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科学测量重难题型题型一 长度的测量【典例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也就是记录数据的倒数第二位所对应长度单位是刻度尺的分度值。【解答】物体的起始刻度值为:6.00cm,末尾刻度值为7.55cm,所以木块的长度为L=7.55cm-6.00cm=1.55cm故答案为:C。【变式1】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长度时,测量结果略有差异,但是相差不大,据此排除错误数据,求出剩余数据的平均值即可。【解答】比较可知,8.64cm明显偏大,为错误数据,将其去除。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为:。故选C。【变式2】如图用木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测量结果会偏大的是A.刻度尺吸水膨胀 B.绕线时线圈之间有空隙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刻度尺刻度间隔小了,刻度尺上所显示的1cm要比真实的1cm小,因此测量的数据会偏大;(2)根据直径进行分析;(3)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整刻度线量起。【解答】A、刻度尺吸水膨胀,刻度间隔变大了,会使测量值小于真实值,即测量结果将会偏小,故A错误;B、绕线时匝数之间有空隙,会测得线圈长度L偏大,由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大,故B正确;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由直径d=可知,测量结果会偏小,故C错误;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可以从其它整刻度线量起,不影响测量结果,故D错误。故答案为:B。【变式3】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一下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C. D.【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刻度尺的使用规则:刻度尺要与被测部分对齐;让刻度尺有刻度的一面紧贴被测部分;测量的始端与0刻度线对齐,如果0刻度线磨损,可以与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测量结果要减去前面的数值。【解答】A.刻度尺刻线一侧没有靠近铅笔,故A错误;B.铅笔没有紧靠刻度尺有刻线的一侧,故B错误;C.铅笔左侧与刻度尺0刻度线对齐,并且紧靠刻线,故C正确;D.铅笔左侧没有与0刻度线或其它整格刻线对齐,故D错误。故答案为:C。题型二 体积的测量【典例1】小安把同一金属块分别放入装有一定量水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图),量筒示数和液面高度变化量随金属块浸入体积的变化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量筒甲的横截面积小于乙的横截面积。根据可知,当金属块进入水中的体积相同时,甲水面的升高量大于乙水面的升高量,当金属块完全浸没后,水面的高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ABD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1】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mL,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 )A.等于50mL B.小于50mL C.大于50mL D.无法判断【答案】B【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量杯是用来测量液体体积的工具。量杯的形状特点是下小上大;量杯壁上的刻度下疏上密,是不均匀的。【解答】由于量杯上端粗下端细,相邻刻度间的距离上端较小,下端较大,所以在距杯底的高度处的刻度线表示的体积的数值小于总体积的一半,总体积为100mL,所以在高度为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小于50mL。故答案为:B。【变式2】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 D,液面高度为 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 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A.DH1H2 B.D2(H1+H2)C. D.【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利用V=Sh求出水和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瓶的容积等于水的容积和瓶中空出部分的体积之和。【解答】假设瓶子的容积为V,对于甲图,液体的体积为对于乙图,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为则该瓶的容积为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变式3】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仰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应(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答案】A【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俯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读数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下方,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20.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20mL(假设为21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0mL,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0mL(假设为9mL);则小英同学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为21mL-9mL=12mL,大于10mL。故答案为:A 。题型三 温度的测量【典例1】一把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有刻度的尺旁,在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面在16毫米处,温度计在沸水中水银面在96毫米处。温度计中水银面为60毫米处的温度是 ( )A. B.50℃ C.55℃ D.75℃【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先根据题中信息,计算出液柱每上升1mm表示温度升高几℃,再乘以与0摄氏度相比液柱升高的高度,即可求得对应的温度。【解答】冰水的温度为0℃,沸水的温度为100℃,从0℃到100℃,温度升高100℃,液柱高度升高96mm-16mm=80mm,可知每1mm表示的温度为,水银柱高度为60mm时,水银柱比在冰水中高60mm-16mm=44mm,温度为.故答案为:C。【变式1】有一支使用过的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8.3℃,小科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测量患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8.3℃,第二次为39.2℃,第三次为39.2℃,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解答】体温计的液柱只能自动上升,不能自动下降。如果待测人的温度高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38.3℃,体温计中液面就会上升,如果要待测人的体温等于或低于温度计原来的示数38.3℃,温度计示数显示38.3℃,所以用读数为38.3℃的体温计依次测量第一次为38.3℃,第一次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8.3℃,第二次为39.2℃,测完第二次后未甩示数为39.2℃,若第三次的体温低于或等于39.2℃,体温计的示数都为39.2℃,故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次和第三次也可能正确,故ABC错误,D正确。故答案为:D。【变式2】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47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2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45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A.5℃、 -100℃~108℃ B.4℃、 -108℃~100℃C.4℃、 -80℃~108℃ D.5℃、 -80℃~108℃【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一般的液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利用这一原理制成的。摄氏温度是最常用的温度计量方式,它的规定是选择了水的凝固点和沸点,两个最具代表性的温度点,再将其进行等分的方法。【解答】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0℃,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100℃。 则一个格表示的温度为:,刻度范围,上限:,下限:,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4℃、-80℃~108℃。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变式3】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黄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结果与操作相符的是选项 操作 结果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B 用皮卷尺测量长度时,用力拉紧皮尺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 )在读数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高点或最低点相平。俯视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2)对物体微小变化量的比较判断,以物体的真实长度为准,塑料刻度尺被拉伸后,尽管拉伸后尺变长了,但上面的数字并没变,被测物体长度没变,所以读数就变小了;(3)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4 )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要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否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解答】A、在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视线要与液面的最低点或最高点相平。若俯视读数,则视线将于高于液面最低点或最高点的刻度相交,即读数会偏大,故A正确;B、用被拉长了的塑料卷尺测量物体长度,物体的实际长度不变,被拉长的塑料卷尺上的分度值的真实长度变大,但分度值的示数没有变化,因此其测得的结果比实际长度偏小。故B错误;C、空气温度低于沸水的温度,所以在移出沸水中后,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即示数偏小,故C错误;D、在用积累法测量头发直径时,若没有紧密缠绕在铅笔上,则测出的头发总直径偏大,导致求得的头发直径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A。题型四 实验仪器【典例1】正确的方法、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安全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C.嗅闻气体 D.读取液体体积【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使用试管夹固定试管进行加热时,手只能接触试管夹的长柄,不能同时接触短柄和长柄。【解答】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图中液体超过了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故A错误;B、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绝对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B错误;C、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C正确;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测量液体温度C.测量长度D.量筒读数【答案】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解答】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故A错误;B、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液泡不能接触烧杯壁和烧杯底,故B错误;C、用直尺量物体长度时,注意从零刻度线开始与物体对齐,视线与刻度尺垂直,故C正确;D、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D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2】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B.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C.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D.为防止眼睛受到意外伤害,实验过程中戴上护目镜【解答】解:A、烧伤或烫伤,用大量凉水冲洗受伤处,故选项说法错误。B、被化学试剂灼伤时,用干布拭去,在用大量的清水冲洗灼伤处,故选项说法错误。C、做完实验后,不能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以防止污染水体,要倒入指定的容器内,故选项说法错误。D、为防止眼睛受到意外伤害,实验过程中戴上护目镜,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分层检验期中基础通关练(检测时间:10分钟)1.(2025七上·吴兴期末)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测量小石块的体积,正确的步骤如下: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用量筒测体积读数时,主要应该平视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仰视会导致读数偏小。