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练习(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练习(含答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3单元现代文阅读重难点练习-2025-2026学年语文五年级上册统编版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场景一:十八里相送】
①时间一晃三年。一天,祝英台接到家信,信中说她的父亲病了,要她赶紧回去。祝英台托师娘做媒,等她走后,为她向梁山伯提亲。祝英台启程回家的时候,梁山伯一定要亲自送她。
②他二人一路上相依相随,总是不愿意分手。祝英台要向梁山伯表露自己的爱情,又不便直说,只好打许多比方来启发梁山伯。
③他们看到河里有一对鹅,祝英台就唱道:“前面来到一条河,河里游着一对鹅,公鹅就在前面游,母鹅后面叫哥哥。”老实厚道的梁山伯没有听懂她的意思,继续往前走。祝英台又唱了好几首比喻男女爱情的歌,梁山伯还是没有明白。祝英台开玩笑说:“你真是一只呆头鹅!”
④祝英台又指着池塘里的一对鸳鸯唱道:“青青荷叶清水塘,鸳鸯成对又成双,英台若是红装女,梁兄啊,你愿不愿意‘配鸳鸯’?”梁山伯叹了一口气说:“可惜你不是红装女啊!”
⑤祝英台见梁山伯还是不明白,便说:“我家有个九妹,我和她是双胞胎,她长得和我一模一样,我愿做媒,让九妹和你结为夫妻,你愿意吗?”梁山伯本来很爱祝英台的才貌,一听说九妹和她生得一模一样,就高兴地答应了。
⑥他们相送了十八里,来到河边,二人才恋恋不舍地分手。临别的时候,祝英台和梁山伯约定七月七日到祝家相亲。梁山伯远远望着河对岸祝英台的身影越走越远,直到看不见了。
【场景二:化蝶双飞】
①花轿抬到半路,忽然来了一阵大风,吹得抬轿人走不动了。这时丫鬟(huán)告诉祝英台,前面就是梁山伯的坟墓。祝英台不顾别人的阻拦,走出轿来,一定要到梁山伯的墓前去祭悼。
②祝英台来到梁山伯的墓前,放声大哭,痛不欲生,全身扑到坟上。霎时间,电闪雷鸣,风雨大作,坟墓忽然裂开一条大缝,祝英台喊着梁山伯的名字,一下子就跳进了坟墓,坟墓立刻合拢了。
③一会儿,雨停了,云开了,天空出现了一道彩虹。一对美丽的蝴蝶从坟头上飞出来,绕着坟头翩翩起舞。人们都说,这对蝴蝶就是梁山伯和祝英台变的。至今人们还把这种黑花纹、翠绿斑点、尾翼上有两根长长飘带的大蝴蝶,叫作梁山伯与祝英台呢。
1.【语文要素】请根据短文内容,将下面的场景补充完整,并给相应场景选择合适的配乐风格。(配乐风格:A.欢快活泼 B.低沉悲壮C.舒缓轻柔)
场景一:十八里相送 场景二:化蝶双飞
祝英台 启程回家 ②    为“妹”做媒 ④    英台哭坟 化蝶双飞
梁山伯 ①    没有听懂 ③    目送远去
配乐风格 ⑤    ⑥   
2.民间故事中有许多令人不可思议的地方,请你从两个场景中各挑一处简单概括。
场景一:   
场景二:   
3.把【场景一】中画横线的句子改成“你真是呆头呆脑!”好不好?为什么?
