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3《声声慢》《醉花阴》对比阅读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9.3《声声慢》《醉花阴》对比阅读课件(共21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三杯两盏淡酒,
道尽李清照一生
——《醉花阴》《声声慢》对比阅读




































她是被称为“千古第一才女”的李清照,她身为名门闺秀,确实一个不折不扣的女酒仙。在她的众多杰作中,有11首醉酒词,有的浅唱有的浓醉,有的兴起而为,有的含冤而作。她用诗文诠释“唯酒是务,期在必醉”的深刻内涵!今天我们通过她的词作《醉花阴》《声声慢》用这杯酒走进李清照的诗酒人生。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抓住意象品味诗歌情感,理解李清照两首词的不同情感。(重点)
2.体会不同时期李清照词的不同风格,感知其因时代和命运而脉动的生命(难点)
任务一:
初读:初尝感知酒之情
任务二:
再读:再品探知酒之因
任务三:
美读:知人论世知酒味
任务一:
初读:初尝感知酒之情
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1.自主阅读,寻找词眼,体会情感
薄雾浓云愁永昼
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





































2.两首词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抒发“愁”情的?(两首词共同出现的物体)
东篱把酒黄昏后
三杯两盏淡酒

任务二:
再读:再品探知酒之因




































活动一:细读品析,缘愁觅景
思考:两首词都抒发了作者的愁情,她缘愁觅景,有哪些意象?哪些是相同的?并且思考作者的抒情方式。
《醉花阴》 《声声慢》
描写的意象
营造的意境
抒发的情感




































活动一:再读品析,缘愁觅景
思考:两首词都抒发了作者的愁情,她缘愁觅景,有哪些意象?哪些是相同的?并且思考作者的抒情方式。
醉花阴 声声慢
描写的意象
构成的意境
抒发的情感
薄雾、浓云、瑞脑、金兽、重阳、玉枕、纱厨、东篱、酒、黄昏、暗香、帘、西风、黄花
凄凉、空虚
孤独冷清的相思之愁
淡酒、风、雁、黄花、窗儿、
梧桐、细雨、黄昏
凄凉、冷落
哀婉凄苦悲愁
间接写愁:借景抒情
活动二:再读品析,借酒消愁
思考:借酒消愁愁更愁,《声声慢》《醉花阴》中,词人借酒消愁,但酒中寄托的情感又有何不同?
词作 事(因) 酒 情
《醉花阴》
《声声慢》

思夫
孤寂
把酒
淡酒
寄思愁
寄悲愁
任务三:
美读:知人论世知酒味




































同样是饮酒,却承载着不一样的愁,那么酒的滋味也有差别。《醉花阴》是酸楚的酒,《声声慢》却是苦涩,那么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呢?
知人论世——词人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善用白描,语言清丽。有《漱玉词》辑本。
李清照的父亲李格非,进士出身,是苏轼的学生,官至提点刑狱、礼部员外郎,善诗文,工于词章。母亲是状元王拱辰的孙女,很有文学修养。
1101年年,李清照18岁,与时年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在汴京成婚。二人门当户对,志趣相投(文学知己与金石研究),两情相悦,可谓教科书式的爱情典范。
生平经历
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
115?
孑然一身无子嗣
悲苦离世人不知
115?年
1129
丈夫赴任染病去
时值中年成遗孀
1129年
1132
不幸再嫁张汝舟
仓促离婚被判刑
1132年
1131
卜居会稽逢盗贼
重病缠身险丧命
1131年
1127
金人入侵灭北宋
金石书画化灰尘
1127年
少历繁华,中经丧乱,晚景凄凉
前期
后期
描写少女、少妇时期的悠闲生活
多悲叹身世,表现为思夫、思乡、思国
清新明快,细腻婉转
《如梦令》《醉花阴》 《一剪梅》
凄苦哀婉,深沉忧愤
《声声慢》《永遇乐》《菩萨蛮》


《醉花阴》为李清照婚后所作,是她前期的代表作,当时词人婚后生活优渥,幸福美满,只是与丈夫聚少离多,所以这一时期作品多数抒发闺怨之情,读起来的滋味是酸涩之感。
《声声慢》作者经历了国破家亡、孤寂无依、漂泊不定,生命凋零。由此可见,这时词人的“三杯两盏淡酒”“怎敌它晚来风急”,淡酒敌的并不只是晚来风急,更是难以克制、无法形容的凄苦。这时的词人,在酒中尝尽了家国和个人的不行和苦难,这种滋味就是苦涩。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活动二:再读品析,借酒消愁
思考:借酒消愁愁更愁,《声声慢》《醉花阴》中,词人借酒消愁,但酒的滋味又有何不同?
词作 事(因) 酒 意 味 情感基调
《醉花阴》
《声声慢》

思夫
孤寂
把酒
淡酒
寄思愁
寄悲愁
酸涩
苦涩
清丽柔婉
凄凉低沉
李清照的一生与不同时期的词作就像不同种类的酒:少女时代,米酒一样的甘甜,承载着一个美好的青春年华;少妇时代,红酒一般的酸,潜藏着一个闺怨又柔婉的灵魂;孀妇时代,白酒似的苦与烈,沉浮着一个气息奄奄无可奈何的悲惨命运。
课堂小结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金陵望汉江 李 白
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①。横溃豁中国,崔嵬飞迅湍。
六帝沦亡后②,三吴不足观③。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今日任公子,沧浪罢钓竿④。
诗的前四句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答题技巧:
①找出所描绘的画面的画面,分析其特点及所表达的情感
②分析诗歌是通过什么手法来表达情感的
课堂小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