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机械波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机械波课时作业(含解析)

资源简介

作业7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24-25高二下·天津南开·阶段练习)关于机械波的描述,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机械波的传播速度即波源的振动速度
B.机械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与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垂直
C.机械波不仅能传递能量,参与振动的质点也以波速随波迁移
D.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
2.(24-25高二上·江西景德镇·期末)如图,一只小鸭A(视为质点)在平静的河道内靠近岸边戏水,在水面上引起一列稳定的水波,B为岸边的一点,P点为小鸭A和B点连线的中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处质点与B处质点的振动频率相同
B.P处质点与B处质点的振动方向一定相反
C.P处质点与B处质点同时同向开始振动
D.一段时间后P处质点将运动到B点
3.湖面上浮着甲乙两片树叶(可视为质点),某时刻一列水波开始在湖面上传播,波源、甲、乙在一条直线上,两片树叶位于波源的一侧。观察发现甲开始振动后每分钟全振动30次,且当甲位于波峰时,乙恰好位于波谷,两片树叶之间还有一个波峰。若已知两片树叶平衡位置距离为12m,则由以上数据可以确定水波的波速为(  )
A.10m/s B.8m/s C.6m/s D.4m/s
4.(24-25高三下·湖南长沙·阶段练习)声波是一种典型的纵波,在纵波中各质点只在各自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迁移,故沿着波前进的方向,波中介质会出现疏密不同的部分,因此纵波也被称为“疏密波”(如图甲)。若把某时刻纵波中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记录下来,画在坐标纸上,则可得到该时刻波的图像。若一列沿水平方向传播的纵波及该时刻对应的波的图像如图乙所示(只展示整个纵波的一部分,在纵波中密部中心处和疏部中心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零),已知“质点”在图示时刻的位置在其平衡位置的右侧,且运动方向水平向右。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密部中心点到相邻的疏部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
B.图乙中疏部中心处的质点振动速度为零
C.图乙中波的传播方向沿水平方向向左
D.“质点”的振动周期不等于该波的传播周期
5.(2025·天津和平期末)研究绳波的产生和传播时,取一条较长的软绳,用手握住一端拉平后上下抖动,绳上形成简谐波。一次演示时,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完成两次振幅相同、频率不同的全振动后停止振动。如图为时的波形,此时波恰好传到处的质点P。当时,质点P第一次出现在波谷位置。Q是平衡位置位于处的质点,则(  )
A.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
B.第一次振动和第二次振动的频率之比为
C.之后,Q向下振动时,P也一定向下振动
D.从到时间内,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30cm
6.(24-25高二上·山东济宁·阶段练习)如图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2、3、4、…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已知相邻编号的质点间距离为2 cm,t = 0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t = 0.2 s时,质点1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则(  )
A.t = 0.8 s时,振动传到质点15处
B.t = 0.8 s时,质点9处于上方最大位移处
C.t = 0.8 s时,质点12正在向下运动
D.t = 0.8 s时,质点12的加速度方向向上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12分。
7.(2025·浙江宁波联考)宁夏银川市自2025年1月以来地震频繁发生,手机“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后,抢在地震波传播到受灾地区前,向受灾地区提前几秒至数十秒发出警报,通知目标区域从而实现预警。地震监测站监测到一列地震横波,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已知点是平衡位置在处的质点,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以此时刻做为计时起点。质点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点沿轴正方向运动
B.地震横波的传播波速为
C.时,质点的加速度沿轴正方向最大
D.的时间内,质点所走的路程小于
8.(24-25高二下·河南·期中)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A、B两点,在时刻A、B两点间形成如图甲所示的波形,在时刻A、B两点间形成如图乙所示的波形。已知A、B两点间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若周期为0.8s,则波向右传播
B.若周期为12s,则波向右传播
C.若波速为,则波向右传播
D.若波向左传播,则该波波速的最小值为
三、非选择题:共14分。
9.(6分)(2025·广东汕头·二模)如图(1)波浪机以恒定的振动周期在泳池较深的一端制造横波,小铭用频闪相机观察深水区的波形,发现照片中的波形始终没有变化。已知频闪相机每隔2s闪光一次,波浪机振动周期不小于频闪相机的闪光间隔。求:
(1)波浪机的振动频率;
(2)深水区的波长和波速大小;
(3)小铭继续观察浅水区的波形,发现波长与水深有关,如图(2),波长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个变化可能是水深改变了波的什么物理量造成的?
