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解析】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某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精品解析】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某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资源简介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某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睢县期中)微生物包括   、病毒、   以及一些原生生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2.(2024六上·睢县期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   ,专门负责运输   和二氧化碳。
3.(2024六上·睢县期中)人们发现传染病是由   造成和传播的。
4.(2024六上·睢县期中)波兰天文学家   利用小型天文台,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创立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
5.(2024六上·睢县期中)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   的,北端指向   附近,方向和   不变。
6.(2024六上·睢县期中)白昼与黑夜对动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照   ,黑夜光照   。
7.(2024六上·睢县期中)地球的   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   ,西边地区   。
8.(2024六上·睢县期中)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随   的改变更换毛的颜色。
9.(2024六上·睢县期中)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10.(2024六上·睢县期中)低等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11.(2024六上·睢县期中)地球如果是一个透明球体,地球上将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12.(2024六上·睢县期中)人类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
13.(2024六上·睢县期中)从地球仪上我们能获得有关地球的所有知识。(  )
14.(2024六上·睢县期中)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A.开发计算机程序 B.观察植物的花 C.修理精密仪器
15.(2024六上·睢县期中)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虫,那么在(  )后培养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同类生物。
A.1~2天 B.1~2周 C.1~2个月
16.(2024六上·睢县期中)下列动物中,(  )喜欢在白天活动。
A.飞蛾 B.鸡 C.猫头鹰
17.(2024六上·睢县期中)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
A.低→高→低 B.高→低→低 C.低→高→高
18.(2024六上·睢县期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没有关系
19.(2024六上·睢县期中)连线题。
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区时差
20.(2024六上·睢县期中)细胞对生命体的意义是什么?
21.(2024六上·睢县期中)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为什么?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细菌;真菌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群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微生物中常见类群;真菌(如霉菌、酵母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与病毒、原生生物共同构成主要的微生物。
2.【答案】血红蛋白;氧气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具有特殊结构在氧气多的地方(肺部)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少的地方(身体组织)容易与氧分离,从而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保障人体细胞的呼吸作用。
3.【答案】微生物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致病与传播根源是微生物,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细菌常见引发的疾病有肺结核,病毒传染的有流行感冒。这些细菌可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而导致传染病发生。
4.【答案】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反对当时流行的 “地心说”,地心说的观点是地球是宇宙中心;通过长期观测和计算,提出 “日心说”,日心说观点是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由于担心教会反对,直到1543 年他临终前才出版《天体运行论》,这部著作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推动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5.【答案】倾斜;北极星;角度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倾斜状态,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且倾斜角度约 66.5°也不变。地球倾斜是形成四季变化,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地球不同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照强度和时长不同,从而产生春、夏、秋、冬。