【解答】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是偏小的,所以会导致实际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的体积大于V1,所以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是偏大的;故A错误;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导致读数偏大,所以实际水和石头的总体积V2是偏小的,所以用该数据测量的结果石块的体积为V2-V1也是偏大的,故B错误;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所以读数V2是比真实值偏小的,所以V2-V1的读数叶偏小,测量结果偏小,故C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会导致V2偏大,所以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的数值也会偏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C。2.(2025七上·余杭期末)我国占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 如下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A.3mm B.3cm C.3dm D.3m【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排除与生活实际相差较远的选项,找出符合生活实际的答案.【解答】 “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图中分析可知大约为3cm。故答案为:B。3.(2025七上·德清期末)如图为教学楼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发现它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小德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A.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答案】B【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 (1)首先估计物体的长度和物体对准确程度的要求;(2)刻度尺的选取要根据测量需要达到的准确程度来选取;(3)为了减小误差,测量时要尽量进行一次测量,即刻度尺的量程要大于物体的长度。【解答】A 、量程为 15 厘米太小,一般消防栓箱的尺寸会超过 15 厘米,无法一次测量完成,不便于使用。B、量程为 1.5 米可以满足测量消防栓箱尺寸的需求,最小刻度为 1 毫米可以保证测量有较高的精度,能够准确测量出消防栓箱玻璃的尺寸,便于配换合适的玻璃。C 、最小刻度为 1 厘米的精度较低,对于需要精确配换玻璃的情况来说,可能会导致配换的玻璃尺寸不够准确,影响安装和使用。D 、量程 15 米过大,在测量消防栓箱这种相对较小的物体时,使用起来不方便,而且该刻度尺的精度可能也不适合精确测量。故答案为:B。4.(2024七上·嘉兴期末)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答案】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的探究;常见实验操作【解析】【分析】加热、取用、测量是基本的实验操作,要注意其中的操作规范性。【解答】A、胶头滴管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也不能与试管接触,以防止污染药品,所以A不符合题意;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不能俯视读数,所以B不符合题意;C、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应用试管夹夹持,不能用手直接拿着,以免发生烫伤,且试管应倾斜一定角度加热,所以C不符合题意;D、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所以D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5.(2025七上·德清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清同学整理的操作方法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对应一致的是选项 操作方法 结果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B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取出读数 偏小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A.A B.B C.C D.D【答案】A【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量筒读数方法: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俯视读数时,视线高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大;仰视读数时,视线低于凹液面最低处,读取的刻度值比实际值小。2、长度测量与误差刻度尺的影响:刻度尺自身的变化(如受潮膨胀、受热伸长等)会影响测量结果。若刻度尺膨胀,刻度间距变大,测量值会偏小;若刻度尺收缩,刻度间距变小,测量值会偏大。测量方法对误差的影响:在测量微小物体(如头发)直径时,采用累积法(将头发紧密绕在铅笔上测总长度再除以圈数),若头发绕得不紧密,会使总长度测量值偏大,从而导致计算出的头发直径偏大。3、体温计的使用体温计的构造特点:体温计玻璃泡上方有缩口,这一特殊结构使得体温计内的水银柱在受热膨胀上升后,不会自动下降,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示数不会因离开人体而发生变化。【解答】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由于俯视时视线斜向下,会以液面上方的刻度为准,所以读到的数值会比实际液体体积偏大,该选项对应一致。B 、受潮膨胀的木尺,其刻度间的距离会变大。用这样的木尺测量物体长度时,测量值会比实际长度偏小,因为同样的实际长度在膨胀后的木尺上对应的刻度间隔数变少了,并非偏大,该选项对应不一致。C 、体温计的特殊构造(有缩口)使得体温计在离开人体后,水银柱不会自行下降,所以可以取出读数,其示数不会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D、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如果头发绕在铅笔上没有排列紧密,会使得测量的总长度偏大,根据计算头发直径公式,在圈数不变的情况下,总长度偏大,计算出的头发直径会偏大,而不是偏小,该选项对应不一致。故答案为:A。6.(2025七上·金华期末)下列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液体温度B.临时装片的制作C.测量铅笔的长度D.测量液体体积【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观察细胞【解析】【分析】结合刻度尺、量筒、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温度计的使用方法分析判断。【解答】A.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和液体充分接触,故A错误;B.盖玻片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样本液体(如水滴),然后缓缓地放下,盖在要观察的材料上 ,故B错误;C.测量铅笔长度刻度尺未从带刻线位置起测,故C错误;D.量筒读数时,视线与液面向平,因此读数是正确的,故D正确。故答案为:D。7.(2025七上·金华期末)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物理量不同单位的换算正确与否包括两方面:进率和过程。据此作出判断。【解答】 A、“2.8升×1000毫升”得到的单位不存在,故A不正确;B、“1.3m2×10000”=13000m2≠13000cm2,故B不正确;C、换算过程缺少单位,故C不正确;D、进率及过程正确,故D正确。故答案为:D。8.(2025七下·金华月考)生产生活中经常要开展科学测量,下列测量正确的是A.测量物体长度 B.测量水温C.测量液体体积 D.测量硬币直径【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A、使用刻度尺时,先观察量程、分度值、单位,再观看物体是否从0刻度线开始测量;B、使用温度计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底或者容器壁;C、测量液体体积时,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或者凸液面的最高处对齐;D、测量不规则物体的长度时,要借助其它物体进行测量。【解答】A、测量物体长度,0刻度线应与物体一端对齐,故A错误;B、由图可知,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容器底,故B错误;C、由图可知,俯视读数,会使测量结果偏大,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或者凸液面的最高处对齐,故C错误;D、测量硬币的直径时,一般借助三角板进行测量,故D正确。故答案为:D。9.(2025七上·余姚期末)实验室在测固体密度时,需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就不能在水中下沉,我们常用如图的方法即“沉坠法”测出它的体积。如下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蜡块(注:蜡块的密度小于水)体积的过程,则蜡块的体积为(V1、V2、V3为当前水和水中物体的总体积)A.V3-V1 B. C.V3-V2 D.V2-V1【答案】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 排水法是一种测量物体体积的简单方法,通过测量物体在水中排开的体积变化来计算其体积大小。具体操作是将待测物体放入已知体积的容器中,使其完全浸没在水中,等待水面恢复平静,记录下水的最终高度。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种形状的物体,无论是实验室中的科学实验还是家庭生活中的测量任务都可以使用排水法来测量体积。【解答】实验室在测固体密度时,需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就不能在水中下沉,我们常用如图的方法即“沉坠法”测出它的体积。如下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蜡块(注:蜡块的密度小于水)体积的过程,则蜡块的体积为(V1、V2、V3为当前水和水中物体的总体积)=V3-V2 ;故答案为:C期中重难突破练(检测时间:10分钟)10.(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测量体温,每次测量前都进行消毒,但未把水银甩回玻璃泡,测量结果分别为37.8℃、37.8℃、38.5℃、38.5℃,其中一定发烧的同学是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使用体温计前,一定要把水银柱甩回玻璃泡,因为体温计下方有一缩口,水银柱不能自动流回玻璃泡。【解答】用体温计测得某病人的体温为37.8℃后,忘记把水银甩回玻璃泡又依次测量了其他四位病人甲,乙,丙、丁的体温,即体温计的初始温度是37.8℃,甲、乙的测量结果都是37.8℃,说明甲、乙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7.8℃,甲、乙不发烧;测量丙、丁的示数为38.5℃,38.5℃,说明丙的体温一定是38.5℃,丁的体温是低于或等于38.5℃,所以丙一定发烧,丁可能发烧也可能不能发烧。故答案为:C。期中重难突破练(检测时间:10分钟)11.(2025七上·义乌期末)下列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结果错误的情况,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用卷尺测量成绩,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测得的长度偏小B.用量筒量取96mL水,读数时俯视量筒读数,量得的水量偏大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在腋下放置的时间过短,测得的体温偏大D.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来后读数,测得的温度偏小【答案】D【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卷尺测量成绩时,需要确保卷尺处于拉紧状态,以便准确测量距离,如果在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那么卷尺的长度就会因为松弛而变长,会导致读取的数值有偏差;(2)根据量筒读数时的要求,视线要与量笥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仰视读量筒内液体体积,读数比实际液体体积小;俯视读数液体体积比实际偏大;(3)测量体温时,一般需要等待5min左右;(4)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液体的热胀冷缩;室内温度小于沸水温度,以此进行分析。【解答】A、若在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那么卷尺的长度就会因松弛而变长,但我们在读数时仍然会按照卷尺上的刻度来读取,这就会导致读取的数值偏大,故A错误;B、用量筒量取96mL水,读数时俯视量筒读数,俯视凹液面读数,读数偏大,实际量取的水偏少,故B错误;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在腋下放置的时间过短,测得的体温偏低,故C错误;D、用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将温度计拿出来后读数,室内温度低于沸水温度,故温度计的示数会降低,测得的温度偏小,故D正确。故答案为:D。12.(2025七上·钱塘期末)如图是一支刻有100个均匀小格的温度计,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则此温度计第10格时的温度是( )A.0℃ B.-20℃ C.20℃ D.-40℃【答案】D【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肥水的温度为100℃,根据二者之间的个数计算出每个小格表示的温度,据此推算第10格处对应的温度即可。【解答】根据题意可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0℃),将此温度计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100℃),则该温度计1格表示的温度为:,第10格在第30下面第20格处,且温度在0℃以下,那么表示的温度为:。故选D。13.(2025七上·临海期末)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3) 图丙中, 气温为 ℃。【答案】(1)44(2)0.75(3)-7【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使用刻度尺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起始端从0开始,读出末端刻度值,就是物体的长度;起始端没有从0刻度线开始的,要以某一刻度线为起点,读出末端刻度值,减去起始端所对刻度即为物体长度,注意刻度尺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2)读取温度计示数时,首先要明确温度计的量程和对应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柱最高处所对刻线相垂直,注意区分零上还是零下;(3)量筒测量液体的质量时,明确每一个大格和每一个小格代表的示数。