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市培献中学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资源简介

罗定市培献中学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10月素质检测语文科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积累运用(21分)
1.默写古诗文。(共10分。答对1句得1分,满分不超过10分)
(1)春天像小姑娘, ,笑着,走着。(朱自清《春》)
(2)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水何澹澹, 。树木丛生, 。(曹操《观沧海》)
(4)《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的诗句是: , 。
(5)古代作品中,有一类句子以名词组合而成,展现情景交融的美妙景象,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 , , ”。
(6)李白《峨眉山月歌》一诗中,点明远游路线,抒发依依惜别情思的两句是: , 。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3分)
(1)连绵的阴雨天气lìn sè( )地藏起了阳光,整个城市笼罩在灰蒙蒙的水汽中。
(2)荆轲刺秦前,在易水河畔“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歌,是一场生与死的壮烈jué bié( )。
(3)午后的阳光透过竹帘,将碎影投在空荡的席子上,随着时间fān lái fù qù( )地变幻着明暗的棋局。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一场阔别已久的雨,淅淅沥沥地飘洒下来,虽说伴有些许寒凉,但仍然是最轻柔的乐章。
B.“立春”是每年的第一个节气,“一年之计在于春”,因此,自古以来,我国民间对“立春”都非常重视。
C.贸易圈内人士认为,特朗普对中国咄咄逼人的举动正在毁掉他达成任何长期贸易协议的机会。
D.春天来了,小芳和哥哥小明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跟着爸爸妈妈去郊游。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并看待学生们沉迷游戏的问题?(“应对”与“看待”互换位置)
B.通过使用“电子往来港澳通行证”自助通关,使旅客大大缩短了排队等候过关的时间。(删去“通过”或“使”)
C.“低头族”是指社交场合不关注身边的人,跟人聊天时老忍不住看手机。(在“看手机”后面加上“的一群人”)
D.如果考生考前吃得太饱或者太油腻,就会延长消化时间,降低复习效率和考试状态。(删去“复习效率和”)
5.七年级(3)班开展了以“品味冬天,体会温度”为主题的语文专题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4分)
(1)【冬之诗】古诗词中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不胜枚举,请结合自己的积累,写出完整的一句。(2分)
(2)【冬之韵】朗读是感知的基础,为了更好地领略冬天的美,请你为下面这段美文进行朗读设计。(2分)
但在江南,可又不同;冬至过后,大江以南的树叶,也不至于脱尽。寒风——西北风——间或吹来,至多也不过冷了一日两日。到得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晨霜白得像脸上的脂粉似的。清早,太阳一上屋檐,鸟雀便又在吱叫,泥地里便又放出水蒸气来,老翁小孩就又可以上门前的隙地里去坐着曝背谈天,营屋外的生涯了;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在为语段画横线的句子标注重音时,你认为最恰当的一项是哪一项?请说说你选择该选项的理由。
A.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B.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C.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D.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
二、阅读(49分)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6~9问题。(14分)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选自《世说新语》)
【乙】
及遭孙恩①之难,举厝自若。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②所害,方命婢肩舆③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其外孙刘涛时年数岁,贼又欲害之,道韫曰:“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节选自《晋书 列女传 王凝之妻谢氏传》)
【注释】①孙恩:东晋五斗米道道士,后聚众起义。②贼:对人民有危害的人,此处指孙恩。③肩舆:抬着轿子。
6.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4分)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及遭孙恩之难 查阅词典法:①赶得上,比得上;②等到……时候;③和;④至,到。 A (填序号)
俄而雪骤 参考成语法:暴风骤雨 B
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 语境推测法:联系上下文推断。 C
乱兵稍至 课内迁移法: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D
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1)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2)必其如此,宁先见杀。
8.请用“/”给【乙】文画线的句子断句。(断两处)(2分)
恩 虽 毒 虐 为 之 改 容 乃 不 害 涛
