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单元·任务式】《6.4.1 跨学科实践:半导体与光伏发电(第一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大单元·任务式】《6.4.1 跨学科实践:半导体与光伏发电(第一课时)》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教科2024版9年级

资源简介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1.物理观念:掌握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规律,理解“等效电路”的概念与简化电路的意义。 2.科学思维:通过推导等效电阻公式,提升科学推理能力;通过简化复杂电路,发展模型建构能力。 3.科学探究:经历串联等效电阻的实验探究,学习“实验+理论推导”的探究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严谨性。 4.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解决“灯泡分压”等实际问题,增强用物理知识服务生活的意识,感受物理的实用性。
学习重点 1. 串、并联电路等效电阻的规律及推导过程。 2.等效电路的概念理解与实际应用。
学习难点 1.并联电路等效电阻公式的推导。 2.“等效替代”思想的深度理解,及复杂电路的等效简化分析。
【课前预习】
一、半导体的基本认知
1.半导体是一种导电性能特殊的材料,其导电能力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常见的半导体材料有______、______等。
2.我们生活中很多科技产品都依赖半导体,例如手机里的______、光伏发电使用的______,都以半导体为核心材料。
二、半导体的关键特性
3.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并非固定不变,向纯净半导体中掺入______,可以显著改变其导电能力;人们通常将掺杂后形成的半导体分为______半导体和______半导体,二者结合可制作多种半导体器件。
4.与导体相比,半导体的导电性能具有 “可调控” 的特点,这种特性使其成为制作______、______等精密电子器件的基础。
三、常见半导体器件——二极管
5.二极管是最基础的半导体器件之一,其最核心的导电特性是______,即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______(选填“正极”或“负极”)流向另一端,反向则几乎不能导通。
6.生活中常见的______(举一例,如 LED 灯),就是利用二极管的特性工作的,它能将电能直接转化为光能。
四、半导体的实际应用
7.半导体技术推动了多个领域的发展:在信息领域,______(如电脑芯片)依靠半导体实现数据处理;在能源领域,______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人类提供清洁能源。
8.除了信息和能源领域,半导体还用于制作______(举一例,如温度传感器),帮助我们实现对环境的精准监测。
【课中研学】
1. 光伏电池板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其核心材料半导体的导电性能,与我们熟悉的铜(导体)、玻璃(绝缘体)相比,有什么“特殊”之处?
2.除了光伏电池板,你还能想到哪些日常设备可能用到半导体?
3.半导体的“可调控性” 是其核心优势,除了“掺杂”,温度、光照如何影响半导体的导电能力?
4. 实验探究:二极管的导电性
先把一个发光二极管、一节千电池和开关串联,再把发光二极管反向接入电路,观察有什么变化。
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中国空间站的太阳能电池板采用高效半导体材料,在太空中没有大气层遮挡,光照强度比地面强,为什么还需要定期调整电池板的角度?
(提示:太阳高度角变化会影响光照入射角度,进而影响半导体的光电转换效率)
2.手机中的环境光传感器是“光敏半导体”,当外界光线变亮时,它的导电能力会增强还是减弱?这如何帮助手机调节屏幕亮度?
(提示:导电能力增强→电路电流变化→手机系统判断光线变亮→降低屏幕亮度)
【课堂总结】
【分层作业】
(巩固性作业)
一、填空题
1.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教材中提及的常见半导体材料有______(写一种即可)。
2.向纯净的半导体中掺入微量其他元素,能显著改变其______,据此可将半导体分为 N 型半导体和______半导体。
3.二极管最关键的导电特性是______,电流只能从二极管的______极流向另一极。
4.光伏发电的核心是利用半导体的______效应,将______能直接转化为电能。
5.生活中,手机里的______、LED 灯等设备,均以半导体为核心材料制作。
6.下列材料中,属于半导体材料的是( )
A. 铜(导线) B. 硅(芯片) C. 玻璃(窗户) D. 橡胶(电线外皮)
7.要使二极管所在的电路导通,正确的连接方式是( )
A. 二极管正向接入电路 B. 二极管反向接入电路
C. 无论正反向都能导通 D. 无论正反向都不能导通
8.关于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导电能力与导体完全相同 B. 导电能力固定不变,不受外界影响
C. 掺杂微量元素可改变其导电能力 D. 导电能力与绝缘体完全相同
9.下列设备中,没有利用半导体技术的是( )
A. 电脑芯片 B. 光伏电池板 C. 普通干电池 D. 家用 LED 台灯
10.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关( )
A. 材料本身的种类 B. 是否掺入其他元素
C. 环境温度 D. 分子间的作用力
(拓展性作业)
11.下列关于材料导电性能的分类,完全正确的是( )
A. 铁(半导体)、锗(导体) B. 塑料(绝缘体)、硅(半导体)
C. 石墨(绝缘体)、铜(半导体) D. 玻璃(半导体)、LED 灯芯(绝缘体)
12. 在某校举办的水果电池比赛上小华用一个柠檬制作了水果电池。为了知道如图甲中A、B哪个是正极,小华把铁片A、铜片B插入柠檬,并接入电压表,当其闭合开关$后,发现发光二极管发光,电压表示数如图乙,则( )
A.柠檬两端的电压为0.5V
B.甲图中,发光二极管的右侧为其负极
C.若断开开关,二极管不发光,说明A、B两金属片之间没有电压