10.(8分)(24-25高二下·广西南宁·阶段练习)某均匀介质中,波源位于所在平面的O点,时刻,波源沿z轴(z轴正方向垂直于纸面向外)做简谐运动,振动方程为,形成在面上传播的简谐横波。经时间,在区域中第一次形成如图所示波面分布图(实线圆表示波峰,虚线圆表示相邻的波谷)。P点的坐标是,求:
(1)波速v和时间;
(2)从图示状态开始,平衡位置在P处的质点到达波谷的最短时间t。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D A D C B C BD AD
1.【答案】D
【详解】机械波的传播速度与波源的振动速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两者不相同,选项A错误;
横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总是与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垂直,纵波中各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机械波的传播方向平行,选项B错误;机械波能传递能量,但是参与振动的质点不会随波迁移,选项C错误;机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频率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与介质性质无关,选项D正确。
2.【答案】A
【详解】介质中质点的振动周期和频率都与波源相同,所以P处质点与B处质点的振动频率一样,故A正确;由于不确定P点与B点的距离与波长的关系,所以不能确定这两点的振动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故B错误。P点接近波源,故P点先振动,故C错误;机械波在传播的过程中,质点在各自平衡位置振动,质点并不随波迁移,即P点不会随水波运动到B点,故D错误。
3.【答案】D
【详解】观察发现甲开始振动后每分钟全振动30次,则周期为,当甲位于波峰时,乙恰好位于波谷,两片树叶之间还有一个波峰,已知两片树叶平衡位置距离为12m,则有,解得波长为,则水波的波速为,故选D。
4.【答案】C
【详解】两相邻密部中心点之间的距离为一个波长,A错误。因为密部中心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零,故疏部中心处的质点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也为零,对应振动速度最大,B错误。该时刻质点的位置在平衡位置的右侧且向右移动,所以它在远离平衡位置,由波的图像可知,该纵波传播方向沿水平方向向左,C正确。纵波在一个质点振动的周期内向外传递一个波长的距离,故纵波的传播周期和质点的振动周期相同,D错误。
5.【答案】B
【详解】如图为时的波形,此时波恰好传到处的质点P,根据波形平移法可知,质点P的起振方向向下,则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故A错误;第一次振动和第二次振动对应的波长之比为
根据,可得第一次振动和第二次振动的频率之比为,故B正确;因为对应第二次振动,P、Q之间的距离为半个波长,所以对应第二次振动,P、Q的振动方向相反,故C错误;当时,质点P第一次出现在波谷位置,可知对应第一次振动的周期满足,可得周期为,
则第二次振动的周期为,则从到时间内,质点Q振动的时间为,该段时间内质点Q通过的路程为,故D错误。
6.【答案】C
【详解】t = 0.2 s时,质点1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则振动周期T = 4t = 0.8 s,相邻编号的质点间距离为2 cm,则波长λ = 4 × 4 × 2 cm = 0.32 mt = 0.8 s时,波传播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则振动传到质点17处,A错误;作出此时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由图可知,质点9处于平衡位置处,质点12处于平衡位置上方,加速度方向向下,运动方向向下,C正确,B、D错误。
7.【答案】BD
【详解】由图乙可知时刻质点Q沿y轴正方向运动,根据同侧法(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在波的同一侧)判断地震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故时刻,根据同侧法可知质点P沿y轴负方向运动,故A错误;由图甲可知,解得波长,由图乙可知,则地震横波的传播波速为,故B正确;由图乙可知,时,质点在处,由公式可知,回复力沿y轴负方向且最大,则加速度也沿y轴负方向且最大,故C错误;振幅,周期,则一个周期内,质点运动的路程为,而时间,在时P点向下振动,则在经过一个周期后P的速度正在减小,在此后的时间内其路程小于,故0~5s的时间内,质点P所走的路程小于50cm,故D正确。
8.【答案】AD
