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第一部分(23分)(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开学以来,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消息二则》高屋建瓴,气势磅bó ,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藤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那清幽秀丽,雄奇险拔的《三峡》风光,令人不禁想做一次三峡之旅;《与朱元思书》以简练juàn 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难道不令我们向往吗?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高屋建瓴 ②瑰宝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气势磅bó ②juàn永 3.(2024八上·东光期中)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水中藻、荇交横,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 。4.(2024八上·东光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贯彻落实中央文化润疆精神,就要努力创作展现兵团精神的更多新时代文艺作品。B.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同疫病斗争中能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同时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C.劳动教育最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了加工零件技能,而是能建立劳动价值观。D.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不仅做好自身防控,还研制疫苗为世界防疫发挥了重要贡献。5.(2024八上·东光期中)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②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④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⑤“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⑥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A.⑥①④③⑤② B.④③⑤②①⑥C.①⑥④②⑤③ D.④⑤③②⑥①(2024八上·东光期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与“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信’之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由此推测。“信”字的本义是: 。7.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信”字的成语。8.李岚同学网购一本书(68.7元),网站给他寄来了精装版(207元)的,他爱不释手,不想把书退回,也不想多加钱。请你引用与“诚信”有关的名言,劝劝他。二、第二部分(47分)(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B.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C.颈联描绘了登楼远望的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D.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10.《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猿)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②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④,莫识其名,高者千仞⑤,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⑥,不辨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⑦见远峰耳。江水又东径⑧白鹿岩。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⑨。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⑩下开,暗彻 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 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节选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释】①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脆。②山松:东晋时期大臣、文学家袁山松。③记:记载,记述。④数十重:这里指山层层叠叠的样子。⑤仞: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⑥烟寨雨霁:指烟散雨收的好天气。⑦再:两次。⑧径:经过。⑨游:这里指游乐。⑩合:闭。 彻:通、达。 文:花纹。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山谷传响 (2)泠泠不绝 (3)常闻峡中水疾 (4)自非烟寨雨霁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2)此二山,楚之西塞也。13.选文中画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三峡》中的哪两句?14.本文意在写出江北山岭的层层叠叠、陡峭险峻,却为何写到了猿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阔爷”的木版年画》,完成下面小题。“阔爷”的木版年画①张阔,人称“阔爷”,北京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②常过前门外的一条商业街,来到杨梅竹斜街上的一间平房,就到了老张的工作室。老张沏上了一杯茶水,和我起了他与北京木版年画的情缘。③张阔第一次听闻“年画”是在1974年前后。还在上初中的张挤在大杂院里,家里连条像样的板凳都没有。几个发小儿就合计着自己动手做。街坊大爷见这帮十二三岁的少年笨拙地做着木工活儿,调侃道:“嘿,小子,跟谁学的?一看就知道你们不会干。”小子们虚心向大爷请教,大爷认真起来,把这活儿的工序娓娓道来…彼此熟络了,就老有得聊。大爷说起了木匠行当里的传承、门派,还特别提到了木版年画。④“年画是什么?”张阔追问。大爷顺势指着墙上的一张画说,把它全刻出来,搁在桌上刷上颜色,再往上铺一张纸,使“趟子”前后一印就行了,这就是做年画。咱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画。张阔听得津津有味,年画就这样在一个少年心里扎下了根儿,可真正发芽开花,却是30年后的事情了。⑤2003年前后,张阔已是一位饭馆老板。一位做泥塑的朋友约他出门转转。大半个月下来,看的都是眼民间工艺品相关的东西,其中就有年画。【甲】时隔三十年“年画”这个词儿像一朵含苞的睡莲一下子绽放开来。张阔寻思北京也有年画啊,使问当地的艺人是否知道北京年画,辗转几处得到的答案都是“没听说,不知道。”⑥回京后,张阔找大爷问道:“大爷,我出去了一趟,人家都说咱北京没有年画啊。”大爷回答:“很正常,已经几十年没人做啦!”⑦听见这话,张阔忽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他想“没人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呢?”他去郊区买了几块梨木板,在珠市口买了一套刻刀,开饭馆的间隙,就窝在屋里刻版。有时候老爷子遛弯儿过来看看,提点他几句。过了些时日,刻完了一张,张阔满脸喜悦地问老爷子:“您看我刻得怎么样?”③老爷子若有所思地回答说:“嗯,印出来吧。”⑨这一印,张阔发现坏了,因为刻得太浅所以根本就印不出模样。他也明白过来,其实老爷子早就知道他刻浅了,当时不点破,是为了让他自己去体验。⑩笔道与笔道宽的地方刻深着点儿,窄的地方刻浅点儿,再大块儿的地方留出一个点儿,这叫撑着,这样纸就不会往下落了……张阔在老爷子的指点下开始反复修改。几天后,张阔把最终的成品拿给老爷子过目。“不错,比我刻得好!”老爷子笑呵呵地说。 2008年,阔爷雇了个人看饭馆,自己在门头沟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开始正式做年画。木版年画制作工序复杂,其中雕刻线版是最见功夫也是最难的工序。“刻版时,根本不敢溜号儿,脑子一溜号儿,手一哆嗦,完了,准刻坏。”刻版的时候,阔爷眼睛始终盯着线条,近乎不敢眨眼,视力都没以前好了。但阔爷自得其乐,只要谈起年画两眼放光,直教人觉得整个屋子瞬间亮堂起来。 聊完往事,阔爷展示起工作室里的年画作品。【乙】“处女作”《钟馗》线条繁复,神韵非凡;民俗画《九九消寒图》朴质典雅,古意十足;“网络图案画”简洁灵动,新颖时尚…… 问阔爷哪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他脆生生地甩出四个字:“哪个都是!”可不,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的心血。“但我比较得意的就是我刻的二维码。”阔爷说这是老手艺与现代紧密结合的一次尝试,看到雕版刻印二维码的年轻人都很惊讶:“哟,您这刻出来的二维码竟然是真的,还能够扫出来。” 问阔爷做年画挣不挣钱,他笑言:“不指着它挣钱。说到底就是喜欢。守住了咱老北京的年画,我高兴。”阔爷喝了一大口茶水,眼神中流露的是云淡风轻的爽直与从容。 张阔的生命在北京木版年画中得到了最美的绽放。 最后我们该到北京年画的未来。“现在,北京会做这个的据我所知就我一个人了。”阔爷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落寞。他也曾考虑收徒的事情,但是并不容易。 采访结束,跟阔爷挥手作别,迈出小院,冬阳柔顺地抚摸着屋宇和巷道,舒服极了。此时,杨梅竹斜街已是人头攒动,可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取材于王丹枫、张鹏相关文章)15.阅读文章,概括梳理“阔爷”与年画的情缘。(1)少年时代,① ,② 。(2)三十年后,再闻年画,踌躇满志。(3)近十余年,③ ,快乐自得。(4)想及未来,传承不易,④ 。16.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根据语境,简要分析其妙处。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早春木棉红郝俊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②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③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④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⑤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⑥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⑦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⑧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18.