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2025-2026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学情监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5 ADDDD 6—10 CBDCC 11—15 BDBAD 16—20 ADDDD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雅典帕特农神庙是希腊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对后世的建筑风格产生了深远影响。(任答一点2分)
(2)古印度、(1分)种姓制度(1分)
(3)《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2分)《十二铜表法》;(1分,不加书名号不得分)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2分)
22.(1)主要特征:庄园制度或农奴制度(盛行庄园;主要农业组织形式是庄园);封君封臣制度。(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2)特点: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阶层形成;形成行会;城市获得自由和自治。(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3)表现:工商业兴起;城市生活产生;市民阶级形成并提出政治要求。(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影响: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冲击封建统治;促进资本主义兴起,推动欧洲由中世纪向近代转型。(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
(4)认识:经济发展促进社会变革;历史在传承中发展。(言之有理即可得2分)
23.(1)同:都虚心向其他先进的国家、民族学习(都虚心学习外来先进文化);(1分)
异:日本几乎全面吸收大唐王朝的先进文化;阿拉伯吸收外来先进文化的同时还创造出自己独特的文化。(一点1分,最高2分)
(2)示例1
文明的交流互鉴能推动社会发展
中国大唐王朝先进的文化辐射到了日本,直接助推了日本社会的改革、发展和进步;阿拉伯人改造了古印度人的计数法,形成了我们现在使用的“阿拉伯数字”,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发展进步;阿拉伯人担当了沟通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角色,为世界各地文化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对世界各地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
示例2
文明的交流互鉴能推动社会发展
亚历山大东征给东方人民带来巨大灾难的同时,东征和帝国的建立也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大交汇。大量工商业者随军队流动,加强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联系和贸易往来。中国的造纸术、指南针、火药等重大发明和印度的棉花、食糖等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非洲等地,促进了东西方不同文明的交流,推动了不同文明的发展进步。
不同文明的交流互鉴能推动社会发展进步,所以我们要坚持改革开放,对世界各地各民族优秀的文化兼收并蓄,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不断地发展进步。金乡县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初学情监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 2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
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2.从马斯塔巴到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人用230万块巨石堆砌出永恒的天梯。胡夫金字塔高度乘以10亿接近日地距离,其底面周长与高度的比值精确吻合圆周率。这反映出古代埃及
A.君权神授观念盛行 B.尼罗河水的泛滥
C.神权与王权的统一 D.劳动人民的智慧
3.“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4.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出现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中国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印度则是佛教的创始人
A.苏格拉底 B.穆罕默德 C.斯巴达克 D.乔达摩·悉达多
5.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南下,毁灭了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贵族战车淡出历史舞台。后来平民为了自卫组成步兵方阵,这种军事组织形式在后来的希腊城邦时代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从贵族战车到平民方阵的变化
A.造成了古希腊文明衰落 B.体现了军事技术革新
C.反映了战争方式的变革 D.推动了城邦民主发展
