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阶段重点练(一)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生产水煤气的反应C(s)+H2O(g)CO(g)+H2(g)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B.C(s)+H2O(g)CO(g)+H2(g) ΔH=-(b-a)kJ·mol-1C.容器内充入1 mol CO、1 mol H2后充分反应,放出(b-a)kJ的热量D.加入催化剂可以减小(b-a)的值,从而提高反应速率2.已知101 kPa、25 ℃下,葡萄糖的摩尔燃烧焓ΔH=-2 804 kJ·mol-1。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6CO2(g)+6H2O(g)C6H12O6(s)+6O2(g)的能量变化曲线是( )A.曲线1 B.曲线2C.曲线3 D.曲线43.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图①可表示反应Fe2O3(s)+3C(s)2Fe(s)+3CO(g) ΔH=+492.7 kJ·mol-1的能量变化B.图②中ΔH表示碳的摩尔燃烧焓C.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 ℃,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随V(H2SO4)的变化如图③所示(已知V1+V2=60 mL)D.已知稳定性:B>A>C,某反应由两步构成A→B→C,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④所示4.CO2与H2反应合成HCOOH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相关的转化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为( )A.-31.4 kJ·mol-1 B.-113.8 kJ·mol-1C.+83.8 kJ·mol-1 D.+113.8 kJ·mol-1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5.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B.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甲池的c(S)减小C.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6.某高能电池以磷酸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利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制乙酸,其总反应式为C2H4+O2CH3COOH。某兴趣小组将该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电池工作过程中,溶液中的P向正极移动B.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C.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C2H4为224 mLD.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C2H4-4e-+2H2OCH3COOH+4H+7.我国科学家发明的水溶液锂电池为电动汽车发展扫除了障碍,装置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固体薄膜只允许Li+通过。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Li1-xMn2O4LiMn2O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池的缺点是存在副反应2Li+2H2O2LiOH+H2↑B.放电时,正极反应为Li1-xMn2O4+xLi++xe-LiMn2O4C.充电时,电极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放电时,Li+穿过固体薄膜进入水溶液电解质中8.如图所示原电池工作时,右池中Y2转化为Y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左池发生的电极反应为X4++2e-X2+B.每消耗1 mol Y2,转移3 mol电子C.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D.左、右两池的阴、阳离子能通过盐桥转移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9.电解CuSO4溶液时,若要达到以下三个要求:①阳极质量减少;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液中c(Cu2+)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 )A.纯铜作阳极,含Zn、Ag的Cu合金作阴极B.含Zn、Ag的Cu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C.纯铁作阳极,纯铜作阴极D.石墨作阳极,惰性电极(Pt)作阴极10.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图)。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电源中a为负极,b为正极B.电解池中的电解液不可以是NaCl溶液C.B电极发生的反应:2H++2e-H2↑D.A、B两端都必须使用铁作电极11.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气体 B.构成铜锌原电池C.电解精炼铜 D.铁片镀银12.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获得H2,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控制开关连接K1,电极1发生反应:2H2O+2e-H2↑+2OH-B.控制开关连接K2,电极3附近溶液的c(OH-)减小C.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D.电极3的主要作用是通过NiOOH和Ni(OH)2相互转化实现电子转移13.H2S是一种剧毒气体,如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对H2S废气资源化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是负极,电池工作时,电子的流动方向是:电极a→负载→电极b→质子膜→电极aB.电池工作时,若有32 g S2生成,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 11.2 LC.电极b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D.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有4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14.(2025·福建福州高二质检)LiOH是生产航空航天润滑剂的原料。清华大学首创三室膜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其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B.a极为电源负极C.