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湖泊水温是湖泊热量平衡的结果,不仅受到水面蒸发、地表径流及支流汇入等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还受到气温、降水、大气辐射等气象因素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图1为“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1991~2019年平均水温与平均气温的年内变化图”,图2为“城陵矶水文站表层水温与降水量、风速和气温的相关关系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洞庭湖区域逆温出现概率小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C. 7月 D. 10月2.与洞庭湖水温变化趋势相关性最大的影响因子是( )A. 降水量 B. 风速C. 气温 D. 径流国家天文台利用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发现了距离地球2.8亿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它比银河系大20倍。光学望远镜是对可见光聚焦成像,与之不同,射电望远镜是收集长波电磁波的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与中国天眼发现的原子气体系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C. 银河系 D. 可观测宇宙4. 对中国天眼观测干扰最大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C. 日食月食 D. 行星运动我国计划于2028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天问三号”,将开展基于生命痕迹探寻的火星土壤样品研究,该任务将通过多点表面挖掘、定点深层钻探以及火星车采样三种方式采集火星土壤样本。表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主要数据。完成下面小题。距日距离(地球=1)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公转周期/年 自转周期/天 表面大气平均温度/℃水星 0.39 0.06 0.06 0.24 58.79 167金星 0.72 0.82 0.86 0.62 243.69 464地球 1.00 1.00 1.00 1.00 1.00 15火星 1.52 0.11 0.15 1.88 1.03 -63木星 5.20 317.83 1321.33 11.86 0.42 -161~-108土星 9.58 95.16 763.59 29.46 0.45 189~139天王星 19.20 14.54 63.08 84.01 0.72 -220~-197海王星 30.07 17.15 57.74 164.80 0.67 -218~-201注: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8年的行星数据计算整理。5. 据表推测,人类首先去火星寻找生命痕迹的理由是( )A. 火星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B. 火星和地球每天时长接近C. 火星和地球一样四季分明 D. 火星和地球之间距离最近6. “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不属于( )A. 地月系B. 太阳系 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7. “天问三号”将采用多种方式采集火星土壤样本的原因是( )A. 勘察火星表面地形起伏特征 B. 探测火星内部的组成与构造C. 采集丰富多样火星土壤样本 D. 采集足够数量火星土壤样本2021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图为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 第四纪 B. 白垩纪C. 石炭纪—二叠纪 D. 寒武纪9.研究化石,可以(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受太阳冕洞高速太阳风和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共同影响,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17时至12月2日8时,地球出现不同程度的地磁爆,受其影响,我国漠河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和漠河地区极光景观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0.太阳属于 ( )A. 星云 B. 行星 C. 卫星 D. 恒星11.造成漠河地区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发生在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12.受本次太阳活动影响,漠河地区还可能出现 ( )A. 山洪暴发 B. 通信中断 C. 气温骤降 D. 沙尘肆虐下图为简易的热力环流模式图,已知四地气压关系为甲>乙>丙>丁,据此完成以下三题。13. 以下热力环流方向及近地面冷热关系搭配正确的为( )A. 顺时针,甲地受热,乙地受冷 B. 顺时针,甲地受冷,乙地受热C. 逆时针,甲地受热,乙地受冷 D. 逆时针,甲地受冷,乙地受热14. 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15. 若甲为北半球海洋,乙为北半球陆地,则此时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C. 秋季 D. 冬季16.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图中( )A. 甲代表地壳 B.