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数星星的孩子 课内外阅读理解 专题练2025-2026学年小学语文统编版(2024)二年级上册一、课内阅读数星星的孩子(节选)①爷爷走过来,说:“孩子,你看的很仔细。天上的星星是在动,可是看起来它们之间的距离好像是不变的。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爷爷停了停,指着北边的天空,说:“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他看清楚了,北斗七星果然是绕着北极星转动的。②这个数星星的孩子名叫张衡,是汉朝人。他刻苦钻研天文,后来成了著名的天文学家。1.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转(zhuǎn zhuàn) 勺(sháo shào)2.哪句话说明北斗七星的形状像勺子?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3.为什么孩子一夜没睡好?( )A.因为天气太冷,他难受B.因为星星太亮了,他睡不着C.因为他想看看爷爷说的话是不是真的4.对“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理解正确的是?( )A.北极星在绕着北斗七星转B.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C.北斗七星和北极星一起在动5.张衡为什么能成为著名的天文学家?( )A.因为他爱看星星。B.因为他从爷爷那里知道了北极星。C.因为他善于观察,且肯动脑筋,肯思考。6.爷爷告诉了张衡哪些知识?他听了以后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做的?晚上,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一颗,两颗,一直数到了几百颗。7.这段文字写的是( )在( )数星星。8.文中把星星比作( ),把天空比作( )。9.用 “﹏﹏” 画出描写孩子数星星动作的词。二、课外阅读看月亮的孩子①外婆坐在院子里,指着天上的月亮说:“孩子,你看得真认真。月亮每天都会变样子,有时像小船,有时像玉盘。古人把不同形状的月亮都取了名字呢!”外婆笑了笑,接着说:“你看,月初弯弯的叫蛾眉月,十五圆圆的叫满月。月亮总是在循环变化呀。”外婆说的是真的吗?这孩子连着几晚趴在窗口看月亮,还把形状画在本子上。他终于发现,月亮真的会从弯变圆,又从圆变弯!②这个数月亮的孩子名叫祖冲之,是南北朝人。他从小爱观察、爱记录,长大后成了伟大的数学家。10.用“√”选择加点字的正确读音。弯(wān wāng) 船(chuán cuán)11.哪句话说明月亮的形状会变化?用“_____”在文中画出来。12.为什么孩子连着几晚看月亮?( )A.因为想验证外婆的话对不对B.因为外婆每晚叫他看C.因为月亮太亮了13.对“月亮总是在循环变化”理解正确的是?( )A.月亮每天停在同一个地方B.月亮的形状会重复改变C.月亮会自己发光14.祖冲之为什么能成为伟大的数学家?( )A.因为他从小爱观察、爱记录B.因为外婆教他认月亮C.因为他会画月亮15.外婆告诉了祖冲之哪些知识?他听了以后是怎么做的?两只蚂蚁争论羊的大小。一只蚂蚁爬到羊的蹄(tí)子上,说:“羊比碗(wǎn)大不了多少。”另一只爬到羊角上的蚂蚁说:“不对,羊弯弯的,长短跟黄瓜差不多。”羊听了,笑了笑,说:“请你们多走走,再下结论吧!”两只蚂蚁在羊身上爬来爬去,爬了好一会儿还没有爬遍(biàn)羊的全身。他们说:“羊真是高大啊!”16.短文共有 个自然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有 句话。17.一只蚂蚁说羊( ),另一只蚂蚁说羊( )。(填序号)A.真是高大 B.长短跟黄瓜差不多 C.比碗大不了多少18.给短文加个题目,下列最合适的一项是( )A.两只蚂蚁 B.羊有多大 C.蚂蚁议羊19.两只蚂蚁听了羊的话,开始在羊身上爬来爬去,爬了好一会儿还没有 ,才知道 。20.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A.羊真高大 B.两只蚂蚁都不细心 C.看问题要全面参考答案1.zhuàn√ sháo√ 2.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 3.C 4.B 5.C 6.爷爷告诉张衡:①星星分组有名字;②北斗七星像勺子;③北斗七星绕北极星转。张衡想:爷爷的话是真的吗?他做: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导语】这篇《数星星的孩子》节选通过张衡观星的故事,生动展现了科学探索精神的萌芽。文章以祖孙对话为线索,巧妙融合天文知识(北斗七星运行规律)与人物成长,体现了“观察-质疑-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第二段由具体事件自然过渡到人物成就,形成完整的叙事闭环。