简要说说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标题有哪些作用?19.品读第②③段,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木棉在形象气质上的特点。20.结合全文内容的理解及根据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说说木棉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力量。21.如何理解第⑧段“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庄严的生命。22.(2024八上·东光期中)A 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A 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选文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A这一人物形象。三、第三部分(50分)23.(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感谢上苍,给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它,我们看到母爱如涓涓细流,父爱如伟岸高山;因为它,我感受到家乡的淳朴美丽,四季的如诗如画;因为它,我领略诗词歌赋的典雅,风流人物的潇洒……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líng;guī2.礴;隽【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本题考查字形。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1.本题考查字音。“高屋建瓴”中的“瓴”用读作“líng”,在高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在现代汉语中,它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瑰宝”中的“瑰”应读作“guī”,特别珍贵的东西。故答案为:líng;guī。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气势磅礴bó“应写作”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其雄伟壮大;”juàn永“应写作”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故答案为: 礴 ;隽。3.【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注意“盖、荒、馨、袖、致”的写法。故答案为:(1)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4.【答案】B【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有误,语序不当,把“展现兵团精神”和“更多”位置互换;B.正确;C.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或把“能”改为“能否”;D.有误,搭配不当,“发挥”改成“做出”;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5.【答案】B【知识点】句子排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阅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段论述是对“宁静”的追求。句④为由古人追寻宁静引出阐述,是首句;接着句③和句⑤则引用具体的诗句,从“若耶溪”到“天地间”,说明古人是如何追寻“宁静”的;由句②“类似的例子”可知,内容上承接③⑤句,又引出了句①的“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句⑥紧承句①,表达对“宁静”的感受。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④③⑤②①⑥。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答案】6.语言真实7.示例:信以为真 半信半疑8.李岚同学:你好!我能看出你特别喜欢这本书,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网上购物也得讲究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是把这本书退回,或者另外加钱吧,你觉得呢?【知识点】见解表述;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本义:词本来的意义;引申义:指在本义基础上,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人们的习惯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2)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碰到新词要查字典加以把握。(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的角度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用词特点、语体风格、表达方式与人称视角六个核心维度 ,这些要素共同构建了语言表达的完整分析框架。 6.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信,诚也,从人从言”,是说“信”就是“诚”,“信”这个字是由人字和言字构成的。从这句话里,我们知道,言乃心声,凡人说话要落实才能见得人,故信之本义作“诚”解,即说真话,说实话、诚实。故答案为: 语言真实 。7.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碰到新词要查字典加以把握。写出两个含“信”字的成语即可。如:“信守承诺、信誓旦旦”等。信守承诺:意思是遵守并执行自己所做的承诺。信誓旦旦:指发誓发得极为诚恳可信。有时含有实际上不可信、做不到的意味。故答案为: 示例:信以为真 半信半疑 。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向其说明网上购物也需要讲求诚信,最后提出希望他退回书或是加钱。语意要清晰,语气要委婉,便于对方接受。示例:李岚同学,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当我们收到错误的商品时,应该秉持诚信的原则,要么把书退回,要么补上差价。如果因为一时的喜爱而违背诚信,那可能会在未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失去了做人的诚信,你说对吗 故答案为:李岚同学:你好!我能看出你特别喜欢这本书,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网上购物也得讲究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是把这本书退回,或者另外加钱吧,你觉得呢?【答案】9.C10.(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还记得这名目”。【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答此类题型,学生应回到诗歌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表述有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由前文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而非“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故答案为:C。10.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全诗最能概括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愁”。尾联中,“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一词写出了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联系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可知,这样的景象使人怀古伤今,暗含物是人非之感。此时江面雾霭沉沉,遥想”乡关”,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愁。全诗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作者缠绵的乡愁。鲁迅“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的情感抒发有一定共通性,两者都表现了日暮时分徘徊于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诗人在他乡遥望家乡的迷茫和惆怅,而鲁迅记住“日暮里”这个地名,或许正因它无意间唤起了自己作为异乡人的孤单与乡愁,这种推测符合情感共鸣的逻辑。故答案为:(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还记得这名目”。【答案】11.回声;消失;快;如果不是12.(1)我曾来回走过十来次,(但)正好可以看清这些远峰也不过两次罢了。(2)这两座山,是楚国西部的边塞。1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4.通过猿猴不能上去游乐,从侧面衬托出沿江两岸石壁的陡峭。【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通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参考译文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袁山松说:江北山岭大都互相连接,登山遥望江南群山,层层叠叠,多达数十或上百重,都不知道山名;高的上千丈,山形千奇百怪,山势也迥异寻常。如果不是烟散雨收的好天气,是分辨不出这样的远山的。我曾往来行走过十来次,但看清这些远峰,也不过两次罢了。江水又往东流经白鹿岩。沿江有峻峭的石壁,高达百余丈,连猿猴也不能上去嬉游,但有一头白鹿竟乘岩而上,登上险峻的高崖。所以世人把此岩称为白鹿岩。江水继续往东流过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闭下开,暗通山南,北边有座虎牙形的石门,石壁呈赫红色,间有白色的花纹,形状像牙齿,都是以事物形象命名。这两座山,是楚国西部的边塞。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响:回声。(2)句意: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绝:消失。(3)句意: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疾:快。(4)句意:如果不是烟散雨收的好天气。自非:如果不是。故答案为:(1)回声;(2)消失;(3)快;(4)如果不是。12.本题关键字词:(1)尝:曾经。许:表约数。再:两次。(2)西塞:西部的边塞。故答案为:(1)我曾来回走过十来次,(但)正好可以看清这些远峰也不过两次罢了;(2)这两座山,是楚国西部的边塞。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划线句翻译:袁山松说:江北山岭大都互相连接,登山遥望江南群山,层层叠叠,多达数十或上百重。