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科学探究重难题型题型一 科学探究的步骤【典例1】(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变式1】(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关于太空探索,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航天员在太空会无聊吗B.带入太空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吗C.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成球形D.航天员为什么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变式2】(2025七上·金华期末)小明发现手持小电风扇不会转动了,于是对其进行了更换电池的操作,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变式3】(2025七上·余杭期末)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是一个工程实践的过程,其流程有:①制作一个模型, 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③发布成果, 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下列符合工程实践的过程是A.②⑤①③④ 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①④③题型二 科学探究【典例1】(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变式1】(2024七上·宁波期中)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 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 号表示)。【变式2】(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参加了“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活动。在饲养斑马鱼的过程中,小乐发现斑马鱼有时会浮上水面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斑马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她将18条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当的斑马鱼均分为3组,按表中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探究。组别 溶氧量(毫克/升)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 “浮头”现象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①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条斑马鱼一直“浮头”②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6条斑马鱼偶尔“浮头”③ 8 待填 58 59 60 6条斑马鱼都不“浮头”(1)补全组别③的培养环境。 (2)小乐将表格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 的数值为 。(3)根据探究结果可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溶氧量降低,呼吸频率加快。据此推断,引起鱼“浮头”可能原因是 。(4)为了解决斑马鱼“浮头”的问题,在饲养斑马鱼时,改进的措施是 。(写出1点)【变式3】(2025七上·衢州期末)在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上演“水花”消失术。跳水比赛中“压水花”是关键技术,水花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科认为水花大小可能与运动员的质量大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和入水角度等有关。查阅资料得知:物体下落高度相同,获得的速度就相同。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他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1)小科将质量为m。的铝球分别在 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 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A.质量大小 B.入水速度 C.入水角度 D.迎水面积(3)小科将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组别 小球的质量(克) 距离水面高度(米) 迎水面积 入水角度 水花大小1 较小 大2 较大 中3 垂直 小4 垂直 较小5 垂直 很小根据表中内容分析,跳水运动员应以 方式入水可以减少“水花”。分层检验期中基础通关练(检测时间:10分钟)1.(2025七上·滨江期末)2024年10月30日,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搭乘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太空中能否传播声音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发生改变2.(2025七上·乐清期末)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年都会定期进行“明眸皓齿”活动,以评估学校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 “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订计划 D.收集证据3.(2025七上·上城期末)某校学习小组想研究“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对整个探究过程理解正确的是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20.5 2.030.5 3.036.0 2.539.2 1.2A.“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属于提出假设B.根据结果可得出“当温度为39.2℃时,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的结论C.该实验用不同种类细菌多做几组,目的是数据取平均减小实验误差D.实验需要修改结果中的数据,才能使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4.(2025七上·浙江期末)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4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同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振荡,直到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并记录所滴加的汁液滴数。实验结果如下表:你认为相同体积的果蔬汁中,维生素 C含量最高的是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紫色高锰酸钾溶液/2mL 14滴 8滴 15滴 11滴A.黄瓜汁 B.青椒汁 C.芹菜汁 D.白菜汁5.(2024七上·文成期中)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火箭成功发射,中国航天怀揣着少年时梦想的“90后”开始进入太空执行任务。“10后”的小文对航天航空十分感兴趣,并提出了很多疑问,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人造卫星技术,中国是遥遥领先世界吗?B.人造卫星损坏后,一定会掉落回地面吗?C.人造卫星轨道倾角越大,发射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吗?D.人造卫星越高,在地球上能够同时看到它的区域就越大吗?6.(2024七上·兰溪期中)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右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甲 乙 丙 丁抗生素 — 0.1 0.1 0.1维生素 0.5 — 0.5 0.5蛋白质 44 44 44 —脂 质 55 55 55 55淀 粉 66 66 66 66A.甲 B.乙 C.丙 D.丁7.(2024七上·长兴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C.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8.(2024七上·临平月考)小金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金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金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静止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9.(2024七上·江北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蚁窝近的地方,另一只蚂蚁放在离蚁窝远的地方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符合本实验的假设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期中重难突破练(检测时间:10分钟)10.(2024七上·萧山月考)小明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给甲鱼缸盖上玻璃,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11.(2024七上·义乌期中) 国庆节小雷在家中阅读,发现书本配图中打开了瓶塞的暖水瓶口有大量白气冒出。马上起身试验,发现家中的暖水瓶打开瓶盖后不冒“白气”,非常疑惑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冷库,看到很多“白气”。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12.(2024七上·浙江期中)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生活环境D.实验对象:50只大小相似的健康鼠妇13.(2025七上·德清期末)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工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方法”,小德提出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 A 和B;b.在A 和B 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 A 中加入2颗维生素C,并搅拌使之溶解;c.在A 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1)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2)小德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3)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实验观察的结果是 。(4)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写出延长鲜花保鲜的其他一个方法: 。14.(2025七上·鄞州期末)同学们都有在夏天被蚊子叮咬的困扰,然而不同的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作出猜想】猜想一:与衣服颜色的深浅有关:猜想二:与汗液的气味有关。【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颜色深浅不同但种类和大小相同的纸板各2张,在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面积相同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汗液来自同一个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停留的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步骤②多次。【实验结果】涂抹物 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次第1次 第2次 第3次浅色 较深色 深色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浅色 较深色 深色生理盐水 2 5 8 1 4 7 9 3 6汗液 20 22 28 21 24 26 19 23 29【数据处理】(1)步骤③中重复多次实验,是为了 。(2)有同学认为第3次实验中涂有生理盐水的浅色纸板上的蚊子停留次数偏多,于是把数据“9”改为了“2”。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得出结论】人对蚊子的吸引力大小与 有关。15.(2025七上·南浔期末)为探究“如何科学烧烤,减少烧烤过程中食品产生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的问题”,某研究小组把若干生鸡翅放在烤箱中,用电烤箱在 180℃、230℃分别烤制 10 分钟、20分钟和30 分钟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苯并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ug/ kg) 烤制程度1 180℃电烤 10 未检出 烤熟2 20 1.2 烤糊3 30 3.6 烤焦4 230℃电烤 10 未检出 烤熟5 20 2 烤糊6 30 5.4 烤焦7 未烤制 0 未检出 --(1)该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第 组;(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为提高该探究实验的普遍性和严谨性,如何进一步完善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该如何进行科学烧烤 。