9.【甲】【乙】两文都写到谢道韫,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选段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分析她是个怎样的人。(4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问题。(11分)
【材料一】随着时代发展、科技进步,人们的阅读内容愈加丰富。从读纸质书到如今的“听书”(即有声阅读),方式也日益多元化。2022年,我国有三成以上(35.5%)的成年国民有听书习惯。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更多的形式。
【材料二】
百家争鸣
①听书学知识是个伪命题。一方面,听的效率太低。研究表明,人类接收的83%的信息是通过视觉达成的,听只是其十分之一。另一方面,听书未必是适宜的学习方式。因耳蜗接收信息上限仅为1Mbps,所以听书的平均速度仅为200~300字/分钟(看书的平均速度可达500~1000字/分钟),一旦超过此速度,就会出现“听不懂”“听着太累”等问题。
(中国日报网)
②听书不能代替读书。从我个人来说,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有这个功能。其次,听书也不利于思考,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停下来慢慢思考。当然,听书与读书适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求。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
③听,往往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泛读和通读,有些书听着感觉不错,更是有买回来的愿望和计划,那样就会进行精读和细读。听书和读书相结合,我想,这就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
(网友风起流云)
10.对以上材料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读纸质书到“听书”,2022年我国已有三成以上的成年人有听书习惯。
B.“用耳朵代替眼睛”的意思是有声阅读“听书”正在慢慢取代纸质书阅读。
C.听书的效率远低于视觉的效率,如果听书的速度过快就会出现“听不懂”“听着太累”等问题。
D.有网友认为,听书和读书相结合,这才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
11.请你根据【材料一】中的两幅图,各提取一条有价值的信息。(4分)
12.小明和李华对“听书”和“读书”做了如下讨论,请结合【材料二】作答。(4分)
小明:最近我在听书,我觉得听书挺方便的,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学习。
李华:嗯!但我认为听书只适合利用碎片时间进行(1) 。
因为听书不能代替读书,读书有听书所没有的功能,比如读书时可以(2) 。
小明:哦,原来如此。
李华:没错,听书和读书是两种不同的学习方式,各有优缺点。
小明:我们应该根据不同的(3) 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
(1) (2) (3)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问题。(17分)
苦苦菜
李佺林
①我从记事起,便和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②我的故乡位于连绵起伏的吕梁山下、潺潺奔流的汾水东岸,素有“阳曲米粮川”的美称。春日的田野上,阳光普照,明媚清新,禾苗滴翠,小草翠绿,青翠葱茏,美不胜收。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那“卧”在墨绿色叶儿上的颗颗晶莹透亮的露水珠儿,有的欲将嫩嫩的菜叶儿压弯,有的在金子般的阳光下缓缓融化。我们几个小伙伴迅速拉开了距离,各扎“营寨”,开始了铲菜。
③铲菜时,我们学着大人们等谷苗时的样子,往地上一蹲,一只手握着铲铲,另一只手拎着菜叶,“噌噌”地铲了起来,小手手里很快就是一把,先放在地上,然后再铲,由于铲菜的时间长了,铲铲的面上大部分磨得雪白明亮,被太阳一照,还真晃眼,闪着雪亮雪亮的光泽,一股浓郁清新的泥土气息扑鼻而来。有时,我们会遇到苦苦菜十分浓密的地方,许是水土肥美的原因吧,这一片地里苦苦菜密密匝匝,碧绿油嫩,繁茂丰盛,绿浪汹涌,像绿色的大地毯。我们的心情,就像当年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有福同享”,赶紧叫来同伴们。蹲得累了,干脆双腿跪在软绵绵的黄土上,伸一伸累得酸困的腰,更加麻利地铲着,菜壮根粗,就顺着根往下挖,有的根就有一尺多长。墨绿色的苦苦菜,一把一把,摆在田间,多么惹人喜爱。
④当红红的阳婆婆由红变黄,缓缓转向正南,我们已把菜铲满菜篮子了。为了多装菜,我们还要把菜拿出来重放一次。把菜攥紧一把把放进篮子,并使劲地摁呀摁呀,额上颗颗晶亮亮的汗珠淌在了菜上,整个篮子被菜压得严严实实,很难插入菜铲。再瞧我们的双手,尤其是那只拎菜的小手,染满了密密麻麻、斑斑驳驳的奶点。
⑤当我们一个个肩扛满满当当的菜篮子往村里走时,心里那个高兴的劲儿都没法提了,真和大人们在金秋时节赶着马车、推着平车往家里运丰收后的果实一样高兴。回家后,把沉甸甸的菜篮子“啪”地一扔,院子里顿时鸡飞、狗叫、猫惊。我把菜一把把拽出,须臾,嫩绿的苦苦菜堆成一大堆,我跑出去玩了,妈妈才开始忙碌。这是一桩很细的活计,要一根根把菜根上长着的“胡须”拔掉,直瞅得两眼既困又酸,比起铲菜来要费劲得多,更要有耐心。食用时,把菜团子捞出,放到笼布里,挤尽水抖开,调上花椒油、食盐、碎碎的葱花、薄薄一层蒜泥,就着小米干饭和热乎乎的窝窝头,淡淡清香渗着缕缕苦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有时,妈妈还把已经调好的苦苦菜拌到生玉米面里,捏成窝头后,每个上面再摁上两颗红枣,蒸熟出笼后,窝头上面红、黄、绿三色交相辉映,吃起来甘甜、清香、微苦的滋味融合在块儿,更是“别有番滋味在心头”。苦苦菜成为困难岁月里我们家里的一道“名吃”。
⑥有着顽强生命力、营养丰富的苦苦菜,不仅伴我度过了我终生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更给了我在漫长曲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藐视困难、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勇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激励着我,去开辟人生美好、崭新的未来!