文本语言兼具口语化和文学性(如“一夜没睡好”的细节描写),既适合儿童理解,又暗含科学启蒙的深意,成功塑造了勤于观察、勇于求证的少年张衡形象。1.本题考查多音字。转:zhuǎn,释义:1、旋动;改换方向、形势等。2、不直接地,中间再经过别人或别的地方。3、姓。读zhuàn,释义:1、旋转,绕着圈儿动,围绕着中心运动。2、绕着某物移动;打转。3、旋转一圈儿或绕一圈儿为一转。勺:读sháo,释义:1、一种有柄可以舀东西的器具。2、容量单位,10撮等于1勺,10勺等于1合。3。像勺的物体。读zhuó,释义:1、古代乐舞名,相传为周公所作。参见“舞勺”。2、古乐器。即籥。似笛而短小,可执之以舞。3、通“酌”,舀取。4、通“酌”,调和,参见“勺藥”。5.、通“酌”,取法。6、通“灼”。绕着北极星转(rào zhe běi jí xīng zhuàn):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勺口(sháo kǒu):指像勺子形状的北斗七星前端。2.本题考查找关键句。结合第①自然段“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可知,直接用比喻的手法,把北斗七星比作勺子,描述了其形状,故应画出“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3.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可知,孩子对爷爷所说“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存疑,想通过实际观察验证爷爷的话是否真实,所以一夜没睡好。故选C。4.本题考查句子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及天文知识可知,北斗七星等天体因地球自转等原因,看起来是围绕北极星做圆周运动,也就是北斗七星围绕北极星旋转。故选B。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可知,张衡看到星星后,对爷爷的话产生疑问,“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通过实际观察去验证,体现出他善于观察,并且肯动脑筋思考。A.“爱看星星”只是基础,没体现思考等关键。所以仅“爱看”不能成为张衡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关键原因,该选项不准确。B.“从爷爷那知道北极星”只是知识获取,不是成为天文学家的根本。所以该选项不能解释他成为著名天文学家的根本原因,不准确。C.张衡看到星星后,对爷爷所说的内容有疑问,不是盲目相信,而是“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通过实际观察去验证爷爷的话,这一系列行为充分展现出他善于观察周围天文现象,并且遇到问题肯动脑筋思考、去探究真相。该选项准确概括了张衡成功的关键因素。故选C。6.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第①自然段“我们的祖先把它们分成一组一组的,还给起了名字”“你看,那七颗星,连起来像一把勺子,叫北斗七星。勺口对着的那颗星,就是北极星。北斗七星总是绕着北极星转。”可知,爷爷告诉张衡天上星星分组且有名字,那七颗连起来像勺子的是北斗七星,勺口对着北极星,北斗七星总绕北极星转。结合第①自然段“爷爷说的话是真的吗?这孩子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可知,张衡怀疑爷爷说的话是否是真的,并且一夜没睡好,几次起来看星星,去验证爷爷的话。7. 一个孩子 院子里 8. 珍珠 碧玉盘 9.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导语】这段文字以简洁生动的语言,构建出静谧美好的夏夜场景。“珍珠撒在碧玉盘”比喻精妙,将繁星与夜空的美妙呈现。孩子数星星的画面,充满童真童趣,传递出对自然的好奇与亲近,文字质朴却饱含生活温情,营造出悠然的氛围 。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可知,该段文字主要讲得是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数星星。故①处填“一个孩子”;②处填“院子里”。8.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及提取关键信息。结合文章“满天的星星像无数珍珠撒在碧玉盘里。”可知,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星星比作珍珠,把天空比作碧玉盘。9.本题考查找关键句。