6.【答案】长;短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白昼时,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光照强度强,能照亮环境、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黑夜时,地球背对太阳,光照消失或仅存在微弱的月光,光照强度远低于白昼,这一差异直接影响动物的活动规律有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夜晚活动。
7.【答案】自转;早;晚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也直接导致不同经度地区迎来太阳(黎明)的时间有差异。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东边地区会比西边地区先接触到太阳光线,因此东边黎明来得早,西边黎明来得晚。
8.【答案】季节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一些动物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躲避天敌,会随季节更换毛的颜色,这是一种保护色。如雪貂 在冬季会长出白色的毛,与雪地颜色一致;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后,毛会变成灰褐色,与草地、树皮颜色匹配,从而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概率。
9.【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小露珠落在树叶上时,因为表面张力会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球状凸起,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凸透镜。凸透镜的放大原理是通过折射光线,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更大的像。露珠的透明特性和弧形结构,能像放大镜一样让光线发生偏折,从而把叶片纹理、小虫等物体的图像放大。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盛水的圆形玻璃杯侧面,也能暂时充当放大镜使用,这和露珠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 “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明结构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10.【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 ;低等生物并非都不由细胞构成。如细菌、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等低等生物都由单细胞构成的生物;只有病毒是特殊的低等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 “低等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答案】正确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昼夜交替的是 “地球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一半是昼半球,另一半因照不到光成夜半球,再加上地球自转形成交替。若地球透明,太阳光能穿透地球,整个地球始终被照亮,无昼、夜之分,也就不会有昼夜交替。题干说法正确。
12.【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人类因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在穿衣、饮食、居住,甚至健康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不同季节穿不同衣服,吃不同植物,种不同的农作物;白天干活,晚上休息这是昼夜的影响。题干说法错误。
13.【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仪只是地球的模型,并不能得到地球的所有知识,比如地球的地貌特征、各地的气候特征等。
14.【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修理精密仪器、观察植物的花一般是观察花粉之类的微小物体,用放大镜观察即可看到物体的图像,开发计算机程序在开发的过程中只要需用到肉眼即可,无需放大镜的帮助。
【分析】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对观察的物体具有放大的作用。
15.【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 培养液中培养草履虫时,需要1-2周的时间。
16.【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飞蛾属于夜行性动物,夜晚会向灯光靠近,在黑夜活动;不符合题意。B:鸡属于昼行性动物,白天出来觅食、散步,夜晚休息,符合题意;
C:猫头鹰属于夜行性动物,眼睛适应弱光环境,白天隐藏在树上休息,夜晚出来捕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在天空中的位置低;中午太阳逐渐升高,到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位置最高,北半球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下午太阳逐渐向西落下,高度角减小,位置又变低。所以太阳位置变化规律是 “低→高→低”,故选A。