4.对祝英台给“九妹”和梁山伯做媒理解最恰当的是哪一项?(  )
A.祝英台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梁山伯。
B.祝英台想把梁山伯骗来再见面。
C.祝英台想让梁山伯来祝家向她提亲。
D.祝英台想要戏耍呆笨的梁山伯。
5.结合资料袋及文中祝英台的行为,你认为祝英台是一个怎样的人?写出理由。
【资料袋】在古代,婚姻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常常是由媒人在中间牵线,若双方父母同意,一桩婚事就办成了,男女双方在婚姻大事上没有丝毫的自主权,他们甚至直至新婚之夜才会见面,之前连对方的高矮胖瘦都不知道。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幸 福 鸟
佚 名
从前,西藏有一个地方,没有河流和田地,没有小鸟和鲜花,也没有树木和青草。住在那儿的人,吃不饱,穿不暖,他们都盼望得到幸福。
人们都说幸福是一只美丽的鸟儿,它住在遥远的东方。幸福鸟飞到哪儿,哪儿就有幸福有一个叫旺嘉的孩子,为了让大家得到幸福,就离开家乡,去寻找幸福鸟。
旺嘉来到一座雪山脚下,一个黑胡子妖怪出现了。他恶狠狠地说:“你来这儿干什么?”“我来找幸福鸟。”
妖怪大笑:“你想找到幸福鸟,必须过三道难关。过不了,你就会被吃掉。”
说着,妖怪吹了吹长胡子,平坦的道路立刻变成了乱石滩,每块石头都锋利得像刀子。旺嘉毫不犹豫,勇敢地踩上去,鞋底被划穿了,双脚被割破了,鲜血流在石滩上。
旺嘉刚走完这段路,又遇到一个黄胡子妖怪。妖怪吹了吹长胡子,旺嘉的干粮袋飞上天空,眼前出现了一片大沙漠,在这儿找不到一点儿吃的东西。旺嘉忍饥挨饿,不停地往前走。当他走出沙漠时,已经瘦得皮包骨头了。
这时,一个白胡子妖怪拦住旺嘉。他吹了吹长胡子,旺嘉立刻什么也看不见了。旺嘉用手摸索着,一步一步往上爬,终于爬到雪山顶上,幸福鸟就站在他面前。幸福鸟亲切地问:“孩子,你是来找我的吗?”
旺嘉激动地点了点头。幸福鸟用翅膀轻轻地抚摸旺嘉,他又重见光明了,身上的伤也好了,然后,旺嘉骑着幸福鸟飞回了家乡。
从此,清清的河水缓缓流动,金色的阳光照耀着广阔的田野,到处都有鲜艳的花朵、欢唱的鸟儿、高大的树木和茂盛的青草。人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精选》,有删改)
6.“没有河流和田地,没有小鸟和鲜花,也没有树木和青草。”这句话连用三个“没有”,写出了   。
7.[思维导图]旺嘉为了找到幸福鸟,都经历了什么?他是怎样做的?完成思维导图。
8.下列对短文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旺嘉主动提出去寻找幸福鸟是因为幸福鸟很漂亮,他想看一看幸福鸟。
B.旺嘉第二次遇到了黄胡子妖怪,平坦的路变成了乱石滩。
C.旺嘉找到幸福鸟,在返回家乡的途中再次经历了三道难关。
D.画波浪线的句子描写的情节让人感到不可思议。
9.[阅读要素]创造性复述故事,发挥想象,把下面的内容补充完整。
旺嘉骑着幸福鸟飞回了家乡。幸福鸟说:“你想要什么呢?”旺嘉说:“我们要温暖和幸福,要森林和鲜花,我们还要田地和河流。”幸福鸟在山顶上大叫了三声。
第一声,金色的太阳钻出了乌云,温暖的风从天空吹下来;第二声,   ;第三声,   。
阅读课外短文,完成练习
蓝采和因善成仙
佚名
据传,蓝采和十八岁就接了爷爷的班,开始行医了。他经常进山采药,饿了吃野果,渴了喝泉水,常吃灵芝和茯苓。一天,他手拿药篮进入山中,走到一个荷花池畔,见一个曲眉大眼、袒露着大肚皮的老者躺在塘边睡觉。老者黑黑的肚脐边有一块疮已烂得流脓,还流了许多黑血。蓝采和心中不忍,就走到他身边,用手挤并用口吸那疮。脓血挤干净了,蓝采和就贴了一张膏药在上面。哪晓得那老者肚子上竟还在流血,蓝采和顿时傻了眼,心想:怪哉,我的药是十成有效的呀!
过了一会儿,那老者睁开眼睛盯着蓝采和,突然大声说:“傻瓜,还不赶快去提一篮子水来,这里还流血呢!”都说竹篮打水一场空,蓝采和心里明白,却又无奈,就飞快地去提水。到了老者身边,篮子里是滴水全无。蓝采和苦笑两声,又听老者数落道:“真笨,用那塘里的黏泥糊在篮子的空格上,不就行了!”说完叹了一口气。蓝采和脸一红,照老者的话做了。提了一篮水,可是成了混沌汤!那老者一看发了怒:“痴货!还不快把它倒掉,换一篮子清水来!”