【解答】(1)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从图中可以看到,量筒的(2)分度值是 2mL,凹液面最低处对应的刻度为 44mL,所以液体体积是 44mL。从图中可知,4个圆柱体排在一起的总长度是 3.00cm,那么一个圆柱体的直径 0.75cm。(3)图丙是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分度值是 1℃。液柱在 0℃以下,从 0℃开始向下数 7 个小格,所以示数为 - 7℃,即气温为 - 7℃。14.(2025七上·海宁期末)实验室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室内有各种安全标志,图甲为 警告标志。②如果实验时,发生了烧伤或烫伤事故(如图乙),应立即报告教师,并及时 处理;如果伤害较严重,应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治疗。【答案】当心腐蚀;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知识点】实验室的安全与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解析】【分析】要了解实验中常见的标志的意义,以及在实验时做实验时,要格外小心,遇到突发情况要冷静,选择正确的方式处理。【解答】图甲是当心腐蚀的标志。若不小心发生烧伤或烫伤,应立即报告老师并保持镇定,打开水龙头用大量冷水冲洗受伤处,严重的话送医治疗。15.(2025七上·衢州期末)小科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甲)。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 和C(如图乙所示)。(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红色液柱向 移(填“内”或“外”)。(2)把该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红色液柱右侧刚好移到乙图中B处,则此时液体的温度为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改进该温度计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外(2)85(3)更细长玻璃管代替原玻璃管或更换用这容积更大的烧瓶,其它合理即可得分【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气体温度计利用气体热胀冷缩性质工作;(2)刻度尺读数时注意分度值和物体两端与刻度尺刻线对齐的位置,必须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先计算出A和B之间有多少个小格,再求出一个小格表示的温度。(3)根据增大容积或减小管子的粗细可以提高精确度分析。【解答】 (1)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且温度越高,体积越大,液柱会越往左运动。(2)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A和C两位置之间的长度表示的温度是30℃,则0.1cm表示的温度是3℃,BC两点之间的距离为1.5cm,则BC两点之间相差的温度为,则此时室内的温度为40℃+45℃=85℃;(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或者可以换热胀冷缩更明显的气体。16.(2025七上·永康期末)下图为小科同学在做长度测量的实验。(1)图甲是小科使用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请你指出图中两点不足之处: ① , ② 。(2)图乙是小科测量细铜丝直径,请你帮助小科同学计算铜丝的直径为 cm。【答案】(1)0.1cm或1mm;物体左侧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的刻度线相垂直,不能斜视。(2)读数铜丝圈的总长度,再除以圈数,即可求得铜丝的直径。【解答】(1)由图可知,刻度尺最近距离的两个刻度线之间的距离为0.1cm,所以该刻度尺的刻度尺为0.1cm,或表示为1mm。由图可知,甲中物体左侧没有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且在读数时视线没有与刻度线相垂直。17.(2025七上·乐清期末)小乐同学用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 cm3。(3)小乐同学的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 (可多选)A.改用粗线拴住矿石B.取出矿石时有水带出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杯中时不慎有水滴溅出D.待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后,俯视量筒读数【答案】(1)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2)70(3)A;B;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量筒的规格: 量筒是用来量取液体体积的一种玻璃仪器,一般规格以所能度量的最大容量(mL)表示,常用的有10mL,20mL,25mL,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等多种规格。2、量筒的选择方法: 量筒外壁刻度都是以mL为单位。 3、液体的注入方法: 向量筒里注入液体时,应用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倾斜,右手拿试剂瓶,标签对准手心。 4、量筒的刻度: 量筒没有“0”刻度,“0”刻度即为其底部。5、读取液体的体积方法: 注入液体后,要等一会,使附着在内壁上的液体流下来,再读取刻度值。 6、关于量筒仰视与俯视的问题: 在看量筒的容积时是看液面的中心点,仰视时视线斜向上视线与筒壁的交点在液面下所以读到的数据偏低,实际值偏高。【解答】(1)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2)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200cm3-130cm3=70cm3。(3) 小乐同学的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 A,B,C;因为C步骤读数不变,但是E步骤都会偏小;D 待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后,俯视量筒读数 会导致C步骤偏小,所以C-E得出的石头体积体积偏小;故答案为:(1) 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 (2) 70 (3) A B C18.(2025七上·慈溪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支温度计,刻度清晰均匀但标注的温度看不清了。他决定给这个温度计重新标注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小科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读数为-5℃,此时水银柱长6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5℃,此时水银柱长为26cm。(1) 如果实际气温为30℃, 水银柱长为 cm。(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 ℃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答案】(1)12(2)55【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先计算出水银柱1cm表示的温度,进一步计算出实际温度为30℃水银柱的长度;(2)设温度为x℃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然后进行列式计算即可。【解答】(1)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此时水银柱长6cm,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水银柱长度为26cm,则1cm表示的温度为:,则实际温度为30℃时,水银柱长度为:;(2)设温度为x℃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解得:x=55。19.(2025七上·上城期末)某学习小组在科学实验室中,按照如下方法制作了简易温度计。(1)取一只带塞子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吸管,玻璃瓶装满滴加染料的水。将小玻璃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当水温达到20℃时,记录吸管中水柱的位置(A点),标上刻度20℃;继续加热,当水温达到如图甲所示温度时,记录吸管中水柱的位置(B点),标上刻度℃;测量A~B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为1.10厘米并划分10等分,标上相应刻度;同理沿 A 点向下,沿B 点向上标上相应刻度。根据实验数据,60℃的刻度应标注在距离B点 厘米处。(2)同学们做的简易温度计由于添加水量的不同,出现如下图A、B、C三种类型, 其中与体温计工作原理最接近的是 (选填“A”“B”或“C”)【答案】(1)1.1(2)B【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现根据温度计的读数方法读出B点温度,然后求出该自制温度计每里面代表的温度值,然后确定60℃位置比B位置长度高出多少毫米;(2)根据温度计的工作原理和装置的特点分析。【解答】 (1)如图甲,温度计分度值为1℃,读数为40℃,测量A~B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为1.10厘米并划分10等分,A~B两个标记之间的分度值为;60℃的刻度应标注在距离B的等分数为:;10等分即为1.1cm,所以根据实验数据,60℃的刻度应标注在距离B点1.1cm;(2)图中实验室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是玻璃泡内的液体的热胀冷缩,AC玻璃瓶内都还有空气,故图中工作原理最接近的是B,玻璃瓶内水加满。期中综合拓展练(检测时间:15分钟)20.(2025七上·滨江期末)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中,常用到测量。(1)如图甲,在测量橡皮擦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2)如图乙,测量结果合金块的体积为 ,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两图次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 (“偏大”或“偏小”);(3)如图丙,为得到圆柱形桌腿直径,小滨用组合法进行了三次测量,由图可得该桌腿的直径是 。【答案】(1)3.80(2)8;偏大(3)5.2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刻度尺的使用: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要明确其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且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2)量筒的使用及误差分析: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测量固体体积采用排水法时,若操作顺序颠倒会引入误差。(3)长度测量的多次测量求平均值:为减小测量误差,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多次测量时,求平均值可更接近真实值。【解答】(1)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2)根据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22mL-14mL=8mL=8cm3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两图次序颠倒了,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来,石块表面沾有少量的水,使得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偏大。(3)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圆柱形桌腿的直径是(1)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则物体的长度为L=9.80cm-6.00cm=3.80cm(2)[1]根据图乙可知,金属块的体积为V=22mL-14mL=8mL=8cm3[2]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两图次序颠倒了,将石块从水中取出来,石块表面沾有少量的水,使得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偏小,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比真实值偏大。(3)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并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故圆柱形桌腿的直径是21.(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小乐用玻璃药瓶、透明吸管、滴有红墨水的水等自制的三支温度计①②③其中③的玻璃药瓶最大,①②的玻璃药瓶相同;②的透明吸管内径最大,①③的透明吸管内径相同。回答问题:(1)若①②③最初液面高度相同, 则 (选填“①”“②”或“③”)的测量精度最高。(2)为了给③标定温度值,小乐将③分别放入40℃和10℃的水中,待液面静止后,标出红色液柱到达的位置并记作A和B,如图乙所示。若小乐要在透明吸管上标出70℃的刻度,则正确的操作是 。【答案】(1)③(2)用刻度尺测量出AB之间的长度l,然后在透明吸管上以A为起点,向上测量出与相同的长度l,并标记为C,则C为透明吸管上70℃的刻度【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自制温度计测量精度的影响因素,需根据玻璃药瓶大小和吸管内径情况判断测量精度。(2)本题要求根据已有的 40℃和 10℃的刻度标记,确定 70℃刻度的操作方法,需利用温度差和刻度间距离的关系。【解答】(1)对于自制温度计,在温度变化相同时,玻璃药瓶容积越大,液体膨胀或收缩的体积越大;吸管内径越细,相同体积变化时,液面上升或下降的高度越大,测量精度就越高。③的玻璃药瓶最大,①③的透明吸管内径相同,且②的透明吸管内径比①大,所以③的测量精度最高。(2)从 10℃到 40℃,温度升高了30℃,对应的液柱高度差为 AB 之间的长度 l 。从 40℃到 70℃,温度升高了30℃,温度变化量相同,在吸管上液柱升高的高度也应相同。所以用刻度尺测量出 AB 之间的长度 l,然后在透明吸管上以 A 为起点,向上测量出与 l 相同的长度并标记为 C,则 C 为透明吸管上 70℃的刻度。22.(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用量筒进行测量体积的实验。