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2026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绝密★启用前
长沙市岳麓实验中学高三10月月考地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28分。
红壤是浙江省面积最大的土壤资源。浙江红壤表土层粘粒含量为31.28%,土壤矿物质的风化度高,粉粘比(土壤中粉粒和黏粒的比值)在0.83~0.98之间。如图为土壤质地三角座标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浙江红壤肥力低的原因不包括(  )
A. 成土母质中有机质含量低 B. 地形崎岖物质迁移速率快
C. 气温高有机质分解速度快 D. 降水丰富流水侵蚀作用强
2.根据土壤质地表,浙江红壤属于(  )
A. 黏土 B. 壤土 C. 粉土 D. 砂土
中国载人空间站预计在2022年前后建成,轨道高度为400-450千米。如图是“大气的垂直分层示意图”。读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3.中国载人空间站运行轨道所在的高层大气(  )
A. 最容易成云致雨 B. 密度大于对流层
C. 厚度大于平流层 D. 温度上层低于下层
4.对流层气温随高度上升而降低,主要因为(  )
A. 大气对太阳辐射有削弱作用 B. 地面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C. 高山地区海拔高,空气稀薄 D. 地面是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地坑院也叫地窖,是古代人们穴居方式的遗留,被称为中国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已有约四千年历史了。地坑院的构造是在平整的地面上挖一个正方形或长方形的深坑,深约 6~7米,然后在坑的四壁挖若干孔窑洞,其中一孔窑洞凿成斜坡,形成阶梯状弧形通道通向地面,以便人们出行。读下面地坑院示意图7,回答28-30题。
5.地坑院最能反映的当地环境是
A. 土层深厚 B. 冬暖夏凉 C. 降水 稀少 D. 木材短缺
6.图中地坑院出入通道周围的砖墙主要作用是
A. 挡风 B. 防水 C. 阻沙 D. 遮阳
7.该地最可能位于
A. 山西 B. 黑龙江 C. 新疆 D. 福建
1815 年 4 月 5 日印尼坦博拉火山大爆发,历时 3 个多月,导致全球降温 2 ℃,是人类目前所知最猛烈的火山爆发。图甲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图乙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 3 、 4 题。
8.坦博拉火山喷发形成的岩石类型与图甲中一致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9.图乙数码所示辐射中,直接受弥漫在大气中的火山灰影响而减弱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如图为某大湖附近一城市气象站测得的某日湖陆风风速距平(距平是某一系列数值中的某一个数值与平均值的差)变化曲线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0.关于该地湖陆风,说法正确的是(  )
A. 白天陆风,晚上吹湖风
B. 陆风转湖风的时刻在日出前
C. 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不同
D. 风力最大在午后2点左右
11.如图为一天中测得的风向情况,则该气象站位于湖泊的(  )
A. 东北方向 B. 东南方向 C. 西北方向 D. 西南方向
12.下列各项中,能减弱该气象站湖风的是(  )
A. 城市地面硬化增加 B. 湖泊水量增加
C. 城市工业用地增加 D. 城市绿化面积增加
2022年10月1日柬埔寨第一条高速公路—一金港高速公路正式通车试运营,该项目是中柬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合作的重点项目。如图为“金港高速公路位置示意图”。据此完成各小题。
13.金港高速公路的建设对柬埔寨社会经济的积极影响有(  )
①增强内陆与沿海地区的社会经济联系
②促进沿线旅游业的发展
③完善“公路一水路运输”的综合运输
④促进柬埔寨小麦大量出口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金港高速公路的顺利贯通对我国的意义有(  )
①推动我国“一带一路”倡议进程
②加强与东南亚国家的交流协作
③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④增强我国在基建领域的影响力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崇明岛上一家农业合作社种田用上了生态新模式。春天种玉米,秋天种花菜。玉米秆、花菜叶等“农业垃圾”用来养猪羊;猪的部分粪便“撒”入蟹塘,成为浮游水生物的营养食品,而浮游生物营造的优良水环境则为虾蟹质量“打基础”;年底清塘时,塘底污泥作为“生态”牌肥料还田,增强土地肥力。据此回答1~2小题。
15.材料描述的农业生产属于(  )
A. 大牧场放牧业 B. 混合农业 C. 商品谷物农业 D. 季风水田农业
16.根据材料画出如图图示,图示中的数码与文字组合正确的是(  )
A. ①—猪羊②—玉米、花菜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B. ①—玉米、花菜②—浮游水生物③—虾蟹④—猪羊
C. ①—玉米、花菜②—猪羊③—虾蟹④—浮游水生物
D. ①—玉米、花菜②—猪羊③—浮游水生物④—虾蟹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60分。
17.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北地区局部和法国示意图。
材料二: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和法国有关专家经过考察,发现宁夏北部、贺兰山东麓地区的小气候十分适合优质葡萄的生长。宁夏人民经过两年的辛勤劳动,完成了 2000h葡萄基地和防护林的建设。
材料三: Q、R两地气候资料对比
地点 海拔(m) 1月均温(℃) 7月均温(℃) 1月降水量(mm) 7月降水量(mm) 年降水量(mm) 年日照时数(小时)
R 301 2.6 20.7 54.1 60.6 824.5 1975.3
Q 1111 -8.4 23.3 1.2 42.2 193.7 2975.7

(1)分析R地1月均温比Q地高的主要原因。
(2)与法国相比,贺兰山东麓地区发展葡萄种植有哪些有利条件?