蓝采和心中上了火,却又不得发作,毕竟那是个可怜的老人呀。他正一筹莫展的时候,忽然看见一个俏丽的女人在一旁捂着嘴笑,他更加尴尬了。那女人说:“大哥,咋不想想法子呀 ”蓝采和望望荷塘,又看看竹篮,搜肠刮肚还是一点办法都没有。女人看了老者一眼,老者也看了她一眼,女人就说:“你看那荷叶不比泥巴好吗?”
蓝采和看着青翠欲滴、宽大的荷叶,心有所悟,拍了一下脑门,就去摘了几张荷叶,叠在篮子里,提了一篮子清澈的水来。老者仰倒在地,蓝采和自然会意,将一篮清水泼在那一摊黑肉上。老者的肚子立时就光光的,如同平常一般。蓝采和惊异至极,瞪着眼,张着嘴巴,百思不得其解。“真傻!刚才下塘时身上冷不冷 这水奇得很,喝一口看看是什么。”那老者翻身站起来,指着荷塘。蓝采和于是依老者的话用双手掬了一捧水喝了下去,一股清香沁入肺腑,身子变得轻飘飘的。那女人捡起篮子,娇声娇气地说:“大哥,你成仙了。”说时迟,那时快,就见那老者拉了蓝采和一把,顿时他和他手提的竹篮子就离开了地面,老者说:“我们去蓬莱岛玩玩!”蓝采和腾空而起,膝下萦绕着蘑菇状的彩云,追随着老者和那手持荷花的女人而去。
那老者和女人正是全真二祖汉钟离和荷花仙子何仙姑。
(选自《中国民间传说人物》,有删改)
10.“百思不得其解”的意思是   ,文中指蓝采和   。
11.[思维导图]阅读故事,照样子用简短的话梳理事件和蓝采和的心情、反应。
12.读画波浪线的句子,回答问题。
读了画波浪线的句子,我知道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事情是   ,由此看出民间故事有   的特点。
13.下列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者和女人互相看了一眼,是因为他们拿不定主意该怎么办。
B.老者和女人互相看了一眼,心中可能在想:他可真笨呀!
C.老者和女人决定不再为难蓝采和,告诉他解决问题的办法。
D.老者和女人心中已做出决定:蓝采和没有通过考验,不能成为神仙。
14.【阅读要素】蓝采和因善成仙,小语想把这个故事讲给同学们听,请你说说在复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写出两点)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木兰从军(节选)
佚名
①一日,夜深人静,木兰奉命巡营,忽见宿鸟惊飞,自北而南。她怀疑敌军会夜袭,便去找元帅商议。他们设计将人马撤出大营,四下埋伏,等候来犯军队入网。木兰又带领一队人马,埋伏在来犯军队回营的途中。
②对方这次发动了全军偷袭,心想定会马到成功。他们摸进大营来,却只见空寨一座,自知中计,想退回去时,四下伏兵已杀来。来犯军队死伤无数,好不容易退出营寨,又遭遇木兰拦截。来犯军队见大势已去,纷纷投降。木兰一边派人禀报元帅,一边进城安民,并吩咐士兵严守军纪,不得妄动百姓一草一木。
③作战中,木兰手臂上中了箭,在营中休养,贺元帅前来探望,并欲将自己的女儿许配给木兰。木兰推说箭伤发作,请求返乡休养。这时几名将领也来探望,大家鼓动木兰答应亲事,木兰只好谎称自己家中有妻。
④朝廷宣召有功之臣,赏赐黄金玉帛,许多人来向木兰道贺。木兰却说道:“我不愿升官受赏,已决心还乡。”木兰向元帅说明自己为国立功,不图富贵,并执意回乡,元帅只好应允。
⑤木兰回乡时,百姓沿途招待,家中父母姐弟出来迎接。全家团圆,人人欢喜。木兰脱去战袍,换上女儿装,又回到织布机房,安心织布。
批注:木兰脱去军装回归家乡也寄托了人们对阖家团圆的渴望。