每转移2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4 g LiOHD.X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15.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B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E1、E3表示两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B.整个反应的ΔH=E1-E2+E3-E4C.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D.三种物质所含能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B、C16.科学家设计微生物原电池,用于处理废水(酸性)中的有机物及脱除硝态氮,该装置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微生物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由m极转移到n极B.H+可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极室C.m电极反应为2N+6H2O+10e-N2↑+12OH-D.每生成1 mol CO2转移e-的物质的量为4 mol17.羟基自由基(·OH)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利用电化学方法可产生羟基自由基,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电子移动方向为a→Y→X→bB.甲池中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C.Y电极上得到H2O2的反应为O2-2e-+2H+H2O2D.当乙池中产生1 mol羟基自由基(·OH)时,甲池中理论上至少消耗标准状况下8.96 L CH418.最近,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左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B.电池的总反应为H++OH-H2OC.正极的电极反应为O2+4e-+4H+2H2OD.电解质溶液中Na+向左移动,Cl向右移动19.如图是一套电解装置,两U形管中均盛有50.0 mL电解质溶液,a、b、c、d为Pt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d电极上析出金属Ag 2.16 g,没有气体产生,同时在b、c两电极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请回答:(1)c电极为 极,写出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c电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L。(2)b电极为 极,写出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开始时是 ,后来是 。(3)原Cu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20.(1)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若要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须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H)2。此电解过程中两个电极共放出气体为 mol,若要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还可加入0.2 mol 和0.2 mol H2O。(2)用Na2CO3熔融盐作电解质,CO、O2为原料组成的新型电池示意图如图: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 。(3)用该电池电解200 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的混合溶液,其装置如乙图。理论上乙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丙图所示(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①写出在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原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②当向上述甲装置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氧气336 mL 时,理论上在铁电极上可析出铜的质量为 g。阶段重点练(一)1.A 该反应过程中断裂旧的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该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A项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反应产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根据图中信息得到C(s)+H2O(g)CO(g)+H2(g) ΔH=+(b-a)kJ·mol-1,B项错误;容器内充入1 mol CO、1 mol H2后充分反应,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b-a)kJ,C项错误;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即不能减小(b-a)的值,D项错误。2.B 葡萄糖的摩尔燃烧焓ΔH=-2 804 kJ·mol-1。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6CO2(g)+6H2O(g)C6H12O6(s)+6O2(g)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吸收的热量小于2 804 kJ,故为曲线2。3.C 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Fe2O3(s)+3C(s)2Fe(s)+3CO(g) ΔH=+492.7 kJ·mol-1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A错误;C的摩尔燃烧焓是指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B错误;H2SO4、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二者体积比为1∶2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H2SO4溶液为20 mL,NaOH溶液的体积为40 mL,C正确;已知稳定性:B>A>C, 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物质的能量:B<A<C,故A→B为放热反应,B→C为吸热反应,A→C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D错误。