16.(2025七上·上城期末)高空坠物如同悬在城市上空的刀剑,十分危险。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器材:边长为1米、厚度为6毫米的正方形玻璃(可承受60kg的物体),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实验过程:专业人员在无风、安全、空旷的环境下,将鸡蛋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砸中玻璃板,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实验次数 高度(m) 鸡蛋情况 玻璃破碎情况1 10 破碎 未破碎2 20 破碎 未破碎,出现裂纹3 30 破碎 未破碎,出现小坑4 50 破碎 破碎(1)根据表中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物体从高空落下的破坏力大小。(2)分析现象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021年,国家高空抛物被列入《刑法》。杜绝高空抛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写出一点即可)。期中综合拓展练(检测时间:15分钟)17.(2025七上·浙江期末)对多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发现,在比赛后,运动员的肠道中 Veillonella细菌(以下简称V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运动能影响肠道中的V菌数量,那么V 菌是否也会影响运动能力 【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是Ⅴ菌唯一的营养来源,代谢转化产物是丙酸盐。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影响运动能力。那么V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分解消除乳酸起作用,还是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起作用呢 【实验2】:在B组小鼠肠道内滴注一定浓度的“____”,重现了实验1的结果。这就表明,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而运动又能使肠道内 V菌数量增加,所以要加强训练以提升运动能力。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 。 (填“乳酸溶液”、 “丙酸盐溶液”或“生理盐水”)(3)如果长期运动能促进肠道V菌数量的增加,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 久坐人员肠道中 V菌的平均数量。(4)在某次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甲以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跑完全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以下是小宁对选手甲和某位同样跑完全程的选手乙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其中更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18.(2025七上·苍南期末)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某兴趣小组思考:为什么蚊子喜欢叮咬人类,蚊子会不会叮咬其它动物呢 于是进行如下相关探究。表:人和动物的气味类型气味类型 各气味成分含量的相对值a b c d人的气味 2.4 0.5 1.2 0.3动物的气味 0.3 0.5 0.2 1.8(1)如图所示实验小组在T型玻璃管Ⅰ区投放人体气味,Ⅱ区投放动物气味。则该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2)一段时间后,蚊子大部分趋向Ⅰ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请根据表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蚊子的是 两种成分。(3)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请对上述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19.(2025七上·宁波期末)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 (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柱状图所示。处理 1组 2组 3组是否灌胃乳酸菌 否 否 是三周后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否 是 是【注】 “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1)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从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填“有关”或“无关”)。(3)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 (填“抑制”或“加强”)作用。(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 (答一点即可)20.(2025七上·宁波期末)葡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科研人员为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含糖量 (均值)A 不套袋 87.22 克 15.97%B 无纺布袋 88.29 克 16.18%C 塑料袋 88.91克 16.15%D 蜡纸袋 89.47克 16.52%(1)实验中 A 组的作用是 。(2)从探究的角度分析,“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属于 (填序号)。①提出问题 ②建立猜测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获取事实与证据 ⑤检验与评价 ⑥合作与交流(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并且选用 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最好。21.(2024七上·秀洲期中)小应开展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方案如下:①用玻璃制成长、宽、高均为60cm的实验舱3个,其上方的玻璃盖可移动(以便放入绿萝),实验舱一侧开一圆孔(以便通入香烟烟雾),并编号A、B、C。②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绿萝分别放入3个实验舱,并在玻璃盖接口处涂抹凡士林密封;③实验具体设置及历时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见下表,其中A、B组通过实验舱一侧的圆孔通入的香烟烟雾(由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产生),A、C组通过胶布封闭圆孔进行密封,B组通过每间隔2小时粘揭胶布进行间隔通风。组别 绿萝 香烟烟雾 密闭情况 绿萝呈现状态(截至72小时)A组 放置 通入 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B组 放置 通入 间隔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C组 放置 无 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1)步骤②中需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绿萝,则此要求为 。(2)A、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3)根据本实验,小应认为通风能改善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证据是 .22.(2024七上·萧山月考) 在一次纸飞机比赛中,同学们针对“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远”提出了以下观点:观点1: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折纸飞机用的纸张的质量有关。观点2: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纸飞机的形状有关。观点3: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投掷纸飞机的力的大小有关。观点4: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投掷纸飞机的角度有关。(1) 同学们提出的以上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2) 为了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是否与投掷的角度有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帮他完善实验步骤:步骤一:用1张 A4纸折成纸飞机。步骤二:调节滑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将纸飞机放置于滑轨上并拉伸橡皮筋至某标记处,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后,测量并记录纸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 s1。步骤三:调节滑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2, ,由静止释放后,测量并记录纸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s2。步骤四:调节滑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θ4,重复步骤三中的实验操作。步骤五: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取不同发射角度的纸飞机水平飞行的平均距离,并记录。(3) 上述实验中,投掷纸飞机的力的大小用 来表示。(4) 通过实验,该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纸张 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m0° 15° 30° 45°A4 纸 5.8 15.2 13.5 8.1分析上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23.(2024七上·萧山月考) “废电池会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吗 ”针对这一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一节5号废电池破碎, 取出内容物将其均分成四份, 分别放入400mL、200mL, 100mL, 50mL, 的清洁无污染河水中浸泡三天备用②取四只各装有500mL 清洁无污染河水的鱼缸,贴上标签A、B、C、D③各量取20mL 四种废电池浸出液,分别装入四只鱼缸中④再往四只鱼缸中各放入10条生长状况相似的泥鳅,进行相同的喂养鱼缸编号 A B C D泥鳅平均成活时间(天) 11 9 6 1(1) 上述实验,每只鱼缸放入泥鳅的条数为10条的原因是: 。(2) 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对照组设置的方案为; 取一只相同的鱼缸, (补全方案) ,再放入10条与实验组生长状况相似的泥鳅,进行相同的喂养。(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24.(2024七上·浙江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可能含有某致癌物质。小明看了媒体报道后发生了如下行为:①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②小明认为致癌物可能是黄樟素;③小明脑海中想:“九层塔中的是什么物质呢?”④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1)请将小明的行为按科学探究过程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2)②属于小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步骤。(3)探究后,小明的想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25.(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剩下的蛋壳倒扣在栽有吊兰的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 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首先选取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的吊兰幼苗,分别栽入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花盆中。