⑥不久,贺元帅又来为自己的女儿提亲。花父推说木兰受了风寒,染病在床。贺元帅执意要去床前探病。花父无法再推托,只得唤来木兰相见。木兰身穿衫裙,走上堂来。贺元帅仍说要见木兰。花父说:“就是她。”贺元帅看了很久,才恍然大悟。花父安排酒宴,向贺元帅请罪。酒宴过后,木兰将贺元帅请到织布机房说:“以前国家多难,我才代父从军。为国效力,不求名利。如今国内安定,我愿依旧勤于纺织,尽我本分。”贺元帅听了,十分钦佩,便回朝去了。
(选自《中国民间故事》,有删改)
15.下列与木兰相关的事件中,不是本文重点描述的一项是 (  )
A.妙计大败敌军 B.谢绝元帅家婚事
C.决定代父从军 D.谢绝升官受赏
16.宣传组准备把这个故事讲给一年级的同学听。为丰富故事情节,让故事更有吸引力,下列建议比较合理的是(多选) (  )
A.适当添加人物对话
B.适当添加人物心理活动
C.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D.变换故事情节的顺序来讲
E.增加与故事无关的搞笑情节,吸引人
F.把自己想象成故事里的人物
17.【批注阅读】民间故事大多表现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文中哪些场景让你有所体会?请你仿照第⑤自然段的批注,用波浪线在文中画出一处,并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你的感受。
18.结合下面的资料袋,想想文中花木兰的言行,你读到了一个怎样的花木兰?写出理由。
【资料袋】花木兰的故事流传自北魏时期,彼时北方游牧民族不断南下骚扰,人民生活在战火之中,苦不堪言。木兰的父亲年事已高,无法应征上战场,木兰无长兄,只能替父从军。
我读到了一个   的花木兰,因为   。
阅读民间故事《石良》,回答问题。
石 良
①古时候,有一个美丽的寨子。寨子里住着石良和他阿爸。石良阿爸是方圆百里有名的猎手。小石良从六岁开始,就跟父亲学武艺。十岁的时候,已成了一个本领高强的少年。
②在石良十二岁那年的春天,村子里出现了一条九头毒蟒。它爬行起来,狂风骤起,沙石飞扬,滚滚烟尘遮天蔽日;它朝天上打个喷嚏,顿时暴雨倾盆,山洪暴发;它在地上打个滚,就把草丛碾平,把大树压断。
③一天清早,石良阿爸决心为民除害,他指着门前的老榕树,说:“孩子啊,我走后,如果榕树添新绿,就是父生蛇死;如果榕树枯黄了,就是父死蛇生。”父亲走后,过了三天,榕树叶枯黄了。阿爸出门七天,榕树叶就落光了。石良哭昏在树下。昏迷中,他听见父亲对他说:“孩子,不要悲伤。要想报仇,你必须上山杀死九只老虎,用九只老虎的血把你的钢刀淬硬,同时把九颗虎胆都吃下,你才有九只老虎的力量,才能斗过九头毒蟒。”
④石良决定依照阿爸的话去做。他走遍了九十九座高山,泅过了九十九条激流;有三十三个白天在山里闯,三十三个黑夜在山里过。钢刀淬了八次虎血,石良吃了八颗虎胆。
⑤就在这时,门前老榕树上的八哥鸟飞到他头上报信:“石良,石良!毒蟒进了我们村庄,毒蟒进了我们村庄!”石良一听,急急忙忙就向寨子奔去。跑着跑着,猛然间,他想起了梦中阿爸的叮咛:“哦!还差一只虎没打着哪!”石良停下了脚步。八哥鸟回头催促:“快走快走,乡亲们正在受苦!”石良心里像开水烫了一样难受,不顾一切跑回了寨子。
⑥石良回到寨子后,看到九头毒蟒正得意忘形地追捕着人畜。石良二话没说,紧握钢刀,趁其不备,直奔毒蟒。只见寒光一闪,一个龇牙咧嘴的蛇头就滚在地上。
⑦“啊——”毒蟒一声怒吼,张开八个血盆大口朝石良扑来。石良同它斗了三个白天,大战了三个夜晚,砍掉了毒蟒的八个脑袋。毒蟒奄奄一息了。石良也精疲力竭,昏迷过去。毒蟒趁石良昏迷的时候,胆战心惊地向深山仓皇逃去。
⑧过了好久,石良苏醒了,急忙爬起来追上毒蟒,举刀向它第九个头砍去。不料“当”一声响,钢刀断了!石良纵身一跃,骑在毒蟒的七寸上,双手死死地箍住了它的脖子。他们从山坡滚到山沟,从山沟又滚上山坡。像刀子一样的树桩,把石良的身子扎烂了;尖尖的石头把石良的皮肉磨溶了。石良和毒蟒滚过的地方全是鲜血。石良和毒蟒都死了。