(3)如果大量引用黄河水发展葡萄生产,可能对本地(P、Q所在地区)和黄河中下游地区的自然环境分别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8.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根据《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包含河南、山西、河北、安徽、山东五省多个城市,积极推进郑州大都市区建设,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实现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如图为中原城市群空间布局示意图。
(1)分析郑州成为中原城市群核心城市的区位优势。
(2)说明郑州在中原城市群发展中的作用。
(3)从辐射方向、辐射强度方面,分析构建“一核四轴四区”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对郑州向外辐射的影响。
1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随着数字经济蓬勃发展,我国数据处理能力及应用需求大幅提升。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用电量已约占全社会总用电量的 2%。2022年我国启动“东教西算”工程,规划建设8个算力国家枢纽,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将东部的数据存储、数据离线分析等非实时性算力需求有序引导到西部,实现“数”“算”分离。
材料二 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各区域机柜数量分布(单位:万架)
(1)简述2021年中国数据中心各区域分布和变化特点。
(2)与长三角相比,从资源、环境两个方面分析在贵安新区建立贵州算力国家枢纽的主要原因。
(3)说明在京津冀建设数据中心集群的地理意义。
地理答案
1-16.A、B、C、D A、B、A、 D、B 、D、C、D、 A、B、 B、D
17. (1)R地海拔较Q地低;冬季R地受来自海洋暖湿气流影响(西风),Q地受寒冷的冬季风的影响;R地处沿海,Q地处内陆。
(2)夏季高温,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季气温低,病虫害少;劳动力丰富廉价。(任答3点)
(3)对本地区影响:若灌溉方式不合理,易出现土壤次生盐渍化;对中下游地区影响:本区灌溉用水过多,可能造成黄河中下游水量减少或断流。
18. (1)郑州属于我国东、西、南、北交会的中心之一,地理位置优越;为河南省的省会,政策优势明显;是中原城市群等级最高、经济最发达、辐射能力最强的城市;是我国重要的交通运输枢纽,交通通达度高。
(2)郑州在中原城市群中居于核心地位,对区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郑州是区域管理中心、服务中心、经济增长中心;郑州的发展能辐射带动区域的发展,促进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3)辐射方向:使郑州市对外辐射沿四条发展轴向外拓展。辐射强度:加强了区域之间的联系,增强了郑州市对外辐射强度。
19. (1)主要分布在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内蒙古、贵州等地区;数据中心向西部转移增多。
(2)资源:长三角周边大部分地区电力紧缺;算力枢纽占地多,长三角土地资源紧张,建设成本高。环境:长三角地处亚热带,高温期长,不利于散热,制冷散热成本高。
(3)长三角建设数据中心,靠近市场,有利于减少数据传输延时,时效性好;降低数字信息传输费用;也有利于发挥长三角人才、技术、资金优势,为长三角及周边地区产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促进技术创新;带动本区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跨行政区的经济一体化示范区建设;有利于完善基础设施,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为新型绿色低碳数据中心发展提供示范,促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