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基础卷一、选择题(2025七上·潮南期末)读水半球和陆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陆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D.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连2.下列大洲在陆半球上看不见的是(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答案】1.B2.D3.D【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解析】【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其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七大洲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不符合题意;B.就任意半球而言,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B符合题意;C.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不符合题意;D.地球上的海洋是彼此相连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根据陆半球图分析可知,欧洲、亚洲、南美洲都可以看见,但看不见南极洲。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即最大的是太平洋。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25七上·会同期末)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及“奋斗者”号照片,完成下面小题。4.“奋斗者”号所到达的全球大洋底部最深处的地形是( )A.洋中脊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5.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为( )A.0~200米 B.100~500米C.200~3000米 D.3000~6000米【答案】4.C5.A【知识点】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大陆架是海底最浅的部分,大洋中脊是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以及火山活动最激烈的地方,大陆坡是坡度最陡的地方,洋盆是最平坦、广阔的地方,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4.根据题意可知,“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读图分析可知,海洋底部最深的是海沟。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其海水深度一般为0~200米之间。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2018七上·深圳期中)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答案】D【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印度洋板块包括亚洲南部和大洋洲;亚欧板块主要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美洲板块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的东部和大西洋的一部分,故D正确.(2025七上·会同期末)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如下图)。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7.研究团队在郧西县大梁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进化 B.人类活动 C.海陆变迁 D.大陆漂移8.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郧西县大梁地区珊瑚化石成因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上有海螺化石 B.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C.非洲与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 D.荷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答案】7.C8.A【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解析】【点评】海陆变迁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地壳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有时海底也会发生火山喷发或是地震,就会形成海底高原,而山脉、火山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7.根据题意可知, 研究团队在郧西县大梁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这说明以前该地区可能是海洋,后来才变成了陆地,即发生过海陆变迁。与生物进化、人类活动、大陆漂移无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郧西县大梁地区发现珊瑚化石的根本原因是海陆变迁。A.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螺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才形成了陆地, 属于海陆变迁现象,A不符合题意;B.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是由于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非洲与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说明非洲和南美洲曾经连在一起,属于大陆漂移现象,C不符合题意;D.荷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025七上·朝阳期末)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下方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9.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A.大陆架—海盆—大陆坡 B.大陆坡—海盆—大陆架C.海盆—大陆架—洋中脊 D.大陆架—大陆坡—海盆10.大陆架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以下关于大陆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起伏明显、坡度大 B.深度一般在200米以上C.水深较浅,渔业资源丰富 D.可以随意往大陆架排放废弃物【答案】9.D10.C【知识点】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9.海底地形中,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首先是大陆架,它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接着是大陆坡,它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再往外就是海盆等更深的海底地形,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0.A、大陆架表面起伏较小、坡度较缓,A错误;B、大陆架的深度一般在 200 米以内,B错误;C、大陆架水深较浅,阳光可以照射到海底,光合作用强,营养物质丰富,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D、不可以随意往大陆架排放废弃物,因为这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D错误。故答案为:C。(2025七上·朝阳期末)读下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示意图及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地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陆地连续海洋断开 ②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③全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④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陆地更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关于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亚洲面积大 B.跨南、北半球C.北临北冰洋 D.与非洲接壤【答案】11.C12.C【知识点】七大洲;世界的海陆分布【解析】【点评】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11.