⑨最后,毒蟒的血,化成了有毒的草;石良的血,变成了一种碧绿的青藤。人们为了缅怀这位除暴的少年英雄,把这种青藤叫作“石良藤”。
⑩后来人们在山上不小心碰到毒蟒血变的毒草时,就会全身中毒起泡,但只要找到附近的“石良藤”来一治就好了。
19.请你用简洁的语言把故事的主要情节梳理完整。
20.在文中找出一处你认为最不可思议的情节。从中你感受到了民间故事   的特征。
2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短文开头说石良十岁时就已经是一个本领高强的少年,为后文他打败毒蟒埋下伏笔。
B.石良通过门前榕树叶发黄落光知道父亲去世。
C.读完短文,我看到了一个坚持不懈、为了正义不顾个人安危的石良。
D.人们为了缅怀石良,就把杀死毒蟒的青藤叫作“石良藤”。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   和   的修辞手法,这样写的好处是   。
23.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可以进行大胆想象,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欢欢要复述《石良》的故事,请你帮他判断下列增加的情节是否合理,合理的用“正确”表示,不合理的用“错误”表示。
①阿爸是如何跟毒蟒作斗争的。   
②石良是怎样得到八只老虎的力量的。   
③石良是如何同毒蟒斗争三天三夜砍掉了毒蟒的八个脑袋的。   
24.结合文章内容谈谈石良和他阿爸有什么宝贵的品质。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孟姜女哭长城(节选)
秦朝的时候,有个善良美丽的女子,名叫孟姜女。一天,她正在自家的院子里做家务,突然发现葡萄架下藏了一个人,吓得正要叫喊,只见那个人连连摆手,恳求道:“别喊别喊,救救我吧!我叫范喜良,是来逃难的。”原来这时秦始皇为了造长城,正到处抓人做劳工,已经饿死、累死了不知多少人!孟姜女把范喜良救了下来,他俩心心相印,征得了父母的同意后,就准备结为夫妻。
成亲那天,孟家张灯结彩,宾客满堂,一派喜气洋洋的情景。眼看天快黑了,喝喜酒的人也都渐渐散了,忽然闯进来一队恶狠狠的官兵,不容分说,用铁链一锁,硬把范喜良抓到长城去做工了。孟姜女悲愤交加,日夜思念着丈夫。她想:我(  )坐在家里干着急,(  )自己到长城去找他。她立刻收拾收拾行装,上路了。一路上跋山涉水,孟姜女终于到达了长城。这时的长城已经是由一个个工地组成的一道很长很长的城墙了。她找啊找,始终不见丈夫。最后,她鼓起勇气,向一队正要上工的民工询问:“你们这儿有个人叫范喜良吗?”民工说:“有这么个人。”孟姜女连忙再问:“他在哪儿呢?”民工说:“已经死了,尸首都已经填了城脚了!”
听到这个噩耗,孟姜女大哭起来。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连天地都感动了。天越来越阴沉,风越来越猛烈,只听“哗啦”一声,一段长城被哭倒了,露出来的正是范喜良的尸首。
25.解释词语。
张灯结彩:   
跋山涉水:   
26.在文中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7.根据文章内容,把下面对故事情节的概括排序。
分别 相遇 生死相离 成亲
正确的排序是:   
28.孟姜女哭长城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民间故事,你从这个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呢?