18.【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考查影子的方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19.【答案】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24 小时。自转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依次面对太阳,形成 “昼夜交替”;同时,东边地区比西边地区先自转至太阳照射处,形成 “地区时差”。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365 天。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不同季节地球不同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照不同,形成 “四季变化”;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昼夜的时长不同;如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形成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答案】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排泄、发育、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进行的。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动物、植物、微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进一步组成组织、器官、系统,最终形成完整生命体。细胞能开展生命活动,比如植物细胞靠叶绿体造有机物,动物细胞靠线粒体供能,支撑生命体生长、运动、繁殖。细胞可分裂产生新细胞,既让生命体长大,也能帮助物种繁殖。
21.【答案】不能,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只能照射到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称为 “昼半球”,而地球背对太阳的一面称为 “夜半球”,夜半球无法被太阳光照射到,因此始终处于黑暗中。当我国处于白天时,美国处于黑夜,这就说明太阳光无法同时照亮整个地球。
1 / 1河南省商丘市睢县某校2024-2025学年六年级上册期中考试科学试卷
1.(2024六上·睢县期中)微生物包括   、病毒、   以及一些原生生物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
【答案】细菌;真菌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微生物是个体微小、结构简单的生物群体;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生物。其中,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是微生物中常见类群;真菌(如霉菌、酵母菌)也是重要组成部分,二者与病毒、原生生物共同构成主要的微生物。
2.(2024六上·睢县期中)红细胞的主要成分是   ,专门负责运输   和二氧化碳。
【答案】血红蛋白;氧气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红细胞呈两面凹的圆饼状,其主要成分血红蛋白,具有特殊结构在氧气多的地方(肺部)容易与氧结合,在氧气少的地方(身体组织)容易与氧分离,从而实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运输,保障人体细胞的呼吸作用。
3.(2024六上·睢县期中)人们发现传染病是由   造成和传播的。
【答案】微生物
【知识点】传染病及其预防
【解析】【分析】传染病的致病与传播根源是微生物,像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细菌常见引发的疾病有肺结核,病毒传染的有流行感冒。这些细菌可通过飞沫、接触等途径传播,进而导致传染病发生。
4.(2024六上·睢县期中)波兰天文学家   利用小型天文台,进行了长达30年的观测,取得了可靠的观测数据,创立了“日心说”,并在临终前出版了他的不朽名著《   》。
【答案】哥白尼;天体运行论
【知识点】人类认识地球运动的历史
【解析】【分析】波兰天文学家哥白尼反对当时流行的 “地心说”,地心说的观点是地球是宇宙中心;通过长期观测和计算,提出 “日心说”,日心说观点是太阳是宇宙中心,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由于担心教会反对,直到1543 年他临终前才出版《天体运行论》,这部著作动摇了中世纪神学的统治,推动了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5.(2024六上·睢县期中)地球在公转的过程中,地轴总是   的,北端指向   附近,方向和   不变。
【答案】倾斜;北极星;角度
【知识点】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始终保持倾斜状态,倾斜方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且倾斜角度约 66.5°也不变。地球倾斜是形成四季变化,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地球不同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照强度和时长不同,从而产生春、夏、秋、冬。
6.(2024六上·睢县期中)白昼与黑夜对动物影响最大的因素是光照。白昼光照   ,黑夜光照   。
【答案】长;短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白昼时,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光照强度强,能照亮环境、为植物光合作用提供能量;黑夜时,地球背对太阳,光照消失或仅存在微弱的月光,光照强度远低于白昼,这一差异直接影响动物的活动规律有昼行性动物白天活动,夜行性动物夜晚活动。
7.(2024六上·睢县期中)地球的   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边地区   ,西边地区   。
【答案】自转;早;晚
【知识点】日出时间
【解析】【分析】地球围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是产生昼夜交替的原因,也直接导致不同经度地区迎来太阳(黎明)的时间有差异。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东边地区会比西边地区先接触到太阳光线,因此东边黎明来得早,西边黎明来得晚。
8.(2024六上·睢县期中)不同的季节,一些动物会随   的改变更换毛的颜色。
【答案】季节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一些动物为了适应季节变化、躲避天敌,会随季节更换毛的颜色,这是一种保护色。如雪貂 在冬季会长出白色的毛,与雪地颜色一致;春季气温升高、积雪融化后,毛会变成灰褐色,与草地、树皮颜色匹配,从而减少被天敌发现的概率。
9.(2024六上·睢县期中)清晨,出现在树叶上的小露珠也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分析】小露珠落在树叶上时,因为表面张力会形成中间厚、边缘薄的球状凸起,相当于一个天然的凸透镜。凸透镜的放大原理是通过折射光线,使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更大的像。露珠的透明特性和弧形结构,能像放大镜一样让光线发生偏折,从而把叶片纹理、小虫等物体的图像放大。生活中类似的现象还有:盛水的圆形玻璃杯侧面,也能暂时充当放大镜使用,这和露珠的原理相同,都是利用了 “中间厚、边缘薄” 的透明结构对光线的折射作用。