4.A 由图可知,①H2(g)+O2(g)H2O(g) ΔH1=-241.8 kJ·mol-1;②CO2(g)CO(g)+O2(g) ΔH2=+283.0 kJ·mol-1,ΔH1+ΔH2=ΔH+72.6 kJ·mol-1,ΔH=(-241.8+283.0-72.6)kJ·mol-1=-31.4 kJ·mol-1。5.C A项,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项,电池工作过程中,S不参加电极反应,故甲池中c(S)基本不变,错误;C项,电池工作时,甲池反应为Zn-2e-Zn2+,乙池反应为Cu2++2e-Cu,甲池中的Zn2+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的电荷平衡,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 g Cu析出,就有65 g Zn2+进入乙池,乙池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正确;D项,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错误。6.D 根据原电池总反应式CH2CH2+O2CH3COOH可知,通入O2的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通入CH2CH2的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2CH2-4e-+2H2OCH3COOH+4H+,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a电极经过负载流向正极b电极,阳离子移向正极b、阴离子移向负极a。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P移向负极a电极,即溶液中的P向负极移动,A项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a电极经过负载流向正极b电极,不能经过电解质溶液,B项错误;气体的状态未知,C项错误;通入CH2CH2的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2CH2-4e-+2H2OCH3COOH+4H+,D项正确。7.A 锂和水不接触,不存在锂和水的反应,A错误;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Li1-xMn2O4得到电子,反应为Li1-xMn2O4+xLi++xe-LiMn2O4,B正确;b为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放电时,Li+穿过固体薄膜进入水溶液电解质中,D正确。8.C 右池中Y2转化为Y3+,发生还原反应,说明右池中的石墨为原电池的正极,则左池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左池,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A项错误,C项正确;每消耗1 mol Y2,转移6 mol电子,B项错误;盐桥不能转移左、右两池中的离子,D项错误。9.A 题目中的三个要求符合电镀铜原理,只要选择纯铜作阳极,就可使阳极质量减少,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中c(Cu2+)不变。10.C 因为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原有氧气带出,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氢气从B端阴极析出,A电极则是铁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所以a为正极,b为负极,A错误;因为阳极是铁,活泼电极作阳极时,阳极材料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同时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能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则电解液选用NaCl溶液不影响实验,B错误;阳极应该用铁电极,阴极可以是铁也可以是其他惰性电极,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C正确,D错误。11.B 铁棒做阴极,阴极上放电的是氢离子,而不是氯离子,所以阴极上得不到氯气,淀粉碘化钾溶液不会变蓝,A错误;锌做负极,铜做正极,发生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Zn+Cu2+Zn2++Cu,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B正确;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C错误;铁做阳极,铁自身放电,消耗铁电极,无法镀银,D错误。12.B 当控制开关连接K1,电极1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溶液中的H2O得到电子,电极反应为2H2O+2e-H2↑+2OH-,A正确;当控制开关连接K2,电极3作阴极,NiOOH转化为Ni(OH)2,电极反应为NiOOH+e-+H2ONi(OH)2+OH-,电极附近产生OH-,c(OH-)增大,B错误;当控制开关连接K1时,电极1处H2O得到电子得到H2,当控制开关连接K2时,电极2处OH-失去电子得到O2,因此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C正确;当控制开关连接K1,Ni(OH)2转化为NiOOH;当控制开关连接K2,NiOOH转化为Ni(OH)2。电极3处NiOOH和Ni(OH)2相互转化实现了电子转移,D正确。13.A 该燃料电池中,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电子由负极a经过导线流向正极b,但不能进入溶液中,即电子不经过质子膜,A项错误;H2S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S+O2S2+2H2O,若有32 g S2生成即物质的量为=0.5 mol,会消耗0.5 mol O2,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1.2 L,B项正确;电极b为正极,正极上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2H2O,C项正确;正极反应为O2+4H++4e-2H2O,所以当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有4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D项正确。14.D 该电解池实质是电解水,X极导出的是浓硫酸,则X极应为水电离出的OH-放电,则X极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气体1为O2。