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6.3.2 焦耳定律(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6.3.2 焦耳定律(第二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物理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物理观念:掌握焦耳定律公式Q=I2Rt,形成“电热与电流、电阻、时间定量关系”的能量观念。 科学思维:能运用焦耳定律进行电热的定量计算,分析“电流变化对热量的影响”,发展定量推理能力。 科学探究:通过“自制简单电热器”的家庭实验,巩固对电流热效应的理解,提升实验操作与问题解决能力。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科学态度与责任:辩证认识电流热效应的利与弊,增强用物理知识指导生活的责任意识。
学习重点 1.焦耳定律的内容、公式Q=I2Rt的理解与简单计算。 2.运用焦耳定律解释“电热的利用与危害”的生活实例。
学习难点 1.对“Q与I2成正比”的定量关系的深入理解。 2.区分“利用电热”与“防止电热危害”的本质。
【课前预习】
一、焦耳定律
1.英国物理学家______做了大量实验,于 1840 年最先精确确定了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与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关系,这个规律叫做焦耳定律。
2.焦耳定律的内容是: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______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______成正比,跟______成正比。其公式为______,其中Q的单位是______,I的单位是______,R的单位是______,t的单位是______。
二、电流热效应的利用与危害
3. 生活中利用电流热效应的实例有______、______、______等;需要防止电流热效应带来危害的实例有______(举一例)。
4. 输电线常采用铝线或铜线作为芯线,是为了______(选填 “增大” 或 “减小”)电热造成的能量损耗,依据是焦耳定律中______(结合公式说明)。
三、简单电热器制作(家庭实验室)
5. 用金属箔折成 U 形与电池两极接触,金属箔很快变热,这是利用了______效应,原理与______(举一用电器)相同。
6. 制作简单电热器时,不能长时间通电,因为______,否则可能引发危险。
【课中研学】
1. 电流能产生热量。你觉得哪些因素可能会影响产生热量的多少?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2. 焦耳定律中的三个变量(I, R, t),哪个对产生的热量影响最大?为什么?
3.如果一个电路中,电阻变为原来的2倍,其他条件不变,产生的热量会变为原来的几倍?
4. 家里的电器,哪些是专门为了利用电热而设计的?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
5.为什么电脑和电视工作时需要风扇和散热孔?如果散热不良会有什么后果?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 英国物理学家______通过大量实验得出焦耳定律,该定律指出:电流产生的热量与______的平方、导体的______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焦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Q=I2Rt,其中Q的单位是______,I的单位是______,R的单位是______,t的单位是______。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3.生活中,______(举一例,如电暖器)、电熨斗、电热孵化器等设备,都是利用电流的热效应工作的。
4.为防止输电线因电流热效应产生过多热量,通常选择______(选填“电阻率小”或“电阻率大”)的铜、铝作为导线材料,原因是:在电流和通电时间相同时,电阻越小,产生的热量越______。
5冬天用______(举一例,如电热毯)取暖,是将电能转化为内能,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
二、选择题
6. 根据焦耳定律Q=I2R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成正比
B.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阻成反比
C.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D. 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反比
7.设备中,主要利用电流热效应工作的是(  )
A. 电风扇  B. 电烤箱  C. 笔记本电脑  D. 电冰箱
8.焦耳定律公式中物理量的单位,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A. Q:瓦特(W)  B. I:伏特(V)
C. R:欧姆(Ω)  D. t:安培(A)