地球表面的陆地是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并不是连续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①错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②正确;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全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③正确;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海洋更广,④错误。故答案为:C。12.A、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北美洲的面积小于亚洲,A 错误。B、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没有跨南半球,B 错误。C、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C 正确。D、北美洲与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非洲并不接壤,D 错误。故答案为:C。(2025七上·金平期末)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城发生7.3级地震,随后多次爆发震级较高的余震,造成多人伤亡。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自然灾害主题】13.台湾花莲县海域(震中)发生地震,主要因为该地处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14.要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当地政府需借助( )A.台湾地形图 B.卫星影像图 C.台湾气候图 D.台湾交通图15.台湾民众面对经常发生的地震,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①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的物体下②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③室外,迅速撤离到高大建筑物附近④在野外,要避开山崖、陡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答案】13.C14.B15.D【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13.全球主要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台湾花莲县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不稳定,容易引发地震,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4.卫星影像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大面积区域的地表状况,通过卫星影像图能够迅速了解受灾范围。与地形图、气候图和交通图相比,卫星影像图能实时反映地震后的变化情况,更有利于灾后评估和决策,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5.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的物体下,如桌子等,可以在地震时为自己提供一定的保护空间,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①正确;在高楼,地震时乘坐电梯下楼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地震可能导致电梯故障,使自己被困在电梯内,②错误;室外,高大建筑物在地震时可能会倒塌,迅速撤离到高大建筑物附近会增加危险,③错误;在野外,山崖、陡坡在地震时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避开它们能保障自身安全,④正确。故答案为:D。(2024七上·南关期中)“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研发距地400~500千米绕地飞行的空间站系统。下图为“天宫”空间站某时刻运行位置和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16.空间站飞过我国所在上空后经过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17.空间站在经过大西洋后飞过③所在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欧洲18.②大洲和④大洲的分界线是(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答案】16.D17.B18.B【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点评】七大洲按面积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此,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16.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据图可知,空间站飞过我国所在上空后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7.③是非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被称为“热带大陆”,B正确;与亚洲、南极洲、欧洲无关,ACD错误;故答案为:B。18.A、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A错误;B、②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正确;C、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C错误;D、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答案为:B。19.(2022七上·江城期中)读部分大洲轮廓图,下列关于各大洲名称及其位置特点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乙—非洲—主要位于西半球C.丙—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D.丁—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答案】A【知识点】七大洲;东西半球的划分【解析】【分析】甲是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A项正确;乙是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故B项错误;丙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故C项错误;丁是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峡为界。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亚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死海。(2024七上·宝安期中)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深度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有人曾建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增强洲际交通联系。读“白令海峡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白令海峡东、西两侧的大洲分别是( )A.欧洲、北美洲 B.欧洲、非洲C.北美洲、亚洲 D.北美洲、南美洲21.下列关于图中四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冰洋 B.丁地位于北温带C.乙地位于东半球 D.丙位于乙的东南方【答案】20.C21.A【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点评】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20.读图可知,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其东侧是北美洲,西侧是亚洲,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1.A、从图中位置看,甲地位于北极地区的北冰洋,A正确;B、丁地位于北极圈以北,位于北寒带,B错误;C、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乙地位于150°W与160°W之间,位于西半球,C错误;D、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丙在乙的西南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A。22.(2024七上·柳州月考)“目之所及,成片的农田铺就了绿茸茸的地毯,直到远方的地平线,没有一丝丝起伏。”反映出当地的地形是( )A.丘陵 B.山地 C.盆地 D.平原【答案】D【知识点】陆地的主要地形【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应该是平原地形。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2024七上·柳州月考)中考新考法跨语文诗词理解《神仙传·麻姑》中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完成下面小题。23.造成“东海三为桑田”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升降 D.大陆漂移24.与材料中地理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A.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相似B.荷兰围海造陆C.