(有删改)
13.“苦苦菜”是本文的线索,请阅读文章第③④两段,概括作者围绕“苦苦菜”记述了什么事情。(4分)
14.请赏析第②段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4分)
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
15.简要分析文章结尾段的作用。(4分)
16.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按要求完成17~18题。(7分)
17.语文老师以“细品数朵‘朝花’,感悟鲁迅初心”为主题,绘制了下面的思维导图来分享他的阅读体验,请你调动阅读积累,把图中①②③处应填写的内容写在下面横线上。(3分)
① 《 》
②叙述:
③批判:
18.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回忆”。下面哪个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4分)
阿长 范爱农 衍太太
三、作文(50分)
19.我们从小学到初中,学了不少写景写人的课文,读着这些文章时,不免会联想到自己家乡的景色和家乡的人物,其实我们的家乡就是由许多优美的景色组成的美丽画卷,善良的乡亲建设着和谐幸福的家园。
请以《家乡也有书中的 》(春天、秋天、或好人、能人等)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注意先将作文标题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②先将文题补充完整并填写在答题卡上,然后作文。③结合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定文体,写出600字以上的文章。④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试卷第1页,共3页罗定市培献中学2025-2026 学年度第一学期
七年级10月素质检测语文科试题答案
一、名句名篇默写
1.(10分)
【答案】(1)花枝招展的 (2)随君直到夜郎西 (3)山岛竦峙 百草丰茂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6)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
【详解】考查对名句名篇的背诵和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多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本题中注意“夜郎西、竦峙、枯藤、瘦、渝州”等写法。
2.(3分)吝啬 诀别 翻来覆去
3.(2分)
【答案】D
【详解】A.淅淅沥沥:指小雨落下的声音。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B.一年之计在于春:一年的计划要在春天考虑安排。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符合句意,使用正确;
D.花枝招展: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此处用于形容“哥哥小明”,不正确;
故选D。
4.(2分)
【答案】D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病句的辨析与修改。D.“降低”和“状态”不搭配,应删去“和考试状态”。
【点睛】病句原因很多,主要有搭配不当、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前后矛盾等。判断病句,必须对汉语的语言规范有所了解,首先要仔细阅读句子,第一步凭借语感感知句子有无毛病,再用所学知识(病句类型)作分析。可用压缩句子抓主要成分由整体到局部地判断。
5.(4分)
【答案】(1)(示例)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示例)C项。“可爱”一词是对江南冬景的形容,强调江南冬景可爱的特点。(意对即可)
【详解】(1)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识记。
题目主题是“品味冬天,体会温度”,要求写出古诗词中描写冬天景色的诗句,所以选取的诗句必须是围绕冬天这个特定季节展开,能够体现冬天独有的自然景色特点,比如雪景、冰景、寒冬的萧瑟氛围等等。