【详解】若波向右传播,可得,,解得,若波向左传播,可得,,解得,由于是整数,当时,,波向右传播,当时,,波向左传播,A正确,B错误;由图知波长,若波速为,则波传播的距离,根据波形的平移,波向左传播,C错误;由图可知,波向左传播的最小距离为1.5m,波速的最小值,D正确。
9.【答案】(1)(2)(3)波长变化是由波速变化引起的,见解析
【详解】(1)由题可知,波浪机的振动周期,由得波浪机的振动频率。
(2)由图可知,得波长,由可得波速大小为。
(3)波浪机振动周期恒定,波的频率不变,说明波长变化是由波速变化引起的,可能原因:水逐渐变浅,导致波速逐渐变小,从而造成波长逐渐变小。
10.【答案】(1),
(2)
【详解】(1)根据题意可知,该波的波长为,周期,则波速,
时间。
(2)根据几何关系点距离波谷圆上最近的距离,衡位置在P处的质点到达波谷的最短时间。作业8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如图所示是电视中正在播放的体育频道插播的成都地震前从61秒到45秒倒计时时刻的画面。已知地震发生时主要发出纵波和横波,纵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一致,而横波振动方向与波传播方向垂直,纵波传播速度约为8km/s,横波传播速度约为4km/s,一般来说纵波的振幅比横波小。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般来说,纵波造成的危害比横波大
B.在震源中心地区的人们先感受到上下震动,过一小会儿再感受到水平晃动
C.根据以上信息可以推断长宁县距离成都市不足200km
D.该新闻说明人类已经掌握了在地震发生前提前“预测地震”技术了
2.(2025·陕西渭南·二模)如图所示,在x轴上有A、B、C、D四个点,其间距已在图中标注。现有一周期为T、波长为0.5m、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横波,当时波恰好传到B点,则时,CD段的波形图为(  )
A. B. C. D.
3.(24-25高二下·吉林长春·阶段练习)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向右传播,P、Q两质点平衡位置相距1.5m。当质点P运动到上方最大位移处时,质点Q刚好运动到平衡位置,则这列波的波长可能是(  )
A.0.4m B.0.6m C.1.0m D.1.5m
4.(24-25高二下·黑龙江哈尔滨·阶段练习)一列沿轴传播的简谐横波,时刻的波形图如图1所示,是介质中的两个质点,图2是质点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
B.该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20m的障碍物,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
C.质点在4s内沿轴传播的距离为4m
D.质点在2s内运动的路程为20cm
5.(2025·云南·模拟预测)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已知x轴上和处质点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甲、乙所示,则此列波的传播速率可能是( )
A. B. C. D.
6.2024巴黎奥运会,中国艺术体操队以69.800分的成绩斩获集体全能金牌。中国队选手进行带操比赛时彩带的运动可简化为一列沿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图甲是时的波形图,为该波传播方向上的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波沿轴负方向传播
B.时原点处的质点与质点位移相同
C.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
D.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12分。
7.(24-25高二下·河南·期中)如图所示,挡板N固定,挡板M可自由移动,将M、N两板间空隙当做一个“小孔”做水波的衍射实验,出现了图示中的图样。实验中观测到点水面没有振动,为了使点处能发生振动,可采用的办法是(  )
A.增大波源的频率
B.增大波源的周期
C.将板向下移动一些
D.将M板向上移动一些
8.如图所示是观察水波衍射的实验装置。AC和BD是两块挡板,AB是一个孔,O是波源。图中已画出波源所在区域波的传播情况,每两条相邻波纹(图中曲线)之间的距离表示一个波长,则关于波经过孔之后的传播情况,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此时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
B.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相等
C.如果将孔AB扩大,有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
D.如果孔的大小不变,使波源频率增大,能观察到更明显的衍射现象