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址D.涨潮时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答案】23.C24.C【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解析】【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2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东海三为桑田”意思是东海已经三次变为陆地,又三次变为海水,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海平面升降。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材料中地理现象的成因是海平面升降。A.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相似能够说明大陆漂移,A不符合题意;B.荷兰围海造陆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B不符合题意;C.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址说明原来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变成了海洋,C符合题意;D.涨潮时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不能说明海陆变迁,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5.(2024七上·铁西期中)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山地地形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D【知识点】陆地的主要地形【解析】【分析】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乙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平坦,边缘陡峻,为高原地形;丙地四周高,中部低,为盆地地形;丁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为山地地形。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2024七上·通榆期末)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相似,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洋中脊、海沟等。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载人深潜海沟科考任务。如图为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我国此次深潜科考的海沟地形对应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7.对图中各海底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在200米以内B.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C.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D.洋盆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答案】26.C27.D【知识点】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大陆架是海底最浅的部分,大洋中脊是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以及火山活动最激烈的地方,大陆坡是坡度最陡的地方,洋盆是最平坦、广阔的地方,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26.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为大陆架;②为大陆坡;③为海沟;④为洋盆。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在200米以内,A不符合题意;B.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B不符合题意;C.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C不符合题意;D.洋盆是海洋底部相对平坦的区域,而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海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024七上·榆树期末)从地球仪或地球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28.全部位于陆半球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9.关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占90%B.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水半球是指完全被大洋覆盖的半球D.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30.许多海峡,如直布罗陀海峡,被称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直布罗陀海峡沟通( )A.北冰洋与太平洋 B.印度洋与太平洋C.太平洋与大西洋 D.地中海与大西洋【答案】28.D29.D30.D【知识点】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解析】【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亚欧两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28.全部位于陆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其他大洋水半球、陆半球都有分布。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9.A.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A不符合题意;B.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B不符合题意;C. 水半球也不是完全被大洋覆盖,只是海洋面积比例在地球分成的半球中最高 ,C不符合题意;D.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0.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被称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二、图文材料题31.(2024七上·柳州月考)【走进岛屿 解地理新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凯尔盖朗岛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岛屿”,面积6 675平方千米,没有机场,岛上仅有少量游客及科研人员暂居。下图示意凯尔盖朗岛的地理位置。(1)凯尔盖朗岛地处 洋南部,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2)距离凯尔盖朗岛4012千米的大洲是 洲。(3)凯尔盖朗岛的经度是70°E,纬度大约是50°S。它位于南宁(约22°N,108°E)的 方向。(4)凯尔盖朗岛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岛屿”,请从该岛与其他大陆的空间关系角度说明理由。【答案】(1)印度;东(2)大洋(3)西南(4)位于印度洋南部,与其他大陆距离远。【知识点】七大洲;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大洋【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凯尔盖朗岛地处印度洋南部;位于60°E-90°E之间,位于东半球。(2)读图分析可知,距离凯尔盖朗岛4012千米的大洲是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3)根据题意可知,凯尔盖朗岛的经度是70°E, 南宁的经度是108°E,因此凯尔盖朗岛位于南宁的西方;凯尔盖朗岛纬度的大约是50°S , 南宁的纬度约22°N ,因此凯尔盖朗岛位于南宁的南方。综合分析, 凯尔盖朗岛位于南宁的西南方。(4) 通过读图分析能够发现, 凯尔盖朗岛位于印度洋南部,与其他大陆距离远。 其中与大洋洲相距 4012 千米,离非洲有 3576 千米,即便到荒无人烟的南极洲也有1661千米之遥。而且岛屿交通极为不便,地域广阔但人口稀少,气候条件恶劣,既没有网络覆盖,也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堪称地球上最为孤独的岛屿。故答案为:(1)印度;东;(2)大洋;(3)西南;(4) 位于印度洋南部,与其他大陆距离远。【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世界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读图可知,凯尔盖朗岛地处印度洋南部,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故凯尔盖朗岛位于东半球。(2)读图可知,距离凯尔盖朗岛4012千米的大洲是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3)读图可知,凯尔盖朗岛的经度是70°E,位于南半球,纬度大约是50°S。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它位于南宁(约108°E,22°N)南方和西方,故位于南宁的西南方。