(1)某次实验中他先俯视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出剩余水的体积为10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 50毫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需要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这里“适量的水”是指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浸没后 (填“水不超过量程”或“水不溢出”)。该同学用正确的方法测得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为10立方厘米。测该石块的体积时,量筒中加入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多少 于是他又进一步实验: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石块不同方向放置时的高度,其中最高为4.0厘米,最低为1.5厘米。若他所用的量筒的量程为100毫升,分度值为1毫升,底面积为7平方厘米。则要测得该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所加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 毫升。(3)某同学还想用上述方法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他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后,读出水面所指示的体积为 V2,那么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就是V2-V1。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案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答案】(1)小于(2)水不超过量程;18~90(3)不可行,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合理即可)【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根据量筒的读数与实际值的关系来判断该学生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大小。【解答】(1)用量筒量取液体时,量筒要放平,读数时视线应与凹液面最低处相平;如果仰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低,若俯视液面,读数比实际偏大。该学生倾倒液体前仰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出示数为100mL,实际液体的体积大于100mL,俯视液面,其读数会比实际偏大,那么实际体积应小于150mL;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为小于50mL。(2)“适量的水” 是指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浸没后水不超过量程。当石块以最高高度 4.0 厘米放置时,要能完全淹没石块,此时水最少。设此时水的体积为V1,根据V=Sh,V石=10立方厘米,S=7平方厘米,h=4厘米当刚好淹没石块时,V1+V石=S×hV1=S×h-V石=7×4-10=18毫升因为量筒量程为 100 毫升,当加入水和石块总体积达到 100 毫升时,水最多,此时水的体积毫升,所以 “适量的水” 的范围是 18 - 90 毫升。(3)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太小,将一枚大头针放入量筒的水中后,水面上升的高度非常小,几乎无法准确读出V2与V1的差值,所以这种方案不可行。23.(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自制了如图甲、图乙两种简易温度计。甲温度计是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乙温度计是在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分别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调节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细橡皮筋在细玻璃管液面位置做标记。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组别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6 11.8 17.9 24 30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14.7 29.5 44.5 60.5 82(1)甲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2)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3)如果将温度设置在55℃,甲温度计的细玻璃管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约为 mm。(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 (填“空气”或“水”)的膨胀更明显。(5)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请对乙温度计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评价指标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液面变化明显, 误差小 液面变化不明显,误差大指标二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答案】(1)液体热胀冷缩(2)玻璃泡(3)45(4)空气(5)合格,液面变化明显(或“待改进,刻度不均匀”)【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液体温度计:甲温度计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当温度升高时,液体体积膨胀,在细玻璃管中液面上升;温度降低时,液体体积收缩,液面下降,通过液面位置变化反映温度变化。气体温度计:乙温度计基于瓶内空气的热胀冷缩工作。空气受热膨胀,推动液面在细玻璃管中移动,温度变化时液面位置改变,以此显示温度变化。4、物质热膨胀性质比较对比甲(水)和乙(空气)温度计在相同温度变化下液面位置的变化情况,得出空气的膨胀比水更明显的结论,体现了不同物质热膨胀性质的差异。【解答】(1)甲温度计中装满了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当温度变化时,水的体积会发生变化,从而使玻璃管内液面的位置改变。所以甲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2)普通温度计的玻璃泡是用来容纳测温液体,并且感受温度变化的部分。在简易温度计中,锥形瓶用于容纳水或空气,并且能感受外界温度的变化,所以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玻璃泡。(3)从表格中数据分析,每升高2℃,距离增加6mm,(4)对比甲、乙温度计的数据,当温度从40℃升高55℃到时,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6mm,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了14.7mm。升高相同温度时,乙温度计中液面变化的距离更大,而乙温度计中是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所以空气的膨胀更明显。(5)合格角度: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乙温度计在温度变化时,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变化数值较大,如从40℃到50℃,距离变化了82mm,说明液面变化明显,按照指标一可认为合格。待改进角度:因为空气的热胀冷缩性质并非严格线性,在不同温度区间膨胀程度可能不同,所以很难保证刻度是均匀的,按照指标二可认为待改进。综上,答案可以是合格,液面变化明显;也可以是待改进,刻度不均匀 。24.(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取出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做法。(2)选择正确方法后测量结果如图一所示,则测得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会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A.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B.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D.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二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体积,图二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答案】(1)乙(2)10mL(3)A(4)c【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2)根据两种方法求体积的过程中的误差选择;(3)量筒读数时,注意分度值,视线要与液柱上表面相平,不能仰视或俯视读数。量筒读数要放在水平桌面上,与视线平行后再读数。【解答】(1)甲同学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注水,再取出石块,取出石块时会带出一部分水,导致测量的水的体积V2偏小,从而使石块体积的测量值偏大。乙同学先测量水的体积V1,再放入石块测量总体积V2,再石块体积 ,这种方法更准确,所以应选择乙同学的做法。(2)由图一可知,量筒的分度值为2mL,放入石块前水的体积20mL,放入石块后水和石块的总体积30mL,则小石块的体积。(3)A 选项: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会使测量的总体积V2偏大,所以测量结果偏大,该选项正确。B 选项: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俯视读数会使读数V1偏大,而V=V2-V1,V2不变,V1偏大,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该选项错误。C 选项: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仰视读数会使读数V2偏小,V=V2-V1,V1不变,V2偏小,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该选项错误。D 选项: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水滴溅出会使V2偏小,V=V2-V1,V1不变,V2偏小,会使测量结果偏小,该选项错误。所以答案选 A。(4)选择能测量气体体积的装置利用等效替代法测量气体体积,需要将气体通入集气瓶中,把集气瓶中的液体压入量筒中,通过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的体积。图二装置中,c 装置能实现这一目的,气体从短管进入,将液体从长管压入量筒中。25.(2025七上·慈溪期末)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关系是: A B(填“>”“<”或“=”)。(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答案】(1)热胀冷缩(2)>(3)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或换用容积更大的烧瓶【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本题的温度计是利用气体的热胀冷缩原理;(2)瓶内气体受热以后,体积膨胀,瓶内气体会推动弯管中间的液柱由B处向A处移动,从而判断AB温度的高低;(3)为提高精确程度将玻璃泡做大些,玻璃管做细些。【解答】(1)这是个气体温度计,所以是根据气体的热胀冷缩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升高时,瓶内气体就要膨胀,所以会把液柱向左推,故A处的温度大于B处的温度;(3)实际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变化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准确。对此可以换用更细的玻璃管,换用容积更大的烧瓶。26.(2025七上·余姚期末) 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1) 【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 。(2) 【制作】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①标注 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②标注0℃刻度: (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cm, 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 标定剩余刻度。(3)【评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5cm 处。根据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属于哪一档次并简要说明原因: 。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3℃以内 误差在±0.8℃以内 误差在±1.2℃以内 误差大于1.2℃(4) 【改进】为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小余提出了下列方案:①用更长的玻璃管;②用更细的玻璃管;③用更大的玻璃瓶。请选择可行的方案: (填序号)。【答案】(1)液体的热胀冷缩(2)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3)合格。14.5cm对应的温度示数为29.0℃, 误差在±1.2℃ 以内(4)②③【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观察结果的记录与分析【解析】【分析】 最早的温度计是在1593年由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1564~1642)发明的。他的第一只温度计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核桃大的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温度计有热胀冷缩的作用所以这种温度计,受外界大气压强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较大,所以测量误差较大。【解答】(1) 【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液体的热胀冷缩;(2) ②标注0℃刻度: 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3) 根据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属于哪一档次并简要说明原因: 合格。14.5cm对应的温度示数为29.0℃, 误差在±1.2℃ 以内 ;(4) 【改进】为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小余提出了下列方案:①用更长的玻璃管;②用更细的玻璃管;③用更大的玻璃瓶。