Y极导出的浓LiOH,则Y极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生成H2,则Y为电解池的阴极,气体2为H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X极为阳极,导出的是硫酸,则S向阳极移动,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Y极为阴极,导出的LiOH,则Li+向阴极移动,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A项错误;X极为阳极,所以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B项错误;Y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2H2O+2e-2OH-+H2↑,每转移2 mol电子,理论上有2 mol Li+向Y极迁移形成2 mol LiOH,其质量是48 g,C项错误;X极上水电离产生的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O2,电极反应式为2H2O-4e-4H++O2↑,D项正确。15.B 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整个反应中ΔH=E1-E2+E3-E4,B正确;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也不影响反应的焓变,C错误;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三种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B<A<C,D错误。16.D 该原电池中电极m上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m为正极,电极n为负极。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n极转移到m极,A错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可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极室,B错误;左边装置中电极m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N+10e-+12H+N2↑+6H2O,C错误;电极n上C6H12O6转化为CO2,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所以每生成1 mol CO2转移e-的物质的量为4 mol,D正确。17.B 根据电极上的反应可知,甲池为燃料电池,通入燃料CH4的a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b电极为正极,乙池为电解池,X电极为阳极,Y电极为阴极。串联装置中,电子由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即a→Y,由电解池阳极流向原电池正极,即X→b,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A错误;甲池中,a电极电极反应为CH4-8e-+2H2OCO2+8H+,b电极电极反应为2O2+8e-+8H+4H2O,根据平衡电荷需要,应让H+从左向右移动,所以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B正确;据图可知O2在Y电极上得电子生成H2O2,电解质溶液呈酸性,可得Y电极上生成H2O2的电极反应式为O2+2e-+2H+H2O2,C错误;乙池中生成羟基自由基的反应为Fe2++H2O2+H+Fe3++·OH+H2O,所以产生1 mol羟基自由基时,消耗1 mol Fe2+和1 mol H2O2,根据电极反应可知转移3 mol电子,甲池中理论上至少消耗标准状况下8.4 L CH4,D错误。18.B 左边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氢气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中有强碱,故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H+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电池总反应为H++OH-H2O,B项正确;H+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H2↑,C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边的正极移动,Cl向左边的负极移动,D项错误。19.(1)阳 2H2O-4e-4H++O2↑0.112 (2)阴 Cu2++2e-Cu 2H2O+2e-H2↑+2OH- (3)0.10解析:(1)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作阴极,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作阳极,则c电极作阳极,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放电能力:OH->N,则OH-先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d电极作阴极,其电极反应为Ag++e-Ag,析出金属银单质2.16 g,整个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故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0.0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O2)=0.005 mol×22.4 L·mol-1=0.112 L。(2)b电极作阴极,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Cu2+先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Cu2++2e-Cu,根据题目信息,此电极有气体产生,应是H+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2H2O+2e-H2↑+2OH-。(3)b、c两电极产生气体体积相等,即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需得到电子0.01 mol,但整个电路共通过0.02 mol电子,推得n(Cu2+)= mol=0.005 mol,故c(CuCl2)= mol·L-1=0.10 mol·L-1。20.(1)0.4 CuCO3或CuO(2)2CO-4e-+2C4CO2(3)①2H2O-4e-4H++O2↑ 0.1 ②1.28解析:(1)若要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须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H)2,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电解时产生0.2 mol Cu、0.2 mol H2、0.2 mol O2,所以共产生0.4 mol 气体;加入0.2 mol H2O后,则还差0.2 mol Cu和0.2 mol O,所以还可以再加入0.2 mol CuCO3(可以与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反应生成0.2 mol CO2)或CuO。