(4)读图可知,凯尔盖朗岛距离大洋洲4012千米,距离非洲3576千米,距离荒无人烟的南极洲还要1661千米,交通非常不便,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没有网络,几乎与世隔绝,堪称地球上最孤独的岛屿。32.(2025七上·顺义期末)【从板块看变化】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简易实验。图左为模拟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图右为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目的通过简易板块运动模拟实验,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实验过程(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与模拟过程。实验器材 → 模拟过程盛满水的盆 ①模拟各大板块防水的海绵纸 ②模拟地底动力吸管 ③模拟地球表面… …盛满水的盆:模拟________;海绵纸:模拟________;吸管:模拟________(填写序号)(2)读图右可知,地球表层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大致由________(五/六)大板块拼合而成。(3)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________(内部/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________(保持静止/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火山喷发/海平面升降)。(4)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图右中的________(甲/乙)地,板块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张裂/挤压),反映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活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活跃/稳定)。实验应用(5)结合实验过程和图右,用文字描述或画图形式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表示出板块名称和运动方向)【答案】(1) ③①②(2) 六(3) 边界 开始运动 火山喷发(4) 乙 张裂 活跃 稳定(5)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使得地壳隆起抬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绘图如下:【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有广阔的海洋和陆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容纳着各种地理事物,盛满水的盆可以模拟地球表面,对应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组成,防水的海绵纸可以分割成不同部分来模拟各大板块,对应①;在板块运动中,地底的岩浆活动等提供动力促使板块移动,通过吸管吹气可以模拟地底动力,对应②。(2)从图右可以清晰看到,地球表层大致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3)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火山喷发。 因为板块边界是不同板块相互作用的区域,当有类似吹气产生的动力时,边界处更容易出现运动和能量释放等现象,就像实际地球板块运动中,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等活动,而板块内部则相对较为平静。(4)图右中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与实验中海绵纸在 “动力” 作用下张裂运动相符,所以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乙地。板块交界地带,如乙地,地壳运动相对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而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5)文字描述: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不断挤压亚欧板块,使得地壳隆起抬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绘图参考如下:【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3.(2024七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期末)读图1“世界东西半球图”和图2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 洋的两岸轮廓相似从而得到启示,提出了 假说。(2)① 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也是北美洲和C 洲的界线。(3)从图1中可以看出,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4)D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它是 洲。(5)图2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A.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B.红海属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答案】(1)大西;大陆漂移(2)巴拿马;南美(3)印度洋(4)亚(5)B【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B为大西洋。(2)①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也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线。(3)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越过0度经线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剩余部分为西半球。因此,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只有印度洋。(4)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且其纬度范围从10°S延伸到85°N,跨越了几乎整个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因此它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同时,亚洲的东西距离也超过了1万公里,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5)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阿拉伯半岛位于中东地区,属于亚洲、欧洲、非洲交界处,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的。故答案为:B。故答案为:(1)大西;大陆漂移(2)巴拿马;南美(3)印度洋(4)亚(5)B【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大西洋的两岸轮廓相似从而得到启示,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①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西洋,也是北美洲和C南美洲的界线。(3)从图1中可以看出,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4)D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5)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会越来越小,A正确;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断裂拉伸处,B错误;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C正确;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D正确。B符合题意。故选:B。1 / 1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基础卷一、选择题(2025七上·潮南期末)读水半球和陆半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1.下列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B.陆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陆地主要集中分布在北半球 D.地球上的海洋彼此相连2.下列大洲在陆半球上看不见的是( )A.欧洲 B.亚洲 C.南美洲 D.南极洲3.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是( )A.印度洋 B.大西洋 C.北冰洋 D.太平洋(2025七上·会同期末)如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读海底地形示意图及“奋斗者”号照片,完成下面小题。4.“奋斗者”号所到达的全球大洋底部最深处的地形是( )A.洋中脊 B.大陆坡 C.海沟 D.洋盆5.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为( )A.0~200米 B.100~500米C.200~3000米 D.3000~6000米6.