三、非选择题:共14分。
9.(6分)海豚在水里通过声波的反射来定位,判断前方是否有猎物或障碍物。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海豚能辨别出大小只有5mm的障碍物。请估算海豚发出的声波频率的范围并说明理由(已知声波在水中的传播速度约为1500m/s)。
10.(8分)平静的湖面有相距为1m的两个小木块A、B,距小木块A左侧3m处有一波源在时刻开始向上振动,经4s小木块A第一次达到波峰,再经3s小木块B第一次达到波谷,波源和小木块A、B在一条直线上。
(1)求这列横波的周期和波速;
(2)求这列横波的波长;
(3)若此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一根竖立的芦苇杆,是否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1.【答案】B
【详解】地震波分为纵波和横波,纵波传播速度快,破坏性弱,横波传播速度慢,破坏性强,故A错误;
地震波从深处传到地表,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的快,在震源中心地区的人们先感受到上下晃动,过一小会儿再感受到水平晃动,故B正确;根据题目信息可推断长宁县与成都市之间的距离约为
,故C错误;监测到地震时地震已经发生,说明不可预测,故D错误。
2.【答案】D
【详解】该波的波长为0.5m,故波速可表示为,该波刚传播到CD中点时需要的时间为,故在时,CD中点处质点振动了的时间,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可知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下,故CD中点处质点在时刚好处于波谷位置。
3.【答案】A
【详解】若质点Q刚好运动到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则,解得波长为,
若质点Q刚好运动到平衡位置且向下振动,则,解得波长为,当时,,而取选项中其他波长时,与均不为整数。故选A。
4.【答案】D
【详解】由题图乙知,质点点时刻向轴负方向振动,根据同侧法知,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题图甲和乙可知,该波波长,不能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故B错误;质点点在平衡位置上下振动,不会随波迁移,故C错误;,则质点在内运动的路程
故D正确。
5.【答案】B
【详解】该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其波形如图所示,
则有,得波速,当时,,当时,,故B正确。
6.【答案】B
【详解】由图乙可知,时,点振动方向向上,由图甲可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A错误;
由图甲可知,时,原点处的质点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0.1s,即,位移为;质点1.1s时向上振动,再经0.1s=到达平衡位置,则1.1s时位移也为,B正确;点经过回到平衡位置,等效于处的振动传到处,,由,知,
解得,C错误;设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如图甲知,
圆频率,时,,可得,故方程为,D错误。
7.【答案】BC
【详解】点的水没有振动起来,说明波的衍射不够明显,原因是波长太小或、间的缝太宽,所以要想使P点的水振动起来,可增大水波的波长或减小、间的缝的宽度,由可知,减小波源的频率或者增大波源的周期可使水波的波长增大;将板下移可使、间的缝的宽度减小。故选BC。
8.【答案】ABC
【详解】观察题图可知道孔的尺寸与波长差不多,能观察到波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正确;因波的传播速度不变,频率不变,故波长不变,即挡板前后波纹间距离应相等,故B正确;若将孔AB扩大,且孔的尺寸远大于波长,则可能观察不到明显的衍射现象,故C正确;若f增大,由,知λ变小,衍射现象变得不明显了,故D错误。
9.【答案】3×105Hz,理由见解析
【详解】海豚通过声波的反射来定位,这要求发出的声波遇到障碍物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已知障碍物的尺寸为5mm,则海豚发出的声波波长要小于5mm。
根据公式:,可得,所以,海豚发出的声波频率应高于3×105Hz。
10.【答案】(1)4s,1m/s;(2)4m;(3)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
【详解】
(1)令x1=3m,x2=1m,波速为v,周期为T,由题意有,,
解得,。
(2)该横波波长为。
(3)由于大于竖立芦苇杆的直径,所以当波通过竖立的芦苇杆时会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作业9
