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25年秋季新版八年级上册同步学练测第14课 毛泽东开辟井冈山道路【课程标准】通过了解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毛泽东与朱德井冈山会师、古田会议等基本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和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意义。【知识结构】【要点梳理】一、南昌起义1.背景:(1)国民党反动派的血腥屠杀政策,激起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的极大愤慨和强烈反抗。(2)大革命的失败使中国共产党开始认识到掌握革命武装力量的重要性。2.时间:1927年8月1日。3.领导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4.意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和武装夺取政权的开端。二、秋收起义与井冈山会师1.八七会议(1)召开:1927年8月7日,在汉口召开。(2)内容: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决定在秋收时节组织农民发动武装起义;毛泽东提出了“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2.秋收起义(1)开始:1927年9月,毛泽东在湘赣边界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举行秋收起义。(2)受挫转移:起义军受挫后,毛泽东决定放弃攻打中心城市长沙的计划,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3)军队建设:三湾改编从组织上确立了党对军队的领导。(4)建立根据地:1927年10月,毛泽东在井冈山地区创建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拉开了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入农村、建立根据地的序幕。3.井冈山会师:(1)时间:1928年4月。(2)主要人物:朱德、陈毅(南昌起义的部分队伍和湘南的工农武装);毛泽东(工农革命军)。(3)合编军队名称: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三、工农武装割据1.概况: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打土豪,分田地,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工农民主政权,坚持游击战争,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的局面。2.古田会议:(1)时间、地点:1929年12月,福建上杭县古田。(2)内容: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强调红军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3.建立政权:1931年冬,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定都瑞金,毛泽东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和中央执行委员会人民委员会主席。【同步训练】1.与流传于江西某地的民谣“那一年夜幕下第一声枪响 喊出八月一。就喊出我故乡……这是军旗升起的地方”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南昌起义 B.北伐战争 C.秋收起义D.三湾改编2.八七会议通过的决议文件中指出,工人阶级时刻准备领导并参加农民暴动,以乡村农民之胜利为依据,推翻反革命政权。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应当在极短期间调最积极的、坚强的、革命性稳定的、有斗争经验的同志到各主要省去做农民暴动的组织者。材料表明这次会议 ( )A.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B.推动了北伐战争胜利进军C.改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进军D.掀起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3.将原来的一个师缩编为一个团,即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在部队中建立党的各级组织,班、排均有党小组,连设党支部,营、团以上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规定官兵待遇平等。材料描述的状况发生于 ( )A.八七会议 B.三湾改编 C.遵义会议D.秋收起义4.对联是我国独创的一种文学形式。上联“思想铸魂,立党为公昭日月”,下联“红旗定向,听军从令固江山”,横批“党指挥枪”。与对联内容相关的会议是 ( )A.八七会议 B.遵义会议 C.古田会议D.中共一大5.本次会议通过的大会决议案系统地回答建党、建军的一系列根本问题,指出军队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会议最后选举毛泽东为第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由此可知,“本次会议”是 ( )A.中共一大 B.古田会议 C.中共三大D.三湾改编6.如下是景老师在课堂上展示的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某次会议的部分内容。据此推断,此次会议是 ( )毛泽东强调“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A.中共七大 B.八七会议 C.古田会议D.中共一大7.古田会议决议规定,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必须全心全意为党的纲领、路线和政策而奋斗,批评了认为军事和政治是对立的单纯军事观点 强调要加强红军政治工作,特别是政治教育工作。这些规定( )A.推动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扩大B.对军队生存发展起到了决定性作用C.创造了“工农武装割据”局面D.推动中国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8.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之初,毛泽东就在宁冈和永新做农村社会调查。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探索出崭新道路。这体现了毛泽东 ( )A.实事求是、敢闯新路的精神 B.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精神C.依靠群众、团结统一的精神 D.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精神9.在交流革命根据地的建设时,小史同学运用地理知识整理了井冈山的信息。由此可知,毛泽东在井冈山创建革命根据地的原因在于 ( )项目 类型 特点地形 山地 山高林密,道路崎岖,易守难攻聚落 山村 远离大城市,远离国民党主力部队概况:工农群众基数大;山路狭小,敌人无法集结大队人马围剿;适合游击战与运动战A.农业水平高,便于团结农民 B.发展水平高,整体易守难攻C.地理条件好,敌人力量薄弱 D.群众基础好,适合革命发展10.下列图片是井冈山会师的场景,井冈山会师使两支革命队伍合二为一,这两支队伍是( )A.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南昌起义部分部队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B.邓小平领导的百色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C.彭德怀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和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部队D.贺龙领导的桑植起义部队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11.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党组织的发动和领导下,中国工人阶级的觉悟很快得到提高。从 1922年1月开始,到1923年2月……工人运动迅猛发展,锻炼了工人阶级队伍,巩固了党的阶级基础,扩大了中国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全国的政治影响。——摘编自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 第一卷(1921—1949) 上册》材料二 八七会议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彻底结束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在中共中央的统治,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最主要的任务。——摘编自李鸿文《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研究》材料三 大革命失败,形势急转直下,在攻打中心城市接连受挫后,革命陷入低潮。成立仅仅6年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革命的道路怎么走 没有现成的答案。面对各方压力,毛泽东把队伍带上井冈山,探索出一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路。——摘编自共产党员网《【峥嵘岁月】实事求是、敢闯新路,是井冈山精神的核心————寻路井冈》(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工人阶级壮大的因素及工人运动发展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前后“武装起义”和“土地革命”的实践。(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毛泽东探索出的“新路”是什么 这条新路使中国革命获得了怎样的发展。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