(2018七上·深圳期中)六大板块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 ( )A.印度洋板块 B.亚欧板块 C.美洲板块 D.太平洋板块(2025七上·会同期末)2024年3月底,湖北省地质科学研究院研究团队在十堰市郧西县西北部的郧西县大梁地区开展重要化石层调查中,发现丰富典型的泥盆纪珊瑚化石(如下图)。珊瑚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海洋生物和最著名的海洋造礁生物之一。完成下面小题。7.研究团队在郧西县大梁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的根本原因是( )A.生物进化 B.人类活动 C.海陆变迁 D.大陆漂移8.下列地理现象的成因与郧西县大梁地区珊瑚化石成因一致的是( )A.喜马拉雅山脉上有海螺化石 B.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C.非洲与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 D.荷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2025七上·朝阳期末)同陆地地形一样,海洋底部也是高低起伏,形态多样。读下方海底地形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9.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依次出现的地形类型为( )A.大陆架—海盆—大陆坡 B.大陆坡—海盆—大陆架C.海盆—大陆架—洋中脊 D.大陆架—大陆坡—海盆10.大陆架与人类活动关系最为密切。以下关于大陆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表面起伏明显、坡度大 B.深度一般在200米以上C.水深较浅,渔业资源丰富 D.可以随意往大陆架排放废弃物(2025七上·朝阳期末)读下方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示意图及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11.关于地球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陆地连续海洋断开 ②南半球中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③全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④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陆地更广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2.关于北美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A.比亚洲面积大 B.跨南、北半球C.北临北冰洋 D.与非洲接壤(2025七上·金平期末)2024年4月3日,台湾省花莲县海城发生7.3级地震,随后多次爆发震级较高的余震,造成多人伤亡。读“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自然灾害主题】13.台湾花莲县海域(震中)发生地震,主要因为该地处于( )A.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交界处C.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 D.亚欧板块与美洲板块交界处14.要迅速了解受灾范围和评估损失,当地政府需借助( )A.台湾地形图 B.卫星影像图 C.台湾气候图 D.台湾交通图15.台湾民众面对经常发生的地震,正确的逃生方法是( )①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的物体下②在高楼,尽快乘坐电梯下楼③室外,迅速撤离到高大建筑物附近④在野外,要避开山崖、陡坡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024七上·南关期中)“天宫”空间站是我国自主研发距地400~500千米绕地飞行的空间站系统。下图为“天宫”空间站某时刻运行位置和轨迹图,完成下面小题。16.空间站飞过我国所在上空后经过的大洋是( )A.北冰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太平洋17.空间站在经过大西洋后飞过③所在的大洲是( )A.亚洲 B.非洲 C.南极洲 D.欧洲18.②大洲和④大洲的分界线是( )A.白令海峡 B.巴拿马运河C.苏伊士运河 D.直布罗陀海峡19.(2022七上·江城期中)读部分大洲轮廓图,下列关于各大洲名称及其位置特点的描述,对应正确的是( )A.甲—亚洲—大部分位于东半球、北半球B.乙—非洲—主要位于西半球C.丙—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D.丁—北美洲—全部在北半球(2024七上·宝安期中)白令海峡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深度52米,海峡两侧为山地。有人曾建议在白令海峡建设跨海大桥,增强洲际交通联系。读“白令海峡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0.白令海峡东、西两侧的大洲分别是( )A.欧洲、北美洲 B.欧洲、非洲C.北美洲、亚洲 D.北美洲、南美洲21.下列关于图中四地地理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地位于北冰洋 B.丁地位于北温带C.乙地位于东半球 D.丙位于乙的东南方22.(2024七上·柳州月考)“目之所及,成片的农田铺就了绿茸茸的地毯,直到远方的地平线,没有一丝丝起伏。”反映出当地的地形是( )A.丘陵 B.山地 C.盆地 D.平原(2024七上·柳州月考)中考新考法跨语文诗词理解《神仙传·麻姑》中记载:“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完成下面小题。23.造成“东海三为桑田”的原因是( )A.太阳辐射 B.人类活动 C.海平面升降 D.大陆漂移24.与材料中地理现象成因相同的是( )A.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相似B.荷兰围海造陆C.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址D.涨潮时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25.(2024七上·铁西期中)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中,属于山地地形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2024七上·通榆期末)海底地形与陆地地形相似,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洋盆、洋中脊、海沟等。2023年3月11日,“探索一号”科考船搭载“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圆满完成载人深潜海沟科考任务。如图为某海域海底地形剖面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26.我国此次深潜科考的海沟地形对应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27.对图中各海底地形的描述,错误的是( )A.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在200米以内B.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C.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D.洋盆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2024七上·榆树期末)从地球仪或地球卫星照片上可以看出,地球表面分为陆地和海洋。读陆半球和水半球图,完成下面小题。28.全部位于陆半球的大洋是( )A.太平洋 B.大西洋 C.印度洋 D.北冰洋29.关于陆半球和水半球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占90%B.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C.水半球是指完全被大洋覆盖的半球D.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30.许多海峡,如直布罗陀海峡,被称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直布罗陀海峡沟通( )A.北冰洋与太平洋 B.印度洋与太平洋C.太平洋与大西洋 D.地中海与大西洋二、图文材料题31.(2024七上·柳州月考)【走进岛屿 解地理新知】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凯尔盖朗岛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岛屿”,面积6 675平方千米,没有机场,岛上仅有少量游客及科研人员暂居。下图示意凯尔盖朗岛的地理位置。(1)凯尔盖朗岛地处 洋南部,位于东西半球中的 半球。(2)距离凯尔盖朗岛4012千米的大洲是 洲。(3)凯尔盖朗岛的经度是70°E,纬度大约是50°S。它位于南宁(约22°N,108°E)的 方向。(4)凯尔盖朗岛被称为“世界上最孤独的岛屿”,请从该岛与其他大陆的空间关系角度说明理由。32.(2025七上·顺义期末)【从板块看变化】在学习板块构造学说的过程中,某学校七年级地理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一个模拟板块运动的简易实验。图左为模拟实验的操作示意图,图右为世界板块分布示意图。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实验目的通过简易板块运动模拟实验,说出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并解释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实验过程(1)根据实验内容,选择对应的实验器材与模拟过程。