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第九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第九周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资源简介

广西钦州市第十三中学2026届上学期高三第九周考试地理试卷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姓名、考生号等个人信息填写在答题卡指定位置。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单选题( 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高温、低温、干旱、涝渍、大风等是蔬菜种植的不利因素。甘肃和海南两地根据自身环境特点,采用不同棚型的大棚克服蔬菜种植的季节性不利因素,提高蔬菜供应的自给率。下图示意甘肃常见大棚棚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甘肃采用土墙和半地下式的棚型主要是为了( )
①保温 ②防风 ③遮阴 ④集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高温、低温、干旱、涝渍、大风等是蔬菜种植的不利因素。甘肃和海南两地根据自身环境特点,采用不同棚型的大棚克服蔬菜种植的季节性不利因素,提高蔬菜供应的自给率。下图示意甘肃常见大棚棚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推测海南蔬菜大棚宜采用( )
A.土墙较厚的棚型并覆透明棚膜 B.高大通风的棚型并覆遮光棚网
C.低矮狭窄的棚型并覆透明棚膜 D.半地下式的棚型并覆遮光棚网
2025年9月8日凌晨,一场持续3.5小时的红月奇观上演,下图能大概反映这次月亮圆缺变化全过程。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3.有关月球说法,下列正确的是( )
A.月球是离地球最近的天体 B.月球表面坑坑洼洼属于流水地貌
C.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 D.月球上可以看到流星和极光现象
4.不同学生对该天文现象的解释,较为合理的是( )
A.天气原因导致月亮圆缺变化 B.月球大气的散射作用导致“血月”现象
C.月球地表矿物质反射出红光 D.日地月三者相对位置引起的月全食现象
5.西高止山沿印度半岛西海岸分布,呈西北—东南走向。位于该山地的甲、乙两区土壤水分特征受气温、降水和坡向影响显著。下图示意从上一年12月21日到当年12月21日甲、乙两区不同日期正午太阳高度以及雨季(灰色)多年平均时长。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甲、乙两区南北坡太阳辐射存在差异,由此导致旱季土壤含水率( )
A.南坡高于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B.南坡高于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小
C.北坡高于南坡,且甲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D.北坡高于南坡,且乙区南北坡之间差异更大
极地海洋中的冰间湖是指在达到结冰温度的天气条件下,仍长期或较长时间保持无冰或仅被薄冰覆盖的区域。下图示意南极阿蒙森海冰间湖面积和产冰量的季节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9—10月,冰间湖产冰量减少,主要是因为( )
A.冷锋过境增加 B.海-气温差减小 C.海水盐度上升 D.冻结范围扩大
7.持续的产冰对维持冰间湖的作用机制体现在( )
①减少反射 ②吸收太阳辐射 ③释放热量 ④提高盐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达日观景台(34.2°N,103.2°E)位于甘肃甘南自治州扎尕那景区内,海拔3150米,四面有海拔4000米以上的四座山峰环绕。2025年暑假,某地理爱好者站在达日观景台面向东侧观看日出,日出时手机显示北京时间为7月28日7时11分(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该日后三个月内,在扎尕那达日观景台可以看到日出方位距涅甘达哇神山( )
A.渐近 B.渐远 C.先渐近后渐远 D.先渐远后渐近
9.该日,达日观景台比同纬度沿海地区的昼长( )
A.更长 B.更短 C.相等 D.无法判断
10.该地理爱好者在观看日出时身穿羽绒服,主要是因为该地夜晚( )
A.大气逆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大气保温作用差 D.大气削弱作用强
日光温室一般在日出后揭苫,日落后盖苫,通过合理控制揭、盖苫的时间来调控温室内的温度和光照。观测发现,宁夏灵武县某温室内气温在15:00达到最高,深度20cm处土壤温度在17:00达到最高。下表为灵武县某日日光温室连续四个节气揭苫、盖苫时间变化(北京时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节气 揭苫时间 盖苫时间
① 8:50 16:40