②甲盆中不放蛋壳, 乙盆中放蛋壳, 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兰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甲 41 51 植株弱小, 叶色变黄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 叶色较绿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填“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 。(2) 该实验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植株 (填“甲”或“乙”)。(3) 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 请提出改进建议: 。26.(2024七上·永康期中) 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A组 河水 500mL 23℃ 30个 28只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个 9只(1)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2) 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方法: 。27.(2024七上·永康期中) 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1) 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 法。(2)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3)有人认为每组实验只需取用1株大豆幼苗就可以完成实验,而不需要15株,你觉得对不对 请简述你的理由。 。28.(2024七上·龙湾月考)学校举行火箭模型制作大赛,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制作了一个以酒精为燃料的模拟火箭发射装置(如图所示)。先用喷雾器在瓶中喷入适量酒精,按下开关,触发点火装置,火箭就可以升空了。如何让火箭模型发射到更高的高度呢?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并获取到如下数据:实验序号 箭体质量/g 火箭配重质量/g 燃料质量(喷酒精次数) 发射高度/m1 80 90 2 1.22 80 80 2 1.83 80 80 4 2.7(1)此实验用 来替代燃料质量,使用了转换法。(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一定时, ,火箭发射高度越高。(3)小组同学指出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理由是 。(4)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火箭模型的发射高度?请你提出猜想: 。29.(2025七上·滨江期末)为证实塑化剂会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步骤:a.利用玉米油溶解不同浓度的DEHP(塑化剂的一种),给予每组成年雌性小鼠口服不同浓度的DEHP。b.停止处理后让这些雌性小鼠与正常雄性小鼠进行交配。c.统计怀孕比例,结果如图。(1)对照组成年雌性小鼠的处理是口服等量的 ;(2)据图分析,可以发现:塑化剂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30.(2024七上·嵊州期中)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 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 组是对照组,该实验中变量是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 。(3)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专题02 科学探究重难题型题型一 科学探究的步骤【典例1】(2025七上·临海期末)某同学以叶绿素含量为指标,研究了LED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的影响。下表是甲、乙、丙、丁四位同学的叙述,他们的叙述与探究环节不匹配的是甲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乙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丙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LED红蓝光持续照射丁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A.甲为提出问题 B.乙为作出猜想或假设C.丙为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丁为表达与交流【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等环节。提出问题:是对研究对象或现象产生疑问,以问题的形式呈现。作出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或推测。制定计划:是设计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等,以验证假设。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对假设进行判断,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将探究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分享。【解答】A、甲同学提出 “西兰花的保鲜效果受到什么因素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相关因素的疑问,属于提出问题环节,A 选项匹配。B 、乙同学说 “可能是红蓝光照射对西兰花的保鲜效果有影响”,这是对西兰花保鲜效果影响因素的一种推测,属于作出猜想或假设环节,B 选项匹配。C、丙同学描述 “对一组西兰花不进行光照,另一组西兰花采用 LED 红蓝光持续照射”,这是设计实验方案,确定了实验变量(是否进行 LED 红蓝光照射)和对照组(不进行光照的一组),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 选项匹配。D 、丁同学说 “红蓝光照射能缓解西兰花失绿变黄”,这是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的结论,而不是表达与交流环节,表达与交流环节应该是将实验的过程、结果等与他人分享交流,D 选项不匹配。故答案为: D。【变式1】(2025七上·临海期末)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关于太空探索,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A.航天员在太空会无聊吗B.带入太空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吗C.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成球形D.航天员为什么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A、“航天员在太空会无聊吗”,这更多地是涉及到航天员个人的主观感受和心理层面,并非基于科学原理、现象或规律去探究的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故A错误;B、“带入太空的果蝇能正常生长吗”,这是关于生物在太空特殊环境下的生长情况,属于生物学领域的科学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和研究来解答,故B正确;C、“空间站中蜡烛的火焰为什么成球形”,这涉及到在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燃烧现象和流体力学等相关科学知识,属于科学问题,能够通过科学研究去分析原因,故C正确;D、“航天员为什么使用超长吸管喝水更轻松”,这与太空的环境特点以及液体在不同环境下的物理特性等相关,属于科学问题,可以从科学角度进行探究,故D正确;故答案为:A。【变式2】(2025七上·金华期末)小明发现手持小电风扇不会转动了,于是对其进行了更换电池的操作,小明的做法属于科学探究的哪个环节( )A.提出问题 B.作出猜想与假设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 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搜集数权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解答】 A.提出问题是指发现某种现象后提出疑问,小明的行为并非提出问题,A错误。B.作出猜想是对问题的原因等进行猜测,小明更换电池不属于作出猜想,B错误。C.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是针对问题设计方案并实施,小明发现小电风扇不转,通过更换电池这一具体操作来尝试解决问题,属于制定计划进行实验环节,C正确。D.分析证据得出结论是对实验结果等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小明更换电池时还未到分析证据得出结论这一步,D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3】(2025七上·余杭期末)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是一个工程实践的过程,其流程有:①制作一个模型, 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③发布成果, 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下列符合工程实践的过程是A.②⑤①③④ B.②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①④③【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工程设计的基本步骤:明确问题,明确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前期研究,通过各种渠道,寻找相关的信息,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制作成文本或图表;设计方案,针对要解决的问题,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方案筛选,分析每一个方案的优点和缺点,筛选出最佳方案;设计制作,根据筛选出的最佳方案,制作模型或原型;测试改进,对设计制作出的模型或原型进行测试,根据测试结果,反思并改进模型或原型;展示交流,对最终的设计方案进行展示交流。【解答】⑤明确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在任何工程实践中,首先得清楚要解决什么问题。就像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要先明确比如是要展示三球的何种运动关系,是地球、月球、太阳的公转自转关系,还是其他特定的三球运动情况等。只有明确了问题,后续的设计和制作才有方向,所以这是工程实践的起始点。②在限制条件下进行设计。明确问题后,就要考虑各种限制条件来进行设计。例如制作三球运动演示模型,可能会受到材料成本、制作工艺难度、展示场地大小等条件限制。在这些限制下,设计出模型的结构、运动方式等具体方案,所以这一步紧跟在明确问题之后。①制作一个模型。有了设计方案,接下来就是按照设计把模型制作出来。将设计从图纸或设想转化为实际的模型,这是将前面的规划付诸实践的关键步骤。④测试这个模型、评估并改进。模型制作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测试,看看是否能达成最初明确的要解决的问题,比如三球运动演示模型是否能准确展示预定的运动关系。通过测试发现模型存在的问题,然后进行评估并加以改进,使模型更加完善。③发布成果。当模型经过测试、评估和改进,达到了比较理想的状态后,就可以将成果发布出来,向他人展示这个三球运动演示模型的成果和意义等。综合以上分析,符合工程实践过程的是⑤②①④③。故答案为:D。题型二 科学探究【典例1】(2025七上·椒江期末)为探究香烟烟雾的危害,某兴趣小组观察和记录了红肚玻璃鱼在不同浓度的香烟烟雾水溶液中的心跳次数,结果如下表。实验组别 加入溶液 平均心跳次数(每分钟)第一组 200 毫升清水 66第二组 200毫升含 1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82第三组 200毫升含 2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95第四组 200毫升含 3 只香烟烟雾的水溶液 71根据上述结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第二组实验起对照作用B.根据实验数据可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D.此实验可获得启示:适量吸烟能提高心跳次数,有利于身体健康【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A、在探究实验中,通常不添加自变量的组为对照组,即应是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为 0% 的组起对照作用,而不是第二组,A 错误。B、题干未给出具体实验数据,但一般来说,探究香烟烟雾危害的实验,若香烟烟雾水溶液浓度越高,红肚玻璃鱼心跳次数越少,才能得出香烟烟雾对红肚玻璃鱼的心跳有抑制作用,仅根据现有表述无法得出该结论,B 错误。C、每一组实验均应选择多条大小、生长状况相似且数量相同的红肚玻璃鱼,这样可以排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具科学性和可靠性,C 正确。D、吸烟有害健康,这是经过大量科学研究证实的,无论是否适量,吸烟都会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不会有利于身体健康,D 错误。故答案为:C。【变式1】(2024七上·宁波期中)科学探究过程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六个方面:①评价与交流:②制订探究计划: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④提出问题:⑥得出结论:⑥获取事实 与证据。(1)一次较完整的探究所经历的流程应该是: (用以上序号排序)。