示例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示例二: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示例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2)本题考查朗读。
这段文字主要是在描绘江南冬天的独特景色以及那种惬意、可爱的生活氛围,作者通过描述江南冬景中的诸多细节,如树叶未脱尽、冷不过一两日、有晨霜、鸟雀鸣叫、人们曝背谈天等,来展现江南冬景的独特韵味,而最后一句“这一种江南的冬景,岂不也可爱得很么?”是对前文所描绘景象的一种总结与赞叹,重点在于强调江南冬景的“可爱”之处,抒发对江南冬景的喜爱之情。
A.若将重音标注在“这”字上,强调的是“这一种”,会给人感觉重点在于区分是眼前所描述的这种特定的江南冬景,而不是突出冬景本身的特点或者对其的情感评价,不符合句子想要表达的对江南冬景喜爱、夸赞的核心意思,所以不太恰当。
B.把重音放在“岂”字上,着重突出的是反问的语气,更多是在强调一种疑问的意味,而弱化了对江南冬景可爱这一特质的凸显,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由衷喜爱之情,因此也不合适。
C.当重音落在“可爱”二字上,能够直接点明句子的关键所在,也就是着重强调江南冬景的可爱这一特点,与前文对江南冬景细致、美好的描绘相呼应,将作者对江南冬景的喜爱、赞赏之情通过朗读时对“可爱”一词的着重强调充分地表达出来,更贴合句子的表意和情感表达需求。
D.重音标注为“很”字,主要是在强调程度,可原句核心是要突出江南冬景是“可爱”的这一性质,强调程度只是辅助,若只突出程度,就容易让人忽略对江南冬景本身可爱特质的感受,无法准确传达作者对江南冬景那种喜爱、欣赏的主要情感,所以也不是最佳选择。
故选C。
6.(4分)
【答案】(1) ② 急 被 到
7.(4分)
(1)谢太傅兄长的儿子谢朗说:“把盐撒在空中大体可以相比。”
(2)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
8.(2分)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9.(4分)
甲文中的“未若柳絮因风起”表现了谢道韫有才气的一面,乙文写出了谢道韫面对凶残的贼人镇定自若、大义禀然的一面。
【导语】这两则文言选段通过对比手法,立体展现了谢道韫的才情与气节。【甲】文以咏雪雅集凸显其“柳絮才高”的文学灵性,笔调轻逸;【乙】文则用孙恩之乱中的刚烈言行,刻画出其临危不惧的士族风骨。一柔一刚之间,既见魏晋名媛的才情风流,又显乱世女性的勇毅担当,在尺幅之间完成对历史人物多维度的传神写照。
【详解】6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结合句意和题干所给的提示方法分析。
A处,在“及遭孙恩之难”中,结合查阅词典法给出的解释选项,“及”在这里表示时间上的“等到……时候”。句子意思是等到遭遇孙恩之乱的时候。所以答案是②。
B处,参考成语“暴风骤雨”的意思是:又猛又急的大风雨。比喻声势浩大,发展急速而猛烈。“骤”在这个成语中是“急”的意思。在“俄而雪骤”中,根据上下文,雪下得突然变得急促,所以“骤”解释为:急。
C处,联系“方命婢肩舆抽刃出门,乱兵稍至,手杀数人,乃被虏”分析,“既闻夫及诸子已为贼所害”,是说已经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贼人所害。在文言文中,“为……所”是典型的被动句式结构,所以“为”的意思是:被。
D运用课内迁移法,“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中“至”是“到”的意思。“乱兵稍至”是说乱兵逐渐到了,所以“至”解释为:到。
7.略
8.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
“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意思是: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于是没有杀刘涛。“恩虽毒虐”是说孙恩虽然歹毒残暴,这是一个完整的表达,其后应断开。“为之改容”意思是因为(谢道韫的话)而改变了神色,这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表达,其后应断开。“乃不害涛”是说于是没有杀害刘涛。
故断句为:恩虽毒虐/为之改容/乃不害涛。
9.本题考查人物评价。