10.(2024六上·睢县期中)低等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
【答案】错误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 细胞是生命体组成的基本单位 ;低等生物并非都不由细胞构成。如细菌、真菌、原生生物(草履虫)等低等生物都由单细胞构成的生物;只有病毒是特殊的低等生物,它没有细胞结构,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和繁殖。因此 “低等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 这一说法是错误的。
11.(2024六上·睢县期中)地球如果是一个透明球体,地球上将不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  )
【答案】正确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昼夜交替的是 “地球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一半是昼半球,另一半因照不到光成夜半球,再加上地球自转形成交替。若地球透明,太阳光能穿透地球,整个地球始终被照亮,无昼、夜之分,也就不会有昼夜交替。题干说法正确。
12.(2024六上·睢县期中)人类不受四季变化的影响。(  )
【答案】错误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人类因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影响,在穿衣、饮食、居住,甚至健康等有着重大的影响;如不同季节穿不同衣服,吃不同植物,种不同的农作物;白天干活,晚上休息这是昼夜的影响。题干说法错误。
13.(2024六上·睢县期中)从地球仪上我们能获得有关地球的所有知识。(  )
【答案】错误
【知识点】地球仪
【解析】【分析】地球仪只是地球的模型,并不能得到地球的所有知识,比如地球的地貌特征、各地的气候特征等。
14.(2024六上·睢县期中)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A.开发计算机程序 B.观察植物的花 C.修理精密仪器
【答案】A
【知识点】放大镜
【解析】【解答】修理精密仪器、观察植物的花一般是观察花粉之类的微小物体,用放大镜观察即可看到物体的图像,开发计算机程序在开发的过程中只要需用到肉眼即可,无需放大镜的帮助。
【分析】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对观察的物体具有放大的作用。
15.(2024六上·睢县期中)如果水池中有草履虫,那么在(  )后培养液中会出现大量的同类生物。
A.1~2天 B.1~2周 C.1~2个月
【答案】B
【知识点】微生物
【解析】【分析】 培养液中培养草履虫时,需要1-2周的时间。
16.(2024六上·睢县期中)下列动物中,(  )喜欢在白天活动。
A.飞蛾 B.鸡 C.猫头鹰
【答案】B
【知识点】昼夜和四季变化对生物的影响
【解析】【分析】A:飞蛾属于夜行性动物,夜晚会向灯光靠近,在黑夜活动;不符合题意。B:鸡属于昼行性动物,白天出来觅食、散步,夜晚休息,符合题意;
C:猫头鹰属于夜行性动物,眼睛适应弱光环境,白天隐藏在树上休息,夜晚出来捕食;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2024六上·睢县期中)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是(  )。
A.低→高→低 B.高→低→低 C.低→高→高
【答案】A
【知识点】日影与方向
【解析】【分析】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变化与地球自转有关,地球自西向东自转。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此时太阳高度角小,在天空中的位置低;中午太阳逐渐升高,到正午时太阳高度角最大位置最高,北半球正午太阳在正南方向;下午太阳逐渐向西落下,高度角减小,位置又变低。所以太阳位置变化规律是 “低→高→低”,故选A。
18.(2024六上·睢县期中)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和太阳的方向(  )。
A.相同 B.相反 C.没有关系
【答案】B
【知识点】太阳的位置和方向
【解析】【分析】考查影子的方向,阳光下物体影子的方向与太阳的方向是相反的。
19.(2024六上·睢县期中)连线题。
四季变化
地球自转
昼夜交替
地球公转
昼夜长短的变化
地区时差
【答案】
【知识点】地球自转;地球的公转
【解析】【分析】地球自转: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24 小时。自转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依次面对太阳,形成 “昼夜交替”;同时,东边地区比西边地区先自转至太阳照射处,形成 “地区时差”。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自西向东旋转,周期约 365 天。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不同季节地球不同半球接受的太阳光照不同,形成 “四季变化”;在公转过程中,不同季节昼夜的时长不同;如北半球夏季昼长夜短,冬季昼短夜长,形成 “昼夜长短的变化”。
20.(2024六上·睢县期中)细胞对生命体的意义是什么?
【答案】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生物的呼吸、排泄、发育、遗传等生命活动都是由细胞进行的。
【知识点】生物细胞
【解析】【分析】细胞是生命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除病毒外,动物、植物、微生物都由细胞构成。细胞进一步组成组织、器官、系统,最终形成完整生命体。细胞能开展生命活动,比如植物细胞靠叶绿体造有机物,动物细胞靠线粒体供能,支撑生命体生长、运动、繁殖。细胞可分裂产生新细胞,既让生命体长大,也能帮助物种繁殖。
21.(2024六上·睢县期中)太阳光能照亮整个地球吗?为什么?
【答案】不能,因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
【知识点】昼夜交替
【解析】【分析】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太阳光沿直线传播,只能照射到地球朝向太阳的一面称为 “昼半球”,而地球背对太阳的一面称为 “夜半球”,夜半球无法被太阳光照射到,因此始终处于黑暗中。当我国处于白天时,美国处于黑夜,这就说明太阳光无法同时照亮整个地球。
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