(2)某女老师在课堂上发现一位同学精神不振且很疲劳、脸色绯红,同时伴有咳嗽,于是她估计该同学可能在发烧,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上述信息中从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 , 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 (用序 号表示)。【答案】④③②⑥⑤①;③;⑥【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据此作答。(2)”估计“是一种猜测;同学测量体温,可以获得数据。【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假设,设计探究的方案,包括选择材料、设计方法步骤等,按照探究方案进行探究,得到结果,再分析所得的结果与假设是否相符,从而得出结论。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所以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是④提出问题、③建立猜测和假设、②制订计划、⑥获取事实与证据、⑤检验与评价、①合作与交流。(2)从科学探究的角度上讲,老师的“估计”属于③建立猜测和假设,要求该同学测量体温的目的是⑥获取事实与证据。【变式2】(2025七上·拱墅期末)小乐参加了“天地共播一粒种——青少年与航天员一起养斑马鱼”活动。在饲养斑马鱼的过程中,小乐发现斑马鱼有时会浮上水面呼吸,即发生“浮头”现象。为探究斑马鱼发生“浮头”现象的可能原因,她将18条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当的斑马鱼均分为3组,按表中给定的条件进行了相关探究。组别 溶氧量(毫克/升) 培养环境 呼吸频率 “浮头”现象第1次统计 第2次统计 第3次统计① 4 隔夜自来水 113 111 112 6条斑马鱼一直“浮头”② 6 隔夜自来水 76 78 74 6条斑马鱼偶尔“浮头”③ 8 待填 58 59 60 6条斑马鱼都不“浮头”(1)补全组别③的培养环境。 (2)小乐将表格数据处理后,得到如图所示结果,图中“X” 的数值为 。(3)根据探究结果可得出:在一定范围内随溶氧量降低,呼吸频率加快。据此推断,引起鱼“浮头”可能原因是 。(4)为了解决斑马鱼“浮头”的问题,在饲养斑马鱼时,改进的措施是 。(写出1点)【答案】(1)隔夜自来水(2)76(3)水体中溶氧量低(4)增加水生植物、增加气泵给水中充入空气(或氧气)【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式。科学探究源自问题的发现,经历的过程是: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研究方案→实施方案(收集证据)→检验假设→报告与交流。如果收集的证据不支持假设,则需要重新提出假设并重新验证。2、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对照试验要求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解答】(1)这是一个探究实验,探究溶氧量对斑马鱼 “浮头” 现象及呼吸频率的影响,实验应遵循单一变量原则,即除溶氧量外,其他条件应保持相同。已知①②组的培养环境都是隔夜自来水,所以为保证单一变量,组别③的培养环境也应为隔夜自来水。(2)图中展示的是不同溶氧量下斑马鱼呼吸频率的柱状图,需要根据表格中②组的呼吸频率数据来确定 “X” 的值。②组呼吸频率第 1 次统计为 76、第 2 次统计为 78、第 3 次统计为 74,计算这三次统计数据的平均值:,所以图中 “X” 的数值为 76。(3)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溶氧量低时斑马鱼呼吸频率加快且容易出现 “浮头” 现象,所以引起鱼 “浮头” 可能原因是水体中溶氧量低。(4)增加水生植物,水生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可产生氧气,增加水中溶氧量;增加气泵给水中充入空气(或氧气),也能直接提高水中的溶氧量,从而解决斑马鱼 “浮头” 问题。【变式3】(2025七上·衢州期末)在巴黎奥运会上全红婵上演“水花”消失术。跳水比赛中“压水花”是关键技术,水花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 小科认为水花大小可能与运动员的质量大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和入水角度等有关。查阅资料得知:物体下落高度相同,获得的速度就相同。为了检验自己的猜想,他利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了多次模拟实验。(1)小科将质量为m。的铝球分别在 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如图所示),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 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应该控制相同的量有____。A.质量大小 B.入水速度 C.入水角度 D.迎水面积(3)小科将实验的数据和现象记录在下表。组别 小球的质量(克) 距离水面高度(米) 迎水面积 入水角度 水花大小1 较小 大2 较大 中3 垂直 小4 垂直 较小5 垂直 很小根据表中内容分析,跳水运动员应以 方式入水可以减少“水花”。【答案】(1)入水角度(2)A;B;C(3)较小的迎水面积和垂直入水(较大的入水角度)【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主要指的是学生从问题或任务出发,积极主动地通过形式多样的探究活动,以获取知识和技能、发展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为目的学习方式;它涉及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据以上分析解答。【解答】(1)将质量为50g的实心铝球分别在a、b、c三条通道口由静止释放,此时如img所示,改变了与水面的夹角,在这个过程中质量大小、入水速度、迎水面积保持不变,仅仅改变了入水角度。所以他的目的是探究运动员入水时水花大小与入水角度的关系;(2)为了探究入水时迎水面积对水花大小的影响,按照实验要求,需要控制质量大小、入水速度、入水角度不变,只改变迎水面积。那么实验思路就是用相同质量而大小不同的小球,从同一位置沿同一个路径释放,然后比较水花大小,故选:ABC;(3)从表中的数据来看,在相同迎水面积的情况下,垂直入水时水花小;并且垂直入水时,面积小的水花更小。所以针对某些跳水运动员因水花较大而得分较低的情况,可建议尽量垂直入水,适当减小迎水面积。分层检验期中基础通关练(检测时间:10分钟)1.(2025七上·滨江期末)2024年10月30日,蔡旭哲、宋令东、王浩泽三名航天员搭乘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顺利发射升空。下列有关太空的问题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C.太空中能否传播声音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发生改变【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认识科学【解析】【分析】(1)科学问题应基于客观现象或规律,可通过科学方法(如观察、实验、调查等)进行研究和验证。(2)科学问题不是基于个人主观感受、喜好等方面的问题。【解答】A、太空中哪颗星星最美 ,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是主观审美判断,而不是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或观测来验证的客观事实。每个人对于“最美”的定义可能不同,因此这个问题不属于科学问题,A符合题意。B、带入太空的水稻能否正常生长,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水稻在太空环境下的生长情况,是一个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客观事实。科学家可以通过在太空种植水稻并观察其生长状况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它属于科学问题,B不符合题意。C、太空中能否传播声音,这个问题涉及到声音在太空中的传播机制,是一个可以通过物理原理和实验来探讨的科学问题。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而太空是真空的,因此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来验证,属于科学问题,C不符合题意。D、从空间站带回植物的细胞结构是否发生改变,这个问题关注的是植物细胞在太空环境下的结构变化,同样是一个可以通过实验来验证的客观事实。科学家可以通过对比太空飞行前后的植物细胞结构来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它也属于科学问题,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2025七上·乐清期末)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年都会定期进行“明眸皓齿”活动,以评估学校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 “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建立假设 C.制订计划 D.收集证据【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有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操作,思考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六个步骤。【解答】长时间玩手机会影响视力,学校每年都会定期进行“明眸皓齿”活动,以评估学校学生的视力变化情况。 “视力检查”这一过程相当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收集证据;故答案为:D3.(2025七上·上城期末)某校学习小组想研究“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学习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对整个探究过程理解正确的是温度/℃ 每小时细菌增加倍数20.5 2.030.5 3.036.0 2.539.2 1.2A.“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属于提出假设B.根据结果可得出“当温度为39.2℃时,细菌繁殖速度最快”的结论C.该实验用不同种类细菌多做几组,目的是数据取平均减小实验误差D.实验需要修改结果中的数据,才能使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点,通常是对自然现象或未知事物产生的疑问,例如 “温度对细菌的繁殖速度有何影响” 就是一个典型的探究问题。作出假设:是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提出的一种猜测或假定,如本题中 “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假设不一定是正确的,但它为后续的实验设计和研究提供了方向。制定计划: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计实验步骤、选择实验材料和仪器等,要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实施计划:按照制定的计划进行实验操作,准确地收集和记录实验数据和现象。得出结论:根据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判断假设是否成立,得出关于研究问题的结论。表达和交流:将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接受他人的质疑和建议,进一步完善研究成果。【解答】A 、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等。“他们认为随着温度的升高,细菌的繁殖速度加快” 是在进行实验前对温度与细菌繁殖速度关系的一种推测和假定,属于提出假设,该选项理解正确。B 、从实验结果来看,在给出的几个温度中,30.5℃时细菌每小时增加倍数是 3.0,是这几个温度中最高的,所以应该得出 “当温度为 30.5℃时,细菌繁殖速度最快” 的结论,而不是 39.2℃,该选项理解错误。C、该实验用不同种类细菌多做几组,目的是排除不同种类细菌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从而使实验结论更具普遍性和科学性,而不是单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如果是为了减小误差,应该是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种细菌进行多次重复实验,该选项理解错误。D、在科学探究中,必须尊重实验事实,不能修改实验结果的数据来符合预期。实验结果是对实验现象和数据的客观记录,即使结果与预期不符,也应该分析原因,重新设计实验或进行进一步的研究,而不是篡改数据,该选项理解错误。故答案为:A。4.(2025七上·浙江期末)为了比较蔬菜中维生素C含量,某同学根据维生素C可使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原理,设计了如下实验:在4支同样的试管中分别加入2mL相同浓度的紫色高锰酸钾溶液,然后用滴管分别向其中滴加黄瓜、青椒、芹菜、白菜的汁液,边滴边振荡,直到紫色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止,并记录所滴加的汁液滴数。实验结果如下表:你认为相同体积的果蔬汁中,维生素 C含量最高的是蔬菜汁种类 黄瓜汁 青椒汁 芹菜汁 白菜汁紫色高锰酸钾溶液/2mL 14滴 8滴 15滴 11滴A.黄瓜汁 B.青椒汁 C.芹菜汁 D.白菜汁【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且维生素C溶液能使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这一特性,利用这一特性我们就可以测定出蔬菜或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了。【解答】高锰酸钾溶液的颜色是紫色,维生素C可以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高锰酸钾溶液容积相等的情况下,滴加汁液滴数少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多,滴加汁液滴数多的,说明该液体含维生素C较少,据此判断:青椒食用了8滴就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为最少的,所以说青椒维生素C的含量最多。