请选择可行的方案: ②③ ;这样可以热胀冷缩的液体更多;升高的高度也越高,可以将刻度划分的更加细;故答案为:(1) 液体的热胀冷缩 (2) 将自制温度计置于冰水混合物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 (3) 合格。14.5cm对应的温度示数为29.0℃, 误差在±1.2℃ 以内 (4) ②③27.(2025七下·长兴竞赛)有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它疏漏多孔,可用于植物栽培,放在花盆底部,便于排水透气,叫做火山石,小武和同学准备测量一块火山石的体积。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步骤。(1)如图小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0。他又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他往烧杯加适量水时主要需考虑的是 ;(2)他将火山石放入烧杯中,发现火山石漂浮,无法测量。于是用一根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B。然后他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水面回到B处,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1,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小安认为他取出火山石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结果有偏差。小康则认为实验还有个不能忽略的地方: 会导致结果偏小很多;(3)小武和同学讨论后改进了方法:他先往量筒中加水回到 V0,再将火山石用蜡封住外壳(蜡的体积可忽略,而且蜡不易沾水),用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烧杯的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C,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 ,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2,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4)三位同学发现用以上数据还可以计算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体积为 。【答案】(1)水能将火山石浸没,同时将=火山石浸没后水不会溢出(2)火山石有很多空隙,水会进入空隙中,导致测得的排开水的体积偏小(3)直到水面回到C处;(4)【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水量要求是能浸没火山石但又不会溢出。(2)水进入空隙,导致水面上升高度偏低,测得的体积偏小。(3)使用等效替代法,将水加回到标记刻度,所加水的体积即为火山石的体积。(4)两次实验中火山石本身材料占据的体积不变,用第二次实验测得的体积减去第一次实验测得的体积即为空隙的体积。【解答】(1)使用排水法测量物体的体积时,要将物体完全浸没,所以向烧杯中加水时,水不能太少,要将火山石浸没,但水也不能太多,不能满出去。(2)火山石疏漏多孔,水会进入空隙中,导致水面上升高度偏低,测得的体积偏小。(3)将量筒内的水倒入烧杯中,直至标记的刻度C处,此时倒入水的体积等于火山石的体积,故体积为。(4)(2)中未对火山石进行处理,水进入空隙中导致测得的体积偏小,偏小的体积即为空隙的体积,故空隙的体积为。28.(2025七上·金华期末)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金同学利用量筒来测量某矿石的体积,但是由于该固体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因此,小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如图),步骤为:①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②将矿石取出,并取200mL的水在量筒中备用。③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_________,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④计算矿石的体积。请回答:(1)请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该种方法能否测量海绵的体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为 。(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答案】(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因为海绵会吸水(3)70cm3(4)偏大【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解答】(1)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为:水面到达标记处;(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即V石=200mL-130mL=70mL=70cm3;(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偏大,因为取出矿石时会带走部分水。故答案为:(1)水面到达标记处;(2)不能;海绵具有吸水性;(3)70;(4)偏大。(1)实验中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标记处的体积表示水和矿石的总体积。将矿石取出,减小的体积为矿石的体积。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水面到达标记处,使加入水的体积为减小的体积,即矿石的体积,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最后计算矿石的体积。(2)该种方法是利用排水法测体积,不能测量海绵的体积,因为海绵会吸水,使测得的体积不准。(3)由图可知,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等于量筒中倒出水的体积,为200mL-130mL=70mL=70cm3(4)因为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水,减小的体积当作矿石的体积,所以测得矿石的体积偏大。29.(2025七上·滨江期末)学习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身边的材料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方案一】(1)如图甲所示,利用吸管、密封盖、小药瓶制得温度计后,先把小药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某一液体中,在表中记录有关数据,再利用刻度尺,在之间进行温度标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时的温度刻度应标在液柱高度为 。实验序号 温度 液柱高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2)制作完成后一些同学进行小范围的讨论:要提高图甲中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方案二】(3)如图乙所示,小组同学将长度相等的铜铁双金属片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根据此现象,他们设计了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请判断A是金属铜还是铁,理由是 。【答案】(1)60.0(2)用更大的药瓶、更细的吸管、随温度变化体积变化更明显的液体(3)铜;受热时,铜的体积变化大【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液体温度计玻璃泡越大,毛细管越细,精确度越高;先求出该自制温度计每毫米代表的温度值,然后确定20℃位置比0℃位置长度高出多少毫米,最后加上0℃对应的长度即为20℃时对应的刻度位置;(2)由图甲判断铜和铁谁的体积变化大,从而得出A是金属铜还是铁。【解答】(1)该自制温度计每毫米代表的温度值为20℃比0℃高出20℃,则20℃对应刻度比0℃对应刻度高出的长度值为2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h=10.0mm+50.0mm=60.0mm(2)要提高图甲中温度计的精确度,即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更明显,可以采用用更大的药瓶、更细的吸管或随温度变化体积变化更明显的液体。(3)由图乙可知,受热时,铜的体积变化大,即铜受热时膨胀的更厉害,故高温时,金属温度计的指针向铁这一侧弯曲,故A是金属铜。(1)该自制温度计每毫米代表的温度值为20℃比0℃高出20℃,则20℃对应刻度比0℃对应刻度高出的长度值为20℃时的刻度应标注在液柱高度为h=10.0mm+50.0mm=60.0mm(2)要提高图甲中温度计的精确度,即液体在温度变化时,体积变化的更明显,可以采用用更大的药瓶、更细的吸管或随温度变化体积变化更明显的液体。(3)由图乙可知,受热时,铜的体积变化大,即铜受热时膨胀的更厉害,故高温时,金属温度计的指针向铁这一侧弯曲,故A是金属铜。30.(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查阅资料】最早的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它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较大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水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在此基础上,詹雷伊、赛贝尔又先后发明了液体温度计和固体温度计。【制作原理】(1)气体温度计:当玻璃管内水柱下降时,环境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液体温度计: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水银 的性质制作的。(3)固体温度计: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金属片①和②焊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若受热后金属片①更易膨胀,当气温升高时,指针会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填“A”或“B”)侧。(4)【产品制作】如图乙是该小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答案】(1)升高(2)热胀冷缩(3)B(4)换用细一点的玻璃管(或换用体积大一点的玻璃瓶,合理即可)【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自制温度计是根据气体、液体、固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工作的。如图乙是该小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玻璃管换得细一些。【解答】(1)气体温度计:当玻璃管内水柱下降时,环境温度升高,空气受热,体积膨胀,导致水柱下降。(2)液体温度计: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水银热胀冷缩的性质制作的。(3)固体温度计: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金属片①和②焊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若受热后金属片①更易膨胀,当气温升高时,指针会偏向中央刻度线的B侧。(4)【产品制作】如图乙是该小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玻璃管换得细一些。31.(2025七上·浙江期末)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1)因矿石体积较大,甲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该矿石的体积为 mL。(2)乙同学认为,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了。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答案】(1)70cm3(2)偏大;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排水法:用水间接测量固体体积的方法,就是排水法。即用体积相等的液体去代替固体,从而测量出该固体的体积。【解答】(1)图中矿石的体积:V=200mL-130mL=70mL=70cm3;(2)从图A到图C,将矿石取出时,会带出一定量的水,再补充水时就会多一些,使所测量矿石的体积偏大。32.(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想测一块形状不规则也不吸水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1)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2)用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大小是 ,若步骤③时仰视量筒刻度读数,则测得的矿石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3)小科认为该方法因为在取出矿石时带出水分,会使测得的矿石体积会有较大偏差。在图示方法上稍作改进便可使测量值更接近矿石真实体积,你认为改进的方法是 。【答案】(1)1mL(2)50cm3;偏大(3)先装入可以浸没矿石的水,做好标记1,再把矿石浸没后的水面做好标记2,量筒里的水从标记1 加到标记2的水量就是矿石的体积。 (其他合理的方案均可)【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1)量筒的最大量程是指量筒的最大测量值,分度值是指最小刻度;(2)读量筒内液面对应的体积值时,视线应平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3)将矿石从水中取出时,矿石表面沾有部分水。【解答】(1)观察量筒可知,量筒上相邻两条刻度线之间的差值为1mL,所以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1mL。(2)矿石体积计算:从图中可以看出,量筒中初始水的体积为200mL,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至标记处后,量筒中剩余水的体积为150mL,那么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就是矿石的体积,即200mL-150mL=50mL。误差分析:若步骤③时仰视量筒刻度读数,仰视时读数会偏小,也就是会认为量筒中剩余的水比实际的少,那么计算倒入烧杯中的水的体积(即矿石体积)时就会偏大。(3)原方法中在取出矿石时带出水分,导致加入烧杯中的水比矿石实际排开的水多,从而使测量值偏大。改进的方法是:先装入可以浸没矿石的水,做好标记 1,再把矿石浸没后的水面做好标记 2,量筒里的水从标记 1 加到标记 2 的水量就是矿石的体积。这样可以避免因取出矿石带出水分而造成的误差,使测量值更接近矿石真实体积。33.(2025七上·永康期末)小康和同学一起学习温度的测量。(1)小康把开水倒入烧杯,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当它不再上升时,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值为105℃。