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积累与运用(23分)1.(4分)(1)zhuó mo;mó(每空1分,共2分,“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中“琢磨”指加工打磨,读zhuó mo;“石磨盘棒”中“磨”指粉碎粮食的工具,读mó)(2)疏;融(每字1分,共2分,书写工整)2.(3分)C(③先点明原始人选择温暖地区生活的前提,②④描述黄河中下游的自然植被与河流条件,⑤⑥说明河南土壤优势,①总结中原最先发展原始农业的结论,逻辑连贯)3.(4分)①冶炼加工(将铁矿石冶炼成生铁,再加工为钢或熟铁)(2分);②加热锻造(将铁料加热至红热状态,捶打成型)(2分)4.(4分)示例:唐代简车太巧妙了!无需人力畜力,仅靠水流就能驱动轮子取水灌溉,既节省劳力又高效稳定(2分);这不仅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自然力的巧妙利用,更彰显了他们在农业生产中的智慧,为后世灌溉工具发展奠定了基础(2分)。5.(8分)①牛困人饥日已高(白居易《卖炭翁》);②山回路转不见君;③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⑤采葵持作羹(《十五从军征》);⑦怀旧空吟闻笛赋;⑧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每空1分,错字、漏字不得分)二、现代文阅读(27分)(一)记叙文《王乐土》阅读(16分)6.(4分)①初见老王情绪:忙碌、急切(1分);②阿桂唱歌(1分);③谭茜情绪:对老王的感激、对家乡变化的欣慰(1分);④“我”的感慨内容:乡村巨变离不开扶贫干部坚守与老王的带领(1分)7.(4分)(1)运用比喻修辞(1分),将老王握手的动作比作“蜻蜓点水”,生动形象地写出老王因忙碌而短暂敷衍的状态,体现他专注于乡村工作的特点(1分)。(2)环境描写(1分),描写微风、鸟雀与引用诗句,营造出月山湾果园清新愉悦的氛围,烘托谭茜热情爽朗的性格,也暗示家乡生态环境的改善(1分)。8.(4分)插叙(1分);补充交代老王放弃城市生活回乡当村支书,培育“灰姑娘”平菇、带动村民致富的背景(2分);丰富人物形象,为后文写乡村巨变与他人对老王的认可做铺垫(1分)。9.(4分)①衬托主要人物:阿桂的喜悦、谭茜的感激,从侧面凸显老王带领村民脱贫致富的贡献,使老王形象更丰满;②推动情节发展:阿桂唱歌引出对“灰姑娘”平菇的介绍,谭茜的讲述补充家乡变化历程,丰富文章内容;③深化主题:通过次要人物的生活变化,体现乡村振兴的成果,突出“坚守与奉献造就美好家园”的主题(答出2点,每点2分)(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1分)10.(4分)①语言通俗:用“河边大树”“猴子过河”等生活化例子解释梁桥、悬桥的起源,避免专业术语堆砌,贴近大众认知;②条理清晰:先分类介绍三种原始桥型,再补充我国最早“梁桥”(浮桥)的记载,逻辑连贯,便于读者理解;③比喻生动:将桥的基本类型比作“脱胎”之源,形象说明各类桥的演变关系(答出2点,每点2分)。11.(4分)①列数字:“10个‘鸟巢’”“60座埃菲尔铁塔”,具体直观展现港珠澳大桥主梁钢板用量之大;②作比较:将大桥用钢量与“鸟巢”“埃菲尔铁塔”对比,突出工程规模之庞大(每点2分,说明方法1分,分析1分)。12.(3分)①技术创新:如泉州湾跨海大桥首次采用全联长钢-混结合梁,解决高速列车风致振动问题;②标准突破:港珠澳大桥首次采用120年设计使用年限;③规模领先:港珠澳大桥是世界最长跨海大桥,重庆朝天门长江大桥主跨世界第一(每点1分)三、古诗文阅读(14分)(一)文言文阅读(11分)13.(3分)A(“有老书生数人来过”中“过”是“拜访”的意思,A项“超过”错误)14.(2分)C15.(2分)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念”“遂”“寻”各0.5分,句意0.5分)16.(4分)甲文“庭下如积水空明”的月色与乙文“民夷杂处,屠沽纷然”的市井夜景,均体现苏轼乐观豁达、随遇而安的心境(2分);甲文“闲人”二字暗含贬谪后的闲适与自嘲,乙文“放杖而笑”“自笑”则表现他对得失的淡然,无论身处何地,都能从平凡生活中发现乐趣(2分)。(二)诗歌《游山西村》阅读(3分)17.(3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蕴含“困境中往往蕴含希望”的哲理(1分);山峦重叠、水路曲折时看似无路可走,却在转角处出现新的村庄,告诉人们面对困难不要绝望,坚持下去终会迎来转机(2分)。