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 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 D. 水圈是不连续且规则的圈层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资料,按要求作答。在内陆地区,河水不能外泄,常在河口低洼处形成尾闾湖,对维持干旱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咸海作为中亚两条最大内流河的尾闾湖,盐度较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图示意咸海流域。(1)判断咸海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其地理意义。(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咸海盐度较高的原因。(3)请为咸海的恢复和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18.读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填字母)。(2)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 (填“南”或“北”)半球气压分布图,判断理由是 。(3)从图中可见,稳定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4)F1、F2、F3中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 (填字母),只影响风向的是 (填字母)。A、C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处,判断理由是 。(5)画出B、C两点的风向。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而闻名。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是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分布的典型代表,当地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当地人经常感觉“头顶热滚滚,脚底凉飕飕”。图1为青藏高原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试从纬度、海拔、天气等角度分析拉萨易出现“头顶热滚滚”的原因。(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说明青藏高原人们常感觉“脚底凉飕飕”的原因。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湖泊水温是湖泊热量平衡的结果,不仅受到水面蒸发、地表径流及支流汇入等水循环过程的影响,还受到气温、降水、大气辐射等气象因素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图1为“洞庭湖城陵矶水文站1991~2019年平均水温与平均气温的年内变化图”,图2为“城陵矶水文站表层水温与降水量、风速和气温的相关关系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洞庭湖区域逆温出现概率小的月份是( )A. 1月 B. 4月C. 7月 D. 10月【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分析出,当水温低于气温时逆温出现的概率大。读图1可知,4月、7月和10月平均水温低于平均气温,容易出现逆温,B、C、D错误;1月平均水温高于平均气温,逆温出现的概率小,故选A。2.与洞庭湖水温变化趋势相关性最大的影响因子是( )A. 降水量 B. 风速C. 气温 D. 径流【答案】C【解析】根据图2可以看出水温随气温变化呈明显的正相关,故与洞庭湖水温变化趋势相关性最大的影响因子是气温,C正确;图中降水量、风速与水温变化的相关性不明显,A、B错误;径流对水温变化的影响相对较小,D错误。国家天文台利用世界最大单口径的射电望远镜中国天眼发现了距离地球2.8亿光年的巨大原子气体系统,它比银河系大20倍。光学望远镜是对可见光聚焦成像,与之不同,射电望远镜是收集长波电磁波的信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3. 与中国天眼发现的原子气体系统属于同一级别的天体系统是( )A. 地月系 B. 太阳系C. 银河系 D. 可观测宇宙【答案】C【解析】由材料可知,原子气体系统距离地球2.8亿光年远。银河系直径约为10万光年。由此可知,该气体系统属于河外星系,和银河系同一级别,故选C。4. 对中国天眼观测干扰最大的是( )A. 太阳辐射 B. 太阳活动C. 日食月食 D. 行星运动【答案】B【解析】“中国天眼”射电望远镜主要利用射电进行观测,射电波段主要包括无线电波和微波,太阳辐射波长较短,与射电波段不同,对“中国天眼”搜索宇宙干扰度小,排除A;太阳活动剧烈时,会发出强烈的射电波,对“中国天眼”搜索宇宙干扰度最大,B符合题意。日食月食和行星运动对射电波段影响很小,对“中国天眼”搜索宇宙干扰度不大,排除C、D。我国计划于2028年在海南文昌发射“天问三号”,将开展基于生命痕迹探寻的火星土壤样品研究,该任务将通过多点表面挖掘、定点深层钻探以及火星车采样三种方式采集火星土壤样本。表为太阳系八大行星主要数据。完成下面小题。距日距离(地球=1) 质量(地球=1) 体积(地球=1) 公转周期/年 自转周期/天 表面大气平均温度/℃水星 0.39 0.06 0.06 0.24 58.79 167金星 0.72 0.82 0.86 0.62 243.69 464地球 1.00 1.00 1.00 1.00 1.00 15火星 1.52 0.11 0.15 1.88 1.03 -63木星 5.20 317.83 1321.33 11.86 0.42 -161~-108土星 9.58 95.16 763.59 29.46 0.45 189~139天王星 19.20 14.54 63.08 84.01 0.72 -220~-197海王星 30.07 17.15 57.74 164.80 0.67 -218~-201注:根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2018年的行星数据计算整理。5. 据表推测,人类首先去火星寻找生命痕迹的理由是( )A. 