9.值为5Ω和10Ω的两个电阻串联在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个电阻产生的热量相同
B. 5Ω电阻产生的热量更多
C. 10Ω电阻产生的热量更多
D. 无法比较热量多少
10.接入电路后,通过的电流变为原来的 2 倍,电阻和通电时间不变,根据焦耳定律,电流产生的热量变为原来的(  )
A. 2 倍  B. 4 倍  C. 1/2倍  D. 1/4倍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拓展性作业)
11. 将阻值为2Ω和4Ω的两个电阻并联在电压为6V的电路中,通电时间相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2Ω电阻产生的热量更多
B. 4Ω电阻产生的热量更多
C. 两个电阻产生的热量相同
D. 无法判断
12. 某导体通电10s,通过的电流为0.2A,电阻为10Ω,根据焦耳定律,这段时间内导体产生的热量为(  )
A. 0.4J  B. 4J  C. 40J  D. 400J
13.家庭电路中,电水壶工作时发热明显,而与它串联的电源线却几乎不发热,原因是(  )
A. 电源线的电流比电水壶小
B. 电源线的电阻比电水壶小得多
C. 电源线的通电时间比电水壶短
D. 电源线的电压比电水壶高
14.下列措施中,主要为了防止电流热效应带来危害的是(  )
A. 电熨斗的金属底板设计得较厚
B. 电暖器的散热片做得宽大
C. 电视机的外壳上设计有散热孔
D. 电热孵化器的保温层做得较厚
15.某电阻丝接入电路后,两端电压不变,电阻变为原来的 2 倍,通电时间不变,根据焦耳定律(结合欧姆定律I=U/R),电流产生的热量变为原来的(  )
A. 2 倍  B. 4 倍  C. 1/2倍  D. 1/4倍
(探究性作业)
选做题:
三、综合题
16.某同学用“两个阻值均为10Ω的电阻丝、电源、滑动变阻器、透明容器、U 形管”搭建实验装置,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大小的关系”。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1)实验中,应控制______和______相同,改变______(均选填“电阻”“电流”或“通电时间”),这种研究方法叫______法。
(2)实验通过观察______反映电流产生热量的多少,这种方法叫______法。
(3)若某次实验中,通过电阻丝的电流为 0.3A,通电 20s,根据焦耳定律,电阻丝产生的热量为多少?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7.冬天使用电热毯时,电热毯能持续发热保暖,但与电热毯串联的电源线却几乎不热;而台灯工作时,电源线却会略有发热。结合焦耳定律和教材知识,解释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焦耳;电流;电阻;通电时间
2.电流;电阻;通电时间;Q=I2Rt;焦耳(J);安培(A);欧姆(Ω);秒(s)
3.电暖器;电熨斗;电热孵化器;输电线(或 “电路中导线的绝缘外皮因过热老化” 等,合理即可)
4.减小;在电流I和通电时间t相同时,电阻R越小,产生的热量Q=I2Rt越少
5.电流的热;电暖器(或“电熨斗”“电烙铁”等,合理即可)
6.长时间通电会使金属箔产生过多热量,温度过高甚至引燃金属箔
【作业布置】
1. 焦耳;电流;电阻
2.焦耳(J);安培(A);欧姆(Ω);秒(s)
3.电暖器(或 “电热毯”“电烙铁” 等,合理即可)
4.电阻率小;少
5.电热毯(或“电暖器”“暖手宝”等,合理即可)
6.C(根据Q=I2Rt,Q与I2、R、t成正比,与I、R不成简单正反比)
7.B(电烤箱将电能主要转化为内能,利用热效应;其他选项主要转化为机械能或其他形式的能)
8.C(Q单位是 J,I单位是 A,t单位是 s,只有R单位是Ω)
9.C(串联电路电流相同,t相同,Q与R成正比,10Ω电阻R更大,Q更多)
10.B(I变为2倍,I2变为 4 倍,R、t不变,Q变为 4 倍)
11.A(解析:并联电路电压相同,t相同,结合I= U/R,Q=I2Rt= U2t/R,Q与R成反比;2Ω电阻R更小,故Q更多)21世纪教育独家资源
12.B(解析:代入公式Q=I2Rt=(0.2A) 2×10Ω×10s=4J)
13.B(解析:电水壶与电源线串联,电流、通电时间相同;电水壶电阻远大于电源线电阻,根据
Q=I2Rt,电源线R小,故Q少,几乎不发热)
14.C(解析:电视机散热孔是为了散发工作时产生的多余热量,防止过热损坏,属于“防止”热效应危害;A、B、D 均是“利用”热效应或增强保温效果)
15.C(解析:电压不变,R变为2倍,由I=U/ R知I变为1/2倍;代入Q=I2Rt,I2变为1/4倍,R变为2倍,综合得Q变为1/2倍)
16. (1)电阻;通电时间;电流;控制变量
(2)U 形管中液面高度差;转换
(3)解析:代入焦耳定律公式Q=I2Rt=(0.3A) 2 ×10Ω×20s=18J
答案:18J
17. 解析:根据Q=I2Rt,电流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① 电热毯与电源线串联,台灯与电源线也串联,故两类电路中 “电源线的电流” 与 “用电器的电流” 相同,通电时间也相近;② 电热毯的电阻远大于其电源线电阻,台灯的电阻与其电源线电阻差异较小;③ 由Q=I2Rt可知:电热毯电路中,电源线因R小,产生的热量少,几乎不热;台灯电路中,电源线R相对较大,产生的热量较多,故略有发热。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