② 9:00 16:30
③ 8:50 16:40
④ 8:40 16:50
11.①节气最可能是( )
A.立冬 B.小雪 C.大雪 D.冬至
12.①-④节气期间,该地( )
A.昼长夜短 B.昼短夜长 C.昼渐长夜渐短 D.昼渐短夜渐长
13.影响该时段温室内气温与地温最高值出现时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大气逆辐射 C.地面辐射 D.热传导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地东南缘与黄土高原北缘的交界地带,西北部为风沙草滩区,东南部为黄土丘陵沟壑区。该市境内浓雾多发,且多为辐射雾(由于夜间地面辐射冷却使近地面的水汽凝结而成)。研究发现该地雾的形成时间及空间差异较显著。图1为2016-2020年榆林市各月雾时数占全年总雾时数比例图,图2为2016-2020年榆林市浓雾时数空间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榆林市秋季雾时数占比最高主要是因为( )
①地形较封闭②昼夜温差大③水汽较充足④凝结核丰富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5.榆林市浓雾时数空间差异明显,其主要影响因素可能是( )
A.地形起伏 B.植被覆盖 C.纬度差异 D.人类活动
16.与当日其他时段相比,榆林市辐射雾强盛时( )
A.大气辐射强 B.地面辐射强 C.对流运动弱 D.相对湿度小
第II卷(非选择题)
三、解答题( 本题共3小题,共52分。请按要求作答)
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青海湟源县平均海拔2618米,冬季寒冷漫长,玻璃顶打造的阳光房成为当地民居蓄热、传热的重要空间。下面图1示意湟源县某民居户型,图2为冬季某晴天在该民居不同房间实测气温。
(1)简述湟源县民居倾向于设置阳光房的气候背景。
(2)描述该日储物间气温特征,并解释原因。
(3)专家建议民居改造时,将厨房嵌入主体建筑的内部,你是否赞同?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5月某日,天气晴朗,某研学小组在江苏如东“光氢储一体化”海上光伏示范项目基地开展研学活动。当地利用大面积的滩涂,建设集海上光伏发电、制氢加氢和储能电站于一体的综合性项目,实现绿电就地消纳、转化应用。图1示意如东地理位置,图2为光伏项目景观照片。

研学活动 太阳高度角对太阳辐射的影响研究
研学小组利用传感器测量当天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量日变化。请在下图中用平滑曲线画出预期实验结果示意图。
1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利用北斗系统(BDS)对青藏高原冰盖的研究取得多项重要成果,主要应用于冰川运动监测、物质平衡测算和气候变化研究等领域。天气转暖,冰川退缩,冰川末端冰碛物堆积形成多种地貌。其中,后退碛是冰川阶段性退缩时,冰川末端短暂停顿,堆积的冰碛物形成的平行状垄岗。后退碛记录冰川退缩位置,多条后退碛反映冰川间歇性后退。永久冻土层土壤易饱和,导致地表产流。下图示意青藏高原局部冰川退缩地貌及永久冻土产流过程。
(1)举例说明北斗系统(BDS)在研究冰盖变化中所发挥的具体作用。
(2)说出三条后退碛形成的先后顺序,并依据其分布格局,说明冰舌退缩的特点。
(3)目前,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正在积极探索,对部分冰川区域通过人工造雪、覆盖白色被子等试验进行保护。请选其中一项试验,说明其延缓冰川消融的原理。
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B C D C B D C B C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答案 C B D B A C
17.(1)青藏高原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海拔高,气温低。
(2)储物间温度比其他房间低;原因:与外墙接触面积较大,受外界低温影响大。
储物间下午及上半夜的温度较高,上午的温度最低;原因:热量主要来自阳光房,阳光房蓄热、传热有时间延滞;储物间临西墙,下午西墙受热,传导给储物间。
(3)赞同。理由:嵌入内部能提高冬季厨房气温,改善烹饪体验;利用厨房烹饪热源为相邻的房间供暖。
或不赞同。理由:油烟、噪声等污染影响相邻房间起居;有较大的火灾安全隐患。
18.
19.(1)依据测得的冰盖海拔数据的变化,来推算冰盖厚度的变化;依据测得的冰盖经纬度(水平坐标)数据的变化,推算冰盖的移动速度和方向。
(2)形成顺序:后退碛C、后退碛B、后退碛A。
退缩特点: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冰舌由海拔低处向海拔高处退缩;纬度低气温高,冰舌自西南向东北退缩;图中出现三条近乎平行的后退碛,说明冰盖为间歇性退缩。
(3)覆盖白色被子:白色覆盖物可以增大冰川表面反照率,减少到达冰川的太阳辐射;白色覆盖物可以降低太阳对冰川的直接辐射;减弱空气和冰川的热量交换,以减缓冰川的消融。人工造雪:增加冰川上的积雪;增大冰川表面的反照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