而《三峡》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意为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和划线句意思相似。故答案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可知,沿江有峻峭的石壁,高达百余丈,连猿猴也不能上去嬉游。通过猿猴不能上去游乐,从侧面写出沿江两岸石壁的高峻陡峭。故答案为:通过猿猴不能上去游乐,从侧面衬托出沿江两岸石壁的陡峭。【答案】15.初闻年画;兴味盎然(或“梦想生根”);潜心制画;心感落寞16.示例一:甲句以“含苞的睡莲一下子绽放”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张阔内心潜藏的对年画的兴趣一下子被唤醒的情状,这也是张阔此后投身于北京木版年画制作的原因。示例二:乙句使用排比,写出了阔爷工作室里展出的年画作品刻工精美,艺术水平高超;同时,也表现出张阔年画作品创作题材丰富,与时俱进。17.示例:①采访结束后作者在冬阳柔顺的抚摸下感到“舒服极了”,是欣慰于北京木版年画有像阔爷这样的人在坚守与传承;②而结尾处的疑问“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又表达出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现状的隐忧。【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散文;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对于文章信息提取类题型,我们需要先通读原文,根据语言标志标记重要信息,整体感知原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再仔细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意图,从而快速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最后,通过仔细比较和取舍,写出正确的答案。(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3)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此题其实也是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根据第③段“张阔第一次听闻'年画,是在1974年前后”,第④段“张阔听得津津有味,年画就这样在一个少年心里扎下了根儿,可真正发芽开花,却是30年后的事情了”,第一、二空概括为:初闻年画、梦想生根;根据第 段“2008年,阔爷雇了个人看饭馆,自己在门头沟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开始正式做年画”,第三空概括为:潜心制画;结合第 段“阔爷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落寞。他也曾考虑收徒的事情,但是并不容易”,第四空概括为:心感落寞。故答案为:初闻年画;兴味盎然(或“梦想生根”);潜心制画;心感落寞。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甲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年画”比作“睡莲”,生动形象地写出张阔时隔三十年后,张阔看到年画,一下子唤醒了他内心潜藏的对年画的兴趣,这也是张阔此后投身于北京木版年画制作的原因。乙句,使用排比,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增强了语言气势,写出了阔爷工作室里展出的年画作品刻工精美、创作题材丰富,与时俱进,表现了他艺术水平高超,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故答案为:示例一:甲句以“含苞的睡莲一下子绽放”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张阔内心潜藏的对年画的兴趣一下子被唤醒的情状,这也是张阔此后投身于北京木版年画制作的原因。示例二:乙句使用排比,写出了阔爷工作室里展出的年画作品刻工精美,艺术水平高超;同时,也表现出张阔年画作品创作题材丰富,与时俱进。17.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文末写“采访结束,跟阔爷挥手作别,迈出小院,冬阳柔顺地抚摸着屋宇和巷道,舒服极了”,作者之所以“舒服极了”,是因为北京木版年画有了像阔爷这样的人在坚守传承这种手艺,作者感到高兴欣慰;而结尾处的疑问“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反问句的运用,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也表达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现状的忧虑。故答案为:示例:①采访结束后作者在冬阳柔顺的抚摸下感到“舒服极了”,是欣慰于北京木版年画有像阔爷这样的人在坚守与传承;②而结尾处的疑问“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又表达出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现状的隐忧。【答案】18.点明写作对象木棉;交代时间是早春,“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题目简明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9.花形硕大,花瓣厚实,开得热烈,花蕊粗壮有力,有阳刚之美;树的姿态雄奇,高大挺拔,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分外耀眼,映红城市。20.木棉早春绽放,赤红的花,让人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木棉散于校园各处,每天站在那里等我,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木棉花落下来时直了当,触地有声,让我感动;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激励我积极前进。21.无论是人,亦或是草木,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那么庄重严肃,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珍爱生活,抓紧时间,认真度过每一天。【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作用,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提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等。(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做题的关键是一定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再者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关键句子的方法如下:①抓句子主干理解。句子一般由“谁”和“做什么”构成,有些句子比较长,好像一棵大树,有很多树杈和树枝,阅读这样的句子要学会抓住主干-明确这句话主要说什么,然后再想想“主干”以外的在讲的什么,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这样比较容易把句子读懂。②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关键词语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词义的词语只有几个,这就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或重点词语,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整个句子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理解文章的前后意思,有一些答案可能会在文章的前后句子中。(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拓展。本题其实也是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1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题目,简洁新颖,吸引读者;“早春”交代了时间,“木棉红”究竟有什么特殊含义,让人思索,交代了写作对象;“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和对木棉的喜爱,火红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文章又是以木棉花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第①—④段介绍了木棉的形象气质,把木棉花当作认识多年的好朋友;⑤—⑦段写木棉花开花、花落、结果的样子;第⑧段由木棉花又想到炽热的希望、奋进的生命和积极前行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答案为:点明写作对象木棉;交代时间是早春,“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题目简明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本题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区间第②③段。阅读选段,找到能够表达木棉形象气质的句子提炼概括。第②段由“其形硕大”可知,木棉花的外形硕大;由“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可知,木棉花的花瓣厚实,花蕊粗壮有力;由“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可知,木棉花的花像一个男子汉,有阳刚之美;由“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可知,木棉树姿态雄奇,高大平展,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第③段由“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可知,木棉树花开得热烈,灿烂;由“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可知,木棉花花开得耀眼,映红整座城市。故答案为:花形硕大,花瓣厚实,开得热烈,花蕊粗壮有力,有阳刚之美;树的姿态雄奇,高大挺拔,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分外耀眼,映红城市。20.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从描写木棉花开得热情似火,让人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进;根据第①段“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可知,赤红的花瓣能够燃起心中对生活的期望、热情;根据第⑤段“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抬头往上看,树干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可知,木棉花生活在我身边,每天都站在那里等我,像我的老朋友,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根据第⑥段“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可知,木棉花的生命力旺盛,一边落下又一边开花,给人以生命的力量;根据第⑦段“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可知,花给了整个生命希望和前进的力量,积极奋进。