(2)该电池的原料为CO、O2,则总反应为2CO+O22CO2,通入CO的一极为负极,CO被氧化结合碳酸根离子生成CO2,电极反应为2CO-4e-+2C4CO2,气体A为CO2,通入O2的一极为正极,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3)石墨电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为阳极,铁电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为阴极;电解NaCl与CuSO4的混合溶液时,开始时阳极反应为2Cl--2e-Cl2↑,氯离子反应完后电极反应为4OH--4e-O2↑+2H2O,开始时阴极反应为Cu2++2e-Cu,铜离子反应完后电极反应为2H++2e-H2↑,所以曲线Ⅱ为阳极气体,O~t1段为氯气,t1~t3段为氧气;曲线Ⅰ为阴极气体,O~t2段阴极生成Cu,t2~t3段为氢气。①根据上述分析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H2O-4e-4H++O2↑;阳极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mL,物质的量为=0.01 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含有0.02 mol NaCl,浓度为=0.1 mol·L-1。②标准状况下336 m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0.015 mol,则转移0.06 mol电子;而据图可知阴极上生成Cu时,阳极产生224 mL氯气和112 mL 氧气,转移的电子为×2+×4=0.04 mol,所以转移0.06 mol电子时铜离子已经完全反应,产生的铜为=0.02 mol,质量为0.02 mol×64 g·mol-1=1.28 g。7 / 7(共46张PPT)阶段重点练(一)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 生产水煤气的反应C(s)+H2O(g) CO(g)+H2(g)的能量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C. 容器内充入1 mol CO、1 mol H2后充分反应,放出(b-a)kJ的热量D. 加入催化剂可以减小(b-a)的值,从而提高反应速率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该反应过程中断裂旧的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新的化学键放出能量,因此该过程中既有能量的吸收又有能量的释放,A项正确;该反应的反应物总能量低于反应产物总能量,是吸热反应,根据图中信息得到C(s)+H2O(g) CO(g)+H2(g) ΔH=+(b-a)kJ·mol-1,B项错误;容器内充入1 mol CO、1 mol H2后充分反应,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反应物不能完全转化,因此放出的热量小于(b-a)kJ,C项错误;加入催化剂不影响反应热,即不能减小(b-a)的值,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 已知101 kPa、25 ℃下,葡萄糖的摩尔燃烧焓ΔH=-2 804 kJ·mol-1。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6CO2(g)+6H2O(g) C6H12O6(s)+6O2(g)的能量变化曲线是( )A. 曲线1 B. 曲线2C. 曲线3 D. 曲线4√解析:葡萄糖的摩尔燃烧焓ΔH=-2 804 kJ·mol-1。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6CO2(g)+6H2O(g) C6H12O6(s)+6O2(g) 的反应为吸热反应,该反应吸收的热量小于2 804 kJ,故为曲线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B. 图②中ΔH表示碳的摩尔燃烧焓C. 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 ℃,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随V(H2SO4)的变化如图③所示(已知V1+V2=60 mL)D. 已知稳定性:B>A>C,某反应由两步构成A→B→C,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④所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图中反应物总能量高于产物总能量,为放热反应,反应Fe2O3(s)+3C(s) 2Fe(s)+3CO(g) ΔH=+492.7 kJ·mol-1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A错误;C的摩尔燃烧焓是指1 mol C完全燃烧生成CO2(g)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产物的总能量,B错误;H2SO4、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二者体积比为1∶2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H2SO4溶液为20mL,NaOH溶液的体积为40 mL,C正确;已知稳定性:B>A>C, 根据物质的能量越低越稳定可知,物质的能量:B<A<C,故A→B为放热反应,B→C为吸热反应,A→C为吸热反应,与图示不符,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4. CO2与H2反应合成HCOOH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途径之一,其相关的转化过程及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ΔH为( )A. -31.4 kJ·mol-1 B. -113.8 kJ·mol-1C. +83.8 kJ·mol-1 D. +113.8 kJ·mol-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由图可知,①H2(g)+ O2(g) H2O(g) ΔH1=-241.8 kJ·mol-1;②CO2(g) CO(g)+ O2(g) ΔH2=+283.0kJ·mol-1,ΔH1+ΔH2=ΔH+72.6 kJ·mol-1,ΔH=(-241.8+283.0-72.6)kJ·mol-1=-31.4 kJ·mol-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二、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原电池5. 锌铜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其中阳离子交换膜只允许阳离子和水分子通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铜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C. 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乙池溶液的总质量增加D. 阴、阳离子分别通过交换膜向负极和正极移动,保持溶液中电荷平衡√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A项,Cu作正极,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错误;B项,电池工作过程中,S 不参加电极反应,故甲池中c(S )基本不变,错误;C项,电池工作时,甲池反应为Zn-2e- Zn2+,乙池反应为Cu2++2e-Cu,甲池中的Zn2+会通过阳离子交换膜进入乙池,以维持溶液中的电荷平衡,由电极反应式可知,乙池中每有64 g Cu析出,就有65 g Zn2+进入乙池,乙池溶液总质量略有增加,正确;D项,由题干信息可知,阴离子不能通过阳离子交换膜,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6. 