6.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用公费为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举行葬礼。雅典人会选出最优秀的演说家在葬礼上发表演讲,演讲的内容必须是赞扬城邦或歌颂在战争中牺牲的将士。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人文精神贯穿于政治生活 B.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认同 D.演讲能力是参政的基本素养
7.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绘制了古罗马的发展历程图,下列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述正确的是
A.①出现了城邦 ②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②罗马共和国时期 ③逐步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③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D.③斯巴达克起义 ④在奥斯曼帝国的打击下灭亡
8.拉丁诗人维吉尔说:“记住罗马人,以法律的名义统治人民,建立通往和平之路。”历史学家塔西佗却说:“他们把抢劫、屠杀和掠夺称为‘帝国’。他们造出了一片沙漠,然后把它称之为‘和平’。”这两种观点最能说明
A.罗马公民对法律的实际态度不同 B.罗马军队在扩张中的作用被夸大
C.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历史研究材料 D.历史解释受到记录者的立场影响
9.网络时代,有一种叫“木马”的网络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恶性程序,它无休止地窃取用户的信息,从而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木马”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一部神话作品中的故事————特洛伊木马计。这部作品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宝贵的文学遗产,这部作品是
A.《罗马民法大全》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马可·波罗行纪》
10.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陪审团法庭宣布判处死刑。下表是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审判方式与流程的统计表,这折射出雅典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6000人 50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亵渎神灵和蛊惑青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陪审员具有较高专业能力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司法程序合理且结果体现正义
11.某小组在学习周报时,历史专栏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这一期专栏的名称是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封建时代欧洲文明 D.封建时代亚洲文明
12.下列关于基督教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基督教在1世纪时产生于巴勒斯坦一带
②基督教信徒称为穆斯林,意思是信仰“真主”安拉的人
③基督教会后来确定耶稣出生日期是12月25日,并将这一天定为“圣诞节”
④现在通行的公元纪年,就是以传说中的“耶稣出生”之年算起的,这一年就是公元元年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8世纪,法兰克王国宫相丕平在教皇的支持下夺取了王位。丕平继位后,帮助教皇打败了他的敌人,并将意大利半岛中部包括罗马城在内的土地(即拉文纳到罗马之间的“五城区”)赠送给教皇,史称“丕平献土”。丕平献土说明
A.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借此加强对教会的控制
B.教皇和西欧封建国家统治者的关系日益密切,互相利用
C.西欧采邑制度的建立逐步强化了封建等级制度
D.罗马教皇始终是西欧封建社会的实际统治者
14.我国黄梅戏《天仙配》有一句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中世纪西欧庄园内有冶铁等作坊,奶酪、衣服等也自己制作。二者体现的相同经济特征是
A.经济自给自足 B.都是自由农民
C.商品经济发达 D.实行土地公有
15.历慎思同学在整理关于庄园法庭的档案时,摘录到如下档案资料(部分),这些档案反映了庄园法庭
时间:公元1300年 地点:埃尔顿庄园 案情陈述: 原告(领主):这几个佃户在劳动中偷懒,没有将牧草全都装到马车上,所以,我向法庭起诉他们。 被告(佃户):我们没偷懒。我们已经把领主在草地和院中的牧草都垛起来了,我们没有违反义务劳动的规定。 审理结果:法庭依据习惯法确认:佃农有义务将草地里或领主院中的牧草垛起,但没有义务将牧草装上马车,最终佃户胜诉。
A.通过处以罚金来惩罚违法行为 B.依据成文法来审判庄园里的纠纷
C.主要处理佃户之间的借贷纠纷 D.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佃户的权益
16.“博洛尼亚大学处于意大利北部,11世纪时此处过往商旅络绎不绝,商业纠纷时有发生,诉讼案件不断,所以该校一直以法学著称,学校内还形成了‘法科大学’;此后该校还经常与市政当局和其他市民接触,成立了市民团体。”这段材料意在强调中世纪的大学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需要 B.得到了封建统治者的支持