满分:50分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4分,共24分。
1.(24-25高二下·江西赣州·期中)潜艇利用声呐系统探测敌舰的位置。若潜艇声呐系统向潜艇四周发射频率为的超声波脉冲信号,一艘驱逐舰加速驶近潜艇,则水中被驱逐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相比(  )
A.频率不变,波速不变
B.频率变大,波速不变
C.频率变小,波速变小
D.频率变大,波速变大
2.(2025·甘肃白银·二模)如图所示,波源P的平衡位置位于x=0处,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源Q的平衡位置位于x=8m处,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两波源均在竖直方向振动,振动方程均为,产生的波的波速大小均为v=8m/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列波的周期均为2s
B.两列波的频率均为0.5Hz
C.两列波的波长均为2m
D.稳定后,平衡位置在x=4m处的质点的振幅为4cm
3.(24-25高二下·广西柳州·期中)如图所示,和是两个相干波源,其振幅均为A,周期均为T。实线与虚线分别表示两列波的波峰和波谷。此刻,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处质点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
B.随着时间的推移,c处的质点将向右移动
C.从该时刻起,经过,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
D.停止振动之后,b处质点将始终处于平衡位置
4.某同学在操场研究波的叠加。在间距为17m的甲、乙两点放置相同的扬声器,两扬声器连接频率为170Hz的同一声源。该同学沿与甲、乙连线平行且相距较近的直线ab单方向行走,在走动过程中因位置变化听到的声音时强时弱。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则该同学在移动过程中,听到声音加强的点的个数最多为(  )
A.13 B.15 C.17 D.19
5.(24-25高二下·重庆·期中)消除噪声污染是当前环境保护的一个重要课题。干涉型消声器的结构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声波沿水平管道自左向右传播,当声波到达a处时,分成两束相干波,它们分别通过r1和r2的路程,再在b处相遇,从而达到削弱噪声的目的。则(  )
A.当(n=1,2,3……)时,消声效果最好
B.若声波的振动频率增大,则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也增大
C.若消声器对某一频率的声波消声效果最好,当该声波频率减半时,可能可以达到最好的消声效果
D.若消声器对某一频率的声波消声效果最好,当该声波频率加倍时,必然不能达到最好的消声效果
6.(2025·广东深圳期末)如图所示,在均匀介质中,(,)和(,)为两个波源,其振动方向垂直于xOy平面,振动的位移时间关系分别为和,形成的机械波波速为4m/s,介质中某质点P的平衡位置坐标为(,),t=0时刻,、两波源同时开始振动,则0~5s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  )
A.0.8cm B.1.6cm C.2.6cm D.4.8cm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6分,共12分。
7.(24-25高二上·湖北·阶段练习)如图所示,小明同学通过手机蓝牙功能和教室电脑连接,然后利用频率发生器输入500Hz的声音信号,讲台上方一对扩音器开始发出声音,然后绕教室走了一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明同学会听到声音发生忽强忽弱的变化
B.两个扩音器的音量必须相同,才能发生干涉现象
C.小明同学听到的声音波速和环境中其他声音波速相同
D.关闭一个音响,小明同学迅速跑开,听到声音音调升高
8.(23-24高二下·广东江门·期末)汽车无人驾驶技术常用的是ACC自适应巡航控制,其使用的传感器主要有毫米波雷达,该雷达会发射和接收调制过的无线电波。如图所示,无人车与前车沿同一道路同一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无人车上的雷达发射和接收的无线电波的频率分别为f和,则( )
A.无人车与前车都静止时,一定等于f
B.无人车速度等于前车的速度时,一定等于f
C.无人车速度大于前车的速度时,一定小于f
D.无人车速度小于前车的速度时,一定小于f
三、非选择题:共14分。
9.(6分)在静止的水面上,一个波源S做垂直水面、周期为T的振动,所产生的波沿水面以大小为u的速度向各个方向传播,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时间,在水面上看到的图像如下图(a)所示,图中实线表示波峰。则:
(1)说明图(a)中的图像为什么是一系列的同心圆?波长为多少?