故答案为:木棉早春绽放,赤红的花,让人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木棉散于校园各处,每天站在那里等我,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木棉花落下来时直了当,触地有声,让我感动;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激励我积极前进。2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拓展。阅读全文,根据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描写木棉花开花落,给人感受的句子分析。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由木棉的花开花落一生想到人生一世。“庄严”的含义是庄重,严肃。结合作者仔细打量木棉花,文中描写了木棉从花开到花落的整个过程,早春时节,木棉“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木棉花“其形硕大,花瓣厚实”“形姿伟岸,英武不凡”,有一种阳刚之美。木棉花形象气质像极了人。木棉的树干直指蓝天,让人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充满力量”,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木棉花开花落,草木一秋,如同人生一世,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由出生的稚气到成长的热烈,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那么庄重严肃,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庄重、严肃、认真,毫不敷衍苟且地对待生活,珍爱生活,抓紧时间,认真度过每一天。故答案为:无论是人,亦或是草木,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那么庄重严肃,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珍爱生活,抓紧时间,认真度过每一天。22.【答案】《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人物形象:①爱护部下;②同甘共苦,平等待人。【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根据“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乒乓球打得很好”“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可知,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从“全军统帅”可知,A指的是朱德。由“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知,朱德和士兵们能同甘共苦,平等待人;“在长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可知,朱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人物形象:①爱护部下;②同甘共苦,平等待人。【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23.【答案】范文:我眼中的月亮月亮离地球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改变,但它在我眼中,却愈行愈远。童年时,月亮曾离我是那样近。那时,我住在祖父的院子里,矮院墙围起一棵老桂树,树尖衔着枚圆月亮。圆月里,还有婆娑的桂影轻轻摇曳。祖父总是知道关于月亮的许多事,他常与我讲,嫦娥为了保护神药是如何飞上天宫的,桂树又是怎样被砍了千年而不倒的。见我脸上有惊异的神色,他的神采便更加飞扬,眉毛都似乎要飞上天了。他也会和我说些“用手指着月亮,半夜会被咬耳朵”之类吓小孩的话。见我被吓得只敢用余光瞥月亮时,他又毫不掩饰地大笑起来,脸上有着几分与年龄不大相符的调皮神情。夜空中,总有那么一颗星星紧挨着月亮,就像是我粘着祖父一般。我常想,我一定要一直依偎在祖父身旁,看着他额上如老桂树年轮一般的痕迹,一点一点变深……那时月亮离我多近啊!近到仿佛可以望见月宫中的琼楼玉宇,看清那棵怎样也砍不倒的老桂树,洒落了一地的桂花。月亮似乎伸手就可以触到,那么凉、那么滑,又被露水打湿,一不小心,就从手中溜走了。院里,留着满院清香,一地金黄的桂花。上学时,夜中不寐,我常推窗起坐。城市里的楼房高,月亮也变高了。祖父此时也该望着月亮吧。记得与祖父分别时,他同往常一般笑意吟吟,只留一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啊!我定睛望着,视线渐渐模糊,朦胧间,看见月中有个清影正自起舞,如惊鸿,似飞练。待想看真些,夜却深了。月亮悄然西沉,只留下冰冷的香气,似缥缈的桂花香。看来今后,是再也见不到嫦娥了呢。再后来,祖父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宁愿说他消失了,仿佛这样,他就不会渐渐淡出我的生活,直至找不到半点踪迹。回到从前那个院里,我望着空中的月亮,倏然发现,月亮如今那样远,如冰轮,似玉盘,灿烂华严,不容亲近。从前触手可及的月亮,如今再不复寻。空挂于黑夜中的,是我永不能望、不能及的广寒梦境。成长是多变的,也许今天还在泥土的温床里,明天就要接受风雨的洗礼。就像是在漫起迷雾的森林里,即使孤独、无助,仍要硬着头皮向前走。我们总要学会如何守着内心的温暖,去笑对外面的世界。就犹如开垦一片满是芒刺的麦田,双手难免会被刺痛,但芒刺除尽后,田野上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管前路有多崎岖,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就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眼中的月亮已然越行越远,但我明白它与祖父的意思——向前走,别回头!【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一、审题立意。“我眼中的”一词说明此文应该写生活中自己观察和发现的美好、新鲜、有趣的事情,并写出事物的独特之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我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亲人朋友、我眼中的名人名著、我眼中的山河景物、我眼中的乡情民风、我眼中的时光、我眼中的幸福、我眼中的秋天、我眼中的诸葛亮……“我眼中的”,那么“我”的身份自然是个体真实的你。“眼中的”,表明所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或者是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包括想像来的。以写自己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表现他们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通过写事来写自己的感受、感悟;也可以侧重写自己身边的情和爱,特别是亲情、友情;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色,比如写自己家乡或学校四季的景色变化,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生活的观察、感受、思考和感悟。可以写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自己所崇拜的名人;也可以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诸如海洋、海军、春天、风光等等;还可以写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礼貌、文明、精神等等。此文应紧扣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首先写清楚明白什么,然后重点写为什么明白,要写出真情实感。二、构思选材,这类作文最好以朴实的文字加以表现,从小事中反映大情感,大道理,写出事件的回环曲折,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更容易出彩。【点评】这篇文章以月亮为意象纽带,巧妙串联起祖孙情深的记忆与成长感悟。空间意象,从"树尖衔月"到"高楼望月"再到"广寒梦境",完成物理距离到心理距离的转化。时间意象,桂树年轮("额上如老桂树年轮一般的痕迹")与月相变化形成生命周期的隐喻。嗅觉意象,桂花香气的虚实转换("满地清香"→"缥缈的桂花香")暗示记忆的渐变过程。采用"月亮视距"作为叙事线索(近→远→不可及),比线性时间叙事更具张力。将神话元素现实化处理(嫦娥起舞的"清影"与祖父的"调皮神情"形成互文)。1 / 1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一、第一部分(23分)(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语段,按要求答题。开学以来,语文学习的内容丰富多彩。《消息二则》高屋建瓴,气势磅bó ,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藤野先生》向我们讲述了那个特殊的年代里感人至深而又发人深省的往事;那清幽秀丽,雄奇险拔的《三峡》风光,令人不禁想做一次三峡之旅;《与朱元思书》以简练juàn 永的笔墨,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大自然画卷,难道不令我们向往吗?1.给这段文字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①高屋建瓴 ②瑰宝 2.根据这段文字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①气势磅bó ②juàn永 【答案】1.líng;guī2.礴;隽【知识点】形近字字音;音形相近字字形辨析【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字音。作答此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的日常积累判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是否正确。遇到记忆模糊、不确定的字词,可以采用排除法排除选项,得出正确答案。(2)本题考查字形。做这类题,就得注意平时积累容易读错的字和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平时的学习中也要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同时还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识记。1.本题考查字音。“高屋建瓴”中的“瓴”用读作“líng”,在高高的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来,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当。在现代汉语中,它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瑰宝”中的“瑰”应读作“guī”,特别珍贵的东西。故答案为:líng;guī。2.本题考查汉字的字形。