结合句子“一个孩子坐在院子里,靠着奶奶,仰起头,指着天空数星星。”可知,句中 “坐、靠、仰、指、数” 这些动词,精准呈现孩子数星星时的连续动作。10.wān√ chuán√ 11.月亮每天都会变样子,有时像小船,有时像玉盘。 12.A 13.B 14.A 15.外婆告诉祖冲之:①月亮形状会变。②不同形状有名字(蛾眉月、满月)。他的做法:①几晚趴窗口看月亮。②把形状画在本子上。【导语】这篇短文以简洁质朴的文字,讲述祖冲之童年观月故事。借外婆之口科普月相知识,串联起观察实践与人物成长,既传递天文常识,又凸显观察、探索精神对成才的意义,以小见大,为孩童埋下科学启蒙的种子。10.本题考查字音辨析。弯(wān):不直、曲折的。故选“wān”。船(chuán):水上的主要运输工具 ,比如“轮船”“帆船”。故选“chuán”。11.本题考查找关键句子。第①自然段,“月亮每天都会变样子,有时像小船,有时像玉盘”,“变样子”直接体现形状改变,“有时像小船,有时像玉盘”通过不同比喻展现形状变化,所以是这句说明月亮形状会变化。故画线句子为:月亮每天都会变样子,有时像小船,有时像玉盘。1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①自然段“外婆说的是真的吗?这孩子连着几晚趴在窗口看月亮,还把形状画在本子上”可知,孩子心里对“外婆说月亮会循环变化”存疑,想通过连续几晚观察,验证外婆所说内容是否真实。故选A。1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从文中第①自然段“你看,月初弯弯的叫蛾眉月,十五圆圆的叫满月。月亮真的会从弯变圆,又从圆变弯”可知,月亮形状月初是弯的蛾眉月,到十五变成圆的满月,之后又会从圆变弯,呈现出形状重复改变的规律。故选B。14.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文中第②自然段“这个数月亮的孩子名叫祖冲之,是南北朝人。他从小爱观察、爱记录,长大后成了伟大的数学家”可知,明确阐述了祖冲之能成为伟大数学家的原因是他从小爱观察、爱记录。故选A。15.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从第①自然段“孩子,你看得真认真。月亮每天都会变样子,有时像小船,有时像玉盘。古人把不同形状的月亮都取了名字呢!”“你看,月初弯弯的叫蛾眉月,十五圆圆的叫满月。月亮总是在循环变化呀。”可知,外婆告诉祖冲之的知识有:月亮每天会变样子,古人给不同形状月亮取名,月初弯弯的是蛾眉月,十五圆圆的是满月,且月亮会循环变化。从第①自然段“外婆说的是真的吗?这孩子连着几晚趴在窗口看月亮,还把形状画在本子上”可知,祖冲之听了以后,连着几晚趴在窗口观察月亮,还把月亮不同形状画在本子上,以此验证外婆说的内容。16. 4 2 17. C B 18.C 19. 爬遍羊的全身 羊真是高大 20.C【导语】这篇短文通过两只蚂蚁对羊大小的争论,巧妙地揭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待问题要全面,不能仅凭片面的观察就妄下结论。文章语言简洁明了,对话生动有趣,通过蚂蚁的视角和羊的回应,形象地展示了片面认知的局限性。结尾处蚂蚁们经过全面探索后得出的结论,进一步强化了主题。整体结构紧凑,寓意深刻,适合儿童阅读理解,同时也能引发成年人对自身认知方式的反思。16.本题考查数自然段与句子。段前空两格标志着一个自然段的开始,数出短文中有几个段前空两格就可以知道有几个自然段。本文中有四处段前空两格,因此可知短文一共有四个自然段。数句子时,注意一个句号、一个问号、一个叹号都表示一句话,据此结合第④自然段内容,可知,这一段落共有一个句号和一个叹号,因此共有2句话。17.本题考查关键信息提取。结合文章第②段句子“一只蚂蚁爬到羊的蹄子上,说:‘羊比碗大不了多少。’另一只爬到羊角上的蚂蚁说:‘不对,羊弯弯的,长短跟黄瓜差不多。’”由此我们可知,一只蚂蚁说羊比碗大不了多少,另一只蚂蚁说羊长短跟黄瓜差不多。故依次选CB。18.本题考查给文章拟写标题。结合文章内容和第①段句子“两只蚂蚁争论羊的大小”可知本文讲了两只蚂蚁对羊的大小产生争论的故事,因此题目可拟为“蚂蚁议羊”。故选C。19.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结合文章第④段句子“两只蚂蚁在羊身上爬来爬去,爬了好一会儿还没有爬遍羊的全身。他们说:‘羊真是高大啊!’”可知两只蚂蚁听了羊的话,开始在羊身上爬来爬去,爬了好一会儿还没有爬遍羊的全身,才知道羊真是高大。20.本题考查文章主旨。结合文章第④段句子“两只蚂蚁在羊身上爬来爬去,爬了好一会儿还没有爬遍羊的全身。他们说:‘羊真是高大啊!’”可知蚂蚁们最初只看到了羊的局部(蹄子或角),所以得出了错误的结论。当它们听从羊的建议,开始全面观察(爬遍羊的全身)后,才得出了正确的认识。这个过程说明了全面观察的重要性。告诉我们看待问题要全面。故选C。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