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八校联盟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质量检测(二)历史试题(扫描版,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广东省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二)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4.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题目要求的。
1.考古学家发现,在距今4700年左右的浙江湖州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蛋壳黑陶杯,其工艺特征与
龙山文化同类物品高度一致;同时期长江中游石家河古城遗址的城墙夯筑技术则与黄河流域
陶寺遗址的技术同源。这些考古发现
A.为研究中华文明的融合提供了证据
B.体现出早期手工生产分工趋于细密
C.表明早期国家政治体制已走向成熟
D.提供了中外技术对比的考古学实证
2.《开通褒斜道刻石》写道:“永平六年(63年),汉中郡以诏书受广汉、蜀郡、巴郡徒二千六百九
十人,开通褒斜道”“为道二百五十八里”“凡用功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九年四月成就”。
这条道路的开通
A.反映了国家对道路建设的重视
B.适应了南方经济追赶北方的需要
C.保障了朝廷对全国的稳定统治
D.体现了汉朝的社会组织能力有限
3.宋文帝(424一453年在位)多次下令,要求各级官吏督责“游食之徒,咸令附业”,务使“地无遗
利,耕蚕树艺,各尽其力”,并修复了很多堤、堰、陂、泽等水利工程。宋文帝此举
A.取得了对北方政权的优势
B.解决了政府的财政困难
C.实现了对地方的垂直管理
D.延续了传统的重农政策
4.唐太宗登位后,因为他曾任过尚书令,臣下避而不敢居其职,因此以仆射为尚书省长官,与侍
中、中书令并为宰相。“尚书令”一称在唐代职官里失去了实际意义,因此高宗在龙朔二年
(662)二月,索性下令废去此职。这反映出唐代
A.皇帝制度内涵扩大
B.统治集团革新意识强烈
C.君主专制统治加强
D.三省六部制度走向衰败
【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二)历史卷第1页(共6页)】
6060C
5.元朝政府于1276年调拨袁州、临州、瑞州三地3700户民众至江西蒙山银场,每年定额征收白
银2.5万两(折合“办正课五百锭”);至1292年,福建行省参政魏天祐更征发民力万人开采银
矿,年产量达1.5万两。值得注意的是,这些银矿劳动者需同时承担“运粮万二千五百石”的
补给任务,且《元史·食货志》记载此类矿场“所获不偿所费”。这些现象共同说明元代
A.贵金属开采呈现政治驱动型特征
B.赋税征收体系发生了结构性变革
C.区域经济分工突破自然地理限制
D.货币经济取代实物经济主导地位
6.以下为明末文人关于江南才女的言论统计表(部分)。
人物
作品
观点
余窃谓,欲论见之长短者,当如此,不可止以妇人之见
李贽
《答以女人学道为见短书》
为见短也
海内灵秀,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其称灵秀者何?盖
赵世杰
《精刻古今女史》
美其诗文及其人也
诚能于妇职余闲,流览坟素,讽习篇章,因以多识故
陈兆仑
《才女说》
典,大启性灵,则于治家相夫课子,皆非无助
该表说明当时江南地区
A.民主启蒙思想已经萌发
B.程朱理学地位出现撼动
C.经济发展冲击了思想界
D.女权运动有实质性突破
7鸦片战争前,“天朝制度,从不与外夷通书信。贸易事件,应由商人转禀,不准投递书函”。第
二次鸦片战争后,总理衙门与督抚和南、北洋大臣,把同外洋有关的通商、建厂、办校等事务连
同外交一起,均视为“洋务”,由外交机构和封疆大吏管辖。这一变化
A.实现了外交的近代化
B.顺应了中外交往的需要
C.加剧了列强资本输出
D.摒弃了落后的夷夏观念
8.据统计,从1917年到1923年的上半年,全国报刊发表有关爱因斯坦相对论的著作、译文、报
告、通讯和文章达百篇之多。此外,还有15种有关相对论的书籍编译出版。这体现出当时的
中国
A.新闻出版事业走向了国际化
B.关注世界文明的新发展
C.新文化运动始终以科学为旗
D.科学技术取得显著成就
9.七七事变爆发后,毛泽东提出实行抗战的“国防教育”的主张和禁止汉奸(殖民奴化)宣传的原
则…洛川会议上通过了毛泽东起草的著名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其中明确提出“抗日的
教育政策”的主张,实行以抗日救国为目标的新制度、新课程,“肃清汉奸卖国贼亲日派,巩固
后方”。毛泽东的“国防教育”主张
A.有效阻止了日军的全面侵华
B.形成了独特的中国教育体系
C.有利于敌后战场的全面反攻
D.为反殖民奴化教育指明方向
10.1952年12月,我国与锡兰(斯里兰卡)签订了关于橡胶和大米的5年贸易协定,规定5年内
我国每年向锡兰出售大米27万吨,锡兰每年向我国出售橡胶5万吨。1951年至1952年我
国从缅甸主要进口汽车轮胎、汽油、马达卡车等。我国与上述国家的贸易
A.促使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
B.适应了国内农业商品化的需要
C.利于冲击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
D.丰富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内涵
【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二)历史卷第2页(共6页)】
6060C2025~2026学年度广东省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二)·历史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题号
3
4
5
6
78910111213
141516
答案
A
A
D
C
A
CB B D
C DA B
D B
C
1.A据题干材料,钱山漾遗址的蛋壳黑陶杯与龙山文化相似,石家河古城的城墙夯筑技术与陶寺遗址同源,
说明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存在技术交流,这就为研究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提供了证据,故选A项。材料