某高能电池以磷酸溶液作为电解质溶液,利用乙烯直接氧化法制乙酸,其总反应式为C2H4+O2 CH3COOH。某兴趣小组将该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的燃料电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B. 电子移动方向:电极a→磷酸溶液→电极bC. 当电路中通过0.04 mol电子时,参加反应的C2H4为224 m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原电池总反应式CH2 CH2+O2 CH3COOH可知,通入O2的b电极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O2+4e-+4H+ 2H2O,通入CH2 CH2的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2 CH2-4e-+2H2O CH3COOH+4H+,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a电极经过负载流向正极b电极,阳离子移向正极b、阴离子移向负极a。原电池工作时,阴离子P 移向负极a电极,即溶液中的P 向负极移动,A项错误;原电池工作时,电子由负极a电极经过负载流向正极b电极,不能经过电解质溶液,B项错误;气体的状态未知,C项错误;通入CH2 CH2的a电极为负极,电极反应式为CH2 CH2-4e-+2H2O CH3COOH+4H+,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7. 我国科学家发明的水溶液锂电池为电动汽车发展扫除了障碍,装置原理如图所示,其中固体薄膜只允许Li+通过。锂离子电池的总反应为xLi+Li1-xMn2O4 LiMn2O4。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C. 充电时,电极b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D. 放电时,Li+穿过固体薄膜进入水溶液电解质中√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锂和水不接触,不存在锂和水的反应,A错误;放电时,正极发生还原反应,Li1-xMn2O4得到电子,反应为Li1-xMn2O4+xLi++xe-LiMn2O4,B正确;b为原电池的正极,充电时连接电源正极,为电解池的阳极,发生氧化反应,C正确;原电池工作时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则放电时,Li+穿过固体薄膜进入水溶液电解质中,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8. 如图所示原电池工作时,右池中Y2 转化为Y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D. 左、右两池的阴、阳离子能通过盐桥转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右池中Y2 转化为Y3+,发生还原反应,说明右池中的石墨为原电池的正极,则左池发生失电子的氧化反应,由溶液呈电中性可知,盐桥中的阴离子移向左池,左池中阴离子数目增加,A项错误,C项正确;每消耗1 mol Y2 ,转移6 mol电子,B项错误;盐桥不能转移左、右两池中的离子,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三、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9. 电解CuSO4溶液时,若要达到以下三个要求:①阳极质量减少;②阴极质量增加;③电解液中c(Cu2+)不变,则可选用的电极是( )A. 纯铜作阳极,含Zn、Ag的Cu合金作阴极B. 含Zn、Ag的Cu合金作阳极,纯铜作阴极C. 纯铁作阳极,纯铜作阴极D. 石墨作阳极,惰性电极(Pt)作阴极解析: 题目中的三个要求符合电镀铜原理,只要选择纯铜作阳极,就可使阳极质量减少,阴极质量增加,电解液中c(Cu2+)不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0. 某同学设计了一种电解法制取Fe(OH)2的实验装置(如图)。通电后,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且较长时间不变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电源中a为负极,b为正极B. 电解池中的电解液不可以是NaCl溶液D. A、B两端都必须使用铁作电极√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因为生成的氢气将装置中原有氧气带出,且氢气的密度小于水,所以氢气从B端阴极析出,A电极则是铁作阳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所以a为正极,b为负极,A错误;因为阳极是铁,活泼电极作阳极时,阳极材料铁失去电子生成亚铁离子,阴极上氢离子放电,同时破坏水的电离平衡,产生氢氧根离子,所以能生成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则电解液选用NaCl溶液不影响实验,B错误;阳极应该用铁电极,阴极可以是铁也可以是其他惰性电极,阴极上氢离子得到电子生成氢气,C正确,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1. 下列实验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 电解饱和食盐水并检验气体 B. 构成铜锌原电池C. 电解精炼铜 D. 铁片镀银√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铁棒做阴极,阴极上放电的是氢离子,而不是氯离子,所以阴极上得不到氯气,淀粉碘化钾溶液不会变蓝,A错误;锌做负极,铜做正极,发生的自发氧化还原反应为Zn+Cu2+ Zn2++Cu,符合构成原电池的条件,B正确;电解精炼铜时,粗铜做阳极,精铜做阴极,C错误;铁做阳极,铁自身放电,消耗铁电极,无法镀银,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2. 利用太阳能光伏电池电解水获得H2,工作示意图如图。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B. 控制开关连接K2,电极3附近溶液的 c(OH-)减小C. 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D. 电极3的主要作用是通过NiOOH和Ni(OH)2相互转化实现电子转移√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当控制开关连接K1,电极1连接电源的负极,作阴极,溶液中的H2O得到电子,电极反应为2H2O+2e- H2↑+2OH-,A正确;当控制开关连接K2,电极3作阴极,NiOOH转化为Ni(OH)2,电极反应为NiOOH+e-+H2O Ni(OH)2+OH-,电极附近产生OH-,c(OH-)增大,B错误;当控制开关连接K1时,电极1处H2O得到电子得到H2,当控制开关连接K2时,电极2处OH-失去电子得到O2,因此通过控制开关连接K1或K2,可交替得到H2和O2,C正确;当控制开关连接K1,Ni(OH)2转化为NiOOH;当控制开关连接K2,NiOOH转化为Ni(OH)2。