(2)如果波源不动,水流以速度v沿某一方向流动,那么波源开始振动后经过时间时,站在岸上的人将看到的图像是图(b)中的哪一个?说明判断的理由。
10.(8分)一振动片以频率f做简谐振动时,固定在振动片上的两根细杆同步周期性地触动水面上a、b两点,两波源发出的波在水面上形成稳定的干涉图样,c是水面上的一点。若a、b、c间的距离均为l,两列波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f,在水中传播的速度均为。此时c位置的振幅有极大值,已知除c点外,在ac连线上还有其他振幅极大的点,求:
(1)距c点最近的振幅极大的点与c点的距离;
(2)在ac上振幅极大的点(不包括a、c两点)有几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B D C C D C AC ABD
1.【答案】B
【详解】超声波在同种介质(水)中的传播速度是由介质本身的性质决定的 ,只要介质不变,波速就不变。所以被驱逐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与声呐系统发出的超声波在水中波速相同。当驱逐舰加速驶近潜艇时,声源(潜艇声呐发出的超声波)与观察者(潜艇接收反射波)之间的距离在减小。根据多普勒效应,当波源与观察者相互靠近时,观察者接收到的频率会变大 。即潜艇接收到被驱逐舰反射回来的超声波频率比发出时的频率f大。 综上, B选项符合题意。
2.【答案】D
【详解】根据振动方程均为,可知周期T=0.5s,A错误;频率,B错误;
根据,可得λ=4m,C错误;根据波的干涉原理,x=4m处是振动加强点,质点的振幅为4cm,D正确。
3.【答案】C
【详解】a处是波峰与波峰叠加,为振动加强点,振幅为2A,但a处质点并不始终处于离平衡位置2A处,故A错误;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振动,并不随波的传播方向移动,故B错误;此时c是波谷与波谷的相遇点,c处的质点为振动加强点,从该时刻起,经过,c处的质点将通过平衡位置向上振动,故C正确;
停止振动之后,只剩下的振动,则b处质点不会始终处于平衡位置,故D错误。
4.【答案】C
【详解】由题可得声音的波长为m=2.0m,运动过程中,轨迹上某点到甲、乙距离之差等于波长整数倍的均为振动加强点,即(n=0,1,2,3……),其中距离差最大值接近17m,则有,解得,所以有n=0,1,…,8,根据对称性,共有17个加强点。
故选C。
5.【答案】D
【详解】为消除噪声,要减弱声音,此点为振动减弱点,所以波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故A错误;
声波的传播速度由介质决定,与频率无关,介质不变,传播速度不变,所以声波的振动频率增大,但声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变,故B错误;当声波频率减半时,根据可知,波长变为原来的2倍(),则原波程差变为,此时不再是半波长的奇数倍,必然不能完全消声,故C错误;当声波频率加倍时,根据可知,波长变为原来的倍(),则原波程差变为,此时是波长的整数倍,必然不能完全消声,故D正确。
6.【答案】C
【详解】、的振动周期为,则波长为,传播至P点的时间为,
传播至P点的时间为,P点与、的距离差为,
故P点位振动减弱点。在内P点不动,内P点振动了,运动的路程为
在内P点振动了,运动的路程为,则内,质点P通过的路程为。故选C。
7.【答案】AC
【详解】在行走过程中,两个扩音器发出频率相同的声波相互叠加,从而出现加强区与减弱区,小明同学会听到声音发生忽强忽弱的变化,故A正确;发生干涉的条件之一是两列波的频率相同,与音量无关,故B错误;声波属于机械波,波速与介质有关,在相同环境下波速相同,故C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关闭一个音响,小明同学迅速跑开,小明远离声源,单位时间内接收到的完整的波的个数会减少,即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变小,故听到声音音调降低,故D错误。
8.【答案】ABD
【详解】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无人车与前车都静止时,一定等于f,选项A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无人车速度等于前车的速度时,一定等于f,选项B正确;无人车速度大于前车的速度时,两车靠近,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一定大于f,选项C错误;无人车速度小于前车的速度时,两车远离,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一定小于f,选项D正确。
9.【答案】(1)见解析,;(2)I,见解析
【详解】(1)因为波从波源沿水面的各个方向传播,且传播的速度、幅度都相同,在没有阻碍和干扰的情况下,传播的轨迹时标准圆,因为水对力的传递是各向均匀的,所以激起的是以落点为中心的一系列同心圆,且波长为。
此时波的实际传播的速度为水流的速度与波速的叠加,在波源的右侧,波速与水流速度方向相同,波传播的更快,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更远,而在波的左侧,波速与水流速度方向相反,波传播的更慢,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更近,故站在岸上的人将看到的图像应是I。
10.【答案】(1)(2)3
【详解】(1)由,可知该波的波长,c点到两波源的距离相等,为振动加强点。设距c点最近的振幅极大的点为d点,,根据波的传播规律可知,,由三角关系得
,联立解得。
(2)分析可知ac上的点到两波源a、b处的距离差,根据波的叠加规律可知,出现振动加强点有,可知n可以取1,2,3,因此在ac上振幅极大的点(不包括a、c)有3处。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