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现象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章 声现象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声现象 重点知识点单选 专题练 2
025-2026学年上学期初中物理人教版(2024)八年级上册
1.今年国庆节,我县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为祖国庆生,向伟大祖国深情告白。某校同学们在操场用嘹亮的歌声演唱《我和我的祖国》。演唱中涉及的下列声现象,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歌声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
B.唱歌时声带的振幅越大,歌声响度越大
C.“歌声嘹亮”指的是音调高
D.通过音色可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
2.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声波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
B.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
C.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
D.用“B超”检查身体
3.课堂上老师用“小蜜蜂”扩音器讲课,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频率
4.电脑播放视频的软件有“倍速播放”的功能,即播放速度为正常速度的2倍。倍速播放时,我们觉得视频里的声音也变“尖”了,这是因为倍速播放(  )
A.提高了振动频率 B.增大了振动幅度
C.增大了声音传播速度 D.使人耳产生了错觉
5.下列主要描述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的是(  )
A.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
B.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
C.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
D.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
6.下列四幅图中,不能产生声音的是(  )
A. 关闭的立体声收音机 B. 振翅飞行的蝴蝶
C. 拨动张紧的橡皮筋 D. 敲击水瓶琴
7.“小明,该交作业了!”小明听出这是组长小丫的声音,他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频率
8.2020年12月11日连淮扬镇高铁开通,高铁列车的鸣笛声能够传得很远,这是因为(  )
A.音调高 B.音色好
C.响度大 D.传播的速度大
9.下列仪器或设备工作时,利用声来传递能量的是(  )
A.超声测距 B.超声波加湿器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 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铁轨
10.如图是警察利用无人机对行人“喊话”时的情景,该情景能说明(  )
A.无人机的“喊话”声是由警察声带振动产生的 B.声音的响度越大,传播速度越快
C.声音能在真空中传播 D.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11.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是(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
12.高架道路两侧安装的隔音屏障,主要用来减少车辆行驶时造成的噪声污染。以下减少噪声污染的方法与“隔音屏障”相同的有( )
A.车间工作在耳朵上戴防声耳罩 B.音乐教室墙壁上安装吸音材料
C.小区内树立鸣笛交通标志牌 D.给车床及其加减震装置
13.下列利用声能传递能量的是(  )
A.远处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有一场大雨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判定螺栓是否松动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D.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
14.在亚丁湾海域,我国海军护航编队使用“金嗓子”(又名“声波炮”)震慑海盗.它的声波定向发射器外观类似喇叭,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甚至比喷气式飞机引擎的噪声还要刺耳,根据以上信息,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种次声波具有能量
B.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
C.声波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
D.使用“金嗓子”时,护航官兵配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5.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与响应“双减”号召,学校举行了《青春·成长》诗歌朗诵大赛,以下四个选项中解择不正确的是(  )
A.朗诵者的声音是出其声带振动产生的
B.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
C.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其发出声音的音调
D.禁止观众在多功能厅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16.如图所示,下列措施中通过阻断噪声传播来控制噪声的是(  )
A. 噪声监控B. 在校园周边植树
C. 禁止鸣笛D. 工人戴防噪声耳罩
17.金属油桶中到底有多少油,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工人师傅常常用木棍敲击油桶的桶壁,通过听敲击的声音来判断油的多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敲击油桶时,是木棍振动发声
B.工人师傅是通过音色判断油的多少
C.通过敲击的声音可以判断油的多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D.敲击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
18.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雷雨天,总是先听到雷声,稍后才能看到闪电
C.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D.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说明固体能够传声
1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B.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20.关于声音的特性和利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琵琶是我国的传统乐器,用它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鼓声的音调就越高
C.女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声波传回地球的
D.笛子能够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是由笛子振动产生的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D A A D A C C B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B B C A C B D D B A
1.C
【详解】A.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响度的大小跟振幅有关,唱歌时振动的幅度越大,歌声的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歌声嘹亮”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
D.不同的人发声的特点不同,可以通过音色分辨出是哪位同学在唱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D
【详解】ABC.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外科医生用超声波切除病人体内的结石、利用超声波加工高硬度工件,都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BC不符合题意;
D.用“B超”检查身体是使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不是用来传递能量的,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3.A