电极3处NiOOH和Ni(OH)2相互转化实现了电子转移,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3. H2S是一种剧毒气体,如图为质子膜H2S燃料电池的示意图,可对H2S废气资源化利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a是负极,电池工作时,电子的流动方向是:电极a→负载→电极b→质子膜→电极aB. 电池工作时,若有32 g S2生成,会消耗标准状况下的O2 11.2 LD. 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有4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该燃料电池中,电极a为负极,电极b为正极,电子由负极a经过导线流向正极b,但不能进入溶液中,即电子不经过质子膜,A项错误;H2S燃料电池的总反应为2H2S+O2 S2+2H2O,若有32 g S2生成即物质的量为 =0.5 mol,会消耗0.5 mol O2,标准状况下O2的体积为0.5 mol×22.4 L·mol-1=11.2 L,B项正确;电极b为正极,正极上O2发生得电子的还原反应生成水,电极反应式为O2+4e-+4H+ 2H2O,C项正确;正极反应为O2+4H++4e- 2H2O,所以当电路中通过4 mol电子时,有4 mol H+经质子膜进入正极区,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4. (2025·福建福州高二质检)LiOH是生产航空航天润滑剂的原料。清华大学首创三室膜电解法制备氢氧化锂,其模拟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膜1为阳离子交换膜B. a极为电源负极C. 每转移2 mol电子,理论上生成24 g LiO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该电解池实质是电解水,X极导出的是浓硫酸,则X极应为水电离出的OH-放电,则X极为阳极,阳极反应式为2H2O-4e- 4H++O2↑,气体1为O2。Y极导出的浓LiOH,则Y极是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放电生成H2,则Y为电解池的阴极,气体2为H2,阴极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X极为阳极,导出的是硫酸,则S 向阳极移动,膜1为阴离子交换膜,Y极为阴极,导出的LiOH,则Li+向阴极移动,膜2为阳离子交换膜,A项错误;X极为阳极,所以a极为正极,b极为负极,B项错误;Y极为阴极,电极反应式:2H2O+2e- 2OH-+H2↑,每转移2 mol电子,理论上有2 mol Li+向Y极迁移形成2 mol LiOH,其质量是48 g,C项错误;X极上水电离产生的OH-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产生O2,电极反应式为2H2O-4e- 4H++O2↑,D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5. 某反应由两步反应A B C构成,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E1、E3表示两反应的活化能)。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两步反应均为放热反应B. 整个反应的ΔH=E1-E2+E3-E4C. 加入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的焓变D. 三种物质所含能量由高到低依次为:A、B、C√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A→B的反应为吸热反应,B→C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错误;整个反应中ΔH=E1-E2+E3-E4,B正确;加入催化剂,只改变反应的活化能,不改变反应热,也不影响反应的焓变,C错误;物质的总能量越低,越稳定,所以三种化合物的稳定性顺序:B<A<C,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6. 科学家设计微生物原电池,用于处理废水(酸性)中的有机物及脱除硝态氮,该装置示意图如图。有关该微生物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由m极转移到n极B. H+可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右侧极室D. 每生成1 mol CO2转移e-的物质的量为4 mo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该原电池中电极m上硝酸根离子转化为氮气发生还原反应,所以电极m为正极,电极n为负极。原电池中电子由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即由n极转移到m极,A错误;阳离子向正极移动,即H+可通过质子交换膜移向左侧极室,B错误;左边装置中电极m是正极,电极反应为2N +10e-+12H+ N2↑+6H2O,C错误;电极n上C6H12O6转化为CO2,C元素化合价由0价变为+4价,所以每生成1 mol CO2转移e-的物质的量为4mol,D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7. 羟基自由基(·OH)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于处理废水中的还原性污染物。利用电化学方法可产生羟基自由基,其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子移动方向为a→Y→X→bB. 甲池中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D. 当乙池中产生1 mol羟基自由基(·OH)时,甲池中理论上至少消耗标准状况下8.96 L CH4√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根据电极上的反应可知,甲池为燃料电池,通入燃料CH4的a电极为负极,通入氧气的b电极为正极,乙池为电解池,X电极为阳极,Y电极为阴极。串联装置中,电子由原电池负极流向电解池阴极,即a→Y,由电解池阳极流向原电池正极,即X→b,电子不能在电解质溶液中移动,A错误;甲池中,a电极电极反应为CH4-8e-+2H2O CO2+8H+,b电极电极反应为2O2+8e-+8H+ 4H2O,根据平衡电荷需要,应让H+从左向右移动,所以离子交换膜为质子交换膜,B正确;据图可知O2在Y电极上得电子生成H2O2,电解质溶液呈酸性,可得Y电极上生成H2O2的电极反应式为O2+2e-+2H+ H2O2,C错误;乙池中生成羟基自由基的反应为Fe2++H2O2+H+ Fe3++·OH+H2O,所以产生1 mol羟基自由基时,消耗1 mol Fe2+和1 mol H2O2,根据电极反应可知转移3 mol电子,甲池中理论上至少消耗标准状况下8.4 L CH4,D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8. 最近,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全氢电池”,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左边吸附层中发生了还原反应√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 左边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A项错误;氢气在负极上发生氧化反应,电解质中有强碱,故负极的电极反应为H2-2e-+2OH-2H2O,H+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 H2↑,电池总反应为H++OH- H2O,B项正确;H+在正极发生还原反应,电极反应为2H++2e- H2↑,C项错误;电解质溶液中Na+向右边的正极移动,Cl 向左边的负极移动,D项错误。