在手,仿佛是跟天神拔河。
②别以为这是我制作的,哈,是祖父的手艺。一天,我模仿邻居王小二,拿芦苇秆扎风筝。祖父见了,摇头:“芦苇太脆,经不起折腾。”老人家劈开一根毛竹,用竹片扎成六角的菱形骨架,糊上厚实的牛皮纸,在底部粘上两条长长的纸带,反复调准提线,然后,系上棉质的白线,将线绕在木制的轱辘上。
③祖父领我来到镇子西边的旷野,手把手教我怎么顺风放、顶风跑。他说:“风筝上了天,只要不遇强风,一般都很平稳。放和收,最为关键,掌握不好,它会翻跟斗,倒栽葱。”
④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我又按照祖父说的操练。两天玩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我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
⑤风筝的确可以载人,这不是我瞎吹。听私塾的师兄讲,传说中,楚汉相争,汉将张良乘了一只大号的风筝,飞上夜空,放开喉咙吼唱楚国的谣曲——这就好像在天上安了一只高音喇叭,将声音传播四方——楚营的将士听了,禁不住流下了思乡的酸泪,军心由是瓦解、崩塌。有一种说法,成语“四面楚歌”,记录的就是这事。
⑥我嘛,如果有朝一日,能制造出巨大的风筝,乘它飞上天,我会唱什么歌呢?我是个孩子,不用跟谁争霸,想来想去,还是我熟悉的一首古诗应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⑦那天傍晚,我又来到旷野,有了前面两番历练,胆子大了,气儿粗了,我把线一放到底,风筝飞得老高老高。我是新手,识相,尽量找人少的地方,避免和他人的风筝发生碰撞。偏偏那个牛气哄哄的牛大鼻子——绰号牛魔王——拿他那只鬼脸形状的风筝缠过来,企图俘虏我的风筝。我收线,他也收线;我跑开,他就追过来。结果,两根线绞在一起,我的线单薄,断了。眼见风筝晃晃悠悠、飘飘摇摇,越过小洋河,坠入对岸的麦田。
⑧我拔脚就追,追到小洋河边,傻眼了:河水有十几丈宽,河上无桥,奈何?
⑨正犹豫间,曹家老大——这小子是飞毛腿,平常我总比不过他——撒腿就向东边跑,一里开外有座桥,我盯着他,看他转过了桥,敞开夹袄,摘掉帽子,甩着小辫,转而向西,狂奔到对岸的麦田。谢天谢地,曹大找到了我的风筝,他高高举起,风筝看上去完好无损。
⑩曹大夹着风筝往回走,肩膀一耸一耸,一步三摇。你可快点儿走啊,快点!等他晃过桥。等他面向我。等他……咦,他一闪没了踪影。
等了半天,曹大再没出现。我急了,就去他家找。
曹大的家,在我读书的私塾的隔壁,他父亲是补锅匠。这是一所“钉头舍子”——极其低矮破旧的茅草房。门关着。叫他,里边没人应。
祖父恰巧路过,他问明情况,拍拍我的肩,领我回家。
祖父找出一团细麻线,让我交给曹大。祖父说:“风筝原来是你的,断线落了,你没去捡,表明你放弃了。曹大跑了几里路去捡,不管捡到的是完好的,还是破烂的,那都是他的。曹大家穷,玩不起风筝,你把这团麻线给他,让他也快活快活。”
我又去找曹大,这次门开着。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
曹大喜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
祖父又按原样做了一只风筝。改天,我和曹大,两只风筝比翼齐飞。
若干年后,曹大应征入伍,干到营级,转业在盐城工作。我嘛,不稂不莠,半道改行,混成码字匠。
一次返乡,我遇见曹大的母亲。老人家拉着我的手,热情地说:“我家曹大经常念叨你,说你是他小时候最好的朋友。”
我心头一暖,想起那只风筝——哦,风筝还在天上飞。
(选自《大众日报》2024年4月7日)
21、梳理文章脉络,请你在横线上依次填写相应的内容。(6分)
①    ②    ③   
22、选文在叙述放风筝事件时把“我”与曹大的心理活动刻画得细腻生动,请结合下面两个片段,从描写手法角度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4分)
片段一 如是,我控制高度,收收放放,跑跑停停。第二天,又按照祖父说的操练。两天玩下来,熟能生巧,操纵自如,痛快极了,也梦幻极了,感觉像自个儿在天上飞。
片段二 曹大见了我,一脸窘迫,直想躲。我赶紧声明:“风筝是你找回的,就归你了。这儿有一团麻线,也给你。”曹大喜出望外,傻傻地接过麻线,像做梦。
23、文中用较长篇幅叙述“我”盯着曹大捡风筝的过程有何用意,请简要分析。(3分)
24、这篇文章是以“我”这个亲历者的角度来叙述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5、“风筝还在天上飞”意蕴丰富,作者不仅以此为题,还用其收束全文,请根据全文内容分析其中的意蕴。(4分)
三、作文。(60分)
26、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记忆是个神奇的东西,它像一张筛子,把当初的苦涩一一滤掉,留下芬芳与温馨。当我们在岁月深处回首遥望,看到童年的天真与笑容时,内心该是何等的温暖。所以,无论当下的时光是幸福还是艰辛,无论当下的处境是顺达还是坎坷,都要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东西,都要去做一些自己能够真心投入的事情。它们无关名利,无关声誉,只是自己性情的寄托。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真心投入的事物,会丰盈我们的人生。
请以“留下芬芳与温馨的记忆”为题,记录你的学习生活中的独特经历和感悟。
要求:(1)600字左右(2)除诗歌外,体裁不限(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4)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