D.柠檬电池工作时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13.向纯净的硅材料中掺入微量硼元素后,硅的导电能力明显增强。这一现象说明( )
A.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只与温度有关 B. 掺杂是调控半导体导电能力的重要方法
C. 纯净半导体完全不能导电 D. 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一定比导体强
14.光伏发电站工作时,能量转化的正确路径是( )
A. 太阳能→内能→电能 B. 太阳能→化学能→电能
C. 太阳能→电能(直接转化) D. 太阳能→机械能→电能
15.下列应用中,主要利用二极管 “单向导电性” 的是( )
A. 电脑芯片处理数据 B. 光伏电池板发电
C. 整流电路将交流电转为直流电 D. 温度传感器检测环境温度
(探究性作业)
选做题:
三、综合题
16.某同学想通过实验验证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请完成以下实验设计:
(1)实验器材:干电池 2 节(总电压 3V)、开关 1 个、二极管 1 个、小灯泡 1 个、导线若干。
(2)实验步骤:
① 按“干电池正极→开关→二极管(正极朝电池正极)→小灯泡→干电池负极”的顺序连接电路,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补充反向接入的操作)。
(3)实验现象:步骤①中,步骤②中。
(4)实验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实验中无论正反向接入,小灯泡都不亮,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写出 1 条即可)
17.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某农村光伏发电站安装了大量光伏电池板,白天吸收太阳光发电,为村民供电,多余电能可存入蓄电池。光伏电池板的核心是半导体硅材料,通过特殊工艺加工后,能对太阳光产生响应。
(1)光伏电池板工作时,能量转化是:______能→______能,其核心材料半导体的导电能力介于______和______之间。
(2)结合教材中 “半导体光电特性” 的知识,简要说明光伏电池板为何能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3)为提高该光伏发电站的发电效率,结合半导体的特性,提出 1 条合理的改进建议。
参考答案
【课前预习】
1. 导体;绝缘体;硅;锗(后两空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2.芯片(集成电路);光伏电池(太阳能电池)
3.微量其他元素;N 型;P 型
4.二极管;三极管(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5.单向导电性;正极
6.LED 灯(或“指示灯”,合理即可)
7.集成电路;光伏发电(或“太阳能电池”)
8.温度传感器(或“光敏传感器”,合理即可)
【作业布置】
1.导体;绝缘体;硅(或锗,合理即可)
2.导电能力;P 型
3.单向导电性;正
4.光电;太阳(或光)
5.芯片(或集成电路、传感器,合理即可)
6.B(解析:铜是导体,玻璃、橡胶是绝缘体,硅是半导体)
7.A(解析: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只有正向接入时电流才能通过)
8.C(解析:半导体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掺杂可显著改变其导电能力,并非固定不变)
9.C(解析:电脑芯片、光伏电池、LED 灯均利用半导体技术,普通干电池是化学能转电能,不涉及半导体)
10.D(解析:半导体导电特性与材料种类、掺杂情况、温度有关,与分子间作用力无关)
11.B(解析:A 中铁是导体、锗是半导体,分类错误;B 中塑料是绝缘体、硅是半导体,分类正确;C 中石墨是导体、铜是导体,分类错误;D 中玻璃是绝缘体、LED 灯芯是半导体,分类错误)
12. A.由图甲得,电压表测量在水果电池的两端,由图乙得,电压表的分度值为0.1V,示数为0.2V,即柠檬两端的电压为0.2V,故A不符合题意;B.甲图中,电压表的正极接在发光二极管的右侧,电压表正向偏转,则发光二极管的右侧为正极,故B不符合题意;C.若断开开关,电路为断路,二极管不发光,不能说明A、B两金属片之间没有电压,故C不符合题意;D.柠檬电池工作时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电能,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D符合题意。
13.B(解析:题干 “掺入硼元素后导电能力增强”,直接体现掺杂对半导体导电能力的调控作用;与温度无关(A 错),纯净半导体有基础导电能力(C 错),半导体导电能力弱于导体(D 错))
14.C(解析:光伏发电利用半导体光电效应,直接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无需经过内能、化学能等中间形式)
15.C(解析:A 利用集成电路信号处理功能,B 利用光电效应,C 利用二极管单向导电性筛选正向电流,D 利用传感器的敏感特性,故 C 正确)
16.(2)② 将二极管反向接入电路(即二极管负极接电池正极,正极接电池负极),其余元件连接不变,闭合开关,观察现象
(3)灯泡发光;灯泡不亮(或几乎不亮)
(4)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
(5)开关接触不良(或灯泡损坏、导线断路、二极管反向接入,合理即可)
(解析:本题通过 “正反向接入对比实验” 验证二极管特性,故障分析需结合电路通断和二极管导电规律,核心考查实验设计与现象推理能力)
17.(1)太阳(或光);电;导体;绝缘体
(2)光伏电池板的核心半导体具有光电效应:太阳光照射半导体时,半导体中的电荷吸收光能后发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从而将太阳能直接转化为电能(解析:结合教材 “半导体光电技术” 知识点,光电效应是光伏发电的核心原理)
(3)改进半导体硅材料的掺杂工艺,提高其对太阳光的吸收效率;或优化半导体表面结构,减少太阳光的反射(合理即可,解析:从 “半导体特性可调控” 出发,通过优化材料或结构提升光电转化效率,符合教材核心知识)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