“气势磅礴bó“应写作”气势磅礴“,形容气势极其雄伟壮大;”juàn永“应写作”隽永“,(言语、诗文)意味深长。故答案为: 礴 ;隽。3.(2024八上·东光期中)按要求填写相应语句。(1)《记承天寺夜游》中以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的句子是: ,水中藻、荇交横, 。(2)李白在《渡荆门送别》一诗中,化静为动,表现雄浑开阔的意境的诗句是: , 。(3)《庭中有奇树》中抒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的愁苦的语句是: , 。【答案】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知识点】一般性默写;理解性默写【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古诗文默写。答好本题要考熟练地背诵积累,还要注意字形不出现错别字,一些经典名句要深刻理解。做好本题关键平时要扎实积累课本中出现的重点诗文名篇。注意“盖、荒、馨、袖、致”的写法。故答案为:(1)庭下如积水空明;盖竹柏影也;(2)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3)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名句的识记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我们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好积累,根据提示语句写出相应的句子,尤其要注意不能出现错别字。4.(2024八上·东光期中)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贯彻落实中央文化润疆精神,就要努力创作展现兵团精神的更多新时代文艺作品。B.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在同疫病斗争中能次次转危为安,靠的就是中医药,同时产生了《伤寒杂病论》《温病条辨》《温热论》等经典著作。C.劳动教育最本质的问题不在于是否学会了加工零件技能,而是能建立劳动价值观。D.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中国不仅做好自身防控,还研制疫苗为世界防疫发挥了重要贡献。【答案】B【知识点】语序不当;搭配不当;前后不一致【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和修改。A.有误,语序不当,把“展现兵团精神”和“更多”位置互换;B.正确;C.有误,两面对一面,去掉“是否”或把“能”改为“能否”;D.有误,搭配不当,“发挥”改成“做出”;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能力。辨析病句,一般来说,一看语法通不通,二看意思对不对,三看修辞妥不妥。要想快速而准确地辨析病句,除了平时多阅读,增强语感外,还应该掌握一定的方法,如语感审读法、枝干梳理法、逻辑分析法。5.(2024八上·东光期中)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②在古诗词和其他文学作品中,类似的例子俯拾即是。③“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写出了若耶溪的幽深,产生了动中见静的美学效果。④对于宁静,古人就有一份追寻。⑤“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描摹出天地间万籁俱寂的纯净景象,折射着“渔翁”一尘不染的心境。⑥它是人们生活的必需品,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滋味、独特的享受。A.⑥①④③⑤② B.④③⑤②①⑥C.①⑥④②⑤③ D.④⑤③②⑥①【答案】B【知识点】句子排序【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句子排序能力。阅读文本内容可知,本文段论述是对“宁静”的追求。句④为由古人追寻宁静引出阐述,是首句;接着句③和句⑤则引用具体的诗句,从“若耶溪”到“天地间”,说明古人是如何追寻“宁静”的;由句②“类似的例子”可知,内容上承接③⑤句,又引出了句①的“宁静,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我们的生活”;句⑥紧承句①,表达对“宁静”的感受。据此,正确的排序为:④③⑤②①⑥。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衔接和排序。解答此题,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2024八上·东光期中)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传统美德薪火相传。“信”文化意蕴丰厚,深入人心。请你参与“走进传统文化,传承‘信’之美德”主题实践活动。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任务。6.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信,诚也,从人从言。”由此推测。“信”字的本义是: 。7.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今天依然有强大的生命力。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两个含“信”字的成语。8.李岚同学网购一本书(68.7元),网站给他寄来了精装版(207元)的,他爱不释手,不想把书退回,也不想多加钱。请你引用与“诚信”有关的名言,劝劝他。【答案】6.语言真实7.示例:信以为真 半信半疑8.李岚同学:你好!我能看出你特别喜欢这本书,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网上购物也得讲究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是把这本书退回,或者另外加钱吧,你觉得呢?【知识点】见解表述;词语在语境下的含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本义:词本来的意义;引申义:指在本义基础上,沿着它的特点所决定的方向,按人们的习惯发展、派生出来的意义。(2)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碰到新词要查字典加以把握。(3)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语言表达的角度主要包括修辞手法、句式结构、用词特点、语体风格、表达方式与人称视角六个核心维度 ,这些要素共同构建了语言表达的完整分析框架。 6.本题考查正确理解词语。“信,诚也,从人从言”,是说“信”就是“诚”,“信”这个字是由人字和言字构成的。从这句话里,我们知道,言乃心声,凡人说话要落实才能见得人,故信之本义作“诚”解,即说真话,说实话、诚实。故答案为: 语言真实 。7.本题考查词语积累。在课外阅读中碰到新词要查字典加以把握。写出两个含“信”字的成语即可。如:“信守承诺、信誓旦旦”等。信守承诺:意思是遵守并执行自己所做的承诺。信誓旦旦:指发誓发得极为诚恳可信。有时含有实际上不可信、做不到的意味。故答案为: 示例:信以为真 半信半疑 。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开放类试题,言之成理即可。作答本题时,先是称呼和问候语,然后向其说明网上购物也需要讲求诚信,最后提出希望他退回书或是加钱。语意要清晰,语气要委婉,便于对方接受。示例:李岚同学,古人云“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做人的根本,当我们收到错误的商品时,应该秉持诚信的原则,要么把书退回,要么补上差价。如果因为一时的喜爱而违背诚信,那可能会在未来给自己带来更多的麻烦。我们不能因为眼前的一点小利而失去了做人的诚信,你说对吗 故答案为:李岚同学:你好!我能看出你特别喜欢这本书,看了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收获。但是网上购物也得讲究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还是把这本书退回,或者另外加钱吧,你觉得呢?二、第二部分(47分)(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黄鹤楼崔颢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9.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两联充满虚实结合的意境美,烘托黄鹤楼高耸的雄姿。B.诗句中多处运用叠音词,使诗作富于清朗和谐的音乐美。C.颈联描绘了登楼远望的景物,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D.诗作以“愁”字收篇,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伤感之情。10.《藤野先生》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有人推测鲁迅“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抒发的情感有关,你认为这种推测合理吗?请说明你的理由。【答案】9.C10.(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还记得这名目”。【知识点】把握古诗词曲的内容;古诗词曲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作答此类题型,学生应回到诗歌中去,结合诗句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做此题要注意体会诗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要靠细细揣摩,慢慢体会。通过朗读、感悟,才能体会到。(2)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要在理解诗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诗歌的写作背景、诗歌的意象来确定诗文的感情基调,从诗歌所表现的意境中去体会作者的情感。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ABD.正确;C.有误,“……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表述有误,颈联“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意思是: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由前文写虚幻的传说转为实写眼前的所见景物,晴空里,隔水相望的汉阳城清晰可见的树木,鹦鹉洲上长势茂盛的芳草,描绘了一个空明、悠远的画面,为引发诗人的乡愁设置了铺垫;而非“描绘了一个凄切、伤感的画面”。故答案为:C。10.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感情。尾联“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的意思是: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全诗最能概括诗人情感的一个字是“愁”。尾联中,“烟”字能表现出一种朦胧、弥漫、飘忽的景象。“烟波”一词写出了水波渺茫、暮霭沉沉的景象,与“日暮”一同构成一幅灰暗的背景。联系首联“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只留下空荡荡的黄鹤楼)”可知,这样的景象使人怀古伤今,暗含物是人非之感。此时江面雾霭沉沉,遥想”乡关”,虚实相映,情景交融,烘托出诗人的思乡之愁。全诗以一“愁”收篇,准确地表达了日暮时分诗人登临黄鹤楼的心情,同时又和开篇的暗喻相照应,以起伏辗转的文笔表现出作者缠绵的乡愁。鲁迅“从东京出发,不久便到一处驿站,写道:日暮里。