C.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出现 D.具有较大的自治和管理权
17.拜占庭帝国在宗教上承袭基督教,在文化上承袭古希腊,而它的政府结构则大致源于罗马。这反映拜占庭帝国
A.促进欧亚文化的发展 B.孕育西欧的文艺复兴
C.建立完整的政治体系 D.兼收并蓄的发展特点
18.《旧唐书·列传》中所指的“大食”是一个横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伊斯兰教在帝国形成中起了重要作用。据此可知“大食”指的是
A.拜占庭帝国 B.唐帝国 C.罗马帝国 D.阿拉伯帝国
19.下列关于三大世界性宗教的表述,正确的是
A.佛教、伊斯兰教的产生地在亚洲,基督教的产生地在欧洲
B.佛教主张“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C.基督教教徒在教堂里诵读《古兰经》
D.伊斯兰教的创立与建立统一的国家有机结合
20.某历史活动课场景:同学们激烈讨论,畅所欲言,内容涉及孝德天皇、大化改新、阿拉伯半岛的统一、伊斯兰教等。这堂课探究的主题是
A.上古亚非文明 B.上古欧洲文明 C.欧洲封建国家 D.亚洲封建国家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30分)
二、非选择题(3题共30分, 其中21题9分, 22题 10分, 23题 11分)
21.某校历史老师以“千年回眸,探寻文明”为主题开展项目化学习。下面是各小组的任务,请你与他们共同完成。(9分)
【任务一 建筑介绍————填写文物名片】
历史价值: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历史价值:
(1)第一组同学发现两幅建筑图片,请你协助他们将上面的知识卡片补充完整。(2分)
【任务二 材料推断————了解社会制度】
婆罗门可以确信不疑地享有首陀罗的财产,因为他没有任何财产,其主人可以占有他的财产……无力支付罚金的刹帝利、吠舍与首陀罗,应以劳动支付,婆罗门则使其逐渐支付。 ———《摩奴法典》
【任务三 史料研读————探寻法学成就】
材料一 ……涉及诉讼程序、所有人和债务权、宗教法等内容,使定罪量刑有了文字依据,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贵族对法律的曲解和滥用。 ————摘自《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历史上册》
材料二“罗马法”并没有废除垂死的奴隶制度,但却对奴隶制度表现了一定的自由主义。……对奴隶的统治也较从前放宽了。……主人非依法不得“毫无理由地杀害自己的奴隶”,并且要求主人“善待”自己的奴隶。 ————摘自《高校世界历史配套教材·古代史卷》
(3)任务三中图一所示法典的重要地位是什么 (2分)材料一描述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1分)材料二描述的法律文献的历史影响是什么 (2分)
2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中世纪早期农奴制度促进了西欧主要农业组织形式-采邑的发展。采邑是大型庄园,包括土地、草场等,以及束缚在土地上的农奴。由于地区性国家建立了越来越有效的政治组织,地方上的封君和封臣管理着政治和军事事务,这一体系一般被历史学家称为封建制度。
————据[美]杰里·本特利等《简明新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封建社会的主要特征。(2分)
材料二 10--11世纪时,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逐渐兴起,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市民阶层形成,并从中进一步分化出手工业者、商人和银行家。城市里还有各种市政组织和行会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是封建性的。11--12世纪,城市为摆脱封建主的束缚进行了斗争,最终大多数得到国王、主教和诸侯的特许状,形成了自由城市。
————摘自《世界文明史》
(2)据材料二,概括中世纪西欧城市的特点。(2分)
材料三 13世纪的欧洲处于变革的阵痛之中,在经济上变得越来越商业化和工业化。工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生活的产生,新的城市生活又使中世纪社会产生了市民阶级,市民阶级公开提出政治代表权和在法律面前平等的要求,这些经济社会变革深刻地改变了欧洲的经济社会环境和社会结构。
————据[美]詹姆斯·W·汤普逊《中世纪晚期欧洲经济社会史》
(3)根据材料三,归纳13世纪欧洲“经济社会变革”的表现,(2分)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变革产生的影响。(2分)
(4)综合上述材料,从西欧中世纪发展历程中,你能得出什么规律性的认识 (2分)
23.借鉴、吸收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是民族崛起的重要途径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1分)
材料
国家 好学的日本 智慧的阿拉伯帝国
背景 7世纪初阶级矛盾尖锐,部民制衰落;645年改革派发动宫廷政变,建立革新政权,孝德天皇即位,着手主持改革。 7世纪初创立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建立穆斯林公社(阿拉伯国家雏形);632年结束分裂,基本统一阿拉伯半岛。
遣唐使次数 13次 37次
内容 参照中国典章制度进行封建性质改革;广泛汲取唐朝文化和社会习俗内容,全面改造日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习俗 (建筑、文字、饮食、服饰、节庆、礼俗等)各领域全面“唐朝化”。 与中国经济、科技文化交流频繁而活跃,丝绸、瓷器、茶叶、造纸术、火药、印刷术先后传入。9世纪建立智慧宫,消化吸收来自中国、印度、希腊、波斯等地先进文化后,创造出自己独具特色的阿拉伯文化。