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9. 如图是一套电解装置,两U形管中均盛有50.0 mL电解质溶液,a、b、c、d为Pt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d电极上析出金属Ag 2.16 g,没有气体产生,同时在b、c两电极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相同体积的气体。请回答:(1)c电极为 极,写出c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c电极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 L。阳2H2O-4e- 4H++O2↑0.11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连接电源负极的电极作阴极,连接电源正极的电极作阳极,则c电极作阳极,阴离子在阳极失去电子,放电能力:OH->N ,则OH-先失去电子,电极反应为2H2O-4e- 4H++O2↑,d电极作阴极,其电极反应为Ag++e- Ag,析出金属银单质2.16 g,整个电路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0.02 mol,故产生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0.02 mol=0.005 mol,其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V(O2)=0.005mol×22.4 L·mol-1=0.112 L。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b电极为 极,写出b电极上的电极反应,开始时是 Cu ,后来是 2H2O+2e- H2↑+2OH- 。解析:b电极作阴极,阳离子在阴极上放电,Cu2+先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Cu2++2e- Cu,根据题目信息,此电极有气体产生,应是H+得到电子,其电极反应:2H2O+2e- H2↑+2OH-。阴Cu2++2e-Cu2H2O+2e- H2↑+2OH-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原CuCl2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解析:b、c两电极产生气体体积相等,即产生氢气的物质的量为0.005 mol,需得到电子0.01 mol,但整个电路共通过0.02 mol电子,推得n(Cu2+)= mol=0.005 mol,故c(CuCl2)= mol·L-1=0.10 mol·L-1。0.10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0. (1)用惰性电极电解一定浓度的硫酸铜溶液一段时间后,若要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须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H)2。此电解过程中两个电极共放出气体为 mol,若要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还可加入0.2 mol 和0.2 mol H2O。解析:若要恢复到电解前的浓度,须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0.2 mol Cu(OH)2,则根据元素守恒可知电解时产生0.2 mol Cu、0.2 mol H2、0.2 mol O2,所以共产生0.4 mol 气体;加入0.2 mol H2O后,则还差0.2 mol Cu和0.2 mol O,所以还可以再加入0.2 mol CuCO3(可以与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反应生成0.2 mol CO2)或CuO。0.4CuCO3或CuO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用Na2CO3熔融盐作电解质,CO、O2为原料组成的新型电池示意图如图:为了使该燃料电池长时间稳定运行,电池的电解质组成应保持稳定,电池工作时必须有部分A物质参加循环。该电池负极电极反应为 。2CO-4e-+2C 4CO2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该电池的原料为CO、O2,则总反应为2CO+O2 2CO2,通入CO的一极为负极,CO被氧化结合碳酸根离子生成CO2,电极反应为2CO-4e-+2C 4CO2,气体A为CO2,通入O2的一极为正极,O2发生还原反应生成C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3)用该电池电解200 mL一定浓度的NaCl与CuSO4的混合溶液,其装置如乙图。理论上乙中两极所得气体的体积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丙图所示(体积为标准状况下的体积)。①写出在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 ;原NaCl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为 mol·L-1(假设溶液体积不变)。2H2O-4e- 4H++O2↑0.1②当向上述甲装置中通入标准状况下的氧气336 mL 时,理论上在铁电极上可析出铜的质量为 g。1.28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解析:石墨电极与原电池的正极相连,为阳极,铁电极与原电池的负极相连,为阴极;电解NaCl与CuSO4的混合溶液时,开始时阳极反应为2Cl--2e- Cl2↑,氯离子反应完后电极反应为4OH--4e- O2↑+2H2O,开始时阴极反应为Cu2++2e- Cu,铜离子反应完后电极反应为2H++2e- H2↑,所以曲线Ⅱ为阳极气体,O~t1段为氯气,t1~t3段为氧气;曲线Ⅰ为阴极气体,O~t2段阴极生成Cu,t2~t3段为氢气。①根据上述分析t1后,石墨电极上的电极反应为2H2O-4e- 4H++O2↑;阳极产生的氯气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224 mL,物质的量为 =0.01 mol,根据元素守恒可知溶液中含有0.02 mol NaCl,浓度为 =0.1 mol·L-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②标准状况下336 mL氧气的物质的量为 =0.015 mol,则转移0.06 mol电子;而据图可知阴极上生成Cu时,阳极产生224 mL氯气和112mL 氧气,转移的电子为 ×2+ ×4=0.04 mol,所以转移0.06 mol电子时铜离子已经完全反应,产生的铜为 =0.02 mol,质量为0.02 mol×64 g·mol-1=1.28 g。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演示完毕 感谢观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阶段重点练(一).docx 阶段重点练(一).ppt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