实验器材 → 模拟过程盛满水的盆 ①模拟各大板块防水的海绵纸 ②模拟地底动力吸管 ③模拟地球表面… …盛满水的盆:模拟________;海绵纸:模拟________;吸管:模拟________(填写序号)(2)读图右可知,地球表层并不是完整一块,而是大致由________(五/六)大板块拼合而成。(3)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________(内部/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________(保持静止/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________(火山喷发/海平面升降)。(4)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图右中的________(甲/乙)地,板块的运动方式是________(张裂/挤压),反映出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活跃/稳定),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________(活跃/稳定)。实验应用(5)结合实验过程和图右,用文字描述或画图形式解释喜马拉雅山脉形成的原因。(表示出板块名称和运动方向)33.(2024七上·长春汽车经济技术开发期末)读图1“世界东西半球图”和图2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 洋的两岸轮廓相似从而得到启示,提出了 假说。(2)① 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洋,也是北美洲和C 洲的界线。(3)从图1中可以看出,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 。(4)D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它是 洲。(5)图2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贝贝作出了一些解释,不正确的是______A.地中海面积会越来越小B.红海属于板块的碰撞挤压区C.阿拉伯半岛处在三大板块的交界处D.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而成答案解析部分【答案】1.B2.D3.D【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解析】【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其中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其中纬度最高、跨经度最广的是南极洲;跨纬度最广的是亚洲。七大洲平均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南极洲、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欧洲。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1.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 地球上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A不符合题意;B.就任意半球而言,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B符合题意;C.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C不符合题意;D.地球上的海洋是彼此相连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B。2.根据陆半球图分析可知,欧洲、亚洲、南美洲都可以看见,但看不见南极洲。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四大洋的面积按从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即最大的是太平洋。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4.C5.A【知识点】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大陆架是海底最浅的部分,大洋中脊是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以及火山活动最激烈的地方,大陆坡是坡度最陡的地方,洋盆是最平坦、广阔的地方,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4.根据题意可知,“奋斗者”号是我国第一台能够到达全球海洋最深处开展科考和作业的载人潜水器。读图分析可知,海洋底部最深的是海沟。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5.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大陆架是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其海水深度一般为0~200米之间。故A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答案】D【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印度洋板块包括亚洲南部和大洋洲;亚欧板块主要包括亚欧大陆的大部;美洲板块包括北美洲、南美洲、北冰洋的东部和大西洋的一部分,故D正确.【答案】7.C8.A【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解析】【点评】海陆变迁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是地壳变动、海平面的升降、人类活动等。因为地球内部的物质总是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就会促使地壳发生变动,有时会上升,有时会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如果地壳上升,海底就会露出,变成陆地。相反,如果海边的陆地下沉,就会变成海洋。有时海底也会发生火山喷发或是地震,就会形成海底高原,而山脉、火山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7.根据题意可知, 研究团队在郧西县大梁地区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这说明以前该地区可能是海洋,后来才变成了陆地,即发生过海陆变迁。与生物进化、人类活动、大陆漂移无关。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8.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郧西县大梁地区发现珊瑚化石的根本原因是海陆变迁。A. 喜马拉雅山上有海螺化石,说明喜马拉雅山曾经是海洋,后来由于地壳上升才形成了陆地, 属于海陆变迁现象,A不符合题意;B.红海面积在不断扩大是由于板块张裂拉伸形成的,B不符合题意;C.非洲与南美洲古老地层相似,说明非洲和南美洲曾经连在一起,属于大陆漂移现象,C不符合题意;D.荷兰填海造陆扩大陆地面积,是人类活动造成的,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答案】9.D10.C【知识点】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现代探测技术揭开了海底地形的神秘面纱,海底地形有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陆地向海洋自然延伸的部分,坡度较缓,为大陆架;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为大陆坡;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为海沟;大洋中新海底诞生的地方,为大洋中脊。9.海底地形中,由大陆向海洋深处延伸,首先是大陆架,它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部分,坡度较缓;接着是大陆坡,它是大陆架向外倾斜的陡坡;再往外就是海盆等更深的海底地形,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0.A、大陆架表面起伏较小、坡度较缓,A错误;B、大陆架的深度一般在 200 米以内,B错误;C、大陆架水深较浅,阳光可以照射到海底,光合作用强,营养物质丰富,渔业资源丰富,C正确;D、不可以随意往大陆架排放废弃物,因为这会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D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1.C12.C【知识点】七大洲;世界的海陆分布【解析】【点评】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11.地球表面的陆地是被海洋分割成许多块,并不是连续的,海洋是相互连通的,①错误;南半球海洋面积广阔,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②正确;地球表面海陆分布不均匀,全球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③正确;南、北半球相比南半球海洋更广,④错误。故答案为:C。12.A、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北美洲的面积小于亚洲,A 错误。B、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没有跨南半球,B 错误。C、北美洲北临北冰洋,东临大西洋,西临太平洋,C 正确。D、北美洲与南美洲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非洲并不接壤,D 错误。故答案为:C。