仅涉及技术传播,也未提及“手工生产分工”,排除B项:“政治体制成熟”与考古发现无关,排除C项;材料仅
涉及国内不同地区的技术联系而未提及“中外技术对比”,排除D项。
2.A根据材料中的“汉中郡以诏书受”可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褒斜道是奉旨而修,体现出朝廷的重视,故
A项正确。B项所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材料所述仅是西南地区,排除C项。根据材料“二千六百九十人”
“七十六万六千八百余人”“九年四月成就”可知,褒斜道的开通动用了大量的人力,侧面反映出汉朝社会组织
能力之强,故D项错误。
3.D由题干中的时间段“424一453年”可知,此时正值南北朝对峙阶段,但材料并未提到南朝(宋)对北方政权
的比较优势,排除A项;题干中未提及“政府财政危机”及“中央集权”,排除B、C两项;由题干中“督责‘游食
之徒,咸令附业”“地无遗利”“修复…水利工程”等信息可知,宋文帝践行重农政策,故D项正确。
4.C根据材料可知,因唐太宗在登基前曾担任尚书令,此后尚书令一职无人敢任,并被废除,这体现出皇帝权
威的至高无上,故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避讳制度,这在形成皇帝制度的秦汉时期就存在,排除A项。材料
所述不是制度革新,排除B项。材料中尚书省长官的变化并不能说明三省六部制衰败,排除D项。
5.A材料显示银矿开采具有强制性移民(“拨民户”)、行政指标(“办正课”)、不计成本(“所获不偿所费”)等特
征,体现政府权力直接干预经济,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税收制度变革(仍为定额实物十贵金属的组合征
收),排除B项。“突破地理限制”无依据(矿场选址仍受资源分布制约),排除C项;劳动者仍需运粮,说明实
物经济仍存,排除D项。
6.C由“不可止以妇人之见为见短也”“或不钟男子而钟女人”“则于治家相夫课子,皆非无助”可知,材料反映
了明末文人对江南才女持肯定态度,说明当时江南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传统的封建伦理纲常思想受到冲
击,故C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江南才女得到文人肯定,但并非说明民主启蒙思想萌发,A项错误;女子地位
的提升,体现了思想解放,冲击了程朱理学,但程朱理学主流地位并未发生撼动,B项错误;材料虽能体现女
权得以发展,但在明末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时期并未出现实质性突破,D项错误。
7.B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前,涉外事务尤其是涉及贸易的,都“由商人转禀”,第二次鸦片
战争后逐渐由专门官员和机构管理涉外事务,这种变化符合鸦片战争后中外交往增多的需要,故B项正确。
材料所述变化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外交近代化,但是“实现了”不正确,排除A项。《马关条约》签订后,列强从
以商品输出为主转为以资本输出为主,排除C项: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将涉外事务统一交由专门官员
和机构管理,并不等同于“摒弃了落后的夷夏观念”,而是为了适应当时中外交往的局势,排除D项。
8.B材料所述相对论是世界科学领域的新成就,中国报刊对这一理论的介绍、传播,体现出对科学新发展的关
注,故B项正确。材料所述不能体现新闻出版的国际化,排除A项。C项所述与史实不符,排除。相对论不
是中国科学成就,报刊传播科学理论并不能说明当时中国科技显著发展,排除D项。
9.D日本帝国主义对华制定并实施殖民奴化教育政策,企图泯灭中国的民族意识和反抗精神,以镇压抗日力
量,达到奴化愚民、灭亡中国的企图。面对这种严峻形势,中国共产党领导推行抗战教育政策,毛主席多次强
调肃清汉奸的殖民奴化宣传,这样做为国家的反殖民奴化教育指明了发展方向,故D项说法符合题意,正确:
A项夸大了国防教育的作用,且不符合史实,故A项说法错误,排除;反殖民奴化教育是中共提倡并落实的
教育思想,不代表中国官方的教育体系,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当时尚处在防御阶段,故C项说法不合题意,
排除。
10.C根据材料信息及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实行禁运和封锁,中国的发展受到严
重阻碍,为了生存和发展,中国亟需进口包括橡胶在内的各种物资,该协定的执行利于冲击西方国家的经济
封锁,C项正确:根据材料信息无法推断出该时间段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持续增长,排除A项;材料中的橡
胶换大米属于政府间的行为,与国内农业商品化无关,排除B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时空与
本题不一致,排除D项
11.D图片中2012一2020年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由近1亿人到零的蜕变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民生问题的高度
重视,故D项正确;迄今,我国尚未完成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及实现各民族共同富裕,排除A、C两项;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早于题干中的时间段“2012一2020年”,排除B项。
12.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教是种姓制度的理论基础。这一制度以婆罗门、刹帝利为统治阶层,这正是
以“我”这一主体作为基础的。而佛教否定了这一主体的存在,自然也就暗示着具有不同等级身份的阶层存
在的不合理性,故A项正确。材料所述是宗教思想,并非哲学的科学化,排除B项。婆罗门教演变出了印
度教,排除C项。根据材料得不出D项所述,排除。
【高三“八校联盟”质量检测(二)·历史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
6060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