故答案为:B。5.(2024七上·文成期中)北京时间2024年10月30日4时27分,神舟十九号载人火箭成功发射,中国航天怀揣着少年时梦想的“90后”开始进入太空执行任务。“10后”的小文对航天航空十分感兴趣,并提出了很多疑问,其中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人造卫星技术,中国是遥遥领先世界吗?B.人造卫星损坏后,一定会掉落回地面吗?C.人造卫星轨道倾角越大,发射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吗?D.人造卫星越高,在地球上能够同时看到它的区域就越大吗?【答案】A【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人造卫星技术,中国是遥遥领先世界吗 是一个主观问题,可知其不属于科学问题。【解答】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它通常是基于客观事实和科学原理,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理论分析等科学方法进行研究和解答的问题。A、“人造卫星技术,中国是遥遥领先世界吗 ”这个问题涉及到比较和评价,更多的是一种技术地位的判断,而非基于科学原理、观察或实验的科学研究问题。它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很难用科学方法去验证中国是否“遥遥领先”,因为“领先”的标准可能包括很多方面,如技术的先进性、应用的广泛性、成本等多种复杂因素,而且不同的人对于“遥遥领先”的定义可能不同,故A符合题意;B、“人造卫星损坏后,一定会掉落回地面吗 ”这个问题是基于人造卫星在太空的运行原理和地球引力等科学知识提出的。可以通过研究人造卫星在不同损坏情况下的轨道变化、引力作用等因素,利用科学方法来回答,属于科学问题 ,故B不符合题意;C、“人造卫星轨道倾角越大,发射时需要的能量就越大吗 ”这涉及到人造卫星发射的能量与轨道参数之间的关系,是基于物理学中的能量守恒、万有引力等科学原理提出的,可以通过理论计算和实验模拟等科学方法来研究,属于科学问题 ,故C不符合题意;D、“人造卫星越高,在地球上能够同时看到它的区域就越大吗 ”这个问题与人造卫星的高度、地球的几何形状、光学原理等科学知识有关,可以通过几何光学模型、卫星轨道计算等科学方法来分析和解答,属于科学问题,故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6.(2024七上·兰溪期中) 科研人员为了研究食物对蟑螂生长的影响,将刚刚孵出的蟑螂分甲、乙、丙、丁四组,分别喂含不同营养的食物,如右表。表中的数字代表所含不同成分的多少,“—”表示没有此成分。哪一组是这个实验的对照组( )甲 乙 丙 丁抗生素 — 0.1 0.1 0.1维生素 0.5 — 0.5 0.5蛋白质 44 44 44 —脂 质 55 55 55 55淀 粉 66 66 66 66A.甲 B.乙 C.丙 D.丁【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设置对照实验目的在于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对象的影响。增加可信度和说服力,探究实验一定要设置对照组。【解答】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处于正常情况状态)就是对照组。该实验可设置A与C、B与C、D与C三组对照实验,实验变量分别是抗生素、维生素、蛋白质,对照组是C.可见选项C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7.(2024七上·长兴期中)科学要求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发现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推进科学与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下列不属于科学问题的是( )A.种子为什么会长出幼苗B.鸟蛋为什么会孵出小鸟C.哪种品牌牛奶的味道好D.插在水中的铅笔为什么会“折断”【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家在特定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知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尚未解决的问题。【解答】哪种品牌的牛奶的味道好,属于主观判断,不属于科学问题。故答案为:C。8.(2024七上·临平月考)小金和小明分别购买了两种橡胶球。小金说:“我的橡胶球弹性比你好。”小明回答说:“我希望你能证实你的说法。”请你帮助小金选择下列哪个方案来解决这个问题( )A.把两球向墙掷去,测量它们反弹时离墙的距离B.用手触摸两球,看哪一个球较硬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测量它们反弹的高度D.让两球从离地等高处静止释放,测量哪一个反弹得高【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物体受外力作用变形后,除去作用力时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做弹性。将每一个方案仔细分析,找出能证实皮球的弹性的方案即可。【解答】 A、两球向墙掷去,两球反弹的大小与用力的大小有关,不能根据反弹时离墙的距离区分它们弹性的大小,故A不合理;B、球的硬度不能决定弹性的大小,故B不合理;C、把两球向地面掷下,小球反弹的高度与用力的大小有关,故C不合理;D、两球从离地等高处由静止下落,除了球自身所受到的重力,不受其它作用力,比较它们反弹的高度。故D合理。故答案为:D。9.(2024七上·江北期中)某科学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进行了以下实验。他们选择两只正要回家的蚂蚁,用剪刀剪掉其中一只蚂蚁的触角,另一只蚂蚁不作任何处理,然后把它们放回原地,观察它们的运动情况。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此实验的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B.实验时应把剪掉触角的蚂蚁放在离蚁窝近的地方,另一只蚂蚁放在离蚁窝远的地方C.若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这个结果不符合本实验的假设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答案】B【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 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蚂蚁触角与辨别食物方向有关,实验变量是触角,在设计实验时,要给蚂蚁提供触角的有无两种环境,一组剪去触角,另一组不做处理,实验组是一组,对照组是另一组。【解答】 A.由于本实验是兴趣小组为探究蚂蚁寻找到食物后是如何回家的,所以这样做的目的是:假设是蚂蚁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A正确不合题意;B.两只蚂蚁到窝的距离远近不同,变量不唯一,故B错误符合题意;C.如果发现两只蚂蚁都回家了,则说明蚂蚁不是靠触角找到回家的路的,故这个结果不支持本实验的假设,故C正确不合题意;D.本实验存在的缺陷是蚂蚁数量太少,实验存在着偶然性,故D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期中重难突破练(检测时间:10分钟)10.(2024七上·萧山月考)小明为了探究鲫鱼浮头的原因,取来两个相同的鱼缸甲、乙,并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其中最合理的是 ( )A.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甲中泵入空气,乙中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B.取一大一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盛有等量河水的鱼缸甲、乙中,给甲鱼缸盖上玻璃,乙不作处理,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C.取大小、活力相当的两条鲫鱼,分别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D.取大小、活力相当的六条鲫鱼,平均放入甲、乙两个鱼缸中,甲中加适量河水,乙中加等量煮沸后冷却的河水,放置于相同的环境中进行观察【答案】D【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为了偶然性,观察对象不能只有一条鲫鱼。【解答】鲫鱼浮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水中溶解的氧气较少,所以可以将其中一个鱼缸内的水先煮沸再冷却,除去其中溶解的氧气。为了避免偶然性,应在每个鱼缸内放入一定数量的鲫鱼。故答案为:D。11.(2024七上·义乌期中) 国庆节小雷在家中阅读,发现书本配图中打开了瓶塞的暖水瓶口有大量白气冒出。马上起身试验,发现家中的暖水瓶打开瓶盖后不冒“白气”,非常疑惑为什么。想到可能是暖水瓶不保温,倒了一碗尝尝发现“烫”。又想到可能是因为房间的温度较高,将暖水瓶拿到冷库,看到很多“白气”。划线处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 )A.提出问题 B.猜想与假设C.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 D.交流与合作【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有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或设计方案)→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拓展与迁移,据此结合题意进行分析解答。【解答】“小雷倒了一碗尝尝”,这个环节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故答案为:C。12.(2024七上·浙江期中)某组同学在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时,拟定了以下实验计划,不正确的是( )A.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B.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C.设置变量:设置黑暗潮湿和明亮干燥两种生活环境D.实验对象:50只大小相似的健康鼠妇【答案】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为: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交流。2、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解答】AB、根据探究光对鼠妇影响的实验,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肯定或否定的解答,根据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AB正确。C、设置变量时有两个变量,有无光和潮湿与干燥,因此不能得出结论:光对鼠妇分布有影响,鼠妇喜欢阴暗的环境,C错误。D、如果采集的蚯蚓实验中多选用鼠妇的数量,尽可能排除其他因素的干扰,但数量也不易太多,太多了会增加实验操作难度,D正确。故答案为:C。13.(2025七上·德清期末)鲜花人人喜爱,但“好花不常开”。于是,鲜花保鲜问题便成为喜爱鲜花的人工作之余所关注的问题。为了探索“延长鲜花保鲜的方法”,小德提出种种假设,并设计如下实验:a.取两只等大的锥形瓶,分别标上 A 和B;b.在A 和B 中分别注入等量的清水,然后在 A 中加入2颗维生素C,并搅拌使之溶解;c.在A 和B 中各插上一支同样新鲜的玫瑰花(如图),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隔12小时观察一次,并做好观察记录。(1)该实验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2)小德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 。(3)如果上述假设成立,则实验观察的结果是 。(4)根据你的日常生活经验,写出延长鲜花保鲜的其他一个方法: 。【答案】(1)数量单一(品种单一),存在偶然性(2)维生素C能延长鲜花保鲜(3)相同情况下,A瓶鲜花保鲜时间比B长(4)合适的温度(合适的湿度、定期换水、适当修剪、使用鲜花保鲜剂) (合理即可)【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是指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该实验仅使用了一支玫瑰花进行对比,样本数量过少,而且品种单一。这样的实验设计容易受到偶然因素的影响,导致实验结果缺乏可靠性和普遍性。在科学实验中,为了使实验结果更具说服力,通常需要增加样本数量和样本的多样性。(2)从实验步骤可以看出,A 瓶加入了维生素 C,B 瓶没有加入,其他条件都相同。所以小德设计这个实验想要检验的假设是维生素 C 能延长鲜花保鲜。(3)如果假设成立,即维生素 C 确实能延长鲜花保鲜,那么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A 瓶中加入了维生素 C 的玫瑰花保鲜时间会比 B 瓶中未加维生素 C 的玫瑰花保鲜时间长。(4)生活中延长鲜花保鲜的方法合适的温度:低温环境可以减缓鲜花的新陈代谢,延长保鲜时间。例如将鲜花放在温度较低且稳定的地方。合适的湿度:保持适当的空气湿度,可防止鲜花过快失水枯萎。定期换水:及时更换花瓶中的水,保持水的清洁,能为鲜花提供干净的水分和养分。适当修剪:对鲜花的茎部进行适当修剪,去除多余的叶子和残花,减少水分和养分的消耗。使用鲜花保鲜剂:市场上有专门的鲜花保鲜剂,能提供鲜花所需的营养物质和杀菌成分,延长鲜花寿命。14.(2025七上·鄞州期末)同学们都有在夏天被蚊子叮咬的困扰,然而不同的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不同,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与哪些因素有关,设计并进行了以下实验。【作出猜想】猜想一:与衣服颜色的深浅有关:猜想二:与汗液的气味有关。