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与本诗尾联的情感抒发有一定共通性,两者都表现了日暮时分徘徊于异乡的孤独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黄鹤楼》中“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表达诗人在他乡遥望家乡的迷茫和惆怅,而鲁迅记住“日暮里”这个地名,或许正因它无意间唤起了自己作为异乡人的孤单与乡愁,这种推测符合情感共鸣的逻辑。故答案为:(示例)合理。“日暮”时分万物思归,而诗人漂泊在外,产生了无限乡思。求学途中的鲁迅见到供人住宿的驿站名为“日暮里”,很可能联想到“日暮乡关何处是”,生发了对家国的思念,所以“还记得这名目”。(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猿)犹鸣至清,山谷传响,泠泠①不绝。所谓三峡,此其一也。山松②言:常闻峡中水疾,书记③及口传,悉以临惧相戒,曾无称有山水之美也。袁山松言江北多连山,登之望江南诸山,数十百重④,莫识其名,高者千仞⑤,多奇形异势,自非烟寨雨霁⑥,不辨见此远山矣。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⑦见远峰耳。江水又东径⑧白鹿岩。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⑨。有一白鹿,陵峭登崖,乘岩而上,故世名此岩为白鹿岩。江水又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⑩下开,暗彻 山南,有门像虎牙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 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节选自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江水》,有删改)【注释】①泠泠:拟声词,形容声音清脆。②山松:东晋时期大臣、文学家袁山松。③记:记载,记述。④数十重:这里指山层层叠叠的样子。⑤仞:七尺或八尺为一仞。⑥烟寨雨霁:指烟散雨收的好天气。⑦再:两次。⑧径:经过。⑨游:这里指游乐。⑩合:闭。 彻:通、达。 文:花纹。1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1)山谷传响 (2)泠泠不绝 (3)常闻峡中水疾 (4)自非烟寨雨霁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尝往返十许过,正可再见远峰耳。(2)此二山,楚之西塞也。13.选文中画线句子会让你联想到《三峡》中的哪两句?14.本文意在写出江北山岭的层层叠叠、陡峭险峻,却为何写到了猿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案】11.回声;消失;快;如果不是12.(1)我曾来回走过十来次,(但)正好可以看清这些远峰也不过两次罢了。(2)这两座山,是楚国西部的边塞。13.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4.通过猿猴不能上去游乐,从侧面衬托出沿江两岸石壁的陡峭。【知识点】分析文言文的写作特色;文言文翻译;一词多义;常用文言实词【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通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2)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时,要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还要抓住关键字词。(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解题方法:①引用原文句子回答;②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③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 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常用的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以小见大、开宗明义、卒章显志、托物言志(即象征)、寓事于理、情景交融、夹叙夹议……)。参考译文猿猴鸣叫的声音非常清厉凄婉,在山谷间回响着,清越不绝。(人们)所称的“三峡”,这就是其中之一。袁山松说:“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书本记载以及口头传说,都用登临此境令人恐惧相劝告,不曾有人称赞山水的美丽。袁山松说:江北山岭大都互相连接,登山遥望江南群山,层层叠叠,多达数十或上百重,都不知道山名;高的上千丈,山形千奇百怪,山势也迥异寻常。如果不是烟散雨收的好天气,是分辨不出这样的远山的。我曾往来行走过十来次,但看清这些远峰,也不过两次罢了。江水又往东流经白鹿岩。沿江有峻峭的石壁,高达百余丈,连猿猴也不能上去嬉游,但有一头白鹿竟乘岩而上,登上险峻的高崖。所以世人把此岩称为白鹿岩。江水继续往东流过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闭下开,暗通山南,北边有座虎牙形的石门,石壁呈赫红色,间有白色的花纹,形状像牙齿,都是以事物形象命名。这两座山,是楚国西部的边塞。11.本题考查文言实词。(1)句意: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响:回声。(2)句意:清脆的声音传送不绝。绝:消失。(3)句意:常常听说峡中的水流很快。疾:快。(4)句意:如果不是烟散雨收的好天气。自非:如果不是。故答案为:(1)回声;(2)消失;(3)快;(4)如果不是。12.本题关键字词:(1)尝:曾经。许:表约数。再:两次。(2)西塞:西部的边塞。故答案为:(1)我曾来回走过十来次,(但)正好可以看清这些远峰也不过两次罢了;(2)这两座山,是楚国西部的边塞。13.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划线句翻译:袁山松说:江北山岭大都互相连接,登山遥望江南群山,层层叠叠,多达数十或上百重。而《三峡》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意为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和划线句意思相似。故答案为:两岸连山,略无阙处。14.本题考查写作手法。根据“沿江有峻壁百余丈,猿所不能游”可知,沿江有峻峭的石壁,高达百余丈,连猿猴也不能上去嬉游。通过猿猴不能上去游乐,从侧面写出沿江两岸石壁的高峻陡峭。故答案为:通过猿猴不能上去游乐,从侧面衬托出沿江两岸石壁的陡峭。(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阔爷”的木版年画》,完成下面小题。“阔爷”的木版年画①张阔,人称“阔爷”,北京木版年画代表性传承人。②常过前门外的一条商业街,来到杨梅竹斜街上的一间平房,就到了老张的工作室。老张沏上了一杯茶水,和我起了他与北京木版年画的情缘。③张阔第一次听闻“年画”是在1974年前后。还在上初中的张挤在大杂院里,家里连条像样的板凳都没有。几个发小儿就合计着自己动手做。街坊大爷见这帮十二三岁的少年笨拙地做着木工活儿,调侃道:“嘿,小子,跟谁学的?一看就知道你们不会干。”小子们虚心向大爷请教,大爷认真起来,把这活儿的工序娓娓道来…彼此熟络了,就老有得聊。大爷说起了木匠行当里的传承、门派,还特别提到了木版年画。④“年画是什么?”张阔追问。大爷顺势指着墙上的一张画说,把它全刻出来,搁在桌上刷上颜色,再往上铺一张纸,使“趟子”前后一印就行了,这就是做年画。咱北京也有自己的年画。张阔听得津津有味,年画就这样在一个少年心里扎下了根儿,可真正发芽开花,却是30年后的事情了。⑤2003年前后,张阔已是一位饭馆老板。一位做泥塑的朋友约他出门转转。大半个月下来,看的都是眼民间工艺品相关的东西,其中就有年画。【甲】时隔三十年“年画”这个词儿像一朵含苞的睡莲一下子绽放开来。张阔寻思北京也有年画啊,使问当地的艺人是否知道北京年画,辗转几处得到的答案都是“没听说,不知道。”⑥回京后,张阔找大爷问道:“大爷,我出去了一趟,人家都说咱北京没有年画啊。”大爷回答:“很正常,已经几十年没人做啦!”⑦听见这话,张阔忽然有了一种醍醐灌顶之感,他想“没人做我为什么不能做呢?”他去郊区买了几块梨木板,在珠市口买了一套刻刀,开饭馆的间隙,就窝在屋里刻版。有时候老爷子遛弯儿过来看看,提点他几句。过了些时日,刻完了一张,张阔满脸喜悦地问老爷子:“您看我刻得怎么样?”③老爷子若有所思地回答说:“嗯,印出来吧。”⑨这一印,张阔发现坏了,因为刻得太浅所以根本就印不出模样。他也明白过来,其实老爷子早就知道他刻浅了,当时不点破,是为了让他自己去体验。⑩笔道与笔道宽的地方刻深着点儿,窄的地方刻浅点儿,再大块儿的地方留出一个点儿,这叫撑着,这样纸就不会往下落了……张阔在老爷子的指点下开始反复修改。几天后,张阔把最终的成品拿给老爷子过目。“不错,比我刻得好!”老爷子笑呵呵地说。 2008年,阔爷雇了个人看饭馆,自己在门头沟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开始正式做年画。木版年画制作工序复杂,其中雕刻线版是最见功夫也是最难的工序。“刻版时,根本不敢溜号儿,脑子一溜号儿,手一哆嗦,完了,准刻坏。”刻版的时候,阔爷眼睛始终盯着线条,近乎不敢眨眼,视力都没以前好了。但阔爷自得其乐,只要谈起年画两眼放光,直教人觉得整个屋子瞬间亮堂起来。 聊完往事,阔爷展示起工作室里的年画作品。【乙】“处女作”《钟馗》线条繁复,神韵非凡;民俗画《九九消寒图》朴质典雅,古意十足;“网络图案画”简洁灵动,新颖时尚…… 问阔爷哪幅作品是他的代表作,他脆生生地甩出四个字:“哪个都是!”可不,手心手背都是肉,都是自己的心血。“但我比较得意的就是我刻的二维码。”阔爷说这是老手艺与现代紧密结合的一次尝试,看到雕版刻印二维码的年轻人都很惊讶:“哟,您这刻出来的二维码竟然是真的,还能够扫出来。” 问阔爷做年画挣不挣钱,他笑言:“不指着它挣钱。说到底就是喜欢。守住了咱老北京的年画,我高兴。”阔爷喝了一大口茶水,眼神中流露的是云淡风轻的爽直与从容。 张阔的生命在北京木版年画中得到了最美的绽放。 最后我们该到北京年画的未来。“现在,北京会做这个的据我所知就我一个人了。”阔爷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落寞。他也曾考虑收徒的事情,但是并不容易。 采访结束,跟阔爷挥手作别,迈出小院,冬阳柔顺地抚摸着屋宇和巷道,舒服极了。此时,杨梅竹斜街已是人头攒动,可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取材于王丹枫、张鹏相关文章)15.阅读文章,概括梳理“阔爷”与年画的情缘。(1)少年时代,① ,② 。(2)三十年后,再闻年画,踌躇满志。(3)近十余年,③ ,快乐自得。(4)想及未来,传承不易,④ 。16.请从文中【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根据语境,简要分析其妙处。17.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答案】15.初闻年画;兴味盎然(或“梦想生根”);潜心制画;心感落寞16.示例一:甲句以“含苞的睡莲一下子绽放”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张阔内心潜藏的对年画的兴趣一下子被唤醒的情状,这也是张阔此后投身于北京木版年画制作的原因。示例二:乙句使用排比,写出了阔爷工作室里展出的年画作品刻工精美,艺术水平高超;同时,也表现出张阔年画作品创作题材丰富,与时俱进。17.示例:①采访结束后作者在冬阳柔顺的抚摸下感到“舒服极了”,是欣慰于北京木版年画有像阔爷这样的人在坚守与传承;②而结尾处的疑问“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又表达出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现状的隐忧。【知识点】文章的表达方式和表达技巧;梳理、概括文章情节;散文;分析文段、人物、情节的作用【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对于文章信息提取类题型,我们需要先通读原文,根据语言标志标记重要信息,整体感知原文的主要内容。