小安发现问题纠正了小康操作的一个错误:玻璃泡要完全浸没于水中,还要注意不能 ;(2)如下图是小康用的一只体温计,该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 ℃;(3)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 ,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请读出他此时腋下温度为 。【答案】(1)接触器壁和杯底(2)0.1(3)用力甩动体温计;36.5℃【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1)温度计接触容器壁或容器底部容易导致误差。(2)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一般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3)体温计不甩时,示数只升不降。【解答】(1)使用温度计测量液体的温度时,玻璃泡不能与容器壁和容器底部接触。(2)体温计最近距离两个刻度之间表示的是0.1℃,可知该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3)体温计前面有一个缩口,不甩动时,水银柱不会下降是,所以在使用前,应用力甩动体温计,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体温计的分度值为0.1℃,可知体温为36.5℃。34.(2025七上·德清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3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厘米。(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厘米;(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9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答案】(1)31(2)60【知识点】温度及温度的测量【解析】【分析】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 纯净的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被定为0℃。 纯水沸腾时的温度被定为100℃。 0℃和100℃之间的温度区间被均分为100等份, 每一等份代表1℃。【解答】 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3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厘米,则1cm代表的温度为。(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9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35.(2025七上·金华期末)村里果园的橙子熟了,果农们要将橙子按照体积大小进行分装入箱,橙子的大小通常以横径(最大横切面直径)为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大果: 横径80mm以上; 中果: 横径70mm-80mm;小果: 横径小于 70mm。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为了帮助果农减轻筛选橙子的劳动,使用木头制作了简易筛果器(如图)操作方法:将待筛选的橙子放进入果口,橙子会进入筛果区,筛果功能由左右两块分开的木条来实现,调整好两块木条之间的角度和a区与b区的高度,橙子进入筛果区后会沿着两块木条之间的“轨道”,由a区向b区滚动,当橙子的直径小于两块木条之间的距离时,橙子落入果篮,不同大小的橙子会在筛果区的不同位置下落进入不同的果篮,由此完成筛果的过程。请回答:(1)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橙子的横径(圆圈表示橙子的最大横切面),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2)根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筛果器原理,盛装大果的果篮为 (选填“A果篮”、 “B果篮”或“C果篮”)。(3)在保持橙子进入入果口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想提高筛果器筛选橙子的速度,你对筛果器的结构进行的改进是 。(4)下图为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筛果区木条的摆放情况正视图,同学们觉得甲同学的方案更好,你觉得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答案】(1)D(2)C果篮(3)将a区抬高或将b区降低(4)橙子能更好地沿着木条滚下,不易滚出“轨道”外(合理即可)【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使用刻度尺的注意事项:观察刻度尺的量程与分度值;观察刻度尺的零刻线是否完整;记录数据时必须要有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 结合设计图以及题中信息进行解答。【解答】(1)用刻度尺测量硬币长度,0刻度应该与硬币的边缘对齐;刻度线与硬币紧贴,故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2) 根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筛果器原理,盛装大果的果篮为 C果篮 ,因为两条轨道距离逐渐变大,直径小的水果在教窄的距离就落入果篮,大果在最后较大距离落入果篮。(3) 在保持橙子进入入果口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想提高筛果器筛选橙子的速度,可以将a区抬高或将b区降低,因为这样可以增大斜面的倾斜角度,使水果更快滑下。(4)明显甲同学更好,这样水果在其中运动时相当于夹在两侧木条之间,橙子能更好地沿着木条滚下,不易滚出“轨道”外。36.(2025七上·吴兴期末)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想在不把纸拉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公式:V=S底面积×h)。(1)方法1: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 。(2)方法2: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整卷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 。用刻度尺测得整卷纸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则整卷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 。整理以上两式,整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 。【答案】(1)(2);πs(R2-r2);【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因为纸很薄且卷绕得很紧,所以从紧密地卷成筒状纸的横截面积的形成来分析,应是由纸的厚度和长度叠加而成的,用不同的方法表示体积,测量总厚度时,要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解答】(1)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是;(2)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整卷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用刻度尺测得整卷纸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则整卷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πs(R2-r2);则整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故答案为:(1);(2);πs(R2-r2);。37.(2025七上·慈溪期末)小科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 (宽×长),厚度为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 L;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玻璃管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是 (用字母代号表示)。(2)根据小科的测量,墙纸厚度的表达式为 。(3)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 (填选项,可多选)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记错【答案】(1)A(2)(3)A;B;C【知识点】长度的测量;特殊测量方法【解析】【分析】(1)在测量中,遇到比较小的物理量无法直接测量的话,就要积少成多法。(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3)在测量过程中,由于测量的人或工具的原因,导致测量值与物体的真实值之间存在差异,叫误差。【解答】(1)正确测量一张墙纸的方法:找一支圆铅笔,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数出圈数为n圈,用刻度尺测出铅笔的直径为D1,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所以没有必要的步骤为A;(2)用圆环的直径D2减去铅笔的直径D1除去2n就是墙纸的厚度,所以墙纸的厚度的表达式:;(3)在测量原理和方法一样的情况下,误差是由于测量者的人为客观原因及测量工具本身的准确程度引起的,例如:A.人在绕纸的时候,可能用力的大小不同,造成松紧程度不同,会产生误差,故A符合题意;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B符合题意;C、墙纸自身可能粗细不够均匀,会导致误差的产生,故C符合题意;D.读数时由于粗心,小数点记错位置,属于测量错误,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ABC。38.(2025七上·上虞期末)小虞在爸爸的带领下,来到风景秀丽的长塘镇,在康家湖畔体验了“捕湖鲜”、“鉴植物”、“挖冬笋”等娱乐活动。(1)在“捕湖鲜”的活动中,他们捕获了很多“珍宝”,有鲫鱼、螃蟹、黄鳝,其中有脊椎骨的是 。(2)在“鉴植物”的活动中,小虞将葫芦藓、蕨、柿子、银杏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了检索表。其中柿子应置于检索表中 (填字母)位置。(3)在“挖冬笋”的活动中,小虞想知道挖得冬笋的直径,于是他用刻度尺进行如图测量。则该冬笋的直径为 cm。【答案】(1)鲫鱼、黄鳝(2)A(3)15.5cm(左右)【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常见的脊椎动物;利用检索表来辨认生物;种子植物【解析】【分析】(1)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可以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体内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脊椎动物,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的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有: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2)植物根据生殖细胞的不同可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孢子植物用孢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种子植物用种子来繁殖后代,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种子植物又包括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器官有:花、果实、种子、根、茎、叶。(3)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在读数时要在精确值后估读一位。【解答】(1)动物按照是否有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题干中的螃蟹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鲫鱼、黄鳝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柿子用种子繁殖,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所以柿子应置于检索表中A位置。(3)该冬笋的直径为:25.5cm-10.0cm=10.5cm。(1)动物按照是否有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题干中的螃蟹体内没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而鲫鱼、黄鳝体内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2)柿子用种子繁殖,种子外有果皮包被,属于被子植物。所以柿子应置于检索表中A位置。(3)该冬笋的直径为:25.5-10=10.5cm。39.(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答案】解:瓶内水的体积为:;瓶内空白部分的体积为:;瓶的容积为:。【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解析】【分析】三角板和刻度尺测量瓶直径的工具,并读出瓶的直径,从而算出底面积;测量水的高度,利用V=Sh求出水的体积;测量出水面到瓶底的距离,利用V=Sh求出瓶中水面上方空出部分的体积;瓶的容积等于水的容积和瓶中空出部分的体积之和。40.(2024七上·嘉兴期末)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淹没石块,记下水和石块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淹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选择 (填“甲”或“乙”)的方法。(2)除量筒外,还可以用量杯测液体体积,所测液体越多,用 (填“量筒”或“量杯”)测量时的误差越大。(3)某同学在实验时,想到老师总是强调要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使液面上升到量筒最大刻度处而倒入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 而倒入的水量。(4)实验完成后,甲、乙两名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下列操作中,属于导致乙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子太粗,读数均正确【答案】(1)乙(2)量杯(3)淹没物体(4)B;D【知识点】体积的测量;误差分析【解析】【分析】(1)根据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可知甲实验会因为有部分水被带出导致误差。(2)根据量杯和量筒的形状和刻度线分布情况进行分析判断。(3)适量指的是既能将物体浸没,又不会因为加入物体导致液面上升到没有刻度的位置。(4)俯视视线在正确刻度的上方,会导致读数偏大。