【实验步骤】①准备3种颜色深浅不同但种类和大小相同的纸板各2张,在纸板上分别涂抹等量且面积相同的生理盐水和汗液(汗液来自同一个人);②将6张纸板分开放置在草地上,用摄像机记录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停留的次数;③随机交换纸板位置,重复步骤②多次。【实验结果】涂抹物 每分钟内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次第1次 第2次 第3次浅色 较深色 深色 浅色 较深色 深色 浅色 较深色 深色生理盐水 2 5 8 1 4 7 9 3 6汗液 20 22 28 21 24 26 19 23 29【数据处理】(1)步骤③中重复多次实验,是为了 。(2)有同学认为第3次实验中涂有生理盐水的浅色纸板上的蚊子停留次数偏多,于是把数据“9”改为了“2”。你认为该同学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 。(3)【得出结论】人对蚊子的吸引力大小与 有关。【答案】(1)避免偶然性(2)不合理,不能篡改实验数据,要遵循科学事实,允许实验偶然性等(合理即可)(3)衣服颜色的深浅和汗液的气味(仅写出一点得1分)【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2)对照试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计对照试验,使实验更具说服力。【解答】(1)在科学实验中,单次实验的结果可能会受到各种偶然因素的影响,比如实验当时的风向、蚊子本身的随机行为等。通过重复多次实验,可以综合多次的结果,减少这些偶然因素对实验结论的干扰,使得实验结果更具有可靠性和普遍性,所以重复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2)科学实验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在实验过程中,任何数据都应该如实记录,即使某个数据看起来与其他数据差异较大,也不能随意篡改。因为这个看似异常的数据可能是由多种合理的原因导致的,比如当时正好有一群蚊子飞过等偶然情况。随意篡改数据会破坏实验的真实性和科学性,得出的结论也会是不可靠的,所以该同学的做法不合理,要遵循科学事实,允许实验偶然性的存在。(3)从实验数据来看,涂抹汗液的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明显多于涂抹生理盐水的纸板,这说明汗液的气味对蚊子有吸引力,即人对蚊子的吸引力与汗液的气味有关。同时,无论是涂抹生理盐水还是汗液的纸板,深色纸板上蚊子停留次数总体上比浅色纸板多,这表明衣服颜色的深浅也会影响人对蚊子的吸引力。所以人对蚊子的吸引力大小与衣服颜色的深浅和汗液的气味有关。15.(2025七上·南浔期末)为探究“如何科学烧烤,减少烧烤过程中食品产生的苯并芘等有害物质的问题”,某研究小组把若干生鸡翅放在烤箱中,用电烤箱在 180℃、230℃分别烤制 10 分钟、20分钟和30 分钟进行实验,记录如下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苯并芘是世界卫生组织认定的致癌物)序号 烤制方式 烤制时间(min) 苯并芘含量(ug/ kg) 烤制程度1 180℃电烤 10 未检出 烤熟2 20 1.2 烤糊3 30 3.6 烤焦4 230℃电烤 10 未检出 烤熟5 20 2 烤糊6 30 5.4 烤焦7 未烤制 0 未检出 --(1)该实验中作为对照组的是第 组;(2)分析表格数据,可以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3)为提高该探究实验的普遍性和严谨性,如何进一步完善 ;(4)根据实验结果,你认为该如何进行科学烧烤 。【答案】(1)7(2)其他条件相同时,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产生的苯并芘越高(3)烧烤时间间隔5分钟或2分钟、换用其他食物重复实验等(写出一点即可)(4)烤熟就可以食用,不要长时间烤制【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探究网传烧烤类食品会产生苯并芘等有害物质,需要和还未进行烤制的食品对照,所以应选择的空白对照实验是第7组;(2)通过对比1、2、3或4、5、6实验可以得出当温度越高,烤制时间越久,产生的苯并芘越高;(3)为提高探究实验的普遍性和严谨性,可以从以下方面完善:细化烤制时间:烧烤时间间隔设置为 5 分钟或 2 分钟等更小的时间间隔,能更精确地观察烤制时间与苯并芘产生量之间的关系。更换实验材料:换用其他食物(如肉类、蔬菜等)重复实验,因为不同食物在烤制过程中产生苯并芘的情况可能不同,这样可以使实验结果更具普遍性。(4)通过实验4、5、7组实验可知,烤制的时间越久,产生的苯并芘越高,所以烤熟即可食用,不要长时间烤制。16.(2025七上·上城期末)高空坠物如同悬在城市上空的刀剑,十分危险。某专业研究小组对“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什么因素有关”进行实验研究。实验器材:边长为1米、厚度为6毫米的正方形玻璃(可承受60kg的物体),质量为50g的鸡蛋数枚。实验过程:专业人员在无风、安全、空旷的环境下,将鸡蛋从不同高度静止释放,砸中玻璃板,记录实验现象和数据。实验次数 高度(m) 鸡蛋情况 玻璃破碎情况1 10 破碎 未破碎2 20 破碎 未破碎,出现裂纹3 30 破碎 未破碎,出现小坑4 50 破碎 破碎(1)根据表中数据,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 来比较物体从高空落下的破坏力大小。(2)分析现象和数据,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3)2021年,国家高空抛物被列入《刑法》。杜绝高空抛物,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写出一点即可)。【答案】(1)玻璃破碎情况(2)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的高度有关;(3)进行漫画宣传它的危害性。【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物理学中对于多因素或多变量的问题,常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把多因素的问题变成多个单因素的问题.每一次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事物的影响,分别加以研究,最后再综合解决,这种方法叫控制变量法。【解答】(1)根据表中数据,结合控制变量法思想,本实验可以通过观察玻璃破碎情况来比较物体从高空落下的破坏力大小。(2)分析现象和数据,同一物体从不同高度下落,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同一物体从高空落到地面的破坏力与下落的高度有关。(3)2021年,国家高空抛物被列入《刑法》。杜绝高空抛物,我们可以:进行漫画宣传它的危害性。期中综合拓展练(检测时间:15分钟)17.(2025七上·浙江期末)对多名马拉松运动员研究发现,在比赛后,运动员的肠道中 Veillonella细菌(以下简称V菌)的数量明显增加,说明运动能影响肠道中的V菌数量,那么V 菌是否也会影响运动能力 【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进一步研究发现,乳酸是Ⅴ菌唯一的营养来源,代谢转化产物是丙酸盐。乳酸堆积会引起局部肌肉的酸痛,影响运动能力。那么V菌对运动能力的影响,是通过分解消除乳酸起作用,还是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起作用呢 【实验2】:在B组小鼠肠道内滴注一定浓度的“____”,重现了实验1的结果。这就表明,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而运动又能使肠道内 V菌数量增加,所以要加强训练以提升运动能力。根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1可得出的结论是 。(2)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 。 (填“乳酸溶液”、 “丙酸盐溶液”或“生理盐水”)(3)如果长期运动能促进肠道V菌数量的增加,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 久坐人员肠道中 V菌的平均数量。(4)在某次马拉松比赛中,选手甲以2小时15分钟的时间跑完全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以下是小宁对选手甲和某位同样跑完全程的选手乙建立的运动坐标图(体现全过程),其中更符合比赛结果的是 。【答案】(1)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2)丙酸盐(3)大于(4)C【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是指为了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生物科学知识,领悟科学研究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通俗地说,就是让我们自己去发现问题。主动去寻找答案,而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科学探究重在探索的过程,而不是只注重答案本身。【解答】(1)实验1:将V菌接种到A组小鼠肠道中,结果这些小鼠在特制的跑步机上跑的时间明显延长,说明V菌能提升小鼠的运动能力。(2)实验2肠道内V菌通过乳酸消除后产生的丙酸盐来改善运动能力,所以根据对照实验要求实验2的空白处应填丙酸盐。(3)若要进一步说明长期运动对肠道中V菌数量的影响,则长期运动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应大于久坐人员肠道中V菌的平均数量。(4)根据题意知甲乙两位选手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且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甲乙两位选手都跑完了全程,则最终跑完的路程是一样的,A,B错误,甲选手取得全马第一名的成绩,则甲跑完全程所用时间最短,C正确,D错误。故选:C。18.(2025七上·苍南期末)夏季的蚊子惹人厌烦,不仅影响休息还会传播疾病。某兴趣小组思考:为什么蚊子喜欢叮咬人类,蚊子会不会叮咬其它动物呢 于是进行如下相关探究。表:人和动物的气味类型气味类型 各气味成分含量的相对值a b c d人的气味 2.4 0.5 1.2 0.3动物的气味 0.3 0.5 0.2 1.8(1)如图所示实验小组在T型玻璃管Ⅰ区投放人体气味,Ⅱ区投放动物气味。则该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 。(2)一段时间后,蚊子大部分趋向Ⅰ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请根据表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蚊子的是 两种成分。(3)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请对上述实验提出一条改进建议 。【答案】(1)气味的类型(2)a、c(3)换用不同种类的蚊子重复实验(或换用不同的动物重复实验)【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实验小组在 T 型玻璃管 Ⅰ 区投放人体气味,Ⅱ 区投放动物气味,通过设置不同区域的不同气味,来观察蚊子的趋向,所以该兴趣小组实验探究的影响因素是气味的类型。(2)一段时间后,蚊子大部分趋向 Ⅰ 区(人体气味区),多次实验结果相同。对比人和动物气味中各成分含量的相对值,发现人的气味中 a 成分含量(2.4)明显高于动物气味中 a 成分含量(0.3),c 成分含量(1.2)也高于动物气味中 c 成分含量(0.2),而 b 成分含量(0.5)和 d 成分含量(0.3)在人和动物气味中差异相对不明显,所以推测人的气味中吸引蚊子的是a、c两种成分。(3)为了得到更具普遍性的结论,需要增加实验的样本多样性。因为原实验只用了一种蚊子和一种动物,可能存在局限性。所以可以换用不同种类的蚊子重复实验(或换用不同的动物重复实验),这样能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使结论更可靠。19.(2025七上·宁波期末)幽门螺旋杆菌可通过饮食等途径传染。资料显示,67%~80%的胃溃疡和95%的十二指肠溃疡是由幽门螺旋杆菌引起的,溃疡容易导致胃癌。研究者将实验小鼠平均分为三组,每组若干只,按下表进行处理,以探究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关系,以及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的影响。一段时间后检测三组小鼠胃黏膜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 (炎症因子水平相对值越高,炎症越严重),并计算出每组的平均值,结果如柱状图所示。处理 1组 2组 3组是否灌胃乳酸菌 否 否 是三周后是否灌胃幽门螺旋杆菌 否 是 是【注】 “灌胃”是使用灌胃器,将药液由动物的口直接注入到胃中。(1)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从实验结果可得到的结论是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 (填“有关”或“无关”)。(3)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 (填“抑制”或“加强”)作用。(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 。 (答一点即可)【答案】(1)幽门螺旋杆菌(2)有关(3)抑制(4)生活中可以适量摄入乳酸菌发酵类食物,如酸奶、泡菜等 (合理即可)【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探究过程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对照实验是指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实验中1组和2组结果对照,实验的变量是幽门螺旋杆菌。(2)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1组成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可以得到实验结论:幽门螺旋杆菌与胃黏膜炎症的发生有关。(3)实验中2组和3组结果对照,其结果是2组小鼠比3组成小鼠胃黏膜的炎症严重得多,说明乳酸菌对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胃黏膜起到抑制作用。(4)根据以上实验结论,给我们生活的启示是:饮食中适当的补充乳酸菌,能够减少胃肠的溃疡和癌变。