接着,再仔细审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的意图,从而快速确定筛选信息的范围。最后,通过仔细比较和取舍,写出正确的答案。(2)本题考查句子赏析。赏析句子,首先要找准赏析的切入点(从哪个角度入手),句子赏析可以从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词语运用、句式的结构特点等方面入手,落脚点在于分析句子写了什么内容,表现了怎样的情感或主旨。(3)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此题其实也是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1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梳理与概括。根据第③段“张阔第一次听闻'年画,是在1974年前后”,第④段“张阔听得津津有味,年画就这样在一个少年心里扎下了根儿,可真正发芽开花,却是30年后的事情了”,第一、二空概括为:初闻年画、梦想生根;根据第 段“2008年,阔爷雇了个人看饭馆,自己在门头沟租了一个农家小院,开始正式做年画”,第三空概括为:潜心制画;结合第 段“阔爷说这话的时候有些落寞。他也曾考虑收徒的事情,但是并不容易”,第四空概括为:心感落寞。故答案为:初闻年画;兴味盎然(或“梦想生根”);潜心制画;心感落寞。16.本题考查句子赏析。甲句,运用比喻修辞手法,把“年画”比作“睡莲”,生动形象地写出张阔时隔三十年后,张阔看到年画,一下子唤醒了他内心潜藏的对年画的兴趣,这也是张阔此后投身于北京木版年画制作的原因。乙句,使用排比,三个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在一起,增强了语言气势,写出了阔爷工作室里展出的年画作品刻工精美、创作题材丰富,与时俱进,表现了他艺术水平高超,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故答案为:示例一:甲句以“含苞的睡莲一下子绽放”设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张阔内心潜藏的对年画的兴趣一下子被唤醒的情状,这也是张阔此后投身于北京木版年画制作的原因。示例二:乙句使用排比,写出了阔爷工作室里展出的年画作品刻工精美,艺术水平高超;同时,也表现出张阔年画作品创作题材丰富,与时俱进。17.本题考查对语段的理解。文末写“采访结束,跟阔爷挥手作别,迈出小院,冬阳柔顺地抚摸着屋宇和巷道,舒服极了”,作者之所以“舒服极了”,是因为北京木版年画有了像阔爷这样的人在坚守传承这种手艺,作者感到高兴欣慰;而结尾处的疑问“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反问句的运用,引起人们的深思与反思,也表达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现状的忧虑。故答案为:示例:①采访结束后作者在冬阳柔顺的抚摸下感到“舒服极了”,是欣慰于北京木版年画有像阔爷这样的人在坚守与传承;②而结尾处的疑问“有多少人知道北京唯一的一家年画工作室就隐藏在这里呢”,又表达出作者对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扬现状的隐忧。(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早春木棉红郝俊①早春二月,料峭的寒风一吹,憋得鼓鼓囊囊的木棉花苞就炸开了,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②很多花柔美娇艳,木棉花则不然。其形硕大,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这样形容木棉花,绝不是忽略它的好看,而是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木棉属落叶大乔木,树高大挺拔,十至二十多米不等,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③生活在广州,对木棉自然很熟悉。木棉作为广州市的市花,在城中主干道及高校校园、公园等地均有种植。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尤其是在陵园西路、越秀山、江南大道等种植较为密集的地方,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④我喜欢木棉,不仅因为它的形象气质,也许还有日久生情的缘故,对我来说,它们就是我认识多年的好朋友。⑤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有时候我会和它们近距离打招呼——站在树下,把手掌放在树干上,感觉着树皮的坚硬。抬头往上看,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正值花期,没有树叶遮蔽的树枝更显遒劲,树枝形态各异,像是各自在寻找伸展的空间,然后用力把花朵向高处托举。再看那些花,大如一盏盏红色的酒杯,当其它的花木还在为迎春盛会做准备的时候,木棉早就开始举杯畅饮。⑥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纷纷扬扬地飘落不是木棉花的做派,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整朵花砸到地面仍完好无损。为了看清楚木棉花如何落地,我曾长时间仰着脖子在树下观望,即便如此,也很难捕捉到落下的一瞬,往往是听到“啪”的一声之后,才发现地上又多了一朵。因为树冠太大,花太多,无法锁定具体目标,加之落地速度太快,所以很难看清。不过长时间的等待,偶尔也会有收获,就在眼睛酸乏的时候,突然看到一朵下落的木棉花,带着旋转倏忽坠地,整个下落的轨迹就像一个急促的感叹号,充满力量。⑦有些花木是先长叶再开花,木棉则不然,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花开得早,让木棉有了“嫣然一笑领春风”的得意;花开得火热,让木棉有了“此花若肯夸雄丽,宇内群芳孰敢春”的气势。花期过后,木棉一边吐新叶,一边结果实。等到夏天果实成熟,果壳会自动裂开,露出洁白的棉絮,随风飘散。⑧年少时,很少仔细打量花花草草,认为它们只是为世间添了几许色彩。随着年岁的增长,越发觉得一朵花、一棵草都不可小觑。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18.简要说说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标题有哪些作用?19.品读第②③段,结合相关内容概括木棉在形象气质上的特点。20.结合全文内容的理解及根据第⑧段画线句子的理解,说说木棉给了“我”怎样的精神力量。21.如何理解第⑧段“无论是人生一世,还是草木一秋,都有生命的庄严”这句话?联系生活实际,说说我们应该怎样善待庄严的生命。【答案】18.点明写作对象木棉;交代时间是早春,“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题目简明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9.花形硕大,花瓣厚实,开得热烈,花蕊粗壮有力,有阳刚之美;树的姿态雄奇,高大挺拔,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分外耀眼,映红城市。20.木棉早春绽放,赤红的花,让人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木棉散于校园各处,每天站在那里等我,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木棉花落下来时直了当,触地有声,让我感动;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激励我积极前进。21.无论是人,亦或是草木,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那么庄重严肃,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珍爱生活,抓紧时间,认真度过每一天。【知识点】挖掘、感悟文章主题;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理解文章关键语句意思【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标题的作用一般有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线索作用,奠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提示文章主旨,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背景等。(2)本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做题的关键是一定认真通读所有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再者逐条解答,要带着问题,仔细地阅读有关内容,认真地思考、组织答案。(3)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理解关键句子的方法如下:①抓句子主干理解。句子一般由“谁”和“做什么”构成,有些句子比较长,好像一棵大树,有很多树杈和树枝,阅读这样的句子要学会抓住主干-明确这句话主要说什么,然后再想想“主干”以外的在讲的什么,在句子中起什么作用,这样比较容易把句子读懂。②抓关键词语理解句子。关键词语是在句子中起关键作用的词语,一个句子中的词语很多,但最能表达词义的词语只有几个,这就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或重点词语,理解了关键词语的意思,整个句子理解起来就比较容易了。 ③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理解文章的前后意思,有一些答案可能会在文章的前后句子中。(4)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拓展。本题其实也是对重要句子含义的理解,句子深层含义的把握,应从探究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中心思想来分析。18.本题考查标题的作用。文章以“早春木棉红”为题目,简洁新颖,吸引读者;“早春”交代了时间,“木棉红”究竟有什么特殊含义,让人思索,交代了写作对象;“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和对木棉的喜爱,火红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文章又是以木棉花为线索贯穿全文,文章第①—④段介绍了木棉的形象气质,把木棉花当作认识多年的好朋友;⑤—⑦段写木棉花开花、花落、结果的样子;第⑧段由木棉花又想到炽热的希望、奋进的生命和积极前行的力量,表达了作者对木棉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故答案为:点明写作对象木棉;交代时间是早春,“红”字写出了木棉的颜色,渲染了热烈的气氛;题目简明新颖,吸引读者阅读兴趣。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解答本题根据题干提示确定答题区间第②③段。阅读选段,找到能够表达木棉形象气质的句子提炼概括。第②段由“其形硕大”可知,木棉花的外形硕大;由“花瓣厚实,中间的一束花蕊粗壮有力,深色的蕊头黑如胡茬,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可知,木棉花的花瓣厚实,花蕊粗壮有力;由“观其神色,活脱脱一张血气充沛、胡须浓密的汉子脸”“觉得它有一种十足的阳刚之美”可知,木棉花的花像一个男子汉,有阳刚之美;由“木棉花不仅花开得热烈,树的姿态也颇为雄奇”“这样的个头儿,让木棉总是高过身旁的其它树木,加上分枝平展,更显疏朗开阔,整株树看上去形姿伟岸,英武不凡”可知,木棉树姿态雄奇,高大平展,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第③段由“每到春天,木棉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可知,木棉树花开得热烈,灿烂;由“花开得分外耀眼,有一种要点燃春天的势头,烈焰般的木棉映红了整座城市”可知,木棉花花开得耀眼,映红整座城市。