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025一2026学年度高三名校9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1第一章、第三章、第四章,选择性必修1第三章、第四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从2019年开始,某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开始向近地轨道发射“星链”卫星,而当时正处于太阳活动的低谷期。目前,地球轨道上共有超过7000颗“星链”卫星,2020一2024年,共有1190颗地球低轨卫星坠落。据此完成1一2题。1.太阳活动的能量主要来自A.耀斑爆发释放的磁能B.日冕层释放的粒子流C.太阳边缘区的核裂变D.太阳核心区的核聚变2.2020一2024年,大量地球低轨卫星坠落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活动增强,干扰卫星正常运转B.距离地球近,受地球高层大气干扰强C.卫星能量消耗大,且能量补充不足D.卫星轨道半径减小,受地球吸引力增大饱和水汽压差是指在一定温度下,饱和水汽压与空气中的实际水汽压之间的差值,它是评价大气干湿程度的重要指标。珠穆朗玛峰地区年平均饱和水汽压差总体呈西南部较小、东北部较大的特征。图1示意珠穆朗玛峰地区范围。据此完成3一4题。29朋28珠穆朗玛峰曲河流珠穆朗玛峰地区8590图1【高三地理第1页(共6页)】3.珠穆朗玛峰地区年平均饱和水汽压差西南部较东北部小的主要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水分蒸发量大B.盛行下沉气流,空气较干燥C.地表温度高,大气对流旺盛D.降水充沛,空气相对湿度高4.珠穆朗玛峰地区年平均饱和水汽压差西南部和东北部差异最显著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由于湖陆热力差异,鄱阳湖周边会形成明显的湖陆风环流,且湖陆风起止时刻具有季节变化。图2为鄱阳湖某监测站5年内湖陆风起止时刻及其频次统计图,四条曲线表示湖风开始、湖风停止、陆风开始、陆风停止的时刻。据此完成5一7题。频次/天②④80604018:0024:006:0012:0018:00时刻图25.图示四条曲线分别对应的湖陆风开始和停止时刻,正确的是A.①一陆风开始②一湖风停止③一陆风停止④一湖风开始B.①一—湖风开始②一湖风停止③一陆风开始④一陆风停止C.①一湖风停止②一陆风开始③一湖风开始④一陆风停止D.①一陆风停止②一陆风开始③一湖风停止④一湖风开始6.与夏季相比,鄱阳湖冬季湖风起止时刻A.开始晚,结束晚B.开始早,结束晚C.开始晚,结束早D.开始早,结束早7.鄱阳湖附近城镇化发展对湖风、陆风产生的影响是A.湖风减弱,陆风增强B.湖风、陆风均减弱C.湖风增强,陆风减弱D.湖风、陆风均增强海水温跃层是海洋中水温随深度发生急剧变化的水层,位于表层混合层和深层冷水之间,是海洋垂直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甲站附近的水体垂向上存在较强的温跃层,冰期混合层与温跃层之间的海水温度梯度减小。图3示意甲站附近年均表层海水温度和垂向温度及温度梯度变化。据此完成8一10题。【高三地理第2页(共6页)】2025一2026学年度高三名校9月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卷参考答案1.D2.A3.D4.B5.A6.C7.D8.B9.A10.C11.A12.C13.C14.B15.A16.A17.(1)发展速度快(2分):降水强度大(2分):极端短时强降水落区分布集中(2分)。(2)形成“上冷下暖”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有利于对流发展(2分);凝结释放潜热,增强对流强度(2分);维持对流系统发展,延长强降水持续时间(2分);增强水汽输送,为极端降水提供充足水汽(2分)。(答出三点,6分)(3)降雨类型:对流雨。(2分)理由:冷涡系统导致大气层结不稳定,形成“上冷下暖”的结构,符合对流性降水的触发条件(2分);短时强降水(降水强度≥50mm·h-1)突发性强、落区集中,典型表现形式为对流性降水(2分);降水由对流云团(如积雨云)产生,而非大范围锋面降水(2分);7月为夏季,天津受东亚夏季风影响,暖湿气流充沛,易形成强对流天气(2分)。(答出两点,4分)18.(1)蒸发(2分);降水(2分);地表径流(2分);下渗与地下径流(2分)。(答出两点,4分)(2)冬季。(2分)理由:阿德莱德为地中海气候,冬季受西风带控制,西风带从海上带来水汽,降水量较多;降水量多,使得地表径流增多,地表水循环比较活跃。(4分)(3)洛夫蒂山海拔相对较高,可拦截气流中的水汽,使迎风坡降水增多(2分);山地的植被通过蒸腾作用,将地下水转化成水汽,增加空气湿度(2分);山地积雪融化时,产生季节性径流,为河流提供水源(2分)。19.(1)盛行风向(2分);海陆轮廓(2分);冷暖海水密度差异(2分)。(2)有寒暖流交汇,扰动海水,将底层营养盐带到表层(2分);冰山融化,释放盐类物质(2分);夏季有陆地径流输入,河流挟带陆源营养物质入海(2分)。(3)海冰反射率高,海水吸收的太阳辐射减少,海面温度降低(2分);被海冰覆盖,阻隔海一气直接接触,减少蒸发、潜热传输(2分);海冰范围变化改变海表温度分布,进而影响局部气压场和风场(2分)。【高三地理·参考答案第1页(共1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地理_扫描版.pdf 地理答案_扫描版.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