20.(2025七上·宁波期末)葡萄是一种营养丰富的水果,科研人员为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组别 处理方式 单粒果实质量(均值) 果实含糖量 (均值)A 不套袋 87.22 克 15.97%B 无纺布袋 88.29 克 16.18%C 塑料袋 88.91克 16.15%D 蜡纸袋 89.47克 16.52%(1)实验中 A 组的作用是 。(2)从探究的角度分析,“用不同材质的袋子套在葡萄上,一段时间后,每组抽取10颗葡萄测定其质量和含糖量并记录”属于 (填序号)。①提出问题 ②建立猜测与假设 ③制定计划 ④获取事实与证据 ⑤检验与评价 ⑥合作与交流(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并且选用 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最好。【答案】(1)作为对照组(2)④(3)蜡纸【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为了研究套袋技术对提高葡萄果实品质的作用,需要设置以是否套袋为唯一变量的对照实验。如题表所示,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不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所以该实验中对A组对照组的处理方式是不套袋。(2)实验探究一般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与制订计划、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表达与交流。其中题干中表示④获取事实与证据。(3)上述实验数据表明,实施套袋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葡萄果实的品质,选用蜡纸袋材质的袋子进行套袋,葡萄的品质更好,单粒果实质量更大,果实糖含量更高。21.(2024七上·秀洲期中)小应开展了“香烟烟雾对绿萝的生长是否有影响”的探究活动。具体方案如下:①用玻璃制成长、宽、高均为60cm的实验舱3个,其上方的玻璃盖可移动(以便放入绿萝),实验舱一侧开一圆孔(以便通入香烟烟雾),并编号A、B、C。②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绿萝分别放入3个实验舱,并在玻璃盖接口处涂抹凡士林密封;③实验具体设置及历时72小时后绿萝呈现的状态见下表,其中A、B组通过实验舱一侧的圆孔通入的香烟烟雾(由2支同型号香烟完全燃烧产生),A、C组通过胶布封闭圆孔进行密封,B组通过每间隔2小时粘揭胶布进行间隔通风。组别 绿萝 香烟烟雾 密闭情况 绿萝呈现状态(截至72小时)A组 放置 通入 密闭 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B组 放置 通入 间隔通风 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C组 放置 无 密闭 个别叶尖微黄,叶面未见水渍状斑点(1)步骤②中需选取符合实验要求的绿萝,则此要求为 。(2)A、C作为一组对照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3)根据本实验,小应认为通风能改善舱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证据是 .【答案】(1)大小品种生长状况相近的健壮的绿萝(2)是否通入香烟烟雾(3)不同风的A组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通风的B组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实验为了控制单一变量,使实验结果更准确,更具有说服力。步骤②中需选取符合实验要求(植株大小相同,生长状况良好)的绿萝,则此要求为控制单一变量。(2)A、C两组实验变量是否通入香烟烟雾,两组实验相比较,通入香烟烟雾的A组绿萝的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不通入香烟烟雾的C组绿萝的个别叶尖微黄,叶 面未见水渍状斑点。(3)A、B两组实验变量是否通风,两组实验比较,不通风的A组多数叶片发黄,叶面多见水渍状斑点。通风的B组少数叶尖发黄,叶面偶见水渍状斑点。所以通风能改善实验舱 内空气质量,减轻香烟烟雾对绿萝的伤害。22.(2024七上·萧山月考) 在一次纸飞机比赛中,同学们针对“如何让纸飞机飞得更远”提出了以下观点:观点1: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折纸飞机用的纸张的质量有关。观点2: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纸飞机的形状有关。观点3: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投掷纸飞机的力的大小有关。观点4:纸飞机的飞行距离可能与投掷纸飞机的角度有关。(1) 同学们提出的以上观点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2) 为了探究“纸飞机的飞行距离是否与投掷的角度有关”,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帮他完善实验步骤:步骤一:用1张 A4纸折成纸飞机。步骤二:调节滑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1,将纸飞机放置于滑轨上并拉伸橡皮筋至某标记处,如图所示,由静止释放后,测量并记录纸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 s1。步骤三:调节滑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2, ,由静止释放后,测量并记录纸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s2。步骤四:调节滑轨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3、θ4,重复步骤三中的实验操作。步骤五:多次重复上述实验,取不同发射角度的纸飞机水平飞行的平均距离,并记录。(3) 上述实验中,投掷纸飞机的力的大小用 来表示。(4) 通过实验,该同学测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纸张 不同发射角度飞行的平均距离/m0° 15° 30° 45°A4 纸 5.8 15.2 13.5 8.1分析上表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答案】(1)提出猜想(2)将纸飞机放置于滑轨上并拉伸橡皮筋至某标记处(3)皮筋拉伸的长度(4)其他条件均相同时,随发射角的增大纸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发射角在15°左右时,水平飞行的距离最远【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提出各种可能的影响因素的过程属于提出猜想过程。(2)根据控制变量法,在探究某一因素的影响时,要控制其它因素相同。(3)力的大小不易观察,可以用橡皮筋的形变量来反映。(4)根据表中数据可得结论,主要要分段分析。【解答】(1)上述观点均为同学们的猜想,所以属于提出猜想的环节。(2)由控制变量法可知,改变了夹角,则应控制其它条件相同,所以应将纸飞机放置于滑轨上并拉伸橡皮筋至某标记处。(3)投掷纸飞机的力可以通过皮筋拉伸的长度来表示,采用了转换法。(4)由表中数据可知,角度在0°至15°时,随着角度变大,飞行的距离变大,由15°增大到45°,随着角度变大,飞行的距离变小,故可得:其它条件均相同时,随发射角的增大纸飞机水平飞行的距离先增大后减小,发射角在15°左右时,水平飞行的距离最远。23.(2024七上·萧山月考) “废电池会对生物的生存造成危害吗 ”针对这一问题,小乐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将一节5号废电池破碎, 取出内容物将其均分成四份, 分别放入400mL、200mL, 100mL, 50mL, 的清洁无污染河水中浸泡三天备用②取四只各装有500mL 清洁无污染河水的鱼缸,贴上标签A、B、C、D③各量取20mL 四种废电池浸出液,分别装入四只鱼缸中④再往四只鱼缸中各放入10条生长状况相似的泥鳅,进行相同的喂养鱼缸编号 A B C D泥鳅平均成活时间(天) 11 9 6 1(1) 上述实验,每只鱼缸放入泥鳅的条数为10条的原因是: 。(2) 上述实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设置对照组,对照组设置的方案为; 取一只相同的鱼缸, (补全方案) ,再放入10条与实验组生长状况相似的泥鳅,进行相同的喂养。(3) 根据上述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答案】(1)有足够的样本数量,避免偶然因素对实验的影响,得出普遍规律(2)加入500mL无污染河水(3)废电池浸出液的浓度对泥鳅存活的时间有影响,废电池浸出液的浓度越高,泥鳅存活时间越短【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一条泥鳅具有偶然性,所以要在每个鱼缸内放置多条泥鳅。(2)对照组一般是不用改变条件的那一组,所以对照组为不加电池浸出液的一组。(3)泥鳅存活时间越短,说明浸出液对泥鳅生存的影响越大。【解答】(1)在每个鱼缸中都加入多条泥鳅的目的是避免偶然性,得出具有普遍性规律的结论。(2)没有设置空白对照组,对照组应不加电池浸出液,只加入等量的清洁无污染河水。(3)由表中数据可知,电池浸出液浓度越大,泥鳅存活的时间越短,说明电池浸出液对泥鳅的生存造成影响且浓度越大影响越大。24.(2024七上·浙江月考)海鲜馆里有一道菜叫“西施舌(一种软体动物)炒九层塔(一种植物)”,媒体报道九层塔可能含有某致癌物质。小明看了媒体报道后发生了如下行为:①于是他准备了两组老鼠,一组长期喂含有微量黄樟素的食物,另一组喂正常食物;②小明认为致癌物可能是黄樟素;③小明脑海中想:“九层塔中的是什么物质呢?”④一年后,两组老鼠都没患癌症。(1)请将小明的行为按科学探究过程顺序排列起来: (填序号)。(2)②属于小明科学探究过程中的 步骤。(3)探究后,小明的想法是 (填“正确”或“错误”)。【答案】(1)③②①④(2)建立假设(3)错误【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实验探究围绕提出的问题展开,所以应先提出问题,再建立假设,根据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并实施实验方案获得证据,最后根据所得证据得出结论。(2)②是小明的猜想,所以属于的是建立假设环节。(3)根据实验现象--两组小鼠都没患病可知,假设错误。【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建立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故科学探究的过程按顺序排列起来为:③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①实施计划,④得出结论。(2)建立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②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建立假设。(3)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1)由分析可知:科学探究的过程按顺序排列起来为:③提出问题,②建立假设,①实施计划,④得出结论。(2)建立假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提出问题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因此②小明认为微量黄樟素会导致癌症,应属于科学探究方法的建立假设。(3)探究的一般过程,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一次探究得到正确的结论。有时,由于探究的方法不够完善,也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因此,在得出结论后,还需要对整个探究过程进行反思。因此当实验结果不符合假设时,说明假设是错误的。25.(2024七上·越城月考)小科常常看到妈妈将做菜后剩下的蛋壳倒扣在栽有吊兰的花盆中,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 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 为了研究这个问题,小科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首先选取发育情况相同的两株健壮的吊兰幼苗,分别栽入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花盆中。②甲盆中不放蛋壳, 乙盆中放蛋壳, 其他实验条件都相同。③一段时间后,吊兰生长状况发生了变化,小兰将变化情况记录在下表中。植株 实验前质量/克 实验后质量/克 生长情况甲 41 51 植株弱小, 叶色变黄乙 41 70 植株较健壮, 叶色较绿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 (填“提出问题”或“作出假设”) 。(2) 该实验过程中,起对照作用的是植株 (填“甲”或“乙”)。(3) 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 请提出改进建议: 。【答案】作出假设;甲;增加吊兰的数量【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起始步骤,从生活现象或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疑问,如本题中 “蛋壳真能促进吊兰生长吗?”作出假设: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推测和判断,本题中 “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 就是作出假设环节。设计实验:根据假设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包括确定实验变量、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控制无关变量等,以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和可靠性。进行实验:按照实验设计进行实际操作,收集实验数据和现象,本题中小科进行了吊兰种植和观察记录等操作。分析与论证:对实验得到的数据和现象进行分析、比较、归纳等,得出结论,判断假设是否成立,本题可根据吊兰生长状况的数据来分析蛋壳对吊兰生长的影响。