火星被厚厚的大气层包围 B. 火星和地球每天时长接近C. 火星和地球一样四季分明 D. 火星和地球之间距离最近【答案】B【解析】读表可知,火星质量体积小,产生的引力小,大气稀薄,A错误;火星自转周期为1.03天,每天时长与地球接近,昼夜温差适宜,B正确;火星的公转周期为1.88年,四季变化的周期过长,温度年变化过大,C错误;金星距离地球更近,D错误。6. “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不属于( )A. 地月系B. 太阳系 B. 太阳系C. 银河系D. 可观测宇宙【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天问三号”即将探测的天体是火星。火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故属于太阳系、银河系、可观测宇宙,BCD不符合题意;地月系由地球和月球组成,火星不属于地月系,A正确。7. “天问三号”将采用多种方式采集火星土壤样本的原因是( )A. 勘察火星表面地形起伏特征 B. 探测火星内部的组成与构造C. 采集丰富多样火星土壤样本 D. 采集足够数量火星土壤样本【答案】C【解析】勘察火星表面地形起伏特征不需要采集土壤样本,A错误;采集土壤样本主要是针对火星表面土壤,无法探测火星内部的组成与构造,B错误;采用多种方式采集火星土壤样本,目的就是为了采集丰富多样的火星土壤样本,以便更全面地研究火星,C正确;采集足够数量的火星土壤样本不需要多种方式采集,D错误。2021年8月,我国首次发现2.9亿年前的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扩展了瓣齿鲨在北半球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图为地质年代简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 )A. 第四纪 B. 白垩纪C. 石炭纪—二叠纪 D. 寒武纪【答案】C【解析】结合材料“2.9亿年前史前巨鲨—瓣齿鲨化石,”并结合地质年代简表可知,瓣齿鲨生活的地质年代最可能是石炭纪—二叠纪,C正确;白垩纪、第四纪开始于1.45亿年后,寒武纪距今约5.41亿年前—4.854亿年,ABD错误。故选C。9.研究化石,可以( )①确定地球的年龄②了解地球生命历史③还原地貌形成过程④推测古地理环境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答案】D【解析】研究化石,可以了解地球生命历史,但不能准确确定地球的年龄,①错误,②正确;生物化石可以反映当时的古地理环境特征,但沉积岩层中可能含有化石,也可能不含有化石,所以研究化石可以推测古地理环境,但不能还原地貌形成过程,地貌形成过程与地质作用有关,③错误,④正确。综上所述,D正确,ABC错误。故选D。受太阳冕洞高速太阳风和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的共同影响,北京时间2023年12月1日17时至12月2日8时,地球出现不同程度的地磁爆,受其影响,我国漠河地区出现美丽的极光现象。下图为“太阳大气层示意图和漠河地区极光景观图”。据此完成以下各题。10.太阳属于 ( )A. 星云 B. 行星 C. 卫星 D. 恒星【答案】D【解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公转,太阳属于恒星,D正确,ABC错误。11.造成漠河地区极光现象的太阳活动发生在 ( )A. A层 B. B层 C. C层 D. D层【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A为光球层,B为色球层,C为日冕层,D为太阳内部。极光现象是太阳风到达地球时,受地球磁场作用,偏向极地上空,在那里轰击高层大气,使大气电离,产生极光现象,太阳风发生于日冕层。故选C。12.受本次太阳活动影响,漠河地区还可能出现 ( )A. 山洪暴发 B. 通信中断 C. 气温骤降 D. 沙尘肆虐【答案】B【解析】山洪暴发与太阳活动相关性较小,A错误;太阳活动扰动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B正确;太阳活动与气温骤降无关,C错误;太阳活动与沙尘没有关系,D错误。下图为简易的热力环流模式图,已知四地气压关系为甲>乙>丙>丁,据此完成以下三题。13. 以下热力环流方向及近地面冷热关系搭配正确的为( )A. 顺时针,甲地受热,乙地受冷 B. 顺时针,甲地受冷,乙地受热C. 逆时针,甲地受热,乙地受冷 D. 逆时针,甲地受冷,乙地受热【答案】D【解析】因为四地气压关系为甲>乙>丙>丁,所以同一水平面上的甲为高压,乙为低压,则甲地受冷,乙地受热,则甲地气流下沉,乙地气流上升;则乙地对应高空的丙为高压,甲地对应高空的丁为低压,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指向低压,则图中热力环流方向为逆时针,D正确,ABC错误。14. 高空与近地面等压面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答案】D【解析】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弯曲方向相反,AC错误;近地面甲处为高压,等压面凸向高空,乙处为低压,等压面凸向近地面,D正确,B错误。15. 若甲为北半球海洋,乙为北半球陆地,则此时的季节为( )A. 春季 B. 夏季C. 秋季 D. 冬季【答案】B【解析】若甲为北半球海洋,乙为北半球陆地,则此时海洋气温低,陆地气温高。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北半球夏季海洋增温慢,气温低,陆地增温快,气温高,则此时应为北半球的夏季,B正确,ACD错误。16.下图为地球部分圈层示意图。图中( )A. 甲代表地壳 B. 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C. 海洋地壳比大陆地壳厚 D. 水圈是不连续且规则的圈层【答案】B【解析】读图可知,甲是软流层之上的内部圈层,应为岩石圈,不只是地壳,A错误;软流层位于地球内部的上地幔上部,软流层的物质在高温和高压条件下使得岩石能够部分熔化形成岩浆,一般认为软流层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B正确;读图可知,莫霍面以上的地壳海洋部分比大陆部分薄,C错误;水圈中的水体在区域分布上很不均匀,因此水圈是一个不规则的圈层,D错误。