在甲文中,谢道韫面对谢太傅“白雪纷纷何所似?”的提问,回答“未若柳絮因风起”。与胡儿“撒盐空中差可拟”相比,她将雪比作柳絮,柳絮轻盈、优美,富有诗意,这个回答展现出她才思敏捷、富有文学才华。
在乙文中,当遭遇孙恩之乱,听到丈夫和儿子们已被贼杀害后,“举厝自若”,这表明她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当贼要杀害她的外孙刘涛时,她勇敢地说“事在王门,何关他族!必其如此,宁先见杀”,意思是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这体现出她勇敢无畏、大义凛然。
【点睛】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等到后来遭受孙恩作乱,她的行动一如既往,不久听说丈夫和几个儿子已经被孙恩杀害,就命令婢女抬着轿子拿着刀出门突围。乱兵一会儿就追上来了,谢道韫亲手杀了几个乱兵,才被俘虏。她的外孙刘涛当时才几岁,孙恩又想杀害他,谢道韫说:“这事出在王家,与其他家族的人有什么关系?一定要这么做的话,宁可先杀了我。”孙恩虽然歹毒残暴,也因谢道韫的大义凛然而折服,改容相待,于是没有杀刘涛。
【答案】
10.(3分)B
11.(4分)(示例)①使用移动App听书成为成年国民听书的最重要形式。(写“成年国民听书的重要形式有移动App、移动小程序、智能音箱、广播、语音读书机”只得1分)②城镇成年居民听书率略高于农村成年居民。
12.(4分)(1)泛读和通读
(2)做批注/反复咀嚼、品味/思考/精读和细读
(3)内容和需求
本题对两题3分,全对4分
【导语】这篇文章探讨了现代阅读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是“听书”的兴起。从【材料一】看,有声阅读在碎片化时代显示出便捷性,吸引了不少成年国民。【材料二】呈现了不同视角:有人认为听书效率低且不适合深度学习;另一观点认为它无法替代纸质阅读的互动性和深度思考。然而,有人指出听书与读书相结合能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这反映了听书作为阅读形式的潜力与局限性,为读者选择合适的学习方式提供了启发。
1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辨析。
B.有误,根据材料一“当碎片化的时间成为互联网争夺的重点后,用耳朵代替眼睛,正在让阅读有更多的形式”可知,“用耳朵代替眼睛”的意思是让阅读有了更多的形式,而非“有声阅读‘听书’正在慢慢取代纸质书阅读”。
故选B
11.本题考查图文转换。
根据材料一左图“成年国民听书的主要形式”中“移动App、移动小程序、智能音箱、广播、语音读书机”分别占“21.6%、12.5%、10.5%、8.5%、5.2%”据此可概括为:使用移动App听书成为成年国民听书的最重要形式。
根据材料一右图“城乡成年居民听书率对比”中“城镇成年居民”占37.1%、“农村成年居民”占31.5%,据此可概括为:城镇成年居民听书率略高于农村成年居民。
1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1)根据材料二第③段“听,往往是利用碎片时间进行泛读和通读”可提炼出:泛读和通读。
(2)根据材料二第②段“我读书的时候喜欢做批注,每有所得,就写在旁边,听书显然没有这个功能。其次,听书也不利于思考,读书的时候,喜欢哪一段,可以反复咀嚼、品味,停下来慢慢思考”可知,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陶东风指出,读书时能做批注记录心得,还可对喜欢的段落反复咀嚼、品味并停下来慢慢思考,而听书没有做批注的功能且不利于思考。据此可提炼出:做批注、反复咀嚼。
(3)根据材料二第②段“听书与读书适合不同的内容,不同的需求”和第③段“听书和读书相结合,我想,这就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可知,听书与读书各适合不同内容与需求,二者相结合是全民阅读发展的一种良性循环。据此可提炼出:内容和需求。
【答案】
13.(4分)“我”和小伙伴们去田野里铲菜,总是压满篮子才肯回家。
14.(4分)运用叠词,生动形象地描绘了苦苦菜生机勃勃、美好可爱的形态,表现了“我”对苦苦菜的喜爱之情;使音律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增强了语言的和谐美和节奏美。