反思与评价:对整个实验过程进行反思,评估实验方案的合理性、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实验结果的可靠性等,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的变量。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探究的一般过程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发现问题后,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问题的答案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回答,即作出假设。“妈妈认为蛋壳中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是对“蛋壳中是否含有促进吊兰生长的营养物质”这一问题进行的肯定回答,所以这属于科学探究基本过程中的作出假设。(2)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该实验过程中,甲盆中不放蛋壳,是对照组;乙盆中放蛋壳,是实验组。(3)实验对象的数量过少,会由于自身的偶然性因素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所以小科的实验有不足之处:吊兰幼苗的数量太少;应进行改进:甲、乙各取5株健壮的吊兰幼苗等。26.(2024七上·永康期中) 某兴趣小组就“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进行了探究,其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组别项目 水质 水量 水温 蛙卵数 孵出的蝌蚪数A组 河水 500mL 23℃ 30个 28只B组 蒸馏水 500mL 10℃ 30个 9只(1) 该实验是通过观察 来比较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2) 指出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方法: 。【答案】(1)孵出的蝌蚪数(2)B组水温10℃不妥, 改成23℃【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就是为了防止其他因素的影响,再设置对照实验,使它除了原实验本身改变的条件外,其他条件保持相同,最后与原实验所得结果进行对照,观察异同,对照实验用来证明某种因素对实验结果的确切影响。【解答】(1)该实验是通过观察孵出的蝌蚪数来比较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的,A组河水孵出的蝌蚪数28只;B蒸馏水孵出的蝌蚪数9只,说明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有影响。(2)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不同水质对蛙卵孵化的影响”,所以在设置对照组时,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条件。即除了水质的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应该相同,从表中可以看出,该实验变量除了水质外,还有水温,不符合单一变量原则。因此,该实验设计的不妥之处及改进方法:除水质这个变量不同外,温度也不相同,应该将B组的水温改为23℃。27.(2024七上·永康期中) 为了探究“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影响”。甲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测量高度后,置于按科学标准配制的培养液中,放在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喷洒用清水配制的赤霉素溶液。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发现平均高度增加了。实验结论: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的作用。(1) 乙同学认为甲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不高,因为甲没有设置对照实验。请你帮助设置对照实验:①取 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 。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 法。(2)如果20天后,出现 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3)有人认为每组实验只需取用1株大豆幼苗就可以完成实验,而不需要15株,你觉得对不对 请简述你的理由。 。【答案】(1)生长正常、大小相同;清水;控制变量法(2)甲组大豆幼苗的平均高度高于乙组大豆幼苗的平均高度(3)不对【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解答】(1)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对照实验遵循变量唯一的原则;①取生长正常、大小相同的大豆幼苗15株,置于同样的培养液和适宜的温度和光照等条件下培养。②每天喷洒与实验组等量的清水。③20天后测量每株大豆的高度,计算平均高度。这种只改变其中的某一个因素而控制其余几个因素不变,从而研究被改变的这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这种科学探究的方法称为对照实验法。(2)如果20天后,出现实验组大豆的平均高度高于对照组大豆的平均高度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到“赤霉素有促进大豆植株增高作用”的实验结论。(3)不对,理由是:只用 1 株大豆幼苗做实验,样本数量过少,实验结果具有偶然性,容易受到偶然因素(如这株幼苗本身生长状况特殊等)的影响,不能准确反映赤霉素对大豆植株高矮特性的真实影响。而用 15 株大豆幼苗做实验,样本数量相对较多,可以减小实验误差,使实验结果更可靠、更具有说服力。28.(2024七上·龙湾月考)学校举行火箭模型制作大赛,某项目化小组设计制作了一个以酒精为燃料的模拟火箭发射装置(如图所示)。先用喷雾器在瓶中喷入适量酒精,按下开关,触发点火装置,火箭就可以升空了。如何让火箭模型发射到更高的高度呢?小组同学进行探究实验并获取到如下数据:实验序号 箭体质量/g 火箭配重质量/g 燃料质量(喷酒精次数) 发射高度/m1 80 90 2 1.22 80 80 2 1.83 80 80 4 2.7(1)此实验用 来替代燃料质量,使用了转换法。(2)根据实验数据得出结论:当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一定时, ,火箭发射高度越高。(3)小组同学指出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理由是 。(4)根据生活经验,你认为还有哪些因素影响火箭模型的发射高度?请你提出猜想: 。【答案】(1)喷酒精次数(2)火箭配重质量越小(3)实验次数太少,实验存在偶然性,结论不具有普遍性(4)酒精火箭发射高度可能与喷雾器的形状有关【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由表中记录的数据可知,用更易观察的喷酒精次数来反映不易观察的燃料质量,这种探究方法称为转换法。(2)由表中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一定,则指的是1、2两次实验,据此分析。(3)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性规律,应改变条件进行重复实验。(4)火箭的形状等因素可能也会影响发射高度。【解答】(1)此实验用喷酒精的次数来替代燃料质量,喷酒精的次数越多,燃料的质量越大,用到转换法。(2)由表中1、2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不变,火箭配重质量越小,火箭发射高度越大;由表中2、3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火箭配重质量不变,燃料质量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大。(3)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4)影响酒精火箭的发射高度:酒精火箭发射高度可能与喷雾器的形状有关。(1)此实验用喷酒精的次数来替代燃料质量,喷酒精的次数越多,燃料的质量越大,用到转换法。(2)由表中1、2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燃料质量不变,火箭配重质量越小,火箭发射高度越大;由表中2、3次数据可知,箭体质量和火箭配重质量不变,燃料质量越大,火箭发射高度越大。(3)实验次数少,结论不具有普遍性,所以仅做3次实验得出的结论不太可靠。(4)影响酒精火箭的发射高度:酒精火箭发射高度可能与喷雾器的形状有关。三、综合题29.(2025七上·滨江期末)为证实塑化剂会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研究者利用小鼠进行了相关研究。实验步骤:a.利用玉米油溶解不同浓度的DEHP(塑化剂的一种),给予每组成年雌性小鼠口服不同浓度的DEHP。b.停止处理后让这些雌性小鼠与正常雄性小鼠进行交配。c.统计怀孕比例,结果如图。(1)对照组成年雌性小鼠的处理是口服等量的 ;(2)据图分析,可以发现:塑化剂 (选填“会”或“不会”)影响生物的生殖功能。【答案】(1)玉米油(2)会【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其中不同的条件就是实验变量,对照组是不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变量处理的对象组。在本实验中,实验变量是 DEHP(塑化剂)的浓度 。(2)数据分析与结论得出:通过对实验数据(如本题中的怀孕比例)进行分析,观察不同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从而判断实验变量对研究对象(如本题中生物的生殖功能)是否产生影响 。【解答】(1)对照组应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实验,但不含有被检测成分(在此实验中为DEHP)。因此,对照组应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玉米油,而不添加DEHP,以便更好地对比判断DEHP对生殖功能的影响。(2)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怀孕比例逐渐下降,对照组怀孕比例最高,而DEHP浓度最高时怀孕比例最低。这表明塑化剂DEHP会影响小鼠的生殖功能,导致怀孕比例降低。(1)对照组应进行相同条件下的实验,但不含有被检测成分(在此实验中为DEHP)。因此,对照组应给予相同体积的溶剂玉米油,而不添加DEHP,以便更好地对比判断DEHP对生殖功能的影响。(2)从图中可以看到,随着DEHP浓度的增加,怀孕比例逐渐下降,对照组怀孕比例最高,而DEHP浓度最高时怀孕比例最低。这表明塑化剂DEHP会影响小鼠的生殖功能,导致怀孕比例降低。30.(2024七上·嵊州期中)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实,广大中小学生有了充足的睡眠时间。睡眠不足对学习能力会有怎样的影响 某科研团队以小鼠为实验对象,建立模拟人类睡眠不足状态的模型,并进行了如下实验。①选取发育状况一致的健康小鼠16只,随机均分为A、B两组。②采用适当的实验方法,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持续21天。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③在实验的第7天、第14天、第21天,分别对两组中的每只小鼠走出同一迷宫的时间进行四次测量,计算平均值。实验结果如图所示。(1)在限制睡眠时长的实验中,A组和B组是一组对照实验, 组是对照组,该实验中变量是 。(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 。(3)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你认为该科研团队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4)本实验对你有怎样的启示 (写出一条即可)【答案】(1)A;睡眠时间(2)避免实验偶然性(3)睡眠不足会影响学习能力(4)保证充足睡眠【知识点】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解析】【分析】1、探究的一般过程包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订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2、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一般的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对照组。为确保实验组、对照组实验结果的合理性,对影响实验的其他相关因素应设置均处于相同且理想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控制单一变量,便于排除其它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和干扰。【解答】(1)根据题干可知,限制B组小鼠的每日睡眠时长,使其睡眠时长为每日3.5小时,A组小鼠不限制睡眠时长,其他实验条件均相同,因此,变量是每日睡眠时长。(2)每组小鼠选取多只、多次测量且实验数据取平均值,目的是减小实验误差,避免实验的偶然性,让实验结论有说服力。(3)对比两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A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短、B组小鼠走出迷宫的平均时间长,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充足的睡眠能够缩短小鼠走迷宫的时间(睡眠不足会导致学习能力下降)。(4)通过该实验给予的启示是:平时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充足的睡眠能够使学习的能力提高,睡眠不足使学习能力减弱。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专题02 科学探究(学生版).docx 专题02 科学探究(教师版).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