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A)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第五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政治(A)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高二政治月考试题A 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 3 分,共 48分)
1.在二十四节气的命名中有一个很有趣的对应现象:有小暑则必有大暑,小雪
小寒之后也会有大雪大寒。但唯独小满,却没有与之对应的“大满”。在中国传
统文化中,凡事忌“太满”。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盛极而衰。凡事太满便极易
走向反面,小满的状态则刚刚好。由此可见,小满这个传统节气的命名,无疑包
含着中国人朴素但极具智慧的哲学思想。这表明( )
①哲学为人们生活提供世界观与方法论的指导
②哲学是一门追求智慧的学问,哲学智慧源于思考
③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④哲学是凌驾于自然科学之上的“科学之科学”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师说1.2训练题)作为亚洲历史上首部获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之冠的“非好莱坞制作”,《哪
吒 2》一经问世,就引起网友的广泛讨论。影片中哪吒的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
更是激发了观众强烈的情感共鸣。下列观点与“我命由我不由天”,构成“哲学
史上的对子”的是( )
①阴阳行乎万物之中 ②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③人死如灯灭,无灵魂轮回 ④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3.DeepSeek是一款由国内人工智能公司研发的大型语言模型,拥有强大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能够理解并回答问题,还能辅助写代码、整理资料和解决复杂的数学问题。下列对人工智能理解不正确的是( )
①人工智能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可以产生人的意识
②意识是大脑特有的机能,人工智能永远不能代替人的意识
③人工智能延伸了人的认识器官,有利于人类认识能力发展
④人工智能可模拟人的思维的部分功能,替代人类某些活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木星伴月”是指木星和月亮在天空中相互靠近,形成一种相伴的现象。据天文学家预测,2024年2月15日,一场浪漫的天象——“木星伴月”将在夜空上演。届时只要天气晴好,凭借肉眼就可以清晰地看到亮木星与小弯月对望的美丽画面。15日晚,我国多地公众观看到了星月交辉的美景。这佐证了(  )
①正确的意识指导实践对客观世界起决定作用
②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思维能正确反映存在
③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具有普遍性和规律性
④意识活动具有能动创造性,能把握事物的本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5.(晚三3.1训练题)2025年2月发布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践行大农业观”。大农业观区别于依赖耕地资源生产食物的传统农业,要求统筹考虑整个国土资源,充分挖掘资源禀赋优势,打破农业发展中的各种壁垒,兼顾农业发展的各个环节、方方面面,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由此可见,“践行大农业观”( )
①坚持了联系的观点,表明任何事物之间都存在着联系
②是基于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③应当树立全局观念,把各个元素联系起来进行优化组合
④立足了关键部分,旨在实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6.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但应该看到,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我国经济增速和发展态势明显好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没有改变。由此可见
①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
②事物的发展是由主要矛盾决定的,我们要善于解决主要矛盾
③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我们要抓主流
④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要勇敢面对挫折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新能源汽车的推广能够有效缓解资源和环境压力,但如果新能源动力蓄电池处置不当,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带来新的环境影响和安全隐患。材料说明( )
①矛盾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之中
②要推动矛盾由斗争性向同一性转化
③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④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调查研究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党员干部在开展调查研究时,要用问题引领调研方向,树立“伤口捂着易烂见光易好”的问题意识,不怕亮丑,做实调研前期工作。调研中要直奔重点、直击要害、直切痛点,拿出决心剖析问题、解决问题。从唯物辩证法角度,材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坚持一分为二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②敢于承认矛盾,用正确方法解决矛盾
③物质决定意识,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要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9.“四下基层”是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生动写照,是各级党组织做好群众工作的“金钥匙”。我们要推动深化运用“四下基层”常态长效,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新成效。“四下基层”蕴含的哲理是( )
①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②真理具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④只有亲身实践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如今,中国空间站已安排在轨实施了110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工程4000余项成果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航天育种年增产粮食约26亿公斤……载人航天衍生出的新技术应用,逐步进入千家万户,在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民生改善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表明( )
①载人航天工程的最终目的是获得服务百姓的新技术
②空间科学实验是人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