15.(4分)内容上,赞美苦苦菜陪伴“我”走过童年,带给“我”幸福感,并且在精神上激励“我”;结构上,照应文章标题和开头,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16.(5分)流露出“我”对童年挖苦苦菜及用苦苦菜做“名吃”的怀念,表达对苦苦菜的喜爱和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苦苦菜带给自己人生启示和精神勉励的感激之情
【导语】本文通过描绘作者与苦苦菜相伴的童年生活,展现出苦苦菜在艰苦岁月中的重要角色以及其带来的精神启示。文章以苦苦菜为线索,描述采摘、烹调和食用苦苦菜的详细过程,突出其顽强的生命力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同时通过细腻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细节,表达对苦苦菜的深厚情感。最终,结尾部分将苦苦菜升华为一种精神象征,体现了作者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传递出以苦为乐、迎难而上的精神力量。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③段“铲菜时,我们学着大人们等谷苗时的样子,往地上一蹲,一只手握着铲铲,另一只手拎着菜叶,‘噌噌’地铲了起来,小手手里很快就是一把,先放在地上,然后再铲”、④段“当红红的阳婆婆由红变黄,缓缓转向正南,我们已把菜铲满菜篮子了。为了多装菜,我们还要把菜拿出来重放一次。把菜攥紧一把把放进篮子,并使劲地摁呀摁呀,额上颗颗晶亮亮的汗珠淌在了菜上,整个篮子被菜压得严严实实,很难插入菜铲”可知,我们学着大人的样子铲菜,先是快速地铲起菜放在地上,等阳婆婆转向正南时已铲满菜篮子,而后为多装菜把菜拿出来重放,将菜攥紧摁进篮子,直至把篮子装得严严实实,过程中大家累得额头上冒出了汗珠。据此可得:“我”和小伙伴们去田野里铲菜,总是压满篮子才肯回家。
14.本题考查词语理解赏析。
结合第②段画线句“再看看我们的‘老朋友’——苦苦菜,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可知,在这段描写苦苦菜的语句中,“绿茸茸、嫩生生、鲜灵灵”这三个叠词运用得极为精妙。“绿茸茸”着重凸显了苦苦菜色泽浓郁,呈现出毛茸茸的鲜嫩质感,仿若给人视觉上的轻抚,让人一下便能想象到那翠绿、厚实且柔软的叶片,尽显其蓬勃生机;“嫩生生”则聚焦于苦苦菜新生的娇嫩状态,仿佛叶片汁水饱满,轻轻触碰就会渗出汁水来,彰显出它的娇弱与鲜嫩;“鲜灵灵”更强调其鲜活、灵动,在清新湿润的晨风中微微摇曳的苦苦菜,恰似灵动的精灵,满是朝气。这一系列叠词,既精准勾勒苦苦菜惹人喜爱的模样,饱含“我”的喜爱之情,又让语句读来朗朗上口,富有韵律美。
15.本题考查句段作用。
结合⑥段“有着顽强生命力、营养丰富的苦苦菜,不仅伴我度过了我终生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更给了我在漫长曲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藐视困难、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勇气!以苦为荣、以苦为乐的精神激励着我,去开辟人生美好、崭新的未来!”可知,内容方面,“有着顽强生命力、营养丰富的苦苦菜,不仅伴我度过了我终生难忘的童年、少年时代”直白地阐述了苦苦菜于作者而言意义非凡,它贯穿了作者成长中至关重要的阶段,承载着童年诸多回忆,那时铲菜、吃菜的过往皆是幸福的注脚,给作者带去满足与快乐;后半句 “更给了我在漫长曲折、坎坎坷坷的人生路上藐视困难、不怕吃苦、一往无前的勇气”,则凸显苦苦菜化作精神支柱,艰苦岁月里培养出的以苦为乐品质,助作者直面人生困境。
结构方面,“伴我度过……童年、少年时代”回扣开头“我从记事起,便和苦苦菜结下了不解之缘”,点明二者渊源已久;提及苦苦菜,照应标题“苦苦菜”,收束全文叙述内容;还将对苦苦菜的情感从喜爱升华为汲取精神力量,升华主题。
16.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文中多处细节尽显作者对童年挖苦苦菜一事的怀念。如描写春日田野铲菜场景时,结合②段“我们几个小伙伴迅速拉开了距离,各扎‘营寨’,开始了铲菜”可知,寥寥数语,勾勒出儿时伙伴们满怀热忱、欢快劳作的画面,足见这段经历刻骨铭心,饱含怀念之情;铲菜时细致入微地刻画铲菜动作、菜的形态,结合③段“‘噌噌’地铲了起来,小手手里很快就是一把”可知,凸显当时投入劲儿,侧面烘托怀念之意。食用苦苦菜部分,由⑤段“淡淡清香渗着缕缕苦涩,我们吃得津津有味”可知,生动展现儿时吃用苦苦菜所做“名吃”的满足,流露出由衷喜爱。结合⑥段“给了我在漫长曲折……一往无前的勇气”可知,文末点明苦苦菜化作精神动力,助作者闯过坎坷,字里行间满是感激,凸显它无可替代,升华赞美之情。