【答案】13.C14.B15.D【知识点】地图的选择和使用;板块构造学说【解析】【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13.全球主要分为六大板块,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台湾花莲县海域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界处,这两个板块相互挤压碰撞,地壳不稳定,容易引发地震,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14.卫星影像图可以直观地展示大面积区域的地表状况,通过卫星影像图能够迅速了解受灾范围。与地形图、气候图和交通图相比,卫星影像图能实时反映地震后的变化情况,更有利于灾后评估和决策,B正确,ACD错误。故答案为:B。15.躲在室内结实、不易倾倒的物体下,如桌子等,可以在地震时为自己提供一定的保护空间,避免被掉落的物体砸伤,①正确;在高楼,地震时乘坐电梯下楼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因为地震可能导致电梯故障,使自己被困在电梯内,②错误;室外,高大建筑物在地震时可能会倒塌,迅速撤离到高大建筑物附近会增加危险,③错误;在野外,山崖、陡坡在地震时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崩塌等地质灾害,避开它们能保障自身安全,④正确。故答案为:D。【答案】16.D17.B18.B【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点评】七大洲按面积排列分别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四大洋按面积排列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因此,七大洲中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四大洋中面积最大的大洋是太平洋。16.四大洋分别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据图可知,空间站飞过我国所在上空后经过的大洋是太平洋,D正确,ABC错误。故答案为:D。17.③是非洲,主要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热带地区,被称为“热带大陆”,B正确;与亚洲、南极洲、欧洲无关,ACD错误;故答案为:B。18.A、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A错误;B、②是北美洲,④是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B正确;C、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C错误;D、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D错误。故答案为:B。19.【答案】A【知识点】七大洲;东西半球的划分【解析】【分析】甲是亚洲,大部分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故A项正确;乙是非洲,主要位于东半球,故B项错误;丙是北美洲,全部位于北半球,故C项错误;丁是南美洲,主要位于南半球,故D项错误。故答案为:A。【点评】亚洲是七大洲中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一个洲,大部分地区位于北半球和东半球。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和北美洲以百令海峡为界。亚洲分为东亚、东南亚、南亚、西亚、中亚和北亚6个地区,地势起伏很大,中部高,四围低,因此河流大都源于中部高山地带,呈放射状向四面奔流。亚洲大陆跨寒、温、热三带,气候类型复杂多样、季风气候典型和大陆性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面积最大。亚洲有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峰珠穆朗玛峰,最低点死海。【答案】20.C21.A【知识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大洋;大洲分界线【解析】【点评】白令海峡沟通了北冰洋和太平洋,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是南、北美洲的分界线。20.读图可知,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其东侧是北美洲,西侧是亚洲,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21.A、从图中位置看,甲地位于北极地区的北冰洋,A正确;B、丁地位于北极圈以北,位于北寒带,B错误;C、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乙地位于150°W与160°W之间,位于西半球,C错误;D、根据经纬网判断方向,丙在乙的西南方向,D错误。故答案为:A。22.【答案】D【知识点】陆地的主要地形【解析】【分析】根据题干信息及所学知识可知,该地地势平坦,一望无际,应该是平原地形。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答案】23.C24.C【知识点】海陆变迁的原因和例证【解析】【点评】可以证明海陆变迁的实例有很多,如喜马拉雅山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台湾海峡的海底有古代森林的遗迹、荷兰的填海造陆等。地壳运动即地质运动,地壳自形成以来,其结构和表面形态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形态,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激烈、很迅速,有时进行得十分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我们可以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来证明过去所发生的地壳变动。23.根据题意分析可知,“东海三为桑田”意思是东海已经三次变为陆地,又三次变为海水,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该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海平面升降。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4.根据上题分析可知, 材料中地理现象的成因是海平面升降。A.南美洲东海岸与非洲西海岸轮廓相似能够说明大陆漂移,A不符合题意;B.荷兰围海造陆是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海陆变迁,B不符合题意;C.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森林遗址说明原来是陆地,后来由于海平面上升变成了海洋,C符合题意;D.涨潮时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不能说明海陆变迁,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5.【答案】D【知识点】陆地的主要地形【解析】【分析】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甲地海拔在200米以下,地势平坦,为平原地形;乙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内部平坦,边缘陡峻,为高原地形;丙地四周高,中部低,为盆地地形;丁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峻,为山地地形。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评】平原海拔较低,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丘陵海拔较低,有起伏但坡度比较和缓;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山地海拔在500米以上,坡度陡峻;高原海拔较高,地面起伏小,边缘陡峻。【答案】26.C27.D【知识点】海底的主要地形【解析】【点评】海底地形主要包括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等。大陆架是海底最浅的部分,大洋中脊是新生海底诞生的地方以及火山活动最激烈的地方,大陆坡是坡度最陡的地方,洋盆是最平坦、广阔的地方,海沟是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26.读图,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①为大陆架;②为大陆坡;③为海沟;④为洋盆。故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27.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可知:A.大陆架海水深度一般在200米以内,A不符合题意;B.大陆坡是大陆架外缘的巨大陡坡,B不符合题意;C.洋中脊是指分布在大洋中部的海底山脉,C不符合题意;D.洋盆是海洋底部相对平坦的区域,而海洋底部最深的地方是海沟,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答案】28.D29.D30.D【知识点】四大洋;世界的海陆分布;大洲分界线【解析】【点评】全球陆地占29.2%,海洋占70.8%。即“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和西半球;无论哪个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世界四大洋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其中面积最大、岛屿最多的大洋是太平洋,轮廓像“S”形的大洋是大西洋,纬度最高的大洋是北冰洋,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 亚欧两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非两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红海;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欧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巴拿马运河。