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资料,按要求作答。在内陆地区,河水不能外泄,常在河口低洼处形成尾闾湖,对维持干旱区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咸海作为中亚两条最大内流河的尾闾湖,盐度较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影响下,湖泊面积急剧萎缩,对当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如图示意咸海流域。(1)判断咸海参与的水循环类型并说明其地理意义。(2)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咸海盐度较高的原因。(3)请为咸海的恢复和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水循环类型:陆地内循环。地理意义:调节气候、维持生态、支撑经济发展。(2)原因:降水少、蒸发强,径流输入盐分且无出湖径流,盐分积累。(3)建议:节水农业、跨流域调水、生态修复、国际合作。【解析】第(1)问,水循环类型:咸海是内陆湖,降水、蒸发等环节在陆地内部,参与陆地内循环。地理意义:调节干旱区气候,增加空气湿度、减小温差;为周边提供水资源,支撑动植物生存,维持生态系统;提供灌溉、水源,利于周边绿洲农业、畜牧业发展。第(2)问,咸海盐度高的水循环原因,从水循环“降水、蒸发、径流”环节分析。流域内气候干旱,降水补给少,稀释作用弱,地处内陆,晴天多、蒸发旺盛,盐分留存,阿姆河、锡尔河汇入,带来盐分;咸海无出湖径流,盐分不断积累。第(3)问,咸海萎缩源于水资源过度利用、气候变化,需从节水、调水、生态修复等入手。合理分配阿姆河、锡尔河水资源,发展节水农业,如滴灌、喷灌,减少灌溉用水,跨流域调水,增加咸海补给,恢复周边植被,减少水土流失与沙尘侵蚀;控制盐尘暴,改善区域生态,建立生态监测体系,加强国际合作,协同保护。18.读近地面风形成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 (填字母)。(2)图中箭头V表示A点空气匀速运动方向,此图是 (填“南”或“北”)半球气压分布图,判断理由是 。(3)从图中可见,稳定的风向与等压线的关系是 。(4)F1、F2、F3中对风速有明显影响的是 (填字母),只影响风向的是 (填字母)。A、C两处相比,风力较大的是 处,判断理由是 。(5)画出B、C两点的风向。【答案】(1)F1(2)南 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风向向左偏(3)斜交(4)F1、F3 F2 C C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5)略。【解析】第(1)题,产生大气水平运动的原动力是水平气压梯度力,其方向是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据图可知,F1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第(2)题,图示显示,该地风向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应为南半球气压分布图。第(3)题,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第(4)题,水平气压梯度力和摩擦力既影响风向,又影响风速。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在等压线图上,等压线密集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较大。第(5)题,先画出该点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向左成30°—45°夹角画出风向。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青藏高原以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特征而闻名。位于青藏高原南部的拉萨,是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分布的典型代表,当地气温偏低,降水较少,空气稀薄,年日照时间长达3000小时以上,当地人经常感觉“头顶热滚滚,脚底凉飕飕”。图1为青藏高原示意图,图2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1)试从纬度、海拔、天气等角度分析拉萨易出现“头顶热滚滚”的原因。(2)结合大气受热过程,说明青藏高原人们常感觉“脚底凉飕飕”的原因。【答案】(1)拉萨的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就多;拉萨多晴天,大气透明度高。(2)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较弱,气温较低。【解析】(1)据材料可知,拉萨约位于30°N,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圈的路程较短,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光热集中;青藏高原的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的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拉萨晴天多,大气透明度高,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较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多。(2)结合所学知识,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导致气温低,地面温度低,因此走在上面感觉凉飕飕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docx 白城实验高中2025-2026学年度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解析.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