【详解】扩音器增大的是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4.A
【分析】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时,播出声波的频率变为原来2倍。
【详解】播放速度变为原来的2倍,表示相同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变为原来的2倍,则频率变为原来的2倍,所以频率变高,音调变高;频率变高,不会改变振幅和声音的传播速度。
故选A。
【点晴】本题考查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属于基础题目。
5.D
【详解】蝙蝠利用超声波确定障碍物位置、利用“B超”对孕妇作常规检查、利用声呐探测鱼群位置和海底的情况都是利用声波传递信息;利用超声波击碎人体内的结石是利用声波来传递能量。
故选D。
6.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关闭的立体收音机不会产生振动,因此不能产生声音,故A符合题意;
BCD.振翅飞行的蝴蝶、拨动张紧的橡皮筋、敲击水瓶琴,蝴蝶的翅膀、橡皮筋、水瓶和水均产生了振动,因此均能产生声音,故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C
【详解】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小明听出这是组长小丫的声音,他的判断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C
【详解】鸣笛声在传播的过程中,音调不变,音色不变,传播的速度也不会发生变化,能够传得很远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9.B
【详解】A.利用超声测距,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加湿器把自来水打碎成雾状,属于利用声音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彩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 不符合题意;
D.超声波探伤仪检查金属内部结构,属于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0.D
【详解】A.无人机的“喊话”声是由喇叭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与响度无关,故B错误,不符合题意;
C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液、气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正确,符合题意。
故选D。
11.B
【详解】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利用的是回声测距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
B.超声波可以引起眼镜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
C.医生利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
D.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B
【详解】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种: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阻断噪声的传播;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高架道路两侧安装的隔音屏障,是在噪声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A.车间工作在耳朵上戴防声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音乐教室墙壁上安装吸音材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小区内树立鸣笛交通标志牌,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C不符合题意;
D.给车床及其加减震装置,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3.C
【详解】A.隆隆的雷声预示着一场大雨的到来,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A不符合题意;
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打钢轨,确定螺栓是否松动,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利用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符合题意;
D.医生利用听诊器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A
【详解】A.由题意可知,“金嗓子”能发出145dB以上的高频声波,是人耳能够听到的,不是次声波,故A错误,符合题意;
B.人们以分贝为单位来表示声音强弱的等级,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这种声波的强度是145dB,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响度指声音的大小或强弱,与振幅和距发声体远近有关,定向发射器喇叭状外观可以减少声音的分散,从而增大响度,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护航官兵配戴耳罩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5.C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朗诵者的声音是出其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符合题意;
D.防止噪声污染可以从噪声的产生、噪声的传播及噪声的接收这三个环节进行防止,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6.B
【详解】A.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只能检测出声音的大小,不能减弱噪声,故A不符合题意;
B.学校周围植树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B符合题意;
C.禁止鸣笛,属于在声源处有效防止噪声产生,故C不符合题意;
D.工人戴防噪声耳罩,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7.D
【详解】A.敲击油桶时,是油桶和油振动发声,故A错误;
B.敲击油桶时,油桶和油振动发声,油越多,越不容易振动,振动时发出的音调越低,所以工人师傅是通过音调来判断油的多少,故B错误;
C.通过敲击发出的声音来判断油的多少,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
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敲击的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到人耳的,故D正确。
故选D。
18.D
【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
B.光的传播速度远远大于声音的传播速度,所以雷雨天时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故B错误;
C.因为蝴蝶翅膀振动发出声音的频率小于20Hz,是次声波,不在人耳的听觉范围,所以人耳听不到,而不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故C错误;
D.用一根棉线和两个纸杯可以制成“土电话”,将说话的同学发出的声音通过棉线传播到另一个同学的耳朵里,说明固体能够传声,故D正确。
故选D。
19.B
【详解】A.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0。故A错误;
B.真空不能传声,住宅安装双层真空玻璃窗可以减小室外噪声对室内的影响,故B正确;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
D.市区内“禁鸣喇叭”,采用的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
故选B。
20.A
【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用琵琶演奏出的优美旋律,是由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
B.运动员打鼓用的力越大,发出声音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
C.真空不能传声,电磁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太空中是真空,在天宫一号上讲课的声音是通过电磁波传回地球的,故C错误;
D.笛子能够演奏出优美的音乐,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故D错误。
故选A。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