类文阅读,完成练习。
鲤鱼跃龙门
①很早以前,龙门还未凿开,伊河流到这里被龙门山挡住了,就在山南积聚了一个大湖。
②居住在黄河里的鲤鱼听说龙门风光好,都想去观光。它们从河南孟津的黄河里出发,通过洛河,又顺着伊河来到龙门水溅口的地方,但龙门山上无水路,上不去,它们只好聚在龙门的北山脚下。“我有个主意,咱们跳过这龙门山怎样?”一条大红鲤鱼对大家说。“那么高怎么跳啊?”“跳不过去会摔死的!”伙伴们七嘴八舌拿不定主意。大红鲤鱼便自告奋勇地说:“我先跳,试一试。”
③只见它使出全身力量,像离弦的箭一样,从半里外就纵身一跃,一下子跳到半天云里,带动着空中的云和雨往前走。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山北的鲤鱼们见此情景,一个个被吓得缩在一块,不敢再去冒这个险了。这时,忽见天上降下一条巨龙说:“不要怕,我就是你们的伙伴大红鲤鱼,因为我跳过了龙门,就变成了龙,你们也要勇敢地跳呀!”鲤鱼们听了这些话,受到了鼓舞,开始一个接一个跳龙门山。可是除了个别鲤鱼跳过去化为龙以外,大多数都跳不过去。那些跳不过去的鲤鱼,从空中摔下来,额头上就落一个黑疤。直到今天,这个黑疤还长在黄河鲤鱼的额头上呢。
④后来,唐朝大诗人李白,专门为这件事写了一首诗:“黄河三尺鲤,本在孟津居。点额不成龙,归来伴凡鱼。”
29.文中第三自然段中的“此情景”指的是什么?找出相应的句子。
30.下列词语对大红鲤鱼的形容准确的是(多选)(  )
A.勇于挑战 B.甘于奉献 C.敢于尝试 D.冲动激进
31.短文用李白的一首诗作为结尾,对此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为李白这首诗的内容与“鲤鱼跃龙门”的传说有关。
B.引用李白的诗句,说明这个传说故事流传广泛,历史悠久。
C.以李白的诗句结尾,增强了传说故事的浪漫色彩,引人回味。
D.用李白的诗结尾,证明这个传说故事的真实性,连大诗人都确信无疑。
32.读了这一则民间故事,你从中明白了什么道理?
阅读理解
无意井
①很久以前,在山脚下住着一个靠采药为生的老汉,叫周声。几十年中他识得了上千种药。他把采的药卖给镇上的药铺,一年中只要够吃饱肚子就满足,余下的钱全替贫苦的人垫付药钱。
②这天,周声在山涧采药,发现一条满身红黑斑,有酒杯那么粗的毒蛇和一只碗口大小、青白相间的青蛙对峙(zhì)。青蛙的一条前腿已被咬伤。毒蛇不断地吐出黑色的芯子,准备发起猛攻。青蛙吸足了气,把身体鼓得像只球,来显示自己的体壮,可毒蛇不买账。眼看青蛙就要成为毒蛇的美食,周声挥起手中的药铲,三两下将毒蛇打死,掏出随身带的小刀将毒蛇开膛破肚,取出蛇胆装入小罐中。正准备走,他看见青蛙还趴在石头上,抬头看着他。他弯腰捧起青蛙,用针线把青蛙裂开的皮小心地缝合起来,然后从药篓中找出草药,捣成糊状,敷(ū)在青蛙的伤口处,又从衣角上撕下一条布将伤口轻轻包上,这才把青蛙放下。
③夏日,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人皮发焦,周声又到山上采药。他带的水早已喝完,正准备回家,突然发现山坡上躺着一个人,跑过去一看,是个过路的讨饭老汉。他想,必须先弄点儿水使老汉苏醒过来。可这山坡上哪有水呢 只有到山下去找了。他把老汉抱到一块平地上,刚一转身,发现身旁不远处有一口水井,周声赶忙过去,取下随身带的葫芦装满了水。他喝了一口,水清凉甘甜,十分解渴。他一口一口地喂老汉喝。不一会儿老汉醒了过来,周声又掏出一块玉米饼递给老汉,老汉三口两口吃完,又喝了几口水,慢慢坐了起来,对救命恩人千谢万谢。周声接过水葫芦,回身准备再灌一葫芦,可那口井不见了,周声觉得很奇怪。
④从那以后,周声上山挖药,只要觉得口渴,身边就会出现一口水井。村里打柴的和放牛的也常无意中遇到此井。一传十、十传百,人们称它为无意井。几十年过去了,直到周声成了周老汉。一天又遇到此井,他灌了一葫芦水,坐在那里两眼直盯着那口井,想看看这井究竟是怎么回事。瞬间那口井变成了一只大青蛙,冲周老汉亲切地叫了两声后跳走了。周老汉终于明白了,无意井原来就是他救过的那只青蛙,它是在报答周老汉和那些打柴、放牛的穷人。
33.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①对峙:   
②不买账:   
34.“火辣辣的太阳烤得人皮发焦”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请你运用这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35.对第③段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该段既承接上文,又为下文埋下了伏笔,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B.本段运用典型事例突出了周声乐于助人的品质。