【解答】(1)乙方法更准确,因为甲实验将石头取出时,会带走部分水,导致剩余的水偏少,测得的石头的体积偏大。(2)量杯下窄上宽,刻度越往上越密,而量筒上下同宽,刻度均匀,可知液体的体积越大,量杯的误差越大。(3)实验是通过用水和物体的总体积减去水的体积计算物体的体积的,所以要求物体要浸没在水中,可知最低液面应满足的条件是:要将物体浸没。(4)A、石头在水中的深度不会影响实验结果,故A错误;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 会导致总体积偏大,可知测得的石头的体积将偏大,故B正确;C、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 会导致总体积偏小,可知测得的石头的体积将偏小,故C错误;D、捆绑小石块的绳子太粗, 会导致总体积偏大,可知测得的石头的体积将偏大,故D正确。故答案为:BD。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1 科学测量重难题型题型一 长度的测量【典例1】如图,用刻度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记录的数据中最准确的是( )A.7.55厘米 B.7.5厘米 C.1.55厘米 D.1.5厘米【变式1】一位同学用最小刻度是毫米的刻度尺先后5次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各次测量值分别为:8.42cm、8.43cm、8.42cm、8.44cm、8.64cm,则这个物体的测量值应取 ( )A.8.47cm B.8.428cm C.8.43cm D.8.4275cm【变式2】如图用木质刻度尺测量金属丝的直径,其测量结果会偏大的是A.刻度尺吸水膨胀 B.绕线时线圈之间有空隙C.数匝数时多数两圈 D.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变式3】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一下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 )A. B.C. D.题型二 体积的测量【典例1】小安把同一金属块分别放入装有一定量水的甲量筒和乙量筒中(如图),量筒示数和液面高度变化量随金属块浸入体积的变化正确的是( )A. B.C. D.【变式1】有一量杯,它的最大刻度值是100mL,最大刻度线距离杯底的高度为h,则在高度为处的刻度线表示容积的数值是( )A.等于50mL B.小于50mL C.大于50mL D.无法判断【变式2】某注射用蒸馏水瓶,按图甲放置测得底面直径为 D,液面高度为 H1;按图乙放置,测得空间的高度为 H2。若瓶子厚度不计,那么该瓶的容积为多大( )A.DH1H2 B.D2(H1+H2)C. D.【变式3】小科用量筒量取液体,开始仰视量筒内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处,读数为。则小科实际倒出液体的体积应(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无法确定题型三 温度的测量【典例1】一把刻度均匀的温度计放在有刻度的尺旁,在1标准大气压下,温度计在冰水混合物中水银柱面在16毫米处,温度计在沸水中水银面在96毫米处。温度计中水银面为60毫米处的温度是 ( )A. B.50℃ C.55℃ D.75℃【变式1】有一支使用过的体温计,水银面指在38.3℃,小科同学在未甩的情况下,分别测量患病同学的体温,测得的结果第一次为38.3℃,第二次为39.2℃,第三次为39.2℃,则( )A.只有第一、二次正确B.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一定错误C.只有第一、三次正确D.第二次肯定正确,第一、三次也可能正确【变式2】某水银温度计的玻璃管上刻有47格均匀刻度线,将玻璃泡浸没在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20格处;当玻璃泡浸入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时,水银柱液面停在45格处。则该温度计上每一格表示的温度值和这支温度计的测量范围分别是( )A.5℃、 -100℃~108℃ B.4℃、 -108℃~100℃C.4℃、 -80℃~108℃ D.5℃、 -80℃~108℃【变式3】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黄同学整理的“错误操作”与对应测量结果,结果与操作相符的是选项 操作 结果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小B 用皮卷尺测量长度时,用力拉紧皮尺 偏大C 用温度计测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移出沸水读数 偏大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把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大A.A B.B C.C D.D题型四 实验仪器【典例1】正确的方法、规范的操作是科学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安全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C.嗅闻气体 D.读取液体体积【变式1】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测量液体温度C.测量长度D.量筒读数【变式2】在实验室遇到下列情况时,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A.烧伤或烫伤,用大量热水冲洗受伤处B.被化学试剂灼伤时,马上用纱布包扎灼伤处C.做完实验后,将有毒试剂直接倾倒在水槽中D.为防止眼睛受到意外伤害,实验过程中戴上护目镜分层检验期中基础通关练(检测时间:10分钟)1.(2025七上·吴兴期末)小丽同学为测量小石块体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实验后跟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属于导致小丽同学测量结果偏小的是 ( )A.注入一定量水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在浸入小石块时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操作和读数均正确2.(2025七上·余杭期末)我国占代把女子一拃长称为“咫”,男子一拃长称作“尺”, 如下图“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的长度大约相差A.3mm B.3cm C.3dm D.3m3.(2025七上·德清期末)如图为教学楼的消防栓箱,某天小德发现它的玻璃损坏了,在配换破损的玻璃时,小德最好选用下列哪种刻度尺A.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厘米的刻度尺B.最小刻度为1毫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C.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D.最小刻度为1厘米,量程为15米的刻度尺4.(2024七上·嘉兴期末)科学以实验为基础,规范、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是量取一定体积的水,并加热至沸腾的相关实验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 B.C. D.5.(2025七上·德清期末)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下列是小清同学整理的操作方法与对应测量结果,各选项中对应一致的是选项 操作方法 结果A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俯视读数 偏大B 用受潮膨胀的木尺测量某物体的长度 偏大C 用体温计测体温时,将体温计取出读数 偏小D 在测量头发的直径时,头发绕在铅笔上时没有排列紧密 偏小A.A B.B C.C D.D6.(2025七上·金华期末)下列图中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测量液体温度B.临时装片的制作C.测量铅笔的长度D.测量液体体积7.(2025七上·金华期末)下列单位换算过程正确的是 ( )A.2.8升=2.8升×1000毫升=2800毫升B.C.2.4 米=2.4×1000=2400 毫米D.8.(2025七下·金华月考)生产生活中经常要开展科学测量,下列测量正确的是A.测量物体长度 B.测量水温C.测量液体体积 D.测量硬币直径9.(2025七上·余姚期末)实验室在测固体密度时,需用量筒测出固体的体积,如果固体的密度小于水,就不能在水中下沉,我们常用如图的方法即“沉坠法”测出它的体积。如下图所示是用量筒测量蜡块(注:蜡块的密度小于水)体积的过程,则蜡块的体积为(V1、V2、V3为当前水和水中物体的总体积)A.V3-V1 B. C.V3-V2 D.V2-V110.(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用一支示数为37.8℃的体温计给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测量体温,每次测量前都进行消毒,但未把水银甩回玻璃泡,测量结果分别为37.8℃、37.8℃、38.5℃、38.5℃,其中一定发烧的同学是A.甲 B.乙 C.丙 D.丁期中重难突破练(检测时间:10分钟)11.(2025七上·义乌期末)下列测量过程中由于操作不当而引起结果错误的情况,其中判断正确的是( )A.用卷尺测量成绩,测量时没有将卷尺拉紧,测得的长度偏小B.用量筒量取96mL水,读数时俯视量筒读数,量得的水量偏大C.用体温计测量体温时,在腋下放置的时间过短,测得的体温偏大D.用温度计测量沸水温度时,将温度计拿出来后读数,测得的温度偏小12.(2025七上·钱塘期末)如图是一支刻有100个均匀小格的温度计,若将此温度计插入正在熔化的冰水混合物中,液面下降到第30格,若将此温度计插入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中,液面升到第80格,则此温度计第10格时的温度是( )A.0℃ B.-20℃ C.20℃ D.-40℃13.(2025七上·临海期末)请将图中所示的结果填在相应的空格处。(1) 图甲中, 液体的体积是 mL。(2)图乙中,每一个圆柱体的直径是 cm。(3) 图丙中, 气温为 ℃。14.(2025七上·海宁期末)实验室安全很重要。①实验室内有各种安全标志,图甲为 警告标志。②如果实验时,发生了烧伤或烫伤事故(如图乙),应立即报告教师,并及时 处理;如果伤害较严重,应在教师指导下及时去医务室或医院治疗。15.(2025七上·衢州期末)小科尝试自制温度计(如图甲)。烧瓶中装有空气,装置不漏气,玻璃管中间封有一段红色液柱。小明把该温度计先后放入10℃和40℃的水中,依次标出红色液柱右侧到达的位置为A 和C(如图乙所示)。(1)将此装置放在室内,当温度升高时玻璃管内红色液柱向 移(填“内”或“外”)。(2)把该温度计放入某液体中,红色液柱右侧刚好移到乙图中B处,则此时液体的温度为 ℃。(3)为了使测量结果更加准确,改进该温度计的措施有: (写出一条即可)。16.(2025七上·永康期末)下图为小科同学在做长度测量的实验。(1)图甲是小科使用薄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该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请你指出图中两点不足之处: ① , ② 。(2)图乙是小科测量细铜丝直径,请你帮助小科同学计算铜丝的直径为 cm。17.(2025七上·乐清期末)小乐同学用量筒、烧杯等器材测量矿石的体积,如图所示。(1)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读数时视线应与 保持水平。(2)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示数,矿石的体积为 cm3。(3)小乐同学的下列操作,可导致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 (可多选)A.改用粗线拴住矿石B.取出矿石时有水带出C.将量筒中的水倒入杯中时不慎有水滴溅出D.待量筒中水倒入杯中至标记后,俯视量筒读数18.(2025七上·慈溪期末)小科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了一支温度计,刻度清晰均匀但标注的温度看不清了。他决定给这个温度计重新标注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小科用它测量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读数为-5℃,此时水银柱长6cm;用它测量沸水的温度时,读数为105℃,此时水银柱长为26cm。(1) 如果实际气温为30℃, 水银柱长为 cm。(2)当外界实际温度为 ℃时,温度计的示数等于实际温度。19.(2025七上·上城期末)某学习小组在科学实验室中,按照如下方法制作了简易温度计。(1)取一只带塞子的小玻璃瓶,在瓶塞上插进一根细吸管,玻璃瓶装满滴加染料的水。将小玻璃瓶浸没在正在加热的水中,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当水温达到20℃时,记录吸管中水柱的位置(A点),标上刻度20℃;继续加热,当水温达到如图甲所示温度时,记录吸管中水柱的位置(B点),标上刻度℃;测量A~B两个标记之间的距离为1.10厘米并划分10等分,标上相应刻度;同理沿 A 点向下,沿B 点向上标上相应刻度。根据实验数据,60℃的刻度应标注在距离B点 厘米处。(2)同学们做的简易温度计由于添加水量的不同,出现如下图A、B、C三种类型, 其中与体温计工作原理最接近的是 (选填“A”“B”或“C”)期中综合拓展练(检测时间:15分钟)20.(2025七上·滨江期末)在科学观察和实验中,常用到测量。(1)如图甲,在测量橡皮擦的长度,测量结果为 ;(2)如图乙,测量结果合金块的体积为 ,如果某同学在测合金块体积时,把两图次序颠倒了,则测得小石块的体积将 (“偏大”或“偏小”);(3)如图丙,为得到圆柱形桌腿直径,小滨用组合法进行了三次测量,由图可得该桌腿的直径是 。21.(2025七上·拱墅期末)如图甲所示为小乐用玻璃药瓶、透明吸管、滴有红墨水的水等自制的三支温度计①②③其中③的玻璃药瓶最大,①②的玻璃药瓶相同;②的透明吸管内径最大,①③的透明吸管内径相同。回答问题:(1)若①②③最初液面高度相同, 则 (选填“①”“②”或“③”)的测量精度最高。(2)为了给③标定温度值,小乐将③分别放入40℃和10℃的水中,待液面静止后,标出红色液柱到达的位置并记作A和B,如图乙所示。若小乐要在透明吸管上标出70℃的刻度,则正确的操作是 。22.(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同学用量筒进行测量体积的实验。(1)某次实验中他先俯视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150毫升,倒出一部分水后,仰视读出剩余水的体积为100毫升,则实际倒出的水的体积 50毫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2)用量筒测量小石块体积时,需要先在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再将小石块浸没在水中。这里“适量的水”是指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浸没后 (填“水不超过量程”或“水不溢出”)。该同学用正确的方法测得如图所示的不规则小石块的体积为10立方厘米。测该石块的体积时,量筒中加入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多少 于是他又进一步实验:用正确的方法测得石块不同方向放置时的高度,其中最高为4.0厘米,最低为1.5厘米。若他所用的量筒的量程为100毫升,分度值为1毫升,底面积为7平方厘米。则要测得该石块的体积,量筒中所加的“适量的水”的范围是 毫升。(3)某同学还想用上述方法测一枚大头针的体积,他先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V1,将一枚大头针轻轻地放入量筒内的水中后,读出水面所指示的体积为 V2,那么一枚大头针的体积就是V2-V1。你认为他的这种方案可行吗 并说明理由: 。