四、整本书阅读(6分)18.(6分)①宋江题字补充:“飘蓬江海谩嗟吁”前句为“飘蓬江海谩嗟吁”(完整诗句: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谩嗟吁。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2分);②宋江后续事件:题诗被黄文炳告发,宋江被判死刑,梁山好汉劫法场救宋江,宋江被迫上梁山(2分);③武松题字含义:体现武松敢作敢当、不逃避责任的性格,也暗含对陷害者的反抗(2分)2025普通高中招生模拟试卷(D)语文座号实注意事项:的洁1.本试卷共8页,五大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岩2.请用蓝、黑色钢笔或圆珠笔写在试卷或答题卡上。3.答卷前请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芒题号二三四五总分分数评卷人得分一、积累与运用(共23分)三¥河南是农业大省,农业发展历史源远流长。为了让学生深人了解我国农耕文化,学校开展了“农耕文化”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中原农业发展概述】1.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4分)农业最早是在中原地区兴起来的。中原农耕文化包含了众多特色耕作技术、科学发明。裴李岗文化有关遗存中出土了不少农业生产工具,为早期农耕文化的发达提供了实物证据,尤其是琢磨精制的石磨盘棒,成为我国所发现的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大家知道,三皇之首的伏羲教人们“作网”,开启了渔猎经济时代;炎帝号称“神农氏”,教人们播种收获,开创了农业时代。大禹采用s加导的办法治水,推进了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数学、测绘、交通等相关技术的进步战国时期,由河南人郑国主持修建的“郑国渠”,极大地改善了关中地区的农业灌溉生产条件随着民族的r6g合特别是中原人的南迁,先进的农业技术与理念传播到南方,促进了中国古代农业水平的提高。可以说,中国农业的起源与发达、农业技术的发明与创造、农业的制度与理念,均与河尊南密切相关。(1)“琢磨”一词有两个读音:①zhu6m6,表示对玉器等进行加工打磨,使其精美,常用于描述玉石的加工过程。②u6mo,表示思索、考虑的意思,常用于表达思考和研究的过程。另外“磨”还有“ò”的读音,表示粉碎粮食的工具。结合语境推断,依次出现的两个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和。(2分)兴(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shu导rong双【中原农耕发展的条件】①在当时的生产力条件下,中原地区最适宜于人类获取生活资料和发展生产,故而在这里最先发展起了原始农业。②当时的黄河中下游一带自然植被茂密,道布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草原,其中生长着众多种类的亚热带植物和动物。③原始人在御寒能力十分低下的情况下,只能选择温暖的地区生活。④而且河流纵横交错。⑤河南境内的土壤主要是黄土,含有大量的氨、磷、钾等作物营养元素,具有一定的天然肥力,不需要进一步分化即可生长植物,只需用木、石等简单的工具就可耕作。⑥加上土层深厚,便于保炳蓄水。一程民生(河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2.上面这段话,已被打乱顺序,下面排序正确的一项是(】(3分)A.⑤62①④3B.⑤⑥3②④①C.③②④⑤⑥①D.③①②④⑤⑥农具打制过程3.阅读下面材料,仿照示例,在横线上补充铁制农具的制作流程。(4分)》古代铁制农具的打制过程主要有以下步骤:语文第1页(共8页)扫描全能王创建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参考答案.docx 河南省驻马店市正阳县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4月期中语文试题.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