故答案为:花形硕大,花瓣厚实,开得热烈,花蕊粗壮有力,有阳刚之美;树的姿态雄奇,高大挺拔,疏朗开阔,整株树形姿伟岸,英武不凡;盛情绽放,灿若华灯,分外耀眼,映红城市。20.本题考查重点语句的理解。“看到热情似火的木棉,我会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从描写木棉花开得热情似火,让人想到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心中会自然涌动起积极前行的力量,激励我们前进;根据第①段“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谁见了这样的花,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可知,赤红的花瓣能够燃起心中对生活的期望、热情;根据第⑤段“我所工作的学校校园里就有近百株木棉,它们散植于各处。我从办公室到家,途经的路旁,有十来株木棉,我与它们几乎天天见面。每天下班经过时,感觉它们就像站在那里等我”“抬头往上看,树干树干直指蓝天,视觉的延伸,也让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可知,木棉花生活在我身边,每天都站在那里等我,像我的老朋友,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根据第⑥段“木棉花边开边落,边落边开,花开让我欢喜,花落让我感动”“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可知,木棉花的生命力旺盛,一边落下又一边开花,给人以生命的力量;根据第⑦段“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可知,花给了整个生命希望和前进的力量,积极奋进。故答案为:木棉早春绽放,赤红的花,让人心底的热望都会跟着燃烧起来;木棉散于校园各处,每天站在那里等我,让我的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木棉花落下来时直了当,触地有声,让我感动;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炽热的希望和奋进的生命,激励我积极前进。21.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理解和拓展。阅读全文,根据文章主要内容,抓住描写木棉花开花落,给人感受的句子分析。文章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写作,由木棉的花开花落一生想到人生一世。“庄严”的含义是庄重,严肃。结合作者仔细打量木棉花,文中描写了木棉从花开到花落的整个过程,早春时节,木棉“赤红的花瓣火苗一样蹿出,没有叶子的枝干像被点燃了似的”,木棉花“其形硕大,花瓣厚实”“形姿伟岸,英武不凡”,有一种阳刚之美。木棉花形象气质像极了人。木棉的树干直指蓝天,让人内心获得一种超拔的力量。“木棉花落下来时直截了当,触地有声”“充满力量”,木棉花开时无叶,花落尽方生叶。木棉花开花落,草木一秋,如同人生一世,人的生命也是如此,由出生的稚气到成长的热烈,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那么庄重严肃,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庄重、严肃、认真,毫不敷衍苟且地对待生活,珍爱生活,抓紧时间,认真度过每一天。故答案为:无论是人,亦或是草木,任何生物都有自己的一生,长短不一,生命的每个阶段都是那么庄重严肃,人活一百年是一生,草活一年也是一世;但都应尊重生命珍爱生活,抓紧时间,认真度过每一天。22.(2024八上·东光期中)A 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早期常常赤脚走路,整整一个冬天以南瓜充饥,另外一个冬天则以牦牛肉当饭,从来不叫苦,很少生病。他们说,他喜欢在营地里转,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他乒乓球打得很好,篮球打个“不厌”,军队里任何一个战士都可以直接向总司令告状——而且也常常这样做。A 向弟兄们讲话往往脱下他的帽子。在长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本段文字选自《_________》,选文中的A指的是_________。请结合选文内容分析A这一人物形象。【答案】《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人物形象:①爱护部下;②同甘共苦,平等待人。【知识点】作家作品;作品的人物形象;《红星照耀中国》【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名著知识。根据“爱护他的部下是天下闻名的。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乒乓球打得很好”“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可知,本段文字选自《红星照耀中国》,从“全军统帅”可知,A指的是朱德。由“自从担任全军统帅以后,他的生活和穿着都跟普通士兵一样,同甘共苦”“同弟兄们坐在一起,讲故事,同他们一起打球”可知,朱德和士兵们能同甘共苦,平等待人;“在长途中,他把马让给走累了的同志骑,自己却大部分步行,似乎不知疲倦”可知,朱德爱护部下,平易近人。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红星照耀中国》 朱德 人物形象:①爱护部下;②同甘共苦,平等待人。【点评】本题考查名著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名著考查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多,既有文学文化常识也有作品主题、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写作特色类,还有对作品的品读、分析等。解答这类题,要对名著的精彩内容,经典情节以及人物形象牢记,这样可以轻松解答。三、第三部分(50分)23.(2024八上·东光期中)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感谢上苍,给我们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因为它,我们看到母爱如涓涓细流,父爱如伟岸高山;因为它,我感受到家乡的淳朴美丽,四季的如诗如画;因为它,我领略诗词歌赋的典雅,风流人物的潇洒……请以“我眼中的 ”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1)把题目补充完整;(2)自选文体;(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答案】范文:我眼中的月亮月亮离地球的距离其实并没有改变,但它在我眼中,却愈行愈远。童年时,月亮曾离我是那样近。那时,我住在祖父的院子里,矮院墙围起一棵老桂树,树尖衔着枚圆月亮。圆月里,还有婆娑的桂影轻轻摇曳。祖父总是知道关于月亮的许多事,他常与我讲,嫦娥为了保护神药是如何飞上天宫的,桂树又是怎样被砍了千年而不倒的。见我脸上有惊异的神色,他的神采便更加飞扬,眉毛都似乎要飞上天了。他也会和我说些“用手指着月亮,半夜会被咬耳朵”之类吓小孩的话。见我被吓得只敢用余光瞥月亮时,他又毫不掩饰地大笑起来,脸上有着几分与年龄不大相符的调皮神情。夜空中,总有那么一颗星星紧挨着月亮,就像是我粘着祖父一般。我常想,我一定要一直依偎在祖父身旁,看着他额上如老桂树年轮一般的痕迹,一点一点变深……那时月亮离我多近啊!近到仿佛可以望见月宫中的琼楼玉宇,看清那棵怎样也砍不倒的老桂树,洒落了一地的桂花。月亮似乎伸手就可以触到,那么凉、那么滑,又被露水打湿,一不小心,就从手中溜走了。院里,留着满院清香,一地金黄的桂花。上学时,夜中不寐,我常推窗起坐。城市里的楼房高,月亮也变高了。祖父此时也该望着月亮吧。记得与祖父分别时,他同往常一般笑意吟吟,只留一句: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坚持啊!我定睛望着,视线渐渐模糊,朦胧间,看见月中有个清影正自起舞,如惊鸿,似飞练。待想看真些,夜却深了。月亮悄然西沉,只留下冰冷的香气,似缥缈的桂花香。看来今后,是再也见不到嫦娥了呢。再后来,祖父就无声无息地消失了。我宁愿说他消失了,仿佛这样,他就不会渐渐淡出我的生活,直至找不到半点踪迹。回到从前那个院里,我望着空中的月亮,倏然发现,月亮如今那样远,如冰轮,似玉盘,灿烂华严,不容亲近。从前触手可及的月亮,如今再不复寻。空挂于黑夜中的,是我永不能望、不能及的广寒梦境。成长是多变的,也许今天还在泥土的温床里,明天就要接受风雨的洗礼。就像是在漫起迷雾的森林里,即使孤独、无助,仍要硬着头皮向前走。我们总要学会如何守着内心的温暖,去笑对外面的世界。就犹如开垦一片满是芒刺的麦田,双手难免会被刺痛,但芒刺除尽后,田野上呈现的又是另一番景象。不管前路有多崎岖,只要走的方向正确,就比站在原地更接近幸福。眼中的月亮已然越行越远,但我明白它与祖父的意思——向前走,别回头!【知识点】记叙文;半命题作文【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半命题作文的写作能力。一、审题立意。“我眼中的”一词说明此文应该写生活中自己观察和发现的美好、新鲜、有趣的事情,并写出事物的独特之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如:我眼中的世界、我眼中的亲人朋友、我眼中的名人名著、我眼中的山河景物、我眼中的乡情民风、我眼中的时光、我眼中的幸福、我眼中的秋天、我眼中的诸葛亮……“我眼中的”,那么“我”的身份自然是个体真实的你。“眼中的”,表明所写的内容是自己亲眼所见的,或者是自己通过其他途径得来的,包括想像来的。以写自己身边的亲人、同学、朋友,表现他们的思想、品质、性格、特点等;可以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通过写事来写自己的感受、感悟;也可以侧重写自己身边的情和爱,特别是亲情、友情;也可以写自己身边的景色,比如写自己家乡或学校四季的景色变化,通过写景来表现自己对自然、生活的观察、感受、思考和感悟。可以写军事家、科学家、艺术家等自己所崇拜的名人;也可以写自然界的万事万物,诸如海洋、海军、春天、风光等等;还可以写一些抽象的事物,如礼貌、文明、精神等等。此文应紧扣个人独特的体验和感受,首先写清楚明白什么,然后重点写为什么明白,要写出真情实感。二、构思选材,这类作文最好以朴实的文字加以表现,从小事中反映大情感,大道理,写出事件的回环曲折,情感色彩饱满,让触动自己的那份情感也触动读者。在写法上,最好使用以小见大的写法、细节描写的方法等突出主题;在表达方式上,应该以叙述为主,合理运用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使文章的主旨得以升华。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抒情散文等,写记叙文更容易出彩。【点评】这篇文章以月亮为意象纽带,巧妙串联起祖孙情深的记忆与成长感悟。空间意象,从"树尖衔月"到"高楼望月"再到"广寒梦境",完成物理距离到心理距离的转化。时间意象,桂树年轮("额上如老桂树年轮一般的痕迹")与月相变化形成生命周期的隐喻。嗅觉意象,桂花香气的虚实转换("满地清香"→"缥缈的桂花香")暗示记忆的渐变过程。采用"月亮视距"作为叙事线索(近→远→不可及),比线性时间叙事更具张力。将神话元素现实化处理(嫦娥起舞的"清影"与祖父的"调皮神情"形成互文)。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学生版).docx 河北省沧州市东光县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期中试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