影响 使日本由落后的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使阿拉伯帝国独具特色并走向辉煌。
(1)根据材料指出日本和阿拉伯帝国对待外来文化的异同点。(3分)
(2)根据上述材料,以“文明的交流互鉴推动社会发展”为题目,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观点写一篇150字左右的小短文。(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结合史事至少两例,论述充分,行文流畅,表述完整)(8分)2025一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学期初学情监测
九年级历史试题
本试题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第I卷(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以下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选对得1分,共20分)
1.拓片是将刻在不同材质上的文字、符号、图案等拓印下来的纸片,有很高的历史研究价
值。下列古老文字的拓片,可直接用于古埃及文明研究的是
A.象形文字
B.楔形文字
C.甲骨文
D.阿拉伯文字
2.从马斯塔巴到吉萨金字塔群,古埃及人用230万块巨石堆砌出永恒的天梯。胡夫金字塔
高度乘以10亿接近日地距离,其底面周长与高度的比值精确吻合圆周率。这反映出古
代埃及
A.君权神授观念盛行
B.尼罗河水的泛滥
C.神权与王权的统
D.劳动人民的智慧
3.“美索不达米亚、埃及、印度河流域、中国、中美洲、南美安第斯文明,无一不是在农
耕畜牧的基础上形成的。…在其形成过程中带有许多共同点;同时,…毕竟是在不
相同的区域内成长起来的,因而又带有明显的区域文化和区域文明的特点。”据此可知
A.人类文明最初诞生于两河流域
B.文化交流促进区域文明的发展
C.文明成长呈现地域性与世界性
D.文明起源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
4.公元前6世纪,印度和中国均出现了对本国乃至世界文明具有深远影响的杰出人物,在
中国是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在印度则是佛教的创始人
A.苏格拉底
B.穆罕默德
C.斯巴达克
D.乔达摩·悉达多
5.公元前12世纪,多利安人南下,毁灭了古希腊的迈锡尼文明,贵族战车淡出历史舞台。
后来平民为了自卫组成步兵方阵,这种军事组织形式在后来的希腊城邦时代得到了进一
步发展。从贵族战车到平民方阵的变化
A.造成了古希腊文明衰落
B.体现了军事技术革新
C.反映了战争方式的变革
D.推动了城邦民主发展
6.古代雅典实行国葬制度,国家用公费为那些在战争中阵亡的将士举行葬礼。雅典人会选
出最优秀的演说家在葬礼上发表演讲,演讲的内容必须是赞扬城邦或歌颂在战争中牺牲
的将士。这反映了古代雅典
A.人文精神贯穿于政治生活
B.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高峰
C.强调集体利益和国家认同
D.演讲能力是参政的基本素养
九年级历史第1页共6页
7.九年级历史学习小组绘制了古罗马的发展历程图,下列对各个阶段发生的重大史实,表
述正确的是
公元前
4世纪末一476年
1000年
前509一前27年
前27年一4世纪末

左右

3
4世纪末一1453年
东罗马帝国
A.①出现了城邦
②民主政治达到顶峰
B.②罗马共和国时期③逐步建立起横跨欧、亚、非三洲的帝国
C.②公民大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③屋大维首创元首制
D.③斯巴达克起义
④在奥斯曼帝国的打击下灭亡
8.拉丁诗人维吉尔说:“记住罗马人,以法律的名义统治人民,建立通往和平之路。”历史
学家塔西佗却说:“他们把抢劫、屠杀和掠夺称为‘帝国’。他们造出了一片沙漠,然后把
它称之为‘和平’。”这两种观点最能说明
A.罗马公民对法律的实际态度不同
B.罗马军队在扩张中的作用被夸大
C.文学作品不能作为历史研究材料
D.历史解释受到记录者的立场影响
9.网络时代,有一种叫“木马”的网络病毒,是一种非常危险的恶性程序,它无休止地窃
取用户的信息,从而给用户造成了巨大的损失。“木马”一词来源于古希腊一部神话作
品中的故事一一特洛伊木马计。这部作品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是宝贵的文
学遗产,这部作品是
A.《罗马民法大全》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马可·波罗行纪》
10.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陪审团法庭宣布判处死刑。下表是陪审法庭对苏格拉底审判
方式与流程的统计表,这折射出雅典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方式
程序
罪名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6000人
50人
抽签
举手
一审制
亵渎神灵和蛊惑青年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陪审员具有较高专业能力
C.直接民主存在弊端
D.司法程序合理且结果体现正义
11.某小组在学习周报时,历史专栏展示了如下三幅图片,据此判断这一期专栏的名称是
《掷铁饼者》
万神庙穹顶
刻在大理石上的《儒略历》片段
A.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B.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C.封建时代欧洲文明
D.封建时代亚洲文明
九年级历史第2页共6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