③中国空间站突破了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来改造世界
④空间站延伸了人类的认识器官促进了人类认识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许多人对AI的进步持乐观态度,他们坚信这项技术具有为人类带来实质性利益和便利、促进社会进步和推动经济增长的潜力;而某些人深深地担心这项技术可能超越了人类智能,从而对人类社会形成巨大威胁。对人工智能的不同看法表明( )
①价值判断因立场不同而有所不同,无正确与错误之分
②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正确认识不止一个
③认识具有主体差异性,对同一对象不同人有不同认识
④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12.2025 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当人类翻过历史上这
黑暗的一页,时间长河里沉淀了用鲜血和生命换取的真理:唯有铭记历史,才能更好开创
未来;唯有共同捍卫历史真相与和平果实,才能守护国际公平正义。据此,下列说法正确
的是( )
①真理是客观的,在同一条件下人们对同一对象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
②获得真理性认识必须经过“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这种形式
③真理不会被推翻,它会在实践的反复检验中不断超越自身并向前发展
④真理处于主观与客观的交汇点,可以把主观与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3.“数智化”“智能向善”“未来产业”“city不city”“硬控”“水灵灵地×××”“班味”“松弛感”“银发力量”“小孩哥/小孩姐”入选2024年“十大流行语”。它们不仅是语言的变迁,更是社会文化的变迁。以简洁、形象的方式,记录下了时代的脚步声,让我们感受到了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包容、文化的发展,看到了一个更加开放、更加自信、充满活力的中国。从中可以感受到( )
①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能动反映 ②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社会意识
③生产方式决定社会的性质和面貌 ④社会意识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趋势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4.(师说5.2练习题)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发展新阶段,要提高改革的战略性、前瞻性、针对性,使改革更好对接发展所需、基层所盼、民心所向,对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建设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等,都要抓在手上、抓出成效。上述改革(
①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②遵循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
③遵循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5.2025年6月27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此次修订聚焦新业态、新模式下市场竞争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完善、细化有关不正当竞争行为,加强相关执法和司法,维护市场竞争秩序。该法修订的哲学依据是( )
①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②上层建筑要适应经济基础的状况
③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④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6.今年以来,达州万源市统筹全市各村(社区)党群阵地、产业基地、居民聚居点,搭建298个“村村直播间”,培育“新农人”直播团队,不仅让藏在深山的土特产搭上网络直播的快车,驶向更广阔的市场,也成就了“新农人”自己。万源市的做法是基于( )
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②推动发展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决定社会发展
④发展生产力,才能促进生产关系的完善和优化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主观题
17. (晚三3.2训练) 2004年,中国正式开展月球探测工程,并命名为“嫦娥工程”。嫦娥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
2007年,“嫦娥一号”成功发射升空,在圆满完成各项使命后,于2009年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2010年“嫦娥二号”顺利发射,圆满并超额完成各项既定任务。2012年,探月工程完成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月球车的月面勘测任务。嫦娥四号是嫦娥三号的备份星。嫦娥五号主要科学目标包括对着陆区的现场调查和分析,以及月球样品返回地球以后的分析与研究。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完成中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
2024年5月3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发射。6月4日,嫦娥六号上升器携带月球样品自月球背面起飞,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我国月球探测工程“无人月球探测”阶段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绩,为后续“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阶段奠定坚实的基础。
结合材料,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说明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发展过程。(10分)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提出“各级党委(党组)负责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谋划推进本地区本部门改革,鼓励结合实际开拓创新,创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新鲜经验”。
试点,既是落实改革谋划的过程,也是在实践中投石问路、积累经验,进而完善制度、“反哺”改革决策的过程。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综合改革试点,到自由贸易试验区先行先试,从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到推广三明医改经验……新时代,一域接着一域的改革试点,在落实中进一步探索、在探索中创造性落实,推动改革不断取得新成效。实践证明:落实与探索,是一体的两面。不以落实为旨归,探索就会失去准星;没有探索来开路,落实就缺少灵活性。
结合材料,运用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党中央是如何通过试点处理好落实改革任务与搞好探索创新之间关系的。(10分)
19(师说第四课周练过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955年,脊髓灰质炎(简称脊灰,俗称“小儿麻痹症”)在我国第一次大流行,造成人民群众的恐慌。中国医学科学院病毒所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了脊髓灰质炎的研究工作。