17.(3分)
【答案】①父亲的病
②“我”想去看迎神赛会,父亲却让“我”背书,待“我”背会,去看赛会已索然无味 。
③那些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与理解名著内容。
第一空:结合“父亲经‘名医’再三医治,却病情加重最终去世”可知,该文章为《父亲的病》。故事发生在鲁迅年轻时的绍兴城,鲁迅的父亲患水肿,长年无法康复,请了两位诊金高昂的“神医”来看,开了不少方,用了不少奇特的药,却无一见效,最终父亲还是死了。父亲被江湖庸医治死,一直是埋在鲁迅心中的痛。文章重点回忆儿时为父亲延医治病的情景,描述了几位“名医”的行医态度、作风、开方等种种表现,揭示了这些人巫医不分、故弄玄虚、勒索钱财、草菅人命的实质。
第二空:《五猖会》开篇先写童年看赛会,然后写《陶庵梦忆》里的热闹赛会,接着写自己见过的比较隆盛的赛会,这些都在为写期待去五猖会作铺垫。然而,接着转写父亲要求“我”背书,“我”失望、郁闷至极,最后终于背书成功,得以去看五猖会,但兴致却已不复存在。这篇文章记述了儿时父子之间一场微妙的冲突,“我”对五猖会的热切盼望和父亲的阻难。父亲强迫“我”背诵《鉴略》,表现了父亲对儿童心理的无知和隔膜,在文字背后隐藏着对刻板专制的父亲的强烈控诉,含蓄地批判了封建思想习俗的不合理。鲁迅说出了孩子在父母毫不顾及自己心理时的无奈和厌烦,批评了封建家长和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第三空:《〈二十四孝图〉》讲的是作者忆述儿时阅读《二十四孝图》的感受,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作品着重分析了“老莱娱亲”“郭巨埋儿”等孝道故事,揭示了封建孝道的虚伪和残酷,他认为这类封建孝道不顾儿童的性命,“将‘肉麻当作有趣’”“以不情为伦纪,诬蔑了古人,教坏了后人”,同时他也告诉我们孝是应该的,迂腐是愚蠢的,盲从是可悲的,卫道士是可恨的。
18.(4分)【答案】示例:衍太太不能入群。衍太太虽有和蔼可亲的外表,但隐藏着坏心眼。因为她对孩子们的危险或不良行为进行“鼓励”,不懂事的孩子们才喜欢她。
【详解】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形象分析。
衍太太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不健康的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不能入群。
【答案】参考例文
家乡也有书中的春天
家乡的春天,是多么的美。花朵们争齐怒放,树木们爆出了嫩嫩的绿芽。一片绿色中,五彩缤纷的花儿们显得格外耀眼。家乡也有书中画卷一般的春天
走近一看,哟!花还真不少呀!红的是桃花,黄是是油菜花,白的是樱花……刚走进树林中,一阵春风拂过,带来白中带粉的樱花,形成“天女散花”的景象,直扑到我身上。置身于花海中,我感觉好像到了舞台上,这花儿好像在欢迎我隆重登场。我轻轻捧起樱花,“真美呀!”我不禁发出赞叹。那小小的花朵,嫩嫩的花瓣,中间小小的蕊,摸着花瓣滑溜溜的,像婴儿那光滑而细嫩的皮肤。这白色的小花是多么纯洁,就像一滴没有杂质的水;这白色的小花是多么优美,就像在翩翩起舞的蝴蝶;这白色的小花是多么温柔,就像照顾你的母亲的手。我沉醉了,沉醉在这白茫茫的樱花林中了。
我还没从樱花的美之中回过神来,就又进入了桃花林,那红红的桃花显得格外精神,那中间大大的“嘴巴”,好像在发出阵阵笑声,好像在说“看我多美丽,你们一定没有我美,因为我是最迷人的花!”随着这骄傲的“笑声”,一阵香气扑鼻而来,这真让人感到无形的美呀!
想到香味,怎么不见蜜蜂呢?我便四下寻找,在右边,我看见一大片油菜花,中间有许多蜜蜂在飞着,一会儿落在这朵花上,一会儿又爬在那朵花上,它们可真勤劳呀!它们就像那些为工作努力的人们,多么辛苦,多么无私!
时间渐渐过去,我想到该回家了,于是向左旁的一条小路走去。这时,我看见这样一幕:农民伯伯把田地的燕子花翻过地里。我停住脚步,心里不由得涌起一股赞美之情,如果说樱花是温柔。静美;桃花是骄情,傲美;那燕子花就算得上献身之美了。它任由自己被翻过田里,也不顽强地站起来,而是让自己腐烂在泥土里,让庄稼长得更茂盛,这献出生命的精神难道不令人钦佩吗?
“一年之际在于春”,春天是生长的季节,是万物复苏的季节。在这个春天,让我们努力学习,像树木一样,长得更大更结实,长大后成为有用之才!
试卷第1页,共3页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