28.全部位于陆半球的大洋是北冰洋,其他大洋水半球、陆半球都有分布。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9.A.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占48%,海洋面积占52%,A不符合题意;B.陆半球中,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B不符合题意;C. 水半球也不是完全被大洋覆盖,只是海洋面积比例在地球分成的半球中最高 ,C不符合题意;D.无论怎样划分半球,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0.直布罗陀海峡是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沟通了大西洋和地中海,被称为海上交通线的“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31.【答案】(1)印度;东(2)大洋(3)西南(4)位于印度洋南部,与其他大陆距离远。【知识点】七大洲;东西半球的划分;四大洋【解析】【分析】(1)读图分析可知,凯尔盖朗岛地处印度洋南部;位于60°E-90°E之间,位于东半球。(2)读图分析可知,距离凯尔盖朗岛4012千米的大洲是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3)根据题意可知,凯尔盖朗岛的经度是70°E, 南宁的经度是108°E,因此凯尔盖朗岛位于南宁的西方;凯尔盖朗岛纬度的大约是50°S , 南宁的纬度约22°N ,因此凯尔盖朗岛位于南宁的南方。综合分析, 凯尔盖朗岛位于南宁的西南方。(4) 通过读图分析能够发现, 凯尔盖朗岛位于印度洋南部,与其他大陆距离远。 其中与大洋洲相距 4012 千米,离非洲有 3576 千米,即便到荒无人烟的南极洲也有1661千米之遥。而且岛屿交通极为不便,地域广阔但人口稀少,气候条件恶劣,既没有网络覆盖,也几乎与外界断绝联系,堪称地球上最为孤独的岛屿。故答案为:(1)印度;东;(2)大洋;(3)西南;(4) 位于印度洋南部,与其他大陆距离远。【点评】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世界共有七大洲,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世界共有四大洋,按照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的方法主要有三种:一般定向法:面对地图,通常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判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要根据指向标判定方向,指向标的箭头指向正北方。在经纬网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1)读图可知,凯尔盖朗岛地处印度洋南部,印度洋全部位于东半球,故凯尔盖朗岛位于东半球。(2)读图可知,距离凯尔盖朗岛4012千米的大洲是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3)读图可知,凯尔盖朗岛的经度是70°E,位于南半球,纬度大约是50°S。有经纬网的地图上,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它位于南宁(约108°E,22°N)南方和西方,故位于南宁的西南方。(4)读图可知,凯尔盖朗岛距离大洋洲4012千米,距离非洲3576千米,距离荒无人烟的南极洲还要1661千米,交通非常不便,地广人稀,气候恶劣,没有网络,几乎与世隔绝,堪称地球上最孤独的岛屿。32.【答案】(1) ③①②(2) 六(3) 边界 开始运动 火山喷发(4) 乙 张裂 活跃 稳定(5) 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挤压亚欧板块,使得地壳隆起抬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绘图如下:【知识点】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地球表面有广阔的海洋和陆地,就像一个巨大的容器容纳着各种地理事物,盛满水的盆可以模拟地球表面,对应③;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多个板块组成,防水的海绵纸可以分割成不同部分来模拟各大板块,对应①;在板块运动中,地底的岩浆活动等提供动力促使板块移动,通过吸管吹气可以模拟地底动力,对应②。(2)从图右可以清晰看到,地球表层大致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分别是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和南极洲板块。(3)实验中发现,将吸管插入水中向盆底吹气时,大量气泡出现在海绵纸的边界,海绵纸与海绵纸开始运动,冒出气泡模拟的地理现象是火山喷发。 因为板块边界是不同板块相互作用的区域,当有类似吹气产生的动力时,边界处更容易出现运动和能量释放等现象,就像实际地球板块运动中,板块边界多火山、地震等活动,而板块内部则相对较为平静。(4)图右中乙地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板块张裂,与实验中海绵纸在 “动力” 作用下张裂运动相符,所以上述实验现象主要发生在乙地。板块交界地带,如乙地,地壳运动相对活跃,多火山、地震等地质活动;而板块内部地壳运动相对稳定。(5)文字描述: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运动,不断挤压亚欧板块,使得地壳隆起抬升,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逐渐形成了世界上最雄伟的山脉 —— 喜马拉雅山脉。绘图参考如下:【点评】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停地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33.【答案】(1)大西;大陆漂移(2)巴拿马;南美(3)印度洋(4)亚(5)B【知识点】七大洲;四大洋;大洲分界线;板块构造学说【解析】【分析】(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来,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B为大西洋。(2)①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也是北美洲和南美洲的界线。(3)根据东西半球的划分,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西经20度向东越过0度经线到东经160度为东半球,剩余部分为西半球。因此,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只有印度洋。(4)亚洲不仅是世界上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大洲,而且其纬度范围从10°S延伸到85°N,跨越了几乎整个热带、北温带和北寒带,因此它是跨纬度最广的大洲。同时,亚洲的东西距离也超过了1万公里,是世界上东西距离最长的大洲。(5)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受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的挤压,地中海的面积将不断缩小;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两大板块张裂拉伸,使红海面积不断扩大;阿拉伯半岛位于中东地区,属于亚洲、欧洲、非洲交界处,处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欧洲的阿尔卑斯山是由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隆起而形成的。故答案为:B。故答案为:(1)大西;大陆漂移(2)巴拿马;南美(3)印度洋(4)亚(5)B【点评】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上有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和无数小板块组成,六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1)德国科学家魏格纳从B大西洋的两岸轮廓相似从而得到启示,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2)①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B大西洋,也是北美洲和C南美洲的界线。(3)从图1中可以看出,全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是印度洋。(4)D是世界上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5)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面积会越来越小,A正确;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断裂拉伸处,B错误;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C正确;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而形成的,D正确。B符合题意。故选:B。1 / 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基础卷(学生版).docx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章基础卷(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