顾方舟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研究,确定了国内流行的脊灰病毒类型。在1959年的脊灰 疫苗国际会议上,善于学习的顾方舟搞清楚了疫苗有“死”“活”之分,且死疫苗安全,但不会在人体形成免疫屏障,减毒活疫苗理论上可能会恢复毒力,但可成为天然疫苗,形成免疫屏 障。经过深思熟虑后,顾方舟选择走活疫苗路线。在疫苗研制过程中,顾方舟冒着可能瘫痪 的风险以身试药,证明国产疫苗是安全、有效地预防脊灰流行的生物制品。
顾方舟为实现我国全面消灭脊髓灰质炎奉献了一生,护佑了几代中国人的健康成长。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顾方舟被授予“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相关知识,分析实践在顾方舟研制脊髓灰质炎疫苗中的作用。(12分)
20.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从古时嫦娥奔月、万户飞天、夸父逐日的神话传说和梦想,到今天“天问”探火、“羲和”探日、“天宫”遨游的辉煌成就,航天人正不断通过现代科技创新一步步触摸更高更远的太空,将远古神话梦想变成现实。
“5、4、3、2、1,点火!”2024年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航天员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乘“神舟”,赴太空。从无人飞行到载人飞行,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从舱内实验到出舱活动,从单船飞行到空间站巡天……从无到有的跨越,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持续创新突破的前进道路。从2003年中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发射成功算起,到如今的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技术,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努力、奋斗、创新,一系列核心技术实现了“零”的突破。如今,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独立掌握空间出舱技术、独立自主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近期我国载人月球探测工程登月阶段任务已启动实施,计划在2030年前实现中国人首次登陆月球。未来航天攻关任重道远,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将不断攀登科技高峰,逐梦而行。
结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分析载人航天工程发展历程的理论依据。(10分)
21.
抗战精神不是先前的精神遗产,而是特定历史条件下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其生命力正源于它对中国人民抗战实践的真实反映。没有民族危亡,就没有爱国主义的精神内核;没有残酷抗战实践,就没有不怕牺牲、艰苦奋斗的精神品格;没有全民族动员,就没有团结统一、众志成城的精神维度;没有战争阶段演进的变化,就没有抗战精神从萌芽到成熟的动态发展。
抗战精神它虽源于抗战时期的社会实践,却能超越特定历史阶段,持续反作用于民族发展进程。在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阶段,它突破阶级、党派隔阂,将全民族凝聚为抗战共同体,以 “不怕牺牲、坚韧不拔” 的精神力量弥补物质条件不足,直接推动抗战胜利,实现民族独立。
抗战精神从未因时代变迁而褪色,反而在新时代不断焕发生机。新时代应对风险挑战的精神动力,始终为民族复兴提供持久精神支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主张,以理念引领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实践。
运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知识,分析抗战精神既植根于历史现实,又在当代焕发活力。
1-5 ACADC
6-10 BDCBD
11-15 DAACC
16.A
17.
①事物发展的状态是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我国月球探测工程的实施需要经过长期的量的积累过程,必须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
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抓住时机,积极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三个阶段实施,每一阶段的目标都是通过连战连捷的辉煌战结实现的,三个阶段质变完成才能实现总的目标。
③事物的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不断前进的过程。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分为“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和“建立月球基地”三个阶段,这是一个量变到质变、新的量变到新的质变的发展过程。
18.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坚持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党中央在落实改革任务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的实际情况,鼓励各地方探索出适合本地实际的改革路径。通过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方或领域进行试点,在探索中总结经验并进行推广,既落实改革任务,又注重搞好创新,实现了二者有机结合。
19.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顾方舟通过临床实践研究获得了国内流行的脊灰病毒类型直接经验,通过学习获得有关脊髓灰质炎疫苗的间接经验。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控制、消灭脊髓灰质炎疾病的需要推动了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顾方舟以身试药,验证了国产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脊髓灰质炎疫苗在实践中的成功应用,体现了脊髓灰质炎研究的目的和价值。
20.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在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中国航天人对载人航天工程的研发与推进经历了漫长艰辛和逐步完善的过程;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太空探索永无止境,要靠一代代中国航天人接续奋斗,不断探索,让中国航天事业走得更稳更远。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在发展中不断超越自身。载人航天工程的发展历程见证着中国航天科技持续创新突破的前进道路。
④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要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的伟大实践中不断认识和发展真理。
21.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抗战精神植根于抗战时期的社会实践,不断丰富精神内核、精神维度,是特定历史条件下设定下历史发展的产物,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抗战精神作为先进社会意识,反映了抗战经历,又能为民族复兴提供精神动力,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挥精神引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