C.“一口一口”体现了周声照顾老汉的耐心、细致,“三口两口”体现了老汉的饥饿,使人物形象更加具体、鲜明。
D.本段是略写的内容,是周声救青蛙事件的后续,讨饭的老汉可能是青蛙的化身。
36.民间故事的情节充满幻想,你觉得短文中有哪些不可思议的地方 请找出一处写下来。
37.要把故事讲得更精彩生动,可以进行创造性的复述。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可以合理补充周声救了青蛙后青蛙的表现,如眼含不舍,久久不愿离去等。
B.可以任意想象,多编出几件周声在采药的过程中用井水救过路人、受伤小动物的事情。
C.可以补充当那口井变成大青蛙时,大青蛙对周声所说的话。
D.可以以周声的口吻来讲述故事情节,并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38.如果给这个故事绘制连环画,你打算画哪些内容 给每幅画起个名字。
答案解析部分
【答案】1.①亲自相送;②表露爱意;③欣然答应;④约定相亲;⑤A;⑥B
2.梁山伯没有发现祝英台是女人。;梁山伯与祝英台双双化作蝴蝶。
3.不好。祝英台用河里的两只鹅暗示梁山伯,梁山伯却没有听懂,所以祝英台说他是“呆头鹅”,这样听起来也更显亲昵、有趣。
4.C
5.我认为祝英台是一个有主见、敢抗争的人。因为她有勇气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敢于追求自由的爱情和婚姻。
【答案】6.这个地方的荒凉,人们在这里过着痛苦的生活。
7.平坦的道路变成了布满锋利石头的乱石滩;忍饥挨饿,不停地往前走,走出了沙漠;用手摸索着爬到雪
8.D
9.郁郁葱葱的森林出现在眼前,五颜六色的鲜花吐露芬芳;肥沃的田地上长满庄稼,清澈的河流正欢快地流淌。
【答案】10.百般思索也无法理解;不知道老者肚子恢复如常的原因
11.心中不忍,帮老者弄干净脓血|那老者肚子上竟还在流血|心中上火,不得发作|老者肚子恢复如常
12.不可能发生的;想象神奇
13.C
14.确保复述的正确性,不可以偏离故事的初衷;注意语气的转换,适当制造悬念。
【答案】15.C
16.A;B;C;D;F
17.以前国家多难,我才代父丛军。为国效力,不求名利。如今国内安定,我愿依旧勤于纺织,尽我本分。民间故事反映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木兰代父从军,有勇有谋,后又回归生活,不求名利,这当中反映了老百姓对和平的渴望。
18.勇于担当重任,不慕高官厚禄;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只求回家团聚,过朴素的生活
【答案】19.②石良历经重重困难,获得了八只老虎的力量。④最后,石良的血,变成了一种碧绿的青藤,继续为人们解除毒草的毒。
20.如果榕树添新绿,就是父生蛇死;如果榕树枯黄了,就是父死蛇生。想象力奇特,寄托了人们美好的心愿
21.D
22.夸张;排比;形象生动地描写了毒蟒的残暴以及给百姓造成的伤害
23.错误;正确;正确
24.短文通过描写石良和他阿爸大战毒蟒,为民除害的故事,赞美了他们舍己为人、勇敢善良的优秀品质。我得到的启示是当别人遇到困难时要伸出援手,做一个善良勇敢的人。
【答案】25.挂上灯笼,系上彩绸。形容节日或有喜庆事情的景象。;指翻山越岭,蹚水过河。形容旅途艰苦。
26.与其;不如
27.相遇、成亲、分别、生死相离
28.我感受到了秦始皇的残暴,秦朝官兵的凶狠,以及普通百姓对幸福生活的渴望。
【答案】29.一团天火从身后追来,烧掉了它的尾巴。它忍着疼痛,继续朝前飞跃,终于越过龙门山,落到山南的湖水中,一眨眼就变成了一条巨龙。
30.A;C
31.D
32.不要被困难吓倒,只有勇于尝试,努力拼搏,才能取得成功。
【答案】33.相对而立。文中指毒蛇与青蛙互相对抗。;不理睬,不当回事。文中指毒蛇不拿青蛙的“示威”当回事,依然准备发起猛攻。
34.夸张;桂花开了,香飘十里
35.D
36.周声上山挖药,只要觉得口渴,身边就会出现一口水井。
37.B
38.周声采药救济乡;邻蛙蛇对峙;蛇口救蛙;欲救老汉,无意井现;无意井变回青蛙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