23.(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兴趣小组自制了如图甲、图乙两种简易温度计。甲温度计是在锥形瓶中装满混有少量红墨水的冷开水,乙温度计是在瓶内冷开水上方保留一部分空气,分别用带细玻璃管的橡皮塞密封。将锥形瓶浸没在水温可调节的加热水壶中,设置初始温度为40℃,待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用细橡皮筋在细玻璃管液面位置做标记。分别设置不同的温度,记录玻璃管内液面稳定后到标记处的距离。组别 温度/℃ 40 42 44 46 48 50甲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6 11.8 17.9 24 30乙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mm 0 14.7 29.5 44.5 60.5 82(1)甲温度计是利用 的性质制成的。(2)简易温度计的锥形瓶相当于普通温度计结构中的 。(3)如果将温度设置在55℃,甲温度计的细玻璃管液面到标记处的距离约为 mm。(4)分析实验数据,发现升高相同温度时, (填“空气”或“水”)的膨胀更明显。(5)根据以下评价量表,请对乙温度计进行评价,并说明理由 。评价指标 合格 待改进指标一 液面变化明显, 误差小 液面变化不明显,误差大指标二 刻度均匀 刻度不均匀24.(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测量小石块的体积,甲同学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全部浸没石块记下水的体积V1,取出石块后记下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乙同学的做法是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完全浸没石块,记下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 ,比较这两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1)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选择 (选填“甲”或“乙”)同学的做法。(2)选择正确方法后测量结果如图一所示,则测得这块小石块的体积是 。(3)实验后两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以下操作会导致乙同学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A.捆绑小石块的绳太粗,读数均正确B.注入一定量水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待小石块浸没后仰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D.在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4)甲同学提出量筒也可以测量气体的体积,如图二所示。利用等效替代法,通过读取液体的体积来确定气体体积,图二装置中能实现这一目的的是 。25.(2025七上·慈溪期末)如图是小科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1)这个温度计是根据气体的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A、B两处刻度对应的温度关系是: A B(填“>”“<”或“=”)。(3)使用中发现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对此请你提出一条提高测量精确度的建议: 。26.(2025七上·余姚期末) 科学课上同学们利用下列器材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活动,活动包括设计、制作、评价、改进四个环节。器材:带塞子的玻璃瓶、足够长的细管、硬纸板、双面胶、红墨水、记号笔等。(1) 【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简易温度计,其原理是 。(2) 【制作】设计了温度计后,接下来开始标刻度。①标注 100℃刻度:如图乙所示,将自制温度计置于沸水中,待液体稳定后在细管上标出刻度。②标注0℃刻度: (填写标定刻度具体操作)。③量出0℃和100℃的距离是50cm, 在0℃和100℃之间进行100等分, 标定剩余刻度。(3)【评价】用自制温度计测量30℃的温水,显示细管中液面在距离0℃刻度14.5cm 处。根据以下评价表,请评价此温度计属于哪一档次并简要说明原因: 。 优秀 良好 合格 待合格温度计的准确性 误差在±0.3℃以内 误差在±0.8℃以内 误差在±1.2℃以内 误差大于1.2℃(4) 【改进】为提高简易温度计的精确度,小余提出了下列方案:①用更长的玻璃管;②用更细的玻璃管;③用更大的玻璃瓶。请选择可行的方案: (填序号)。27.(2025七下·长兴竞赛)有一种可以漂浮在水面上的石头,它疏漏多孔,可用于植物栽培,放在花盆底部,便于排水透气,叫做火山石,小武和同学准备测量一块火山石的体积。以下是他们的实验步骤。(1)如图小武先往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V0。他又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他往烧杯加适量水时主要需考虑的是 ;(2)他将火山石放入烧杯中,发现火山石漂浮,无法测量。于是用一根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B。然后他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直到水面回到B处,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1,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小安认为他取出火山石时会带出部分水导致结果有偏差。小康则认为实验还有个不能忽略的地方: 会导致结果偏小很多;(3)小武和同学讨论后改进了方法:他先往量筒中加水回到 V0,再将火山石用蜡封住外壳(蜡的体积可忽略,而且蜡不易沾水),用细铁丝将火山石压入烧杯的水中,用记号笔标记水面处为C,取出火山石,将量筒中的水倒入烧杯中 ,记录量筒的读数为V2,则火山石的体积为 。(4)三位同学发现用以上数据还可以计算火山石中孔隙部分的体积为 。28.(2025七上·金华期末)学习了量筒的使用后,小金同学利用量筒来测量某矿石的体积,但是由于该固体体积较大,无法直接放入量筒中,因此,小金使用了以下的方法(如图),步骤为:①将该矿石放入烧杯中,并向烧杯中加水直到将石块浸没,并在液面处做好标记。②将矿石取出,并取200mL的水在量筒中备用。③把量筒的中的水倒入取出矿石的烧杯中,直至_________,读出此时量筒内液面的示数。④计算矿石的体积。请回答:(1)请将步骤③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2)该种方法能否测量海绵的体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以上方法测量出的矿石的体积为 。(4)使用以上方法测得的矿石的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29.(2025七上·滨江期末)学习温度计的相关知识后,同学们用身边的材料开展了“自制温度计”的活动。【方案一】(1)如图甲所示,利用吸管、密封盖、小药瓶制得温度计后,先把小药瓶浸没在不同温度的某一液体中,在表中记录有关数据,再利用刻度尺,在之间进行温度标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时的温度刻度应标在液柱高度为 。实验序号 温度 液柱高1 0 50.02 2 51.03 50 75.04 100 100.0(2)制作完成后一些同学进行小范围的讨论:要提高图甲中温度计的精确度,可以采用什么方法? 。(写出一条即可)【方案二】(3)如图乙所示,小组同学将长度相等的铜铁双金属片放在酒精灯上均匀加热,双金属片会发生弯曲。根据此现象,他们设计了双金属片温度计,如图丙所示。请判断A是金属铜还是铁,理由是 。30.(2025七上·鄞州期末)某校科学兴趣小组开展“自制温度计”的项目化学习。【查阅资料】最早的温度计是由伽利略发明的气体温度计,它是一根一端敞口的玻璃管,另一端带有较大玻璃泡。使用时先给玻璃泡加热,然后把玻璃管插入水中,水就顺着玻璃管升上去。随着温度的变化,玻璃管中的水面就会上下移动,根据移动的多少就可以判定温度的变化和温度的高低。在此基础上,詹雷伊、赛贝尔又先后发明了液体温度计和固体温度计。【制作原理】(1)气体温度计:当玻璃管内水柱下降时,环境温度 (填“升高”“降低”或“不变”)。(2)液体温度计:实验室里常用的水银温度计是利用了水银 的性质制作的。(3)固体温度计: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将两个形状、厚度相同的金属片①和②焊在一起就可制成双金属片温度计。若受热后金属片①更易膨胀,当气温升高时,指针会偏向中央刻度线的 (填“A”或“B”)侧。(4)【产品制作】如图乙是该小组制作的一个简易液体温度计,使用中发现该温度计玻璃管中液柱移动不明显,导致示数不够精确。请你提出一条改进措施: 。31.(2025七上·浙江期末)实验室里有一块形状不规则的矿石。(1)因矿石体积较大,甲同学按如图所示方法进行测量,则该矿石的体积为 mL。(2)乙同学认为,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大了。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32.(2025七上·南浔期末)某同学想测一块形状不规则也不吸水的矿石的体积,因矿石较大,放不进量筒,因此他利用一只烧杯,按图所示方法来测量矿石的体积。(1)该量筒的最小刻度是 。(2)用该方法测得的矿石体积大小是 ,若步骤③时仰视量筒刻度读数,则测得的矿石体积会 (选填“偏大、偏小或一样”)。(3)小科认为该方法因为在取出矿石时带出水分,会使测得的矿石体积会有较大偏差。在图示方法上稍作改进便可使测量值更接近矿石真实体积,你认为改进的方法是 。33.(2025七上·永康期末)小康和同学一起学习温度的测量。(1)小康把开水倒入烧杯,将水银温度计插入烧杯内的水中。观察温度计中的水银柱,当它不再上升时,温度计所指示的温度值为105℃。小安发现问题纠正了小康操作的一个错误:玻璃泡要完全浸没于水中,还要注意不能 ;(2)如下图是小康用的一只体温计,该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 ℃;(3)用体温计测量自己的体温:先用手指捏紧体温计上部, ,使体温计的水银柱回落到35℃刻度线以下。把体温计夹在自己的腋下,过3~5分钟后取出。请读出他此时腋下温度为 。34.(2025七上·德清期末)在标准大气压下,一支没有刻度的温度计,插入30℃的温水中,水银柱长度为10厘米,插入冰水混合物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厘米。(1)则测量100℃的沸水时,水银柱长度为 厘米;(2)当插入一定温度的热水中时,水银柱长度为19厘米,则此热水的温度为 ℃。35.(2025七上·金华期末)村里果园的橙子熟了,果农们要将橙子按照体积大小进行分装入箱,橙子的大小通常以横径(最大横切面直径)为标准,分为三个等级:大果: 横径80mm以上; 中果: 横径70mm-80mm;小果: 横径小于 70mm。项目化学习小组同学为了帮助果农减轻筛选橙子的劳动,使用木头制作了简易筛果器(如图)操作方法:将待筛选的橙子放进入果口,橙子会进入筛果区,筛果功能由左右两块分开的木条来实现,调整好两块木条之间的角度和a区与b区的高度,橙子进入筛果区后会沿着两块木条之间的“轨道”,由a区向b区滚动,当橙子的直径小于两块木条之间的距离时,橙子落入果篮,不同大小的橙子会在筛果区的不同位置下落进入不同的果篮,由此完成筛果的过程。请回答:(1)某同学使用刻度尺测量橙子的横径(圆圈表示橙子的最大横切面),下列测量方法正确的是 。(2)根据学习小组同学设计的筛果器原理,盛装大果的果篮为 (选填“A果篮”、 “B果篮”或“C果篮”)。(3)在保持橙子进入入果口的速度相同的情况下,若想提高筛果器筛选橙子的速度,你对筛果器的结构进行的改进是 。(4)下图为甲、乙两位同学设计的筛果区木条的摆放情况正视图,同学们觉得甲同学的方案更好,你觉得他们这样认为的理由是 。36.(2025七上·吴兴期末)常用的卷筒纸是紧密地绕成筒状的,如图所示。小明想在不把纸拉开的前提下,测量整卷纸的长度。他设计的方案如下(圆的面积公式:S=πr2;圆柱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高,公式:V=S底面积×h)。(1)方法1:将同类纸折叠n层,用刻度尺测得总厚度为d,则单层纸的厚度为 。(2)方法2:设纸的宽度为s,整卷纸的长为L,则整卷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 。用刻度尺测得整卷纸的外半径为R,内半径为r,则整卷纸的体积可表示为V= 。整理以上两式,整卷纸的长度可表示为L= 。37.(2025七上·慈溪期末)小科家里装修,所用墙纸的规格是‘ (宽×长),厚度为0.63mm”,他想测量一下墙纸厚度是否属实,实验步骤如下:A.用刻度尺测出一张废弃的墙纸长度为 L;B.把纸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玻璃管上,数出圈数为n圈;C.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的直径为D1;D.用刻度尺测出圆环的直径为D2。(1)以上实验步骤中,没有必要的是 (用字母代号表示)。(2)根据小科的测量,墙纸厚度的表达式为 。(3)小科一共测了三次,每次墙纸都重新绕过,并放在刻度尺的不同位置进行读数,结果三次读数都不相同,产生误差的原因可能是____。 (填选项,可多选)A.每次绕的松紧程度不同 B.刻度尺的刻度不均匀C.墙纸厚度不均匀 D.读数时小数点记错38.(2025七上·上虞期末)小虞在爸爸的带领下,来到风景秀丽的长塘镇,在康家湖畔体验了“捕湖鲜”、“鉴植物”、“挖冬笋”等娱乐活动。(1)在“捕湖鲜”的活动中,他们捕获了很多“珍宝”,有鲫鱼、螃蟹、黄鳝,其中有脊椎骨的是 。(2)在“鉴植物”的活动中,小虞将葫芦藓、蕨、柿子、银杏按一定的顺序排列,制成了检索表。其中柿子应置于检索表中 (填字母)位置。(3)在“挖冬笋”的活动中,小虞想知道挖得冬笋的直径,于是他用刻度尺进行如图测量。则该冬笋的直径为 cm。39.(2024七上·浙江月考)如图所示,一个饮料瓶装有大半瓶水,用刻度尺测量出水的深度为h1,然后将该瓶倒置,水面到瓶底的高度为h2,若再用三角板和刻度尺配合,测量底的直径为D,那么,该瓶的容积大约为?40.(2024七上·嘉兴期末)甲、乙两名同学分别用量筒测量一个小石块的体积。甲的做法是先将石块置于量筒中,同时往量筒中注入水,使水淹没石块,记下水和石块的体积V1,然后取出石块,记下取出石块后水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1-V2。乙先在量筒里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1,然后轻轻放入石块,使量筒里的水淹没石块,记下此时水及石块的体积V2,计算石块的体积为V2-V1。比较这两种方法并回答下列问题:(1)为使实验结果更准确,应该选择 (填“甲”或“乙”)的方法。(2)除量筒外,还可以用量杯测液体体积,所测液体越多,用 (填“量筒”或“量杯”)测量时的误差越大。(3)某同学在实验时,想到老师总是强调要先在量筒中放适量的水;“适量”是指能用排水法测量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的水量范围,其中最多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使液面上升到量筒最大刻度处而倒入的水量;最少水量是指物体放入量筒后,量筒内最低液面满足 而倒入的水量。(4)实验完成后,甲、乙两名同学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讨论,下列操作中,属于导致乙测量结果偏大的是____(多选,填字母)。A.石块浸入水中深度过大B.待小石块浸没后俯视读数,其余读数正确C.浸入小石块时不慎有水滴溅出,读数均正确